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58)
- 2023(13208)
- 2022(10974)
- 2021(10364)
- 2020(8640)
- 2019(19610)
- 2018(19286)
- 2017(37773)
- 2016(20409)
- 2015(22795)
- 2014(22634)
- 2013(22581)
- 2012(20940)
- 2011(18791)
- 2010(18783)
- 2009(17523)
- 2008(17482)
- 2007(15937)
- 2006(14213)
- 2005(12600)
- 学科
- 济(85284)
- 经济(85175)
- 业(64288)
- 管理(52193)
- 农(49527)
- 企(38909)
- 企业(38909)
- 方法(36764)
- 农业(33539)
- 数学(33373)
- 数学方法(33068)
- 中国(24398)
- 财(23172)
- 业经(21437)
- 制(19352)
- 地方(19034)
- 银(16435)
- 银行(16407)
- 行(15499)
- 贸(15447)
- 贸易(15438)
- 易(15007)
- 融(14686)
- 金融(14682)
- 学(14286)
- 务(13918)
- 财务(13897)
- 财务管理(13841)
- 企业财务(13085)
- 体(12370)
- 机构
- 学院(283539)
- 大学(278329)
- 济(117338)
- 经济(114774)
- 管理(106696)
- 研究(92447)
- 理学(90593)
- 理学院(89674)
- 管理学(88245)
- 管理学院(87754)
- 中国(79437)
- 农(63510)
- 京(58184)
- 财(57919)
- 科学(54562)
- 农业(48743)
- 中心(46347)
- 所(46057)
- 江(46042)
- 业大(45394)
- 财经(44730)
- 研究所(40922)
- 经(40692)
- 州(36720)
- 经济学(36200)
- 北京(36121)
- 范(36012)
- 师范(35621)
- 院(33023)
- 经济学院(32978)
- 基金
- 项目(183488)
- 科学(143948)
- 研究(138873)
- 基金(132295)
- 家(114245)
- 国家(113121)
- 科学基金(96775)
- 社会(88397)
- 社会科(83263)
- 社会科学(83242)
- 省(72878)
- 基金项目(69548)
- 教育(63530)
- 自然(60255)
- 划(59998)
- 自然科(58806)
- 自然科学(58793)
- 编号(58615)
- 自然科学基金(57790)
- 资助(54425)
- 成果(47926)
- 部(41348)
- 重点(40880)
- 发(40497)
- 课题(40088)
- 创(37873)
- 国家社会(36514)
- 性(36076)
- 教育部(35488)
- 创新(35299)
- 期刊
- 济(136217)
- 经济(136217)
- 研究(87569)
- 农(65530)
- 中国(61554)
- 财(45784)
- 农业(43583)
- 学报(43426)
- 融(40165)
- 金融(40165)
- 科学(39313)
- 管理(34640)
- 大学(34248)
- 学学(32168)
- 教育(31025)
- 业经(27299)
- 技术(24046)
- 财经(22010)
- 业(20931)
- 经济研究(19711)
- 问题(19221)
- 经(18706)
- 农村(16009)
- 村(16009)
- 版(15754)
- 农业经济(14619)
- 世界(14068)
- 图书(13557)
- 技术经济(13486)
- 理论(13423)
共检索到441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朝晖 贺文红
贫困农户因缺乏可用于抵押担保的物权而难以进入金融市场,金融扶贫需要通过增信机制解决信贷配给问题。实践中的农户增信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基于农村外部正式制度的增信,如农业保证保险贷款;二是基于农村内部非正式制度的增信,如农户联保贷款。农业保证保险贷款制度以"保险合同"为增信标识,是一种建立在法律合约基础上的经济性制度安排,其制度缺陷容易导致合作博弈低效和需求刺激不足;农户联保贷款以"共同还款责任"为担保约束,是一种以社会资本内生激励机制为核心的非经济制度安排,既有信用发现和监督惩罚的优势,又存在农户还款集体违约的风险。在精准扶贫目标下,湖南"瞄准"扶贫项目的农业保证保险贷款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而农户联保贷款还需要更多的模式创新,如激励乡村精英与贫困农户组成联保小组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崔亚兰 吕德宏
利用陕西省贫困山区305个农户调研数据,采用L-ISM模型,研究生计资本对健康、教育和经济致贫的3类农户贷款违约的影响及其次序性。研究表明: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是影响健康贫困农户贷款违约的显著因素,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是影响教育和经济贫困农户贷款违约的显著因素;不同生计资本的显著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关联性与次序性。其中,社会资本是影响健康贫困农户贷款违约的深层根源因素;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是影响教育贫困农户贷款违约的深层根源因素;社会资本为影响经济贫困农户贷款违约的深层根源因素。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龙耀 于一
金融扶贫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取决于其能否兼顾社会目标和财务目标。论文在对扶贫再贷款政策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政策运行的理论机理,探讨了"双限"政策对法人金融机构实现社会目标与财务目标"双重目标"的影响,并提出了灵活扶贫再贷款利率定价模式、创新政策竞价使用机制、扩大政策传导覆盖面以及完善再贷款资金投向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于明星
我国自2000年颁布《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以来,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诸多金融机构相继开展了农户联保贷款业务,以此作为解决农户贷款难、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途径。然而,就实际的运行效果来看,农户联保信贷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信贷质量不高、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成为制约联保信贷发展的障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绍进 李善民
农户信贷是金融扶贫的主要形式和重要载体。建立农户信贷扶贫机制的一个理论模型,揭示农户信贷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机制,并以我国首个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农户信用信息系统的微观数据为样本,运用倾向匹配得分法控制了农户信贷影响因素的内生性后,对农户信贷的收入效应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农户信贷带给农户更高的收入和更快的收入增速。进一步分析显示,农户的信用水平和收入水平越高,信贷的激励效应越明显;同时经营性信贷对农户收入的激励效应越强。因此,提高农户的信贷可得,特别是农户经营性信贷可得,以及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金融扶贫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绍进 李善民
