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68)
2023(7732)
2022(6611)
2021(6235)
2020(5241)
2019(11986)
2018(11483)
2017(21945)
2016(11799)
2015(12934)
2014(12884)
2013(12878)
2012(12264)
2011(11075)
2010(11236)
2009(10404)
2008(10123)
2007(9406)
2006(8513)
2005(7814)
作者
(34817)
(28885)
(28781)
(27845)
(18622)
(13829)
(13254)
(11176)
(11126)
(10574)
(10056)
(9612)
(9548)
(9509)
(9339)
(9097)
(8791)
(8565)
(8560)
(8545)
(7316)
(7247)
(7205)
(6805)
(6758)
(6575)
(6542)
(6482)
(5925)
(5912)
学科
(45030)
经济(44964)
(34580)
管理(32820)
(23175)
企业(23175)
方法(19843)
(19059)
(18040)
数学(17981)
数学方法(17721)
(15700)
贸易(15697)
(15432)
农业(13807)
中国(13661)
收入(13538)
(12191)
(9458)
(9332)
业经(9134)
(9055)
地方(8298)
(8253)
出口(8248)
出口贸易(8248)
(7993)
银行(7969)
(7679)
(7450)
机构
学院(168205)
大学(167954)
(75093)
经济(73603)
研究(62415)
管理(62131)
理学(52942)
理学院(52397)
管理学(51399)
管理学院(51115)
中国(48461)
(37656)
科学(36802)
(35653)
(32361)
(31857)
研究所(29052)
中心(28421)
财经(28412)
(26807)
(25892)
农业(25032)
业大(24757)
经济学(23983)
(23001)
北京(22919)
经济学院(21762)
(21596)
师范(21314)
财经大学(20935)
基金
项目(110071)
科学(86443)
基金(80841)
研究(79725)
(71765)
国家(71133)
科学基金(59624)
社会(51146)
社会科(48526)
社会科学(48516)
(41401)
基金项目(40389)
自然(38318)
自然科(37412)
自然科学(37397)
自然科学基金(36747)
教育(36364)
(35933)
资助(35174)
编号(31457)
成果(26263)
(25313)
重点(25022)
(24001)
课题(22653)
(22009)
国家社会(21896)
教育部(21434)
科研(21398)
创新(20707)
期刊
(85278)
经济(85278)
研究(54862)
中国(35724)
(28906)
(27776)
学报(27455)
科学(24908)
管理(23209)
大学(21176)
学学(19935)
农业(19601)
(18842)
金融(18842)
教育(17854)
经济研究(15521)
业经(13944)
财经(13835)
技术(13340)
(11926)
(11782)
问题(11016)
国际(10143)
(10102)
统计(9273)
世界(8634)
技术经济(8234)
(8061)
商业(7877)
(7749)
共检索到266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全红  周强  
2014年以来我国开始大规模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科学估计该政策对我国贫困人口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和2016年两期数据,以贫困线为断点,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贫困人口在家庭纯收入、转移支付收入、家庭人均消费、生活改善和外出务工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精准扶贫政策显著提高了贫困户家庭的纯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水平,降低了人均消费支出和外出务工比例。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健康状况更好的贫困人口受到的政策影响更大,表明精准扶贫的政策影响具有异质性。这也提醒政策制定者在制定精准扶贫政策时要对因病致贫家庭予以特别关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曾永明   张利国  
作为人类一次大规模的准自然实验,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其政策效应和历史经验需要深入总结。跳出仅聚焦精准扶贫政策效应“显性价值”的传统视角,从更广阔的视域来审视其可能带来的“隐性价值”,评估其“看不见的效应”。基于对脱贫县非贫困户外出流动人口这一非政策群体可能是外溢对象的观察,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精准扶贫政策对其收入的外溢效应。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对外流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收入溢出效应。群体异质性研究发现,这种外溢存在“马太效应”,高收入流动人口的溢出效应显著高于低收入群体;流入地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地区获得的外溢效应最小;流出地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老家处于村庄或乡镇的人口具有显著的收入溢出效应,而县城及以上区域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外溢效应可以通过同群影响、东西部地区协作、公共服务完善等渠道产生作用。因此,未来乡村振兴过程中应继续优化传承精神扶贫、区域协作、基础设施建设等农村贫困治理方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志刚  李美佳  王晨  
精准扶贫政策的效果评估是近年来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基于2013年和2015年针对江苏省"扶贫到户"政策影响的农户跟踪调查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对精准扶贫的脱贫效应,对贫困户经济活动、收入和消费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精准扶贫显著降低了贫困发生率,可并无证据表明明显促进贫困户收入和消费增长。但分组分析发现,精准扶贫对收入低于贫困标准的真正贫困人群有一定的收入消费增长效应。精准扶贫脱贫效应明显,但提高贫困户收入消费水平和改善其生活状况的作用需要强化,瞄准性偏差、帮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也亟需解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饶育蕾   陈地强   费哲恒  
