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05)
- 2023(15112)
- 2022(12848)
- 2021(11945)
- 2020(10274)
- 2019(23319)
- 2018(23056)
- 2017(44061)
- 2016(23579)
- 2015(26519)
- 2014(26318)
- 2013(25840)
- 2012(23202)
- 2011(20808)
- 2010(20567)
- 2009(19287)
- 2008(18913)
- 2007(16648)
- 2006(13999)
- 2005(12028)
- 学科
- 济(98472)
- 经济(98359)
- 管理(68777)
- 业(67106)
- 企(53027)
- 企业(53027)
- 方法(50740)
- 数学(45529)
- 数学方法(44980)
- 农(30877)
- 财(27672)
- 中国(23972)
- 业经(21903)
- 农业(21645)
- 地方(18419)
- 学(18382)
- 贸(18011)
- 贸易(18006)
- 易(17505)
- 务(17326)
- 财务(17268)
- 财务管理(17226)
- 制(16346)
- 企业财务(16342)
- 和(14988)
- 理论(14497)
- 环境(14225)
- 银(13834)
- 银行(13806)
- 融(13754)
- 机构
- 学院(333693)
- 大学(332363)
- 济(135150)
- 管理(132812)
- 经济(132412)
- 理学(115794)
- 理学院(114634)
- 管理学(112567)
- 管理学院(111957)
- 研究(103538)
- 中国(78572)
- 京(67677)
- 科学(63819)
- 财(62721)
- 农(54028)
- 财经(50965)
- 所(50712)
- 中心(50668)
- 业大(49491)
- 江(48496)
- 经(46324)
- 研究所(46229)
- 范(42822)
- 农业(42521)
- 师范(42357)
- 经济学(42212)
- 北京(41516)
- 州(38834)
- 经济学院(38526)
- 财经大学(37992)
- 基金
- 项目(231192)
- 科学(182556)
- 基金(169046)
- 研究(168044)
- 家(146826)
- 国家(145618)
- 科学基金(126170)
- 社会(107746)
- 社会科(102224)
- 社会科学(102195)
- 省(90652)
- 基金项目(89189)
- 自然(81710)
- 自然科(79799)
- 自然科学(79777)
- 教育(78484)
- 自然科学基金(78346)
- 划(75825)
- 资助(69939)
- 编号(69262)
- 成果(54864)
- 重点(51882)
- 部(51536)
- 发(49166)
- 创(48002)
- 课题(46159)
- 科研(45240)
- 国家社会(45179)
- 创新(44888)
- 教育部(44553)
- 期刊
- 济(138364)
- 经济(138364)
- 研究(87589)
- 中国(58059)
- 学报(51232)
- 财(49519)
- 农(48883)
- 科学(46759)
- 管理(44497)
- 大学(38695)
- 学学(36431)
- 农业(33601)
- 教育(31492)
- 技术(29288)
- 融(26820)
- 金融(26820)
- 业经(24987)
- 财经(24416)
- 经济研究(22805)
- 经(20856)
- 问题(18593)
- 统计(18457)
- 图书(17816)
- 业(17208)
- 策(16620)
- 版(16410)
- 技术经济(16080)
- 商业(15671)
- 资源(15596)
- 理论(15463)
共检索到4672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松彪 曾世宏 袁旭宏
本文利用CHIP2013数据对我国城乡低保资源配置差异和瞄准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1)家庭经济状况、婚姻状况、人力资本和健康状况对城乡低保资源配置的影响是一致的,而家庭规模、年龄、性别、兄弟姐妹个数和就业/上学情况对城乡低保资源配置的影响则存在较大差异。(2)目前我国城乡低保资源配置效率均较低,存在较高的漏保现象。(3)按收入或资产来进行评估时,城市低保的瞄准效果要优于农村低保;但按倾向得分来进行评估时,农村低保的瞄准效果反而要优于城市低保。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低保资源配置 瞄准效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韩华为 高琴
文章使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农村住户数据,构建了基于OLS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的代理家计调查瞄准框架。基于四类测量方法系统评估和比较了农村低保政策的实际瞄准效果与代理家计调查下的瞄准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代理家计调查框架拟合优度较高,代理指标与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关系显著;采用代理家计调查瞄准方法时,农村低保的瞄准效果明显优于实际瞄准效果;在改善农村低保瞄准方面,基于OLS分地区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的代理家计调查框架比基于OLS总样本回归的代理家计调查框架的效果稍好;代理家计调查方法在降低西部地区漏保率方面效果更好,而在降低东部和中部地区错保率方面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农村低保政策执行中引入代理家计调查方法有助于提升其瞄准效果。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世成
