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56)
- 2023(15068)
- 2022(12802)
- 2021(11819)
- 2020(9743)
- 2019(22151)
- 2018(21485)
- 2017(40770)
- 2016(22062)
- 2015(24741)
- 2014(24934)
- 2013(24711)
- 2012(23362)
- 2011(21552)
- 2010(22054)
- 2009(20807)
- 2008(20576)
- 2007(18980)
- 2006(16998)
- 2005(15276)
- 学科
- 济(99254)
- 经济(99157)
- 业(61188)
- 管理(57221)
- 企(43465)
- 企业(43465)
- 农(39047)
- 方法(36274)
- 数学(30469)
- 数学方法(30154)
- 中国(30137)
- 地方(29581)
- 农业(26491)
- 业经(24055)
- 财(21934)
- 学(19510)
- 制(18773)
- 贸(17893)
- 贸易(17880)
- 易(17236)
- 银(16501)
- 银行(16462)
- 融(16093)
- 金融(16091)
- 发(15967)
- 行(15916)
- 地方经济(15612)
- 环境(15389)
- 和(14517)
- 理论(14277)
- 机构
- 学院(324229)
- 大学(318144)
- 济(131191)
- 经济(128077)
- 管理(119108)
- 研究(115986)
- 理学(100654)
- 理学院(99359)
- 管理学(97638)
- 管理学院(96995)
- 中国(88367)
- 科学(71924)
- 京(68277)
- 农(60801)
- 财(60421)
- 所(59894)
- 研究所(54043)
- 中心(53637)
- 江(52156)
- 范(47703)
- 业大(47532)
- 师范(47271)
- 农业(46654)
- 财经(46435)
- 北京(43513)
- 州(42053)
- 经(41702)
- 院(41405)
- 经济学(39348)
- 省(38112)
- 基金
- 项目(207480)
- 科学(162281)
- 研究(154873)
- 基金(146566)
- 家(127410)
- 国家(126248)
- 科学基金(106771)
- 社会(97547)
- 社会科(92108)
- 社会科学(92082)
- 省(84431)
- 基金项目(77427)
- 教育(70174)
- 划(69887)
- 自然(66169)
- 编号(65148)
- 自然科(64521)
- 自然科学(64504)
- 自然科学基金(63307)
- 资助(59302)
- 成果(53670)
- 发(51202)
- 重点(47335)
- 课题(46153)
- 部(44475)
- 创(42622)
- 发展(41230)
- 展(40548)
- 创新(39815)
- 国家社会(39634)
- 期刊
- 济(159981)
- 经济(159981)
- 研究(95730)
- 中国(71053)
- 农(60811)
- 学报(49690)
- 科学(47701)
- 财(45565)
- 管理(42335)
- 农业(40569)
- 教育(38544)
- 大学(37264)
- 学学(34991)
- 融(33412)
- 金融(33412)
- 业经(30150)
- 技术(27978)
- 经济研究(24102)
- 财经(22044)
- 问题(21224)
- 业(20229)
- 经(19005)
- 版(17040)
- 图书(16282)
- 商业(16180)
- 贸(15927)
- 资源(15803)
- 技术经济(15759)
- 科技(14786)
- 统计(14396)
共检索到504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娇霞 彭文武 刘小凤 陈国生
大湘南乡村旅游发展具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成长为新兴支柱产业、乡村文化旅游新业态悄然兴起等优势,也面临资源保护相对匮乏、没有形成品牌效益、品牌建设力度相对薄弱等劣势,在面临旅游市场不成熟、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旅游文化社会环境有待优化这些威胁时,大湘南要充分利用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升、区域重心东移、旅游服务信息化这一千载难缝的机会时,将乡村旅游作为产业扶贫率先发展的产业,积极探索旅游产业扶贫的多元化模式,为当地老百姓增收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大湘南 SWOT分析 乡村旅游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炜娟
精准扶贫是"十三五"期间重大国家战略,基于乡村旅游的产业扶贫则是践行精准扶贫战略的有效举措。研究解读以乡村旅游为拉动的精准扶贫战略实施背景;揭示乡村旅游产业特色不特、精准不精,贫困农户素质不高及利益回馈渠道不畅通等制约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能的若干问题;给出精准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业,精准投资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精准设计旅游收益回馈机制等可行对策。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乡村旅游 农业产业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喜梅
通过分析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及贫困区空间分布特征,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生态旅游与精准扶贫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旅游区和贫困地区具有地域重叠性与发展目标一致性的特点;拥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生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广的优势,也有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可持续发展意识总体较淡薄、外向度评价较低、旅游接待条件薄弱的劣势,具有政府大力支持、贫困区居民发展旅游热情高涨的机遇,还有外部资金介入导致旅游开发和旅游扶贫利益不对等、不合理的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相矛盾的威胁。未来应通过深化完善管理机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精准扶贫 生态资源 河南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巫昊燕
[目的]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研究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以期为贫困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也将有利于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以重庆市14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为研究区域,系统分析该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模式,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平均分布密度,探究境内194个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重庆市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中,发展模式主要有高科技农业园、农家乐、乡村自然景观和乡村人文景观,其中农家乐是数目最多的类型。(2)各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中ANN值均小于1,说明这些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均呈集聚分布。(3)各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中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密度差异较大,其中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平均分布密度最高,为61.15个/万km~2,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平均分布密度最低,仅为27.09个/万km~2。[结论]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中乡村旅游资源数目还比较少,各地之间存在差异,今后应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开拓发展模式、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莉 邵俭福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新兴的产业扶贫形式,是乡村振兴的新希望、农村产业联合发展的新动力、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和贫困人口自我提升的新路径。但目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还面临着"走"与"留"、"贫"与"富"、"真"与"假"、"破"与"立"以及"外"与"内"等现实困境。鉴于此,需要以融合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品牌意识打造特色旅游资源、以精准思维进行识别和帮扶、以协调战略处理开发与保护以及以联动机制促进外部扶贫与内部脱贫的互动。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乡村旅游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惠新华