【目的】精准扶贫政策总体提升了贫困家庭的绝对福利水平,但其在改善家庭相对福利,如消费相对剥夺的作用尚待讨论,上述问题的解答对现阶段政府帮扶政策如何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2013—2019中国家庭金融追踪调查(CHFS)数据,首先使用Kakwani指数法计算城市(省份)层面的家庭消费相对剥夺;其次,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效果;最后,通过消费分类、引入扶贫方式交互项模型以及致贫成因异质性分析检验精准扶贫政策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靶向影响。【结果】(1)精准扶贫政策总体上降低了贫困家庭消费相对剥夺,但其经济效果较弱,在经过一系列安慰剂检验与匹配样本回归后结果仍然成立;(2)对消费类型、扶贫方式与致贫成因的进一步分类检验发现,贫困家庭在医疗保障与文教方面的消费相对剥夺因扶贫政策得到明显的减轻。因为保障型的扶贫政策如医疗保障、住房生活帮扶、子女教育帮扶能显著改善贫困家庭的消费福利,而其他发展型帮扶方式未能发现统计效力。【结论】精准扶贫政策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总体影响较弱,且集中于保障型扶贫政策如医疗帮扶与教育帮扶,未来政府帮扶需要在发展型帮扶上进行增效优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薇  
本文基于精准扶贫的视角并以家庭为考察对象,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对现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居保)的扶贫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对大病冲击下城居保对不同阶层的收入影响及其滞后效应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发现,城居保政策对低收入城镇家庭具有明显的扶贫效果,尤其是对受到大病风险冲击的困难家庭,在避免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上能够起到显著的缓解作用,而且这种作用随着时间延续并通过影响家庭教育培训支出和劳动力健康状况还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但其扶贫效果在不同收入家庭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对中高收入参保家庭的影响尤甚,出现了"目标上移"现象,扶贫的精准性与预期存有差距,这为未来的精准扶贫工作指明了改进方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薇  
本文基于精准扶贫的视角并以家庭为考察对象,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对现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居保)的扶贫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对大病冲击下城居保对不同阶层的收入影响及其滞后效应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发现,城居保政策对低收入城镇家庭具有明显的扶贫效果,尤其是对受到大病风险冲击的困难家庭,在避免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上能够起到显著的缓解作用,而且这种作用随着时间延续并通过影响家庭教育培训支出和劳动力健康状况还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但其扶贫效果在不同收入家庭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对中高收入参保家庭的影响尤甚,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杰  朱红根  翁辰  
在后扶贫时代到来之际,有必要科学评估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户的增收效应,探讨增收机制,从而为后续的防返贫工作提供指导。利用2018年实地调查的微观数据研究发现:建档立卡政策的确能够有效提高贫困户的家庭收入。无论是建档立卡政策还是贫困村政策,其最终的落脚点均在于开发式扶贫。在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上,产业扶贫、金融扶贫以及就业扶贫均产生了正向作用,首先为产业扶贫,其次为金融扶贫,最后为就业扶贫。自2020年后,在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要有效融合产业扶贫、金融扶贫与就业扶贫,努力保证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培育起来的扶贫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薇  祝伟  
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全部脱贫,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将成为"后脱贫攻坚时代"的重点工作,而重中之重则是通过对帮扶政策效果的多维评估,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和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本文基于G省B市2015~2017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收集11131户贫困家庭微观追踪数据,从多维贫困的视角对帮扶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估。研究发现,现有帮扶政策对贫困户收入和劳动能力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在生活质量、健康等非收入贫困维度的减贫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随着帮扶政策实施的深入,减贫效应在不同维度贫困上均显著体现,其中收入、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减贫效果尤为明显,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深度贫困问题。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显示,现有帮扶政策在非收入维度的减贫效果表现出一定的普惠性,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和金融帮扶政策等具体帮扶措施对贫困户收入、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减贫效果明显且具有针对性,但在改变健康状况的作用较弱。上述多维评估研究为"后脱贫攻坚时代"进一步优化完善帮扶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郑瑞强  王英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战略导向,是对接经济新常态要求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和发展质量提升的政策回应。本文通过历史性分析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生成逻辑,系统探讨精准扶贫提出的理念要求、制度关联、技术背景与政策指向,基于扶贫主体意识回归、扶贫资源供需对接、扶贫工作业务流程再造等视角剖析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未来的政策走向:把握结构性贫困特征,增进精准扶贫推进需要系统思维;促进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深化,提高贫困人口资产性收益;强化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创新扶贫脱贫区域正向退出机制;厘清财政扶贫思路,促进财政金融政策联动;实施精准扶贫开发监测评估,重塑脱贫人口生计空间。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佳欣  吕德宏  
