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08)
2023(18361)
2022(15702)
2021(14845)
2020(12356)
2019(27921)
2018(27830)
2017(51891)
2016(29130)
2015(32990)
2014(32962)
2013(31750)
2012(28980)
2011(26365)
2010(26668)
2009(24664)
2008(23843)
2007(21531)
2006(19106)
2005(16764)
作者
(82562)
(68908)
(68423)
(65130)
(43466)
(32971)
(30940)
(26940)
(26103)
(24620)
(23318)
(23166)
(21837)
(21629)
(21310)
(20996)
(20832)
(20213)
(19747)
(19570)
(17263)
(17253)
(16666)
(15848)
(15712)
(15438)
(15325)
(15188)
(13897)
(13751)
学科
(108668)
经济(108510)
(81905)
管理(79701)
(58930)
企业(58930)
(53097)
方法(42598)
数学(36489)
数学方法(36003)
农业(35736)
中国(31222)
业经(29383)
(28614)
(25116)
地方(25116)
(24353)
理论(20326)
教育(18836)
(18309)
(18089)
贸易(18080)
(17682)
银行(17626)
(17557)
环境(17241)
技术(16963)
(16948)
财务(16867)
财务管理(16830)
机构
学院(402594)
大学(401725)
(152745)
管理(152527)
经济(149083)
研究(136576)
理学(131584)
理学院(130048)
管理学(127579)
管理学院(126866)
中国(101948)
科学(85968)
(85891)
(82080)
(71869)
(69098)
业大(65517)
农业(63242)
中心(62703)
研究所(62689)
(62236)
(57369)
师范(56809)
财经(56154)
北京(53848)
(50870)
(49685)
(49381)
师范大学(45258)
技术(45258)
基金
项目(273572)
科学(214145)
研究(205313)
基金(194110)
(168981)
国家(167436)
科学基金(142782)
社会(126727)
社会科(119485)
社会科学(119457)
(109919)
基金项目(102723)
教育(96048)
(91768)
自然(91097)
自然科(88888)
自然科学(88868)
自然科学基金(87219)
编号(87079)
资助(78498)
成果(72369)
重点(61891)
课题(61084)
(60038)
(59217)
(56794)
创新(52803)
(52203)
大学(51744)
科研(51589)
期刊
(176043)
经济(176043)
研究(120285)
中国(90298)
(81701)
学报(67239)
教育(61813)
科学(59946)
农业(55375)
(54922)
管理(53333)
大学(52148)
学学(48047)
(36244)
金融(36244)
技术(35743)
业经(33700)
财经(26720)
(26656)
经济研究(25291)
问题(23486)
(22796)
(22010)
图书(21254)
科技(19751)
业大(18559)
理论(18106)
技术经济(17725)
现代(17539)
资源(17514)
共检索到605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潘锡杨  
农村贫困大学生是当前高校大学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来自8省区的12名农村贫困大学生为期三年的跟踪调研和深度访谈,发现这一群体的"贫"和"困",表现为思想困惑和心理焦虑。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思想为指导,扶贫必先扶志,扶贫贵在精准。帮扶农村贫困大学生,必须借助正能量这一"靶向药物"。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以主旋律引领人生的航向,用正能量驱动梦想的风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汪磊  伍国勇  
贫困人口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条件。本文首先对精准识别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梳理了6省区的贫困人口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从信息维度、政策维度、方法维度以及识别标准等方面对既有贫困人口识别方法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整合多维数据、创新扶贫政策、推广定量方法以及道德标准优先等角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名艳  张阳  
文章在分析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精准帮扶的路径:精准识别,为贫困大学生建立就业档案;精准瞄准,匹配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需求;精准指导,建立贫困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机制;精准帮扶,将精准扶贫战略与大学生就业相结合;调动贫困大学生的内生动力,建立脱贫大学生返贫预警机制;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季轩民  温焜  
我国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并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进行农村精准扶贫就显得尤为重要。新型城镇化视域下农村精准扶贫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扶贫目标的精确性、扶贫措施的科学性以及扶贫管理的严格性。新型城镇化视域下农村精准扶贫面临的主要困境有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薄弱、农村精准扶贫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以及长期的粗放式扶贫。文章通过分析原因提出解决路径: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扶贫投入力度;二是统筹城乡发展,科学设计扶贫模式;三是打破固有模式,寻求最佳扶贫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沈菊  
农村空心化加大了精准扶贫对象识别难度,虚化了扶贫的社会基础,弱化了扶贫的发展主体,对精准扶贫工作提出新的难题和挑战。治贫先治弱,治弱先培本,精准扶贫实践中应调动扶贫对象的主动性,加强精准扶贫对象进行主体意识(包括主体地位意识,主体能力意识,主体价值意识)的培育,加入优势视角,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创新培育方式,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形成社会合力,提升精准扶贫效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师磊  朱红根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的贫困类型由绝对贫困转为相对贫困,总结减贫经验、巩固减贫成果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运用广义精确匹配法定量分析了产业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相对贫困状况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 "GSP" "GTP"以及"企业或大户带领"三种模式扶贫政策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摆脱相对贫困状态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多元化的扶贫政策可以优化农户的资源配置,"GSP" "GTP"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农户走向内生脱贫路径,但"企业或大户带领"模式则存在着"理念困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斯嫄  
