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13)
- 2023(19081)
- 2022(16568)
- 2021(15646)
- 2020(13148)
- 2019(30176)
- 2018(29962)
- 2017(58701)
- 2016(32004)
- 2015(36034)
- 2014(35910)
- 2013(35426)
- 2012(32901)
- 2011(29563)
- 2010(29819)
- 2009(27961)
- 2008(27565)
- 2007(24747)
- 2006(21722)
- 2005(18993)
- 学科
- 济(128604)
- 经济(128460)
- 业(93560)
- 管理(89945)
- 企(69941)
- 企业(69941)
- 方法(57301)
- 农(52494)
- 数学(50181)
- 数学方法(49599)
- 农业(35056)
- 财(35006)
- 中国(33711)
- 业经(30661)
- 地方(27299)
- 学(26649)
- 制(25663)
- 贸(24972)
- 贸易(24963)
- 易(24269)
- 务(21550)
- 财务(21464)
- 财务管理(21414)
- 银(20710)
- 银行(20655)
- 企业财务(20277)
- 理论(19650)
- 行(19631)
- 环境(19626)
- 融(19470)
- 机构
- 学院(453894)
- 大学(450738)
- 济(183758)
- 经济(179701)
- 管理(178222)
- 理学(154167)
- 理学院(152521)
- 研究(151301)
- 管理学(149923)
- 管理学院(149112)
- 中国(116056)
- 京(94340)
- 科学(93619)
- 农(87792)
- 财(85507)
- 所(76715)
- 中心(71219)
- 业大(71052)
- 研究所(69531)
- 江(68821)
- 农业(67937)
- 财经(67792)
- 经(61727)
- 范(60122)
- 师范(59626)
- 北京(59201)
- 州(55005)
- 经济学(54859)
- 院(54239)
- 财经大学(50102)
- 基金
- 项目(305702)
- 科学(239923)
- 研究(225845)
- 基金(220778)
- 家(191468)
- 国家(189799)
- 科学基金(162663)
- 社会(141593)
- 社会科(133854)
- 社会科学(133818)
- 省(120644)
- 基金项目(117091)
- 自然(105022)
- 教育(103724)
- 自然科(102489)
- 自然科学(102462)
- 自然科学基金(100612)
- 划(100351)
- 编号(94149)
- 资助(90709)
- 成果(76681)
- 重点(68318)
- 部(68083)
- 发(65955)
- 课题(64209)
- 创(63058)
- 创新(58806)
- 科研(58281)
- 教育部(58163)
- 国家社会(57497)
- 期刊
- 济(204266)
- 经济(204266)
- 研究(133304)
- 中国(85698)
- 农(84954)
- 学报(71671)
- 科学(65281)
- 财(65020)
- 管理(60151)
- 农业(57147)
- 大学(54387)
- 学学(51402)
- 教育(49204)
- 融(46693)
- 金融(46693)
- 技术(37956)
- 业经(37764)
- 财经(32251)
- 经济研究(31277)
- 业(28177)
- 问题(27642)
- 经(27527)
- 版(22813)
- 图书(22135)
- 技术经济(22023)
- 理论(21735)
- 科技(20912)
- 现代(20492)
- 商业(20305)
- 贸(19963)
共检索到667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刚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支农再贷款的内涵、外延和功能定位不断演变和丰富,扶贫减贫的政策效应愈加明显,是扶贫开发金融服务的重要工具之一。选取扶贫开发主阵地之一的青海省作为研究个体,实证检验了支农再贷款与区域经济增长、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和人民群众减贫增收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进一步发挥支农再贷款的政策优势精准扶贫,增强金融推动扶贫开发工作驱动力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支农再贷款 精准扶贫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龙耀 于一
金融扶贫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取决于其能否兼顾社会目标和财务目标。论文在对扶贫再贷款政策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政策运行的理论机理,探讨了"双限"政策对法人金融机构实现社会目标与财务目标"双重目标"的影响,并提出了灵活扶贫再贷款利率定价模式、创新政策竞价使用机制、扩大政策传导覆盖面以及完善再贷款资金投向的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慧霞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对其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应分析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效应、支农再贷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支农再贷款 农村经济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洁 张宇璐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已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党的十九大回顾了"精准扶贫"5年来的成效,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降到4%以下。论文以青海省为例,阐述精准扶贫的内涵,数据分析青海省精准扶贫的基本情况,剖析传统精准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探析金融服务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路径,为贫困地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提供实质性建议。
关键词:
金融扶贫 精准扶贫 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安化县支行和益阳师范联合课题组 侯崴 谌争勇 刘春红 蒋思
本文以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冷市镇董家村乌云界藏香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实证,通过内部审计咨询和绩效审计调查,深入分析金融精准扶贫面临的障碍,有的放矢地指出提升金融精准扶贫绩效的路径和策略。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安化县支行和益阳师范联合课题组 侯崴 谌争勇 刘春红 蒋思
本文以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冷市镇董家村乌云界藏香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实证,通过内部审计咨询和绩效审计调查,深入分析金融精准扶贫面临的障碍,有的放矢地指出提升金融精准扶贫绩效的路径和策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娟丽 安定明
