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4)
- 2023(10603)
- 2022(8905)
- 2021(8398)
- 2020(6835)
- 2019(15425)
- 2018(14990)
- 2017(28909)
- 2016(15761)
- 2015(17275)
- 2014(17266)
- 2013(16888)
- 2012(15648)
- 2011(14281)
- 2010(14678)
- 2009(14037)
- 2008(14015)
- 2007(12951)
- 2006(11867)
- 2005(10689)
- 学科
- 济(62616)
- 经济(62512)
- 业(57411)
- 农(51573)
- 管理(47471)
- 农业(34787)
- 企(34247)
- 企业(34247)
- 业经(21425)
- 制(19587)
- 财(19334)
- 方法(19084)
- 中国(17634)
- 数学(16732)
- 数学方法(16462)
- 策(14189)
- 体(13629)
- 地方(13308)
- 农业经济(12499)
- 银(11931)
- 银行(11922)
- 贸(11798)
- 贸易(11793)
- 发(11787)
- 易(11589)
- 行(11441)
- 及其(10884)
- 收入(10698)
- 融(10512)
- 金融(10510)
- 机构
- 学院(224812)
- 大学(218091)
- 济(97915)
- 经济(95847)
- 管理(87199)
- 研究(76571)
- 理学(74378)
- 理学院(73672)
- 管理学(72633)
- 管理学院(72211)
- 中国(62283)
- 农(53807)
- 财(48788)
- 京(44599)
- 科学(42563)
- 农业(40449)
- 所(37710)
- 中心(36928)
- 江(36678)
- 业大(36503)
- 财经(36257)
- 研究所(33260)
- 经(32783)
- 经济学(28607)
- 范(28410)
- 师范(28213)
- 州(28099)
- 北京(27650)
- 院(26953)
- 省(26453)
- 基金
- 项目(143491)
- 科学(114357)
- 研究(112162)
- 基金(104176)
- 家(89051)
- 国家(88127)
- 科学基金(76100)
- 社会(72874)
- 社会科(68706)
- 社会科学(68693)
- 省(57044)
- 基金项目(54344)
- 教育(49904)
- 编号(47500)
- 划(46363)
- 自然(45758)
- 自然科(44643)
- 自然科学(44635)
- 自然科学基金(43864)
- 资助(41324)
- 成果(39474)
- 制(34214)
- 部(32868)
- 课题(32605)
- 发(32282)
- 重点(31870)
- 农(31223)
- 性(30151)
- 国家社会(30133)
- 创(29775)
- 期刊
- 济(120896)
- 经济(120896)
- 研究(69334)
- 农(60049)
- 中国(52397)
- 农业(40354)
- 财(37639)
- 学报(30735)
- 科学(30701)
- 管理(29805)
- 融(28953)
- 金融(28953)
- 业经(25726)
- 大学(25633)
- 学学(24540)
- 教育(23739)
- 技术(18911)
- 业(18171)
- 财经(17941)
- 问题(16821)
- 经济研究(16150)
- 农村(15613)
- 村(15613)
- 农业经济(15395)
- 经(15305)
- 版(13229)
- 世界(13102)
- 经济问题(11956)
- 现代(10811)
- 贸(10790)
共检索到355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海涛 陈强
精准扶贫政策和农村低保制度衔接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化运行可助力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因二者在权利内涵、机制运行等方面存在本质区别,导致二者在标准衔接、对象衔接、管理衔接和资金衔接等方面存在严重衔接阻碍。为加快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反贫困系统的整体效应,从保障贫困农民的基本权益出发,着力构建一套以代表贫困农民真实利益需求的利益代表机制、规范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合法高效的权益保障机制为中心的有效衔接机制,并从加快反贫困领域统一高层次立法工作、完善扶贫资金的统筹机制、构建多元可持续的扶贫工作机制以及完善衔接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等配套机制改革方面完善制度衔接体系。
关键词:
精准扶贫政策 农村低保制度 衔接机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成波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扶贫开发政策作为农村反贫困的两项基本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农村低保制度是对扶贫开发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扶贫开发巩固了低保制度的成果。同时它们又有概念、对象、目标和性质等方面的差异。目前,这两项基本的反贫困制度在衔接过程中存在着衔接成本过高,扶贫开发部门难以持续承担农村困难群体的能力发展和部分贫困农民利益受损等问题,因此,应该采取复合型的衔接方式,调整扶贫开发政策以及负所得税来解决衔接中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低保 扶贫开发 衔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明皓 豆书龙