广西农村贫困范围广、贫困人口多,当前静态的扶贫管理方式由于对象瞄准存在偏误、"大包大揽"带来的逆向激励以及扶贫过程欠缺公平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扶贫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应基于广西农村贫困的特征,通过户级瞄准、分类扶助、动态跟踪和退出等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精准帮扶体系,以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退尽退"的扶贫目标,在提高效率的同时维护扶贫的公平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晓红  刘东  张佳伊  
[目的]检视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大学生返乡意愿产生的影响,为完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破解乡村发展人才制约难题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根据教育扶贫目标多重性,从机理上将教育扶贫对象区分为乡村存量人口和乡村增量人口;以是否为建档立卡生身份为关键变量,对教育扶贫对乡村增量人口(农村大学生)返乡意愿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设计、数据收集和回归分析进行验证。[结果]教育精准扶贫能够增强农村大学生的返乡意愿;相较于男性,教育精准扶贫更能够增强女性大学生的返乡意愿;支持乡村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城乡发展的市场机制是影响农村大学生返乡意愿宏观层面的重要机制,感恩机制及其机制作用的性别差异是教育精准扶贫对返乡意愿产生影响的重要通道。[结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制约,可以在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强化感恩效应、加强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引导;要关注不同农村大学生群体的返乡意愿差异,因势利导,因人施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莉  李海月  
深度贫困县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必须深入分析并结合深度贫困县在金融扶贫顶层设计和金融扶贫发展经济性等方面的特殊性,才能切实发挥金融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建立健全扶贫攻坚制度保障,激发乡村脱贫内生动力等措施,构建农村脱贫长效机制,才能切实将扶贫攻坚工作引向深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立冬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立冬  
中国农村存在收入维度以外的其他维度贫困,且多维贫困程度较为严重,尽管在2000—2011年间农村多维贫困程度呈现下降的态势,但仍高于收入单维度的贫困程度。教育维度对农村多维贫困的贡献最高,其次是健康、生活水平和收入维度,资产维度的贡献度最低。动态来看,2000—2011年间教育和资产两个维度对总体多维贫困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健康和生活水平两个维度的贡献度呈下降态势,而收入维度的贡献度基本稳定。中国未来针对农村的扶贫瞄准应从单一的货币贫困调整为收入、教育、健康、生活水平和资产"五位一体"的多维贫困,要更为注重对农村贫困人口的能力开发,以破除当前农村贫困日益显著的持久性和脆弱性特征,进而提高精准扶贫政策的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常春  翟羽佳  车震宇  
文章基于云南省四大连片特困区家庭入户调查数据,从5个维度、13个指标,对云南省四大片区多维贫困状况进行测度,不同地区和维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贫困家庭教育贫困程度最深,随着贫困维度的升高,健康逐渐替代教育,成为农村家庭陷入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随着贫困维度的升高,四个片区的贫困发生率在下降,中等维度贫困发生率最高,其中,滇西边境片区和迪庆藏区贫困主要发生在中低维度,石漠化片区和乌蒙山区在中高维度的贫困指数较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承伟  覃志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减贫形势变化,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结构先后呈现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贫困县瞄准为重点、贫困村瞄准为重点等阶段性演进特点。精准扶贫是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国家推动新一轮扶贫攻坚和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开发新格局的一项重要扶贫机制创新。当前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帮扶资源供给与扶贫需求未能最优匹配,帮扶资源动员非制度化,社会组织等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精准帮扶的制度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完善精准扶贫工作制度加以解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秀芸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主导思想,是已被反复强调并提上各级政府工作议程的顶层设计。精准扶贫是针对农村贫困居民而言的,其最典型的政策特征是扶贫工作的精细化、精准化。现实中,精准扶贫存在着一些认识偏差和技术难点。对此,大学生村官完全可以利用其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其中,为纠偏、克服技术难点尽一份责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超  王龙  
农村贫困地区成人教育是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突破口。本文对成人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对当前农村贫困地区成人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明确功能定位、保障有效供给、促进转型发展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