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88)
2023(17659)
2022(14726)
2021(13740)
2020(11090)
2019(25240)
2018(24572)
2017(46505)
2016(24580)
2015(26806)
2014(26449)
2013(25826)
2012(23871)
2011(21460)
2010(21298)
2009(19034)
2008(18575)
2007(16278)
2006(13936)
2005(12444)
作者
(68037)
(56906)
(56576)
(53709)
(36228)
(27258)
(25602)
(22156)
(21745)
(20172)
(19499)
(19308)
(18157)
(17824)
(17447)
(17419)
(16785)
(16522)
(16362)
(16211)
(14032)
(13907)
(13902)
(13163)
(12925)
(12660)
(12647)
(12362)
(11342)
(11283)
学科
(100124)
经济(100021)
(73290)
管理(71072)
(58772)
企业(58772)
方法(40484)
数学(34756)
数学方法(34232)
中国(30933)
(30598)
(25139)
地方(24977)
业经(24446)
技术(21666)
农业(21633)
(20501)
(18593)
(17642)
银行(17621)
(17180)
金融(17178)
(16998)
(16929)
贸易(16913)
(16365)
理论(16347)
(15713)
财务(15644)
财务管理(15612)
机构
学院(337868)
大学(335650)
(137780)
经济(134998)
管理(131437)
研究(115226)
理学(113590)
理学院(112315)
管理学(110325)
管理学院(109679)
中国(87518)
科学(70088)
(69662)
(64789)
(56544)
(54292)
中心(53872)
研究所(51386)
财经(51171)
(50790)
业大(48530)
(46698)
(46103)
师范(45629)
北京(43489)
(42708)
经济学(42021)
农业(42011)
(40813)
财经大学(38301)
基金
项目(233834)
科学(186892)
研究(172488)
基金(170319)
(148811)
国家(147485)
科学基金(127848)
社会(111312)
社会科(105562)
社会科学(105543)
(92670)
基金项目(90015)
自然(81816)
教育(80142)
自然科(79991)
自然科学(79973)
自然科学基金(78553)
(78099)
编号(68988)
资助(67425)
成果(55320)
(54369)
重点(53337)
(53245)
(51462)
创新(49042)
课题(48366)
国家社会(46516)
科研(44827)
教育部(44535)
期刊
(151993)
经济(151993)
研究(98901)
中国(70645)
管理(51210)
学报(50741)
(50254)
科学(49531)
(49376)
教育(41834)
大学(39749)
学学(37474)
农业(34424)
(32504)
金融(32504)
技术(31447)
业经(26445)
财经(24458)
经济研究(24268)
(21099)
问题(19669)
(18404)
科技(17675)
技术经济(16535)
(16113)
商业(15081)
图书(14906)
现代(14697)
(14547)
资源(14456)
共检索到503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司亚伟  钱荟楠  王雪娜  
本文基于不确定思维与贫困脆弱性的逻辑,从理论层面探讨了不确定因素(公共风险)对扶贫成果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依据贫困脆弱性的作用逻辑分析了新时期精准扶贫动态形成过程中的脆弱性因子及"因人因地施策"提出的合理性。结合辽宁省的扶贫数据分析出新时期精准扶贫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攻坚、保障性扶贫、脱贫质量和贫困群众获得感。基于此,提出未来扶贫工作的创新发展路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谈国新  文立杰  张杰  纪东东  
文化扶贫的逻辑前提应当是"文化贫困"现象的普遍存在。推进文化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是对文化贫困户的精准识别,但文化贫困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无法单纯依靠经济收入水平来界定。本研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地区、学历层次、收入水平、年龄层次等4个人口统计特征着手进行定量研究,发现中部地区更易产生文化贫困,低学历、低收入的老年农村居民是较为典型的文化贫困人口。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文化精准扶贫的改进策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永风  陆迁  郎亮明  
探讨市场不确定性、产业扶贫项目参与对农户减贫效果的影响机制,对于管控产业扶贫项目实施风险、提高产业扶贫绩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陕西省秦巴山区776户农户调研数据,借助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市场不确定性、产业扶贫项目参与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在反事实假设的基础上估计了农户参与产业扶贫项目对贫困脆弱性的平均处理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农户产业扶贫项目参与能有效缓解贫困脆弱性,相较于未参与农户,参与农户贫困脆弱性显著降低26.22%。进一步研究表明,市场不确定性显著抑制农户产业扶贫参与,且加深了农户贫困脆弱性。基于此,从合理选择产业扶贫项目、搭建有效利益联结机制、优化农业保险体系等方面得出针对性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英  何冰  毕洁颖  