扶贫瞄准是扶贫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机制,瞄准对象、瞄准方法和扶贫资源的准确投放将决定扶贫政策或扶贫项目的绩效,关系到精准扶贫能否成功。本文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对象识别精度、扶贫小额信贷的瞄准精度和扶贫小额信贷投放时序等多个角度对四川省R县扶贫小额信贷瞄准绩效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扶贫小额信贷在资源配置中仍存在一定的贫困漏出、瞄准效果一般、顺周期性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完善扶贫小额信贷瞄准机制的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温雪 钟金萍 潘明清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识别,本文使用CHNS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收入、健康、教育、饮用水、燃料和环境卫生六个维度对中国农村居民多维贫困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仅考虑单一的收入维度贫困和多维贫困时识别贫困户差别,研究发现:多维贫困视角下,仅考虑收入维度的贫困户识别方法有效覆盖率仅为12.09%,瞄准效率较低;属于多维贫困户而非收入贫困户的漏出率达到87.91%,属于收入贫困户而非多维贫困户的误评率达到43.03%,因此,从单一收入维度向多维贫困识别方式转变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就贫困户本身而言,其具有较强的社会资本对贫困人口的漏出具有负向影响,而对贫困人口的误评具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
多维贫困 精准扶贫 瞄准效率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孔祥利 陈新旺
近3亿农民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中一些运用以往在城乡之间"干中学"的知识,回乡创建有自己知识特点的经济组织,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这种创业,既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原先劳动力流出地经济发展,也在新劳动方式选择中改造和完善劳动者本身。扶持和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农民工自身拥有的资源禀赋以及政策支持是其开展创业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根据农民工回乡创业与其他创业方式不同的特点,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数据,定量分析返乡农民工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及外在环境等资源禀赋差异对其创业行为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济资本以及风险偏好和主观幸福感等内在禀赋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具有积极影响,年龄和教育水平对其创业的影响呈倒U形分布,外出务工经历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决策呈现负相关关系。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来看,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核心在于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关键词:
农民工 返乡创业 资源禀赋 乡村振兴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召华 王昕 罗宇溪
利用我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热量贫困线探讨社会保障"扶贫"与"防贫"的区域及个体瞄准效果。总体来看,无论农村地区还是城市地区,社会保障均有显著的"扶贫"与"防贫"效应,但对城市地区的作用效果较大,表明社会保障区域瞄准存在错位。当期食物支出和贫困脆弱性分位数回归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城乡差异及"扶贫"与"防贫"区域瞄准效果的错位。从不同贫困程度个体回归结果来看,社会保障"扶贫"效果城乡差异不大;"防贫"效果在城市地区社会保障对象的定位比较准确,而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对象的定位存在一定的错位。
关键词:
社会保障 贫困脆弱性 减贫效应 城乡差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云波 贺坤
本文以国家卫计委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收入贫困和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农民工的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状况进行了测度和识别,并从多个角度对测度识别结果开展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测度识别方法在贫困瞄准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收入贫困的瞄准性存在局限,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贫困的全貌和内涵,多维贫困识别能够弥补单维收入贫困识别瞄准性不强的短板,如果将收入维度纳入多维贫困识别矩阵,则能够显著提升多维贫困识别的覆盖率并降低对收入贫困的漏出率。因此,在中国现阶段的扶贫实践中,精准扶贫效率的提升要求我们要充分运用多维贫困的识别与测度方法,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多维贫困识别体系,增强对贫困发生维度的瞄准性,有效提升精准扶贫效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曼琳 陈中伟
民族地区贫困呈现历史性、复杂性、脆弱性及敏感性特征。从扶贫目标精准化是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核心、扶贫目标分批分类是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基础及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目标确定需要机制化三方面分析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目标瞄准机制构建成因。文章提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线标准、在穷人识别设计中引入土地指标、在穷人界定与细分标准中引入性别敏感指标及建立容纳穷人参与的穷人识别机制四大对策,促进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目标瞄准机制的构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飞翔 俞兆云 居励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开放经济运行过程中要素配置锁定效应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1992—2006年期间在开放条件下资源重组过程中形成的工业结构偏差,定量检验锁定效应对工业结构偏差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国际贸易的扩展和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具有特殊的资源配置导向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开放条件下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持续地强化对初级要素资源的使用与积累,另一方面表现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仍然主要依赖于低层次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