农业供给侧改革与精准扶贫具有逻辑关联性,适合构建二者的衔接机制。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制度供给与改革对象明确化的需求,而精准扶贫在制度典范、数据共享、产能化解以及内向监控方面可与农业供给侧改革形成具体的衔接领域。同时,农业供给侧改革也为精准扶贫的纵深发展提供了机遇空间。农业供给侧改革中配置型资源和权威型资源的下移使精准扶贫的内在动力发生明显变化,而因农业供给侧改革市场化原则的引入,扶贫治理规则也发生变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精准扶贫衔接机制的建立,表明政府应在双方协同关系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性治理",以此克服碎片化的制度和政策对农业供给侧改革与扶贫治理时机的延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明皓 豆书龙
农业供给侧改革与精准扶贫具有逻辑关联性,适合构建二者的衔接机制。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制度供给与改革对象明确化的需求,而精准扶贫在制度典范、数据共享、产能化解以及内向监控方面可与农业供给侧改革形成具体的衔接领域。同时,农业供给侧改革也为精准扶贫的纵深发展提供了机遇空间。农业供给侧改革中配置型资源和权威型资源的下移使精准扶贫的内在动力发生明显变化,而因农业供给侧改革市场化原则的引入,扶贫治理规则也发生变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精准扶贫衔接机制的建立,表明政府应在双方协同关系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性治理",以此克服碎片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丹 李鹏 杨璐
精准扶贫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两项重要的反贫困制度。本文作者基于实证研究,探索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与民族人文习俗特征的关联性,从协同治理视角剖析了低保制度与精准扶贫的联动逻辑。研究发现:民族地区普遍性贫困及民族文化习俗特征直接影响到家计调查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贫困户识别的精准度;家计调查与收入倒排法相结合的瞄准方式体现了基层贫困治理的逻辑,兼顾了公平性与政策灵活性;自上而下的指标控制及贫困线与低保线的分离导致低保排斥;低保兜底对于贫困人口物质脱贫与心理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文中最后提出的对策建议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宋彦峰
供给侧改革为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提供了思路和方法论工具,通过金融精准扶贫的制度创新、金融机构的优化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等,把金融的有效供给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起来,实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脱贫效率的最大化。论文以河南金融精准扶贫为分析案例,围绕两者衔接的关键环节,发现金融精准扶贫中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金融 精准扶贫 衔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志敏
经济理论认为积极的效率转化可以有效催生价值的产生,关键依赖于交换的媒介,以及效率所处的环境。相较于传统机制下一般等价物固定不变的性质,以及简单环境中仅注重主体功能的转化方式,现阶段政策价值的效率转换,其复杂性和边际性,不仅扩大了一般等价物的内涵,而且呈现多元性,效率所处的环境集中表现出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性支付的方式,对原本应属市场所接纳的效能、效率、效益和效果对比的平抑。当下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效用上已具备一定数量规模,但数量规模并不充分,虽已拥有一定程度的价格管控,但价格管控的公平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这复杂环境下,其衔接关键在于延长精准扶贫的时效,扩大乡村振兴的范畴,因此政府政策的平抑效应,离不开对不同主体所持有的效用水平进行合理对比。结果显示,通过外部效应内在化处理,在偏好一致性、与公共供给效益分摊的假设前提下,预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强外部垄断性相对应的相对价格体系,实现参与各方保障性需求的覆盖,比单纯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更具有可行性和说服力,并且由此产生的剩余价值还可拥有更具效用规模的附加值。
关键词:
外部效应内在化 有效衔接 异质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余海燕
现在我国在社会救助这一层面上,政府所能给予的职能表现出来是"提供"。这应划分为旧式的被动救济形式,实际上是对国民经济进行二次分配。当代社会的大潮下,社会救助要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质的飞跃,而政府能做的,是在"供给"后再度"调整",例如:调节单人、制度和社会的经济情形。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低保制度 协同共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立 张河
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是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推动两者稳定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具有内在理论一致性和政策内容一惯性。而理解政策稳定性在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则需要联系两者的长期性、艰巨性、差异性和联动性等诸多特征。促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政策稳定接续,应当具有系统思维,科学合理谋划,从政策方针、方法措施、考核制度等多方面推动两者科学合理有效衔接。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 政策稳定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明华