为考察新农保在精准扶贫时期能否降低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本文利用2014—2018年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基于2 300元/年和每人每天3.2美元两类不同贫困标准衡量的贫困脆弱性指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缴费参与新农保对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显著削弱作用,但领取新农保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程度。根据领保状态的分阶段分析发现,缴费参与新农保和缴费参保人数增加对未领保家庭和领保家庭的贫困脆弱性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但领取新农保和领保人数对贫困脆弱性没有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缴费参与新农保可以改善健康成员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对无储蓄家庭和无借贷家庭的贫困脆弱程度具有显著缓解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缴费参与新农保可以通过提高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和减少代际转移,进而缓解家庭贫困脆弱性程度,而领取新农保则通过增加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而加剧家庭贫困脆弱程度。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玉梅  丁凤霞  
相对贫困地区农户的贫困防治对我国2020年后扶贫时代的扶贫框架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贫困脆弱性作为贫困防治的关键指标,更加关注农村人口的未来福利特征。文章以国家级扶贫改革试验区宿迁为研究对象,探究相对贫困地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特征及务工对减缓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4 000元、6 000元和8 000元三条贫困线下,脆弱农户占总样本的比重分别为30.70%、43.57%和52.63%;参与务工显著降低总样本的脆弱性水平,且外出务工比本地务工在减缓贫困脆弱性方面更具有优越性。因此,扶贫政策应注重政策靶向目标的修正,将目标更多集中于未来贫困农户;进一步落实产业配套政策,推动就业扶贫,促进农村地区劳动力市场发展,从而实现脱贫可持续性;虽然外出务工更能减缓未来贫困,但在实践中既要考虑收入维度的益贫效率,也应关注支出型贫困问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绒战堆  陈健生  
农村精准扶贫政策主要关注贫困线之下的贫困人口,而农村脆弱性贫困人口被排除在扶贫政策之外。通过对西藏社区贫困动态案例分析,我们主张,在农村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中应将脆弱性纳入贫困动态理论体系中,通过设置贫困脆弱线,结合个人生命周期分析,并按照脆弱性贫困的不同特征,从建立社会保护机制、生产稳定机制、继续提高扶贫标准、建立精准扶贫动态管理机制等方面对农村脆弱性贫困加以治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绒战堆  陈健生  
农村精准扶贫政策主要关注贫困线之下的贫困人口,而农村脆弱性贫困人口被排除在扶贫政策之外。通过对西藏社区贫困动态案例分析,我们主张,在农村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中应将脆弱性纳入贫困动态理论体系中,通过设置贫困脆弱线,结合个人生命周期分析,并按照脆弱性贫困的不同特征,从建立社会保护机制、生产稳定机制、继续提高扶贫标准、建立精准扶贫动态管理机制等方面对农村脆弱性贫困加以治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明月  冯晓龙  汪三贵  
测度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脆弱性,对贫困进行事前干预,不仅能增强扶贫政策的精准度和长效性,还能降低减贫政策成本。本文利用8省16县1050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于期望贫困的脆弱性测度方法,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贫困脆弱性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中国农村贫困标准下,2015年、2016年农户的平均贫困脆弱率分别为54.29%、47.62%,且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与未搬迁农户脆弱率变动相比,已搬迁农户的脆弱率下降幅度更大;搬迁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户主年龄在65岁以上、未上过学、家庭抚养比在75%及以上、劳动力数量在6个及以上的家庭未来最容易陷入贫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顾宁  刘洋  
促进农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业是实现稳步脱贫最为直接的手段。本文基于辽宁省阜新市建档立卡的既往贫困户调查数据,利用VEP方法对研究对象脱贫后的贫困脆弱性进行测度,评估产业扶贫政策对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对产业扶贫效果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脆弱发生率与贫困发生率差距较大,部分农户有返贫的风险;整体产业扶贫可以显著降低贫困脆弱性,然而不同的产业扶贫项目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种植业和养殖业扶贫效果较好,而加工业扶贫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本文建议后续动态调整扶贫政策,根据地区优势和贫困户特点,落实"一对一"定向精准扶贫机制,从而巩固脱贫效果,阻止脱贫农户返贫。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秦升泽  李谷成  