论文通过对陕西省洛南县的实地调研,全面剖析贫困山区金融精准扶贫运作模式,总结出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产业引领的金融扶贫模式以及开发性金融扶贫模式。研究发现,这三种模式在扶贫主导方、扶贫对象、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不同,但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农户增收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论文客观分析了金融精准扶贫运作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改进金融精准扶贫的思路和可行路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翔  张鸿铭  朱海华  
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方法,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的设立为政策冲击,检验了区域扶贫政策对贫困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政策使贫困地区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提高23.3%,静态上缩小了贫困地区与一般地区的收入差距;同时,“惠农”效果十分显著,扶贫政策使农民收入提高24.0%,促进就业、支持农业生产、提高人口素质与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等是扶贫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整体上扶贫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政策溢出效应并不明显,贫困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未显著增加,可能是由于当地未产生足够的非农就业机会。本文为厘清区域扶贫政策作用渠道,评估政策效果提供了实证依据,亦可为相关部门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瑶  
扶贫工作的主要问题就是政策和执行上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政策落实不到位,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本文从农村镇域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执行主体、目标群体和执行策略三方面入手,结合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入探究,厘清了我国农村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宗胜   郭皓  
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我国有效消除了绝对贫困,成功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然而,关于精准扶贫政策对中国农村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却存在不同观点。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若干年份数据,运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方法和双重差分法,深入探究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收入差距的影响、传导机制及异质性,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显著缩小了农村收入差距,并通过相关稳健性检验;精准扶贫政策产生的“降差”效应是通过激发几个传导机制,如提高贫困农户就业规模、转移收入水平以及人力资本等,从而实现农村收入差距的缩小;异质性分析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对高受教育、党员身份以及风险规避户主农户家庭的政策效果更加显著。这一政策对中东西各地区都有显著影响,但以中部地区收入差距缩小效应最为突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望红  
精准扶贫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着明显的不精准执行现象,表现为识别不精准、帮扶不精准、管理不精准和考核不精准等问题。立足于基层组织的视角,考察精准扶贫政策的不精准执行问题。基层组织在运动式治理和官僚体制的双重规制和压力下,面临着一系列的执行约束,基层治理资源有限、权责不匹配、压力考核等因素影响了基层干部的政策定位与具体执行。在国家治理转型的背景下,国家、基层组织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基层组织承担的任务剧烈增长,并接受来自国家与农民的双重压力和监督。在双重挤压之下,基层组织表现出权威导向的选择性治理、风险规避的规范化治理和硬任务的软执行,严重影响了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政策的执行能力。为了避免国家资源浪费和政策执行偏差,各级政府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时,应当在资源投放上注重分寸,执行政策时切合实际,对下考核时留存自主空间,从而保障精准扶贫政策有效落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殷君  
到2020年底,我国要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为了积极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党和政府重视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精准扶贫工作从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等三个方面帮助贫困地区的百姓脱贫致富。为了更好的执行精准扶贫政策,做好扶贫工作,就要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审计监督工作意在监督扶贫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使扶贫资金落到实处,最大程度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本文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何加强审计监督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