乡村振兴是促进我国农村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策略,精准扶贫则是针对贫困地区的专项农村工作,但从本质上而言,都是为了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虽然脱贫攻坚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与其他农村地区相比,贫困地区发展基础仍然薄弱,缺乏内生性发展动力,存在返贫致贫的诱因和可能性,如何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后扶贫时代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贫困地区仍然需要在精准扶贫政策下,转变发展观念,借鉴乡村振兴建设的先进经验,针对贫困地区的发展短板发力,夯实产业扶贫的发展基础,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 政策有效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曦 赵朋飞
贫困目标瞄准粗放、扶贫资源投入分散、管理监督评估体系欠缺、扶贫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社会主体参与机制不完善是我国传统农村扶贫机制设计的主要缺陷与障碍。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7017万人全部如期脱贫的要求下,必须科学设计以健全精确识别机制、强化目标管理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完善信息交流机制、优化监督评估机制与拓展社会参与机制为主体的农村精准扶贫机制体系,全面推进农村精准扶贫战略。
关键词:
农村 扶贫战略 精准扶贫 机制设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向昭颖 张冰松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能够有效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贫困劳动人口的素质和就业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于我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农村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存在着投入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精准扶贫机制不健全、扶贫效率较低,缺乏良好的职业教育脱贫的社会文化环境等问题。基于此,应从机制建设入手,加快构建农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相关联的统筹机制、运行机制、精准识别机制、多方联动机制以及多元化投入机制等,以开创农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新局面。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 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微 董西明
2007年以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新农保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实施,两项制度如何顺畅、合理衔接是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利用生活需求法测算了农村低保老人的实际生活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政府为低保家庭参保人代缴保费应分类实施;审批低保申请时,申请家庭的老年人基础养老金不计入家庭总收入,但个人账户养老金应计入家庭总收入,低保家庭成员参加新农保缴纳的保费不应从家庭总收入中扣除。
关键词:
低保制度 新农保 衔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殷君
到2020年底,我国要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为了积极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党和政府重视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精准扶贫工作从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等三个方面帮助贫困地区的百姓脱贫致富。为了更好的执行精准扶贫政策,做好扶贫工作,就要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审计监督工作意在监督扶贫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使扶贫资金落到实处,最大程度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本文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何加强审计监督工作。
关键词:
审计监督 精准扶贫 政策落实 机制研究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杜毅 肖云
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是新时期我国农村两项重要的社会救助政策,如何实现贫困对象的动态管理是目前制约两项制度顺利实施的一大难题。对重庆市贫困地区的调研表明,农村贫困对象识别存在偏差,贫困对象分类不够明确,扶持措施缺乏针对性;"福利依赖"和"贫困陷阱"现象突出,受助人口退出难;部门之间缺乏协作与联动,扶贫资源供给分散。应基于贫困对象识别机制、贫困对象分类救助机制、贫困对象自身"造血"机制、动态考核与退出机制和部门联动与资源整合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系统,对贫困对象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