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47)
2023(8872)
2022(7405)
2021(6981)
2020(5708)
2019(12534)
2018(12037)
2017(23109)
2016(12333)
2015(12846)
2014(12441)
2013(11957)
2012(10602)
2011(9363)
2010(9137)
2009(8429)
2008(8115)
2007(6995)
2006(5818)
2005(5045)
作者
(31876)
(26437)
(26394)
(25250)
(16943)
(12815)
(12068)
(10175)
(9945)
(9459)
(9066)
(8891)
(8446)
(8221)
(8216)
(8169)
(8079)
(7798)
(7752)
(7505)
(6468)
(6400)
(6274)
(6031)
(6013)
(6000)
(5841)
(5790)
(5368)
(5274)
学科
(40300)
经济(40232)
(35762)
管理(32773)
(26085)
企业(26085)
方法(17658)
(16974)
(16576)
数学(14986)
数学方法(14740)
农业(12447)
收入(12164)
中国(12091)
业经(10152)
(9510)
(8846)
(8639)
财务(8611)
(8594)
财务管理(8593)
贸易(8592)
(8405)
企业财务(8196)
(7947)
银行(7936)
(7824)
金融(7823)
(7536)
理论(7521)
机构
学院(161274)
大学(159513)
(64255)
经济(63004)
管理(59444)
研究(52460)
理学(52036)
理学院(51467)
管理学(50478)
管理学院(50179)
中国(38698)
(32615)
科学(31785)
(31422)
(26593)
财经(25959)
(25653)
中心(24552)
(23723)
研究所(23380)
业大(23323)
(22783)
(21747)
师范(21496)
经济学(21052)
农业(20875)
财经大学(19617)
经济学院(19203)
(19156)
北京(19035)
基金
项目(113324)
科学(89902)
研究(84356)
基金(82904)
(72769)
国家(72136)
科学基金(61785)
社会(55035)
社会科(52108)
社会科学(52099)
(44167)
基金项目(43041)
教育(39419)
自然(38649)
自然科(37830)
自然科学(37819)
(37310)
自然科学基金(37158)
编号(33957)
资助(33176)
成果(27897)
重点(25871)
(25172)
(24501)
(24352)
(23758)
课题(23526)
国家社会(23523)
创新(22697)
(22129)
期刊
(67796)
经济(67796)
研究(45633)
中国(28906)
学报(26190)
(25750)
(25416)
科学(23203)
管理(21036)
大学(20060)
教育(19337)
学学(19092)
农业(17399)
(14580)
金融(14580)
业经(12557)
财经(12528)
经济研究(12170)
技术(11946)
(10847)
问题(8801)
(8725)
(8597)
商业(7263)
财会(7256)
(7230)
科技(7194)
现代(6668)
统计(6634)
技术经济(6387)
共检索到228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云波  贺坤  
本文以国家卫计委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收入贫困和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农民工的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状况进行了测度和识别,并从多个角度对测度识别结果开展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测度识别方法在贫困瞄准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收入贫困的瞄准性存在局限,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贫困的全貌和内涵,多维贫困识别能够弥补单维收入贫困识别瞄准性不强的短板,如果将收入维度纳入多维贫困识别矩阵,则能够显著提升多维贫困识别的覆盖率并降低对收入贫困的漏出率。因此,在中国现阶段的扶贫实践中,精准扶贫效率的提升要求我们要充分运用多维贫困的识别与测度方法,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多维贫困识别体系,增强对贫困发生维度的瞄准性,有效提升精准扶贫效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温雪  钟金萍  潘明清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识别,本文使用CHNS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收入、健康、教育、饮用水、燃料和环境卫生六个维度对中国农村居民多维贫困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仅考虑单一的收入维度贫困和多维贫困时识别贫困户差别,研究发现:多维贫困视角下,仅考虑收入维度的贫困户识别方法有效覆盖率仅为12.09%,瞄准效率较低;属于多维贫困户而非收入贫困户的漏出率达到87.91%,属于收入贫困户而非多维贫困户的误评率达到43.03%,因此,从单一收入维度向多维贫困识别方式转变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就贫困户本身而言,其具有较强的社会资本对贫困人口的漏出具有负向影响,而对贫困人口的误评具有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贺坤  周云波  