旅游扶贫在实现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着强烈的带动作用和有力的造血功能。在具备一定旅游价值或可开发性较强的贫困地区,将旅游产业开发与乡村地区的生态资源、土特产品、民俗文化、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等密切结合起来,大力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为精准脱贫找到可靠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精准扶贫 路径选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晨曦
乡村旅游扶贫是国家实施的旅游扶贫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发展中主要有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商品促收、"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类型的旅游扶贫模式,通过运用政府扶持策略、生态策略、品牌策略、区域合作策略等,以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关键词:
乡村旅游扶贫 模式 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晨曦
乡村旅游扶贫是国家实施的旅游扶贫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发展中主要有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商品促收、"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类型的旅游扶贫模式,通过运用政府扶持策略、生态策略、品牌策略、区域合作策略等,以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关键词:
乡村旅游扶贫 模式 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柳菲 李惠青
在乡村经济全面振兴过程中,乡村旅游产业也得以快速发展,不断推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能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基础上,采用SWOT方法分析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而全面阐述四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为如何推动乡村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 农村经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文华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涉及产品和要素两大市场。目前,重庆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侧"供需错位",产业扶贫目标偏离贫困人口。要素供给侧贫困人口市场主体地位不明,要素使用效率低下。精准扶贫背景下重庆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瞄准目标和靶心,在产品市场供给侧,以"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农为本"和"以乡为魂",做好"减法"和"加法",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在要素市场供给侧,激活"贫困人口"市场主体地位,增加有效要素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两大市场相互促进,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旅游扶贫达到"精准"效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侯琳 赵禹骅
旅游扶贫既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又要实现扶贫的目标。如何使贫困人口通过旅游扶贫项目获益而不是沦为"边缘人群",成为业界和学界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在深化旅游扶贫精准识别内涵和完善旅游扶贫长效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并提出通过对区域、人口、项目的精准细分来深化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的内涵,完善旅游扶贫长效机制,以开发核心IP、跨界融合等营销模式打造区域旅游品牌,推动旅游扶贫特色化发展等对策。
关键词:
旅游扶贫 精准识别 问题 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春琳
多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仍然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对于乡村旅游的认识及相关研究理论不够。本文对我国乡村旅游进行SWOT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 SWOT 分析 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小凤 陈国生 范文锋 彭文武
汝城县地处我国湖南省内,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但同时该地区具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怎样积极发展旅游行业,实现精准扶贫,协助该地区成功脱贫,妥善处理该地区在持续发展旅游行业的过程中具有的"季节性""飞地化"以及"单极化"现象,文章全面构建全域旅游标识标牌系统,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在农村地区实现良好的游客分流,围绕旅游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扶贫活动;采用旅游示范的方式积极鼓励贫困人口成为旅游活动的实际参与者,从而使得该地区的人口就业率得到显著提升;全面运用汝城具有的各项旅游资源,结合实际状况开展旅游营销;制定较为精确详细的制度措施,从而使得开展旅游扶贫产生显著效果。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旅游产业 扶贫现状 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琼
[目的]基于河南省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发展现状,从两者的耦合发展角度对其耦合性进行研究,旨在为河南省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协调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以乡村旅游发展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上体现的价值与精准扶贫在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社会发展和乡村生活环境改善上的成果组成耦合系统,通过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河南省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耦合度在0.3~0.7之间,处于中等耦合阶段,其中2010—2011年为低度耦合协调水平, 2012—2014年为中度耦合协调水平, 2015—2016年为高度耦合协调水平,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使其与精准扶贫在全面小康建设中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全面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实现旅游扶贫最佳效果,达到高度耦合阶段的关键;河南省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发展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但两者均未达到成熟阶段,应重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农村文化开发等影响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耦合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