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47)
2023(7051)
2022(5612)
2021(5407)
2020(3985)
2019(8802)
2018(8312)
2017(14749)
2016(7928)
2015(8597)
2014(8545)
2013(8203)
2012(7892)
2011(7225)
2010(7546)
2009(7329)
2008(7560)
2007(7188)
2006(6521)
2005(5563)
作者
(23321)
(19823)
(19398)
(18882)
(12188)
(9444)
(8781)
(7575)
(7546)
(7058)
(6695)
(6583)
(6214)
(6159)
(5979)
(5897)
(5707)
(5640)
(5620)
(5530)
(4919)
(4774)
(4749)
(4464)
(4422)
(4409)
(4403)
(4352)
(4045)
(3942)
学科
(31095)
经济(31047)
(26770)
(25609)
管理(21859)
农业(17948)
(16387)
企业(16387)
业经(12077)
中国(10325)
(9446)
方法(9210)
(8418)
地方(7382)
数学(7167)
收入(7121)
(7042)
农业经济(6978)
(6972)
数学方法(6961)
(6458)
发展(6160)
(6144)
分配(6081)
(5859)
(5758)
银行(5751)
工作(5527)
教育(5518)
(5486)
机构
学院(119031)
大学(115940)
(43049)
管理(42577)
经济(41827)
研究(40680)
理学(36099)
理学院(35697)
管理学(34963)
管理学院(34739)
中国(32196)
(24877)
科学(24410)
(24304)
(22120)
(19993)
中心(19862)
(19162)
(18155)
农业(18101)
师范(17999)
业大(17962)
研究所(17760)
财经(16752)
(15754)
北京(15353)
(15061)
(14564)
师范大学(14142)
(13939)
基金
项目(76251)
科学(60122)
研究(59782)
基金(53934)
(46696)
国家(46149)
科学基金(39121)
社会(38478)
社会科(35959)
社会科学(35951)
(30657)
基金项目(27803)
教育(27285)
编号(25973)
(25102)
自然(22786)
成果(22548)
自然科(22230)
自然科学(22228)
自然科学基金(21794)
资助(20473)
课题(18225)
(17318)
重点(17163)
(16427)
(15896)
国家社会(15797)
(15676)
(15527)
(15511)
期刊
(59659)
经济(59659)
研究(35419)
(30559)
中国(29825)
学报(20194)
农业(19887)
科学(18783)
教育(17799)
(17482)
大学(16471)
学学(15438)
管理(14617)
(13240)
金融(13240)
业经(13126)
技术(9794)
(8840)
财经(8300)
农业经济(8294)
农村(7952)
(7952)
经济研究(7506)
问题(7405)
(7215)
(7092)
社会(6866)
业大(6208)
社会科(5975)
社会科学(5975)
共检索到188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志胜  
精准扶贫过程中的村官违纪行为,侵蚀了执政党和政府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削弱了村"两委"的公信力,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阻碍了国家扶贫攻坚目标的实现。精准扶贫过程中村官违纪问题的产生,既有自身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影响,也有外界监督不力、村民自治"失灵"以及农村社会人情规则等客观原因。因而,预防和遏制村官违纪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活化教育,增强村官拒腐防变能力,又应立体监督,确保村官权力的正确运用;既要"硬化"制度,规范村官行为,又应严查重惩,增加村官违纪行为的成本,积极预防村官违纪行为的发生。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志胜  
精准扶贫过程中的村官违纪行为,侵蚀了执政党和政府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削弱了村"两委"的公信力,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阻碍了国家扶贫攻坚目标的实现。精准扶贫过程中村官违纪问题的产生,既有自身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影响,也有外界监督不力、村民自治"失灵"以及农村社会人情规则等客观原因。因而,预防和遏制村官违纪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活化教育,增强村官拒腐防变能力,又应立体监督,确保村官权力的正确运用;既要"硬化"制度,规范村官行为,又应严查重惩,增加村官违纪行为的成本,积极预防村官违纪行为的发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秀芸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主导思想,是已被反复强调并提上各级政府工作议程的顶层设计。精准扶贫是针对农村贫困居民而言的,其最典型的政策特征是扶贫工作的精细化、精准化。现实中,精准扶贫存在着一些认识偏差和技术难点。对此,大学生村官完全可以利用其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其中,为纠偏、克服技术难点尽一份责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丰安  