本文基于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Alkire-Foster贫困测度方法对农民工的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和比较,并对多维贫困测度结果按照区域和维度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农民通过进城务工基本能够摆脱现行标准下的收入贫困,但面临较为严重的多维贫困状况;各个区域农民工的多维贫困程度普遍较高,但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对农民工多维贫困贡献最显著的是住房、健康和教育三个维度,收入维度对农民工的多维贫困状况影响微弱,农民工的贫困是多维贫困而不是收入贫困。因此,应尽快构建统一的多维贫困指标体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本健  葛宇航  马九杰  
缺乏资金是贫困户的核心特征,财政扶贫和金融扶贫作为为贫困户提供资金的两种主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国的减贫事业。本文基于扶贫对象贫困程度差异和多维贫困的视角,从理论上比较了财政扶贫和金融扶贫的减贫绩效,并使用112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有序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对假说进行验证。研究发现:财政扶贫和金融扶贫均能显著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且在精准扶贫时期,无论是否考虑政府公共财政投入,财政扶贫促进贫困户增收的效果均显著好于金融扶贫;财政扶贫和金融扶贫促进增收的效果因扶贫对象不同而存在差异,财政扶贫短期内更有利于边缘贫困户增收,而金融扶贫则更有利于深度贫困户增收且具有长期效应;金融扶贫能显著改善贫困户的多维贫困状况,但财政扶贫会使多维贫困状况恶化;财政扶贫可以提升金融扶贫缓解多维贫困的效果,金融扶贫也可以抑制财政扶贫带来的多维贫困状况恶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常春  翟羽佳  车震宇  
文章基于云南省四大连片特困区家庭入户调查数据,从5个维度、13个指标,对云南省四大片区多维贫困状况进行测度,不同地区和维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贫困家庭教育贫困程度最深,随着贫困维度的升高,健康逐渐替代教育,成为农村家庭陷入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随着贫困维度的升高,四个片区的贫困发生率在下降,中等维度贫困发生率最高,其中,滇西边境片区和迪庆藏区贫困主要发生在中低维度,石漠化片区和乌蒙山区在中高维度的贫困指数较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立冬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全红  李博  周强  
贫困的多维福利剥夺程度高低和持续时间长短是近年来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制定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文章综合Alkire和Foster(2011)提出的多维贫困测算方法和Foster(2009)提出的长期贫困测算方法,构建了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和暂时多维贫困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的贫困状况,并进行了城乡分解、指标分解和区域分解。结果发现:第一,样本家庭在多维视角下的长期贫困比例要高于暂时贫困,这与单一地从收入角度来分析长期贫困和暂时贫困的结论恰好相反;第二,对于所有类型的贫困而言,教育年限、医疗保险和健康的贡献度都排在前三位,但健康对于长期贫困人口的贡献度要明显高于暂时贫困;第三,总体看来,农村的多维贫困程度不仅高于城市,而且很多指标的贫困持续时间也要高于城市;第四,从四大区域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长期多维贫困程度要高于东部和东北部地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全红  李博  周强  
贫困的多维福利剥夺程度高低和持续时间长短是近年来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制定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文章综合Alkire和Foster(2011)提出的多维贫困测算方法和Foster(2009)提出的长期贫困测算方法,构建了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和暂时多维贫困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的贫困状况,并进行了城乡分解、指标分解和区域分解。结果发现:第一,样本家庭在多维视角下的长期贫困比例要高于暂时贫困,这与单一地从收入角度来分析长期贫困和暂时贫困的结论恰好相反;第二,对于所有类型的贫困而言,教育年限、医疗保险和健康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立冬  
中国农村存在收入维度以外的其他维度贫困,且多维贫困程度较为严重,尽管在2000—2011年间农村多维贫困程度呈现下降的态势,但仍高于收入单维度的贫困程度。教育维度对农村多维贫困的贡献最高,其次是健康、生活水平和收入维度,资产维度的贡献度最低。动态来看,2000—2011年间教育和资产两个维度对总体多维贫困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健康和生活水平两个维度的贡献度呈下降态势,而收入维度的贡献度基本稳定。中国未来针对农村的扶贫瞄准应从单一的货币贫困调整为收入、教育、健康、生活水平和资产"五位一体"的多维贫困,要更为注重对农村贫困人口的能力开发,以破除当前农村贫困日益显著的持久性和脆弱性特征,进而提高精准扶贫政策的效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邹薇  屈广玉  