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贫困较为集中的区域,在诸多致贫因素中,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渠道滞后是民族地区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整合智慧城市中的各种资源及信息化平台、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于帮助我国民族地区实现智慧化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青海省实施的精准扶贫工作为例,分析了青海省智慧化精准扶贫的框架,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对西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推动因素,同时针对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现状,在PDCA循环圈理论指导下,对"智慧城市+精准扶贫"进行质量控制分析,并基于精准扶贫的6个精准内容和4个扶贫模块提出了5种扶贫效果,最后,总结了民族地区大数据平台构建、互联网+政务与服务、保障机制、智慧产业、智慧农业与旅游、智慧教育等有效的精准扶贫策略。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民族地区 智慧精准扶贫 青海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立勇 许明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6年个体水平数据为样本,从家庭人均纯收入、贫困发生率两个角度,借助DID方法研究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减贫效应,且为了提高研究结论稳健性,本文将基准DID模型扩展到连续型DID模型,并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借助分位数DID方法揭示精准扶贫政策的异质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贫困居民具有明显的减贫效果,精准扶贫政策明显提高了家庭人均纯收入,降低了贫困发生率,且随着时间推移,扶贫效果具有持续性;从贫困发生率角度来看,精准扶贫政策对不同贫困发生率地区均存在显著减贫效果,精准扶贫政策是有效的,相比而言,贫困发生率越严重的地区,精准扶贫政策的效应越大;从家庭人均纯收入来看,精准扶贫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减贫效应呈倒U型变化,即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人口中的中间群体的收入提升效应最明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军 仝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志刚 李美佳 王晨
精准扶贫政策的效果评估是近年来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基于2013年和2015年针对江苏省"扶贫到户"政策影响的农户跟踪调查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对精准扶贫的脱贫效应,对贫困户经济活动、收入和消费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精准扶贫显著降低了贫困发生率,可并无证据表明明显促进贫困户收入和消费增长。但分组分析发现,精准扶贫对收入低于贫困标准的真正贫困人群有一定的收入消费增长效应。精准扶贫脱贫效应明显,但提高贫困户收入消费水平和改善其生活状况的作用需要强化,瞄准性偏差、帮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也亟需解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康峰
扶贫再贷款政策传导面临诸多因素制约扶贫再贷款虽是一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但其功效的发挥与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相同,需要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来实现。与此同时,其结构性政策目标的实现,也与地方经济环境、产业发展、财政配套、金融生态等密切相关。实践中,部分金融机构受流动性充裕、扶贫再贷款使用利差低、财政贴息担保机制不健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薇 祝伟
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全部脱贫,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将成为"后脱贫攻坚时代"的重点工作,而重中之重则是通过对帮扶政策效果的多维评估,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和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本文基于G省B市2015~2017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收集11131户贫困家庭微观追踪数据,从多维贫困的视角对帮扶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估。研究发现,现有帮扶政策对贫困户收入和劳动能力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在生活质量、健康等非收入贫困维度的减贫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随着帮扶政策实施的深入,减贫效应在不同维度贫困上均显著体现,其中收入、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减贫效果尤为明显,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深度贫困问题。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显示,现有帮扶政策在非收入维度的减贫效果表现出一定的普惠性,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和金融帮扶政策等具体帮扶措施对贫困户收入、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减贫效果明显且具有针对性,但在改变健康状况的作用较弱。上述多维评估研究为"后脱贫攻坚时代"进一步优化完善帮扶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关键词:
多维贫困 帮扶政策 效果评估 扶贫实践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本文通过检讨支农再贷款政策的得失,认为其只能帮助农民脱贫而无法致富,对其今后政策取向提出若干建议: 调整支农再贷款管理机制,确保支农再贷款政策效应;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程,实现农村金融主体的多元化;拓宽支农 资金来源渠道,解决支农资金供求矛盾;提高支农再贷款门槛,收缩支农再贷款对象;明晰支农政策分工,促进央行资金淡 出。
关键词:
支农再贷款 政策 取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崔亚兰 吕德宏
利用陕西省贫困山区305个农户调研数据,采用L-ISM模型,研究生计资本对健康、教育和经济致贫的3类农户贷款违约的影响及其次序性。研究表明: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是影响健康贫困农户贷款违约的显著因素,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是影响教育和经济贫困农户贷款违约的显著因素;不同生计资本的显著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关联性与次序性。其中,社会资本是影响健康贫困农户贷款违约的深层根源因素;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是影响教育贫困农户贷款违约的深层根源因素;社会资本为影响经济贫困农户贷款违约的深层根源因素。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新华 钟昌彪
本文认为,支农再贷款是央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历史作用功不可没;但面临农村经济结构变化、信贷资金市场手段分配产生失衡、农村信用社联社一级法人改革等形势,央行应强化支农再贷款政策效应,弥补"市场失灵"。
关键词:
三农问题 金融创新 市场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