新时代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实现路径。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实践困境主要表现在精准识别偏离、精准帮扶错位、精准管理缺位和与之相关的精准考核不完善等4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经济和文化深度性贫困以及政策执行主体面临双重压力、公共品供给错位、市场失灵的政府缺位等国家治理不足等。为此,在脱贫攻坚的最关键阶段,需要重点聚焦深度性贫困问题,从完善精准管理机制,提升帮扶政策精准度;强化力量集成,提升基层扶贫治理能力和水平;激发扶贫对象内生动力,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和积极性等方面增强精准扶贫力度,有效实现精准扶贫的常态化,确保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顺利实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代蕊华  于璇  
教育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举措。而目前教育精准扶贫在思维理念、制度建设、扶贫方式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为此,亟需转变教育扶贫思维,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教育精准扶贫实践;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和完善教育精准扶贫法律制度体系;提升关键环节成效,建构精准化的教育精准扶贫治理机制;发挥政府"元治理"的核心主体作用,构筑多元协同参与的教育精准扶贫格局,从而突破教育精准扶贫中的困境,从根本上保障教育精准扶贫战略的顺利推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顽强  王文彬  
举全国之力开展精准扶贫,业已成为当前农村建设发展的重点工作。但从全局看,精准扶贫中仍存在政策消解现象增多、项目制扶贫的负面效应凸显、脱贫主体面临短缺与流失的挑战以及区域协同合作比较匮乏等碎片化难题。破解当前困局,需要尽快聚焦精准扶贫的元要素,既要大力联合脱贫主体,积极构建扶贫产业,同时也要促进扶贫政策耦合,加速区域协同扶贫。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一方面,通过整体培育脱贫主体与人才,并以资源整合促进扶贫产业发展,为精准扶贫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政策合并构建扶贫政策圈,同时统筹扶贫的区域合作治理,为精准扶贫营造良好环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明强  许汉泽  
作为深入乡土社会的"事件",精准扶贫触发了国家政权和乡土社会之间的分歧。在数字化治理技术与乡土生活模糊性之间、国家正式权力与农村内生秩序之间、"区分逻辑"与乡土社会"平均主义"之间,两者存在明显差异。面对分歧,农村基层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采取"村民评议"制度形成"接点治理"格局。研究发现,村民评议形成的接点治理主要包括以下治理机制:以熟人社会构成治理的信息机制,以多元主体参与构成治理的权威机制,以协商讨论构成治理的合法化机制。这一制度创造了新型制度场域和治理接点,有利于实现国家政权与乡土社会之间的融合。推进对湘西B村"村民评议"的个案分析,发掘其中的治理机制,完善其中存在的不足,实现从接点分离到接点融合,推进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沈万根  马冀群  
民族高校立足于民族地区,兼具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功能,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着拓宽农村少数民族贫困学生的受教育渠道、培养民族地区的基层干部、为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等作用。但是,许多民族高校在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对农村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培养缺乏针对性、对基层干部培养的重视不充分、对农村扶贫的科研支持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民族高校要加强对农村少数民族贫困生的针对性教育,提高对民族地区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水平,提升对农村产业发展领域的科研支持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参与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的能力,不断加快民族地区农村脱贫进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建  