农户信贷是金融扶贫的主要形式和重要载体。建立农户信贷扶贫机制的一个理论模型,揭示农户信贷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机制,并以我国首个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农户信用信息系统的微观数据为样本,运用倾向匹配得分法控制了农户信贷影响因素的内生性后,对农户信贷的收入效应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农户信贷带给农户更高的收入和更快的收入增速。进一步分析显示,农户的信用水平和收入水平越高,信贷的激励效应越明显;同时经营性信贷对农户收入的激励效应越强。因此,提高农户的信贷可得,特别是农户经营性信贷可得,以及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金融扶贫的主要抓手和有力支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志雄 王晓鸿 曹子坚
本文基于甘肃省X乡1033个建档立卡户的实地走访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农户参与精准扶贫信贷的影响因素,利用PSM匹配法测算贫困地区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并采用Tobit模型检验在消费视角下精准扶贫信贷政策对贫困农户家庭消费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健康状况、家庭规模、耕地面积、家庭总收入以及是否经营养殖业等因素对农户参与扶贫信贷有显著影响;扶贫信贷对贫困农户家庭食品、交通通讯特别是对教育支出有显著影响,分别提升8.1%、19.3%、63.1%;扶贫信贷对优化农户家庭消费结构、促进农户家庭由生存型消费逐渐转向投资型消费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继续贯彻落实"信贷+"相关政策,助力脱贫攻坚,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撬动农村居民消费杠杆和盘活农村消费市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玮 谢玉梅
贫困户贷款可得性可从贷款需求和金融机构贷款供给两个维度进行考量。本文利用实地调研资料,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贫富捆绑"和"银保互动"两种模式对贫困户贷款可得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贫富捆绑"对贫困户需求的促进作用更大,两种模式都不能显著提高贫困户贷款供给。精准扶贫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贫困户有效贷款需求,合理设计针对性强、契合度高的"亲贫式"贷款产品,积极拓展更多抵押担保替代机制,实行低利率政策,破解贫困地区的"信息贫困"问题,拓展贫困户对外融资需求,并继续探索能够防范金融机构资金风险的风险防范体系,提高贫困户贷款可得性。
关键词:
扶贫小额贷款 精准扶贫 贷款可得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婷
当前我国农信社在管理农户联保贷款的风险措施方面过于简单,没有利用利率水平和贷款额度这两个杠杆去进行风险评级。本文在论证了联保贷款可实施利率区别定价的基础上,从利率水平和贷款额度两个维度,分析了其最优合同菜单的设计问题。从提高农户对联保贷款有效需求的角度出发,对联保小组的进入、退出机制的设计,联保贷款的期限设定和管理权的下放,以及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介入等三方面,提出了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联保贷款 利率设定 贷款额度 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孔凡斌 阮华 廖文梅
【目的】探究林权抵押贷款的收入效应,明确贫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基于扶贫目标的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全国5省702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研究林权抵押贷款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不同贫困程度农户的林权抵押贷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林权抵押贷款可显著提升农户农业收入水平,一般贫困农户农业收入增加幅度最大,生产性固定资产对农业收入影响显著;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林权抵押贷款参与程度均较低,其林权抵押贷款需求及可获得性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其中,有家人生大病对重度贫困农户贷款需求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林业补贴政策认知对非贫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有家人在政府部门工作、养殖业收入比例对非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生产性固定资产对一般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非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林权抵押贷款增收效果明显,但当前林权抵押贷款的扶贫功能不明显,农户林权抵押贷款的可获得性低,贫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不高。林权抵押贷款政策要适应林业扶贫战略新需要,要拓展和提升林权抵押贷款功能和绩效,必须建立和完善基于扶贫目标的林权抵押贷款产品设计与精准帮扶模式,着力提升贫困农户承贷能力,切实提高贫困农户贷款可得性水平,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扶贫多元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合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政策的扶贫功能及绩效的拓展和全面提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杨
扶贫贴息贷款推广近30年来在发展中逐步变革,但效果均不理想。通过构建地方政府与承贷机构博弈模型,并结合湖北宣恩县的案例进行相关验证发现,其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和承贷机构均因满足于既得利益而陷入了激励陷阱。因此,通过建立网络动态信息监督机制,将益贫效果、社会效益及扶贫资金使用绩效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以及在扶贫贴息贷款和扶贫互助资金合作社之间构建垂直型的"金融联结"等策略,方可优化博弈双方信息对称度,平衡双方得益水平,弱化承贷机构"嫌贫爱富"动机,从而重构符合新农村金融体系建设要求的新纳什均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志坚 郑超群 吕建民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夏振洲
政府扶持的小额扶贫贷款发展迅速,利率较低,是金融扶贫的重要抓手。但由于贫困户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弱,信贷风险居高不下,风险控制一直是小额扶贫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周口市"惠民扶贫贴息小额担保贷款"创新财政资金介入的方式和信贷流程,在风险控制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但其风险控制措施有向市场化、信息化进一步迈进的空间。本文在分析周口小额扶贫贷款案例的基础上,从保险分散风险、完善政策机制、信息公开和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等方面分析了优化风险控制的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