[目的]科学评估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四期追踪数据,运用VEP法测算了我国农户的贫困脆弱性,然后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效果及中介效应机制。[结果]近年来我国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显著降低,中西部地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比东部地区高;精准扶贫政策显著降低了农户贫困脆弱性,政策效应明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效果愈发显著;实证估计结果通过了连续型DID法与PSM-DID法的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脆弱性的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对贫困户脆弱性的影响大于对非贫困户脆弱性的影响;中介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可以通过提高农户社会资本的方式降低其贫困脆弱性。[结论]在贫困状况较为严重的地区,应保持帮扶政策持续稳定,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在识别贫困户和制定扶贫政策时,需关注未来可能陷入贫困的农户,提升其应对外界风险冲击的能力,同时应注重发挥各种社会组织与非正式制度的作用,形成多方面减贫合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齐红倩  张佳馨  
解决多维相对贫困问题并降低贫困脆弱性是保证我国减贫成果可持续的关键。本文使用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构建村庄层面的农村普惠金融指数、农村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和贫困脆弱性指标,使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农村普惠金融对多维相对贫困与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阶段影响农村家庭轻度和深度多维相对贫困的重要非经济因素是农民信息获取劣势和受教育程度不足,且深度贫困脆弱性家庭占比居高不下是造成未来农村脱贫人口返贫的主要风险;虽然我国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区域非均衡性,但整体上农村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农村家庭的多维相对贫困和轻度贫困脆弱性,而对深度贫困脆弱性的减缓尚需结合其他手段;降低农村家庭面临的信贷约束,是农村普惠金融促进其摆脱多维相对贫困并降低贫困脆弱性的重要渠道。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邢成举  
政府主导是中国贫困治理的重要经验和基本特征,理解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偏离现象需要从政府贫困治理的逻辑入手。本文研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级政府在贫困治理当中遵循的主导行动逻辑及其在贫困治理中的主要表现。研究发现,不同层级间政府拥有差异化的贫困治理逻辑,其中中央与省级政府在贫困治理当中主要遵循政治逻辑,地市级地方政府主要遵循行政逻辑,而县乡(镇)地方政府主要遵循治理逻辑,不同的贫困治理逻辑在实践中形成紧张关系甚至是带来目标冲突,进而导致精准扶贫实践的偏离。因此,解决精准扶贫的实践偏离问题,本文认为需要系统地弥合多层级政府贫困治理的逻辑张力,形成责权利深度融合的贫困治理机制,强化对基层政府贫困治理逻辑的支持,避免行政逻辑对贫困治理逻辑的不当干预,以此形成政府贫困治理的强大合力,推动脱贫攻坚任务的早日完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泽宇  赵玮璇  陈新华  赵春艳  王彦平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农村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推行扶贫政策中,政府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脆弱性采取差异化的扶贫政策。论文基于期望贫困的脆弱性(VEP)测度方法测度中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研究发现,我国农村贫困脆弱性大小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贫困家庭与脆弱家庭高度重合,但随着贫困线的提高,重合率降低;贫困线提高会使家庭脆弱性和贫困率都提高,但前者增速稍快;无论贫困线高低,脆弱性都随户主年龄呈先降后升的走势;家庭大小与脆弱性呈正相关,户主为女性的脆弱性更大。文章的建议是:扶贫政策的制订要考虑脆弱性;针对各地区脆弱性采取差异化的扶贫政策,对脆弱性高的地区要格外注意;扶贫政策还要因家庭而异。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子宁  郑伟  贾若  景鹏  
医疗保险能否有效减少贫困,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利用CHARLS全国调查数据,基于资产度量个体的贫困脆弱性(即陷贫概率),实证分析医疗保险参保行为及其保障水平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参与医疗保险和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的减贫效果都存在健康异质性,对健康状况差的群体有显著的减贫效果,而对健康状况好的群体减贫效果不显著。此外,本文证实了改善劳动供给是医疗保险减贫的重要中介渠道之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晓峰  邢成举  
农民合作社的制度安排具有益贫性的显著特征,这使其能够成为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理想载体。农民合作社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不合理的根本原因在于普通农户无股权,使合作社与普通农户之间难以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整合国家财政扶贫资源与合作社进行对接,再吸纳贫困农户的自有资源,一方面有助于依托合作社推动建立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合作金融扶贫与农业科技扶贫相结合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贫困农户在合作社中的股权份额,改善合作社的产权构成,使贫困农户能够更好地参与合作组织并逐步提升合作自治能力,推动合作社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走上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