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销号,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在这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目标引导下,聚焦减贫、脱贫的研究成为了"官产学"各界探讨的热点问题。资产扶贫新模式弥补了原有收入扶贫的不足,建立起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将扶贫资金由"不可再生资源"变成"可再生资源"。从资产贫困视角制定扶贫战略和标准,能抓住贫困人口的贫根,并且能激发或改善脱贫家庭的未来发展现状,因为资产具有长期的发展功能。同时通过与传统扶贫政策的效率相比,可以为政策的动态调整提供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邹薇  屈广玉  
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销号,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在这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目标引导下,聚焦减贫、脱贫的研究成为了"官产学"各界探讨的热点问题。资产扶贫新模式弥补了原有收入扶贫的不足,建立起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将扶贫资金由"不可再生资源"变成"可再生资源"。从资产贫困视角制定扶贫战略和标准,能抓住贫困人口的贫根,并且能激发或改善脱贫家庭的未来发展现状,因为资产具有长期的发展功能。同时通过与传统扶贫政策的效率相比,可以为政策的动态调整提供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汪三贵  Albert Park  Shubham Chaudhuri  Gaurav Datt  
我们采用国家统计局的农村住户调查和世界银行的专项村级调查数据,通过分析贫困村确定的准确性、决定因素以及贫困人口的覆盖率来评价中国农村扶贫计划中村级瞄准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越是低收入组的村被确定为贫困村的可能性越大,但贫困村覆盖不完全和非贫困村被定为贫困村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总体而言,以收入为标准和在精确瞄准状态下应该被确定为贫困村的村中有48%的村没有被瞄准。确定贫困村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收入水平、贫困发生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的可获得性以及偏远程度等,这与中央政府确定贫困村的原则和推荐方案是一致的。2001年,有59%的极端贫困人口居住在贫困村内,但这一比重在2004年下降到51%。与其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丹  刘睿彬  
扶贫成效的精准评价是开展扶贫后续工作的重要保障。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文章以湖北省及各大连片特困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利用A-F模型,对多维贫困状况进行测度和分解,进而分析和评价精准扶贫的工作成效。研究表明,湖北省精准扶贫工作总体上取得一定成果,特别是在提高住房环境方面成效显著,但在增加收入、加强教育、保障养老、促进产业升级、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各大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成效则普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黎骅逸  王超  李锐  
文章采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首先基于A-F方法对我国多维贫困指数(MPI)进行测度和分解,其次利用农户家庭特征变量将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对可能导致农户家庭陷入贫困的异质性特征进行集中,估算农户家庭陷入贫困的概率,最后利用异质性处理效应(HTE)估计方法,从多维贫困视角对比分析我国林业扶贫政策对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减贫效果的差异,并对我国林业扶贫政策减贫效果进行异质性分析,深入剖析我国林业扶贫政策对异质性贫困户的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减贫效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林业扶贫政策的实施对农户的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均下表现出显著的减贫效果,但由于人口异质性的客观存在,林业扶贫政策减贫效果的异质性也十分突出。在减贫效果的异质性分析中可以发现,对处于第一层级的农户家庭,其多维贫困减贫效果的减贫系数为-0.205,收入贫困的减贫系数为1.593;但对处于第五层级,陷入贫困概率最高的农户家庭,其多维贫困减贫系数仅为-0.097,收入贫困减贫系数仅为0.530。此外,第二层级的回归结果表明,农户陷入贫困概率层级每增加一级,其多维贫困减贫效果降低0.024,收入贫困的减贫效果降幅为0.243。表明林业扶贫政策对农户家庭的减贫效应随着农户陷入贫困概率增加而减弱。而陷入贫困概率较高的农户家庭通常表现出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总抚养比等家庭特征。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支俊立  姚宇驰  曹晶  
通过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多维贫困问题进行识别和测度,同时,分别以维度和省份为基础,对多维贫困进行子群分解,考察不同维度的多维贫困发生率贡献率和各省份的多维贫困状况。结果表明,从维度上看,贫困人口在教育和健康方面的贫困问题相比非贫困人口更为普遍,这两个维度上的剥夺是造成我国农村多维贫困的最主要因素;从整体贫困状况上看,2010-2012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被剥夺程度和贫困强度下降不明显;从区域上看,我国各省份的贫困人口的贫困深度差异并不太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