关键词:
锁定效应 工业结构变动 资源配置导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世龙 马春燕 马尚平
本文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入手,采用大陆31个省级经济区近3年的截面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经济区城乡资源配置进行评价,并按主因子及综合得分进行排序,进而通过对各指标值的统计分析,从多方面揭示城乡资源配置状况,最后通过相关性研究及各经济区相关指标的综合比较分析,揭示城乡资源配置的特点和规律。实证研究显示: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现象,但不同的发展模式对城乡资源配置产生着重大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渐显,但在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中农村仍处于不利的地位。
关键词:
城乡资源配置 因子分析 发展模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联 王唤明 王艳 汪三贵
扶贫项目如何准确瞄准贫困农户是反贫困理论的焦点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文章从政治关联的视角深入分析了这一问题。通过对5省30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村调研数据的分析发现:(1)具有政治关联对农户参加扶贫项目有显著正向影响;(2)村级治理不完善是导致政治关联影响扶贫资源瞄准的重要原因;(3)政治关联影响扶贫资源瞄准的外部原因是政府主导的扶贫项目过多,公益组织在扶贫领域发挥作用太小。因此完善村级治理,鼓励公益组织在扶贫领域中发挥作用,降低政治关联对扶贫项目瞄准的影响,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文章揭示了村级治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联 王唤明 王艳 汪三贵
扶贫项目如何准确瞄准贫困农户是反贫困理论的焦点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文章从政治关联的视角深入分析了这一问题。通过对5省30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村调研数据的分析发现:(1)具有政治关联对农户参加扶贫项目有显著正向影响;(2)村级治理不完善是导致政治关联影响扶贫资源瞄准的重要原因;(3)政治关联影响扶贫资源瞄准的外部原因是政府主导的扶贫项目过多,公益组织在扶贫领域发挥作用太小。因此完善村级治理,鼓励公益组织在扶贫领域中发挥作用,降低政治关联对扶贫项目瞄准的影响,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文章揭示了村级治理不完善与扶贫项目瞄准之间的矛盾,并从政治关联的角度分析了公益组织在扶贫领域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性。研究结论对我国治理贫困和完善精准扶贫机制有重要启示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冬梅
扶贫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确保精准扶贫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精准扶贫资源在配置的过程中存在着资源的项目化与社会生活的不规则性、政策执行的科层逻辑之间的张力。这一巨大的张力使极具科学性和合法性的程序受到非正式制度的倒逼,从而产生"反科层"的逻辑,进而使精准扶贫资源的配置面临实践的困境。要走出这种困境,精准扶贫资源配置应着力于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增强贫困人口自身能力建设和因地制宜地发掘地方优势资源,以激发扶贫对象为主体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资源配置 实践困境 内生动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许汉泽
近年来,中央专项扶贫资金投入逐渐增加,但扶贫资金的使用却与贫困农户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偏离。文章考察了扶贫资金的管理、拨付、分配与使用等各个环节,指出除了制度因素与项目制的意外后果之外,在其使用环节,乡村治理转型以及精英捕获是造成扶贫资金偏离的主要原因,并详细分析了精英捕获的产生机制及其造成的社会影响。文章最后提出扶贫资源分权管理体系以及参与式识别、引进第三方组织监督等政策建议,以便促进扶贫资金的高效利用。
关键词:
扶贫瞄准 乡村治理 精英捕获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朝明 王彦西
文章从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内涵、瞄准机制和政策思考三个维度对精准扶贫做出了阐释。文章着重分析了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相关内涵及其内在逻辑联系;并且对扶贫瞄准机制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梳理刻画,以史为鉴,瞄准问题,着力解决。政策方面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贫困县审查退出机制、思想教育等方面进行思考调整,以确保我国稳准好地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瞄准机制 政策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