通过对L乡农村精准扶贫实践的案例分析发现,贫困治理场域的国家自主性呈现一种嵌入式自主的形态。在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实践过程中,通过贫困治理目标、贫困治理动员机制以及扶贫项目的分类嵌入,国家在贫困治理中体现出明显的自主性,提升了农村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与此同时,由于国家自上而下嵌入的刚性的贫困治理体系无法有效适应多元化的乡村社会,其认证能力、动员能力及扶贫资源分配能力存在有限性,国家自主性的嵌入遇到一定程度的障碍。应从国家在乡村社会的认证能力、在贫困治理场域中的动员能力及扶贫资源分配的公共性等方面着手,提升国家在贫困治理中的权威及政策执行能力。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文彬  
加速推进农村精准扶贫,事关国家"四个全面"战略落实和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但当前,我国农村扶贫却面临着农民缺位、政府越位和社会组织参与不足的问题,难以有效整合多方力量协同推进精准扶贫。究其根源,在于农村扶贫中没有树立协同治理理念。一方面,农村人才过度外流,脱贫主体不足;另一方面,在扶贫中,政府、农民和社会组织缺乏协商合作,导致现行脱贫机制难以满足农村精准扶贫要求。因此,应该通过培育农村脱贫主体,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吸引社会组织参与扶贫,重塑农村脱贫治理机制,来优化农村精准扶贫工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丁翔  丁荣余  金帅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予了精准扶贫全新的机遇与挑战。该文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剖析了大数据与精准扶贫的关联本质,阐述了大数据驱动精准扶贫的内在机理。依托我国现阶段扶贫开发的现实背景与实践需求,以农村扶贫对象精准识别与返贫防范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多学科分析方法,围绕扶贫与脱贫这一精准扶贫中心工作,提出了大数据驱动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包括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扶贫方案的精准设计、脱贫成效的精准判别以及返贫行为的精准防范,旨在为我国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劲光  俎邵静  邓韬  
精准扶贫的要义在于扶贫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实现扶贫效率最大化。然而,现阶段扶贫工作进入发展相对迟缓的阶段性形态,经济增长与减贫相关性减弱、返贫现象突出、扶贫资源边际效益递减、涓滴效应式微、整体呈现"内卷化"态势。"内卷化"是阐释扶贫资源配置低效问题的较好选择,揭示扶贫资源配置低效问题源于刚性扶贫制度、科层式纵向传递机制、条块化横向分配机制和非均衡乡村社会结构共同作用而形成。基于此,本文提出融入柔性扶贫理念、重塑乡村社会结构、变革资源传递机制、创新绩效考核机制和科学引入市场机制等治理对策,以实质性地提高扶贫效率,为破解资源配置低效困局提供解决之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军亮  吴春梅  
农村贫困治理内嵌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国家治理范式的演进,农村贫困治理将实现政府主导范式经由市场主导范式向公共治理范式转型。当前,主流的政府主导范式和市场主导范式在理论上遭遇到解释力不足问题,在实践中产生了精准扶贫不精准、久扶不脱贫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形式上表现为过度依赖市场主导范式所产生的"开发"与"扶贫"之间的张力,在实质上表现为贫困治理过程中基于市场逻辑的效率、基于扶贫逻辑的公平、基于公共治理的参与等多元价值冲突。因此,推动农村贫困治理范式转型和产业精准扶贫目标实现,有效整合多元逻辑和多元价值是关键。具体路径应以公共价值为目标,实现对多元价值的整合;以平台构建为支持,促进多元主体协同;以公共能力建设为条件,支撑多元行为逻辑整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倬  
精准扶贫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目前,扶贫工作面临攻坚阶段,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文章对扶贫的路径选择进行研究,认为扶贫工作聚焦精准发力,对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分析、精准帮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明星  
1.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既要从发展全局出发,加强总体谋划,在战略和规划层面对区域扶贫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政策进行系统设计和部署,明确区域脱贫攻坚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总体方案;又要结合实际,充分尊重发挥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赋予地方和基层的试验空间,允许微观层面的政策创新,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领域和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