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23)
2023(16163)
2022(13677)
2021(12773)
2020(11030)
2019(25038)
2018(24585)
2017(47445)
2016(25613)
2015(28495)
2014(28312)
2013(27936)
2012(25845)
2011(23087)
2010(22984)
2009(21542)
2008(21231)
2007(19117)
2006(16473)
2005(14208)
作者
(74971)
(63277)
(62785)
(59629)
(39709)
(30589)
(28580)
(24786)
(23807)
(22212)
(21369)
(21186)
(19697)
(19654)
(19537)
(19464)
(19392)
(18422)
(18165)
(18067)
(15781)
(15505)
(15221)
(14478)
(14408)
(14209)
(13993)
(13935)
(12766)
(12645)
学科
(106644)
经济(106515)
(79603)
管理(70611)
(56209)
企业(56209)
方法(51473)
(50488)
数学(46510)
数学方法(45994)
农业(33759)
(28388)
中国(25850)
业经(25664)
(21182)
贸易(21178)
(20637)
(20110)
(20037)
地方(19493)
(17583)
财务(17537)
财务管理(17490)
企业财务(16645)
(16158)
银行(16101)
技术(15985)
(15714)
金融(15711)
(15229)
机构
学院(366538)
大学(363534)
(151089)
经济(148250)
管理(143739)
理学(125577)
理学院(124295)
管理学(122110)
管理学院(121472)
研究(118567)
中国(92247)
(82327)
科学(74625)
(73727)
(67760)
农业(64315)
业大(62813)
(60165)
中心(58361)
研究所(54959)
财经(54929)
(54131)
(50203)
经济学(46199)
(45403)
北京(45073)
师范(44800)
(42835)
经济学院(42136)
(41486)
基金
项目(254016)
科学(199708)
基金(186296)
研究(179884)
(164798)
国家(163152)
科学基金(139449)
社会(115733)
社会科(109533)
社会科学(109501)
(100312)
基金项目(99148)
自然(91999)
自然科(89907)
自然科学(89878)
自然科学基金(88309)
(83862)
教育(82355)
资助(75484)
编号(71912)
重点(57039)
成果(56769)
(56360)
(54349)
(53010)
科研(49840)
创新(49568)
课题(48567)
国家社会(48416)
教育部(47935)
期刊
(161495)
经济(161495)
研究(97541)
(81206)
中国(65318)
学报(63567)
科学(56072)
农业(54309)
(52151)
大学(47896)
管理(46923)
学学(45980)
(38293)
金融(38293)
业经(32453)
教育(30033)
技术(29828)
(27224)
财经(26458)
经济研究(24633)
问题(22666)
(22520)
(20501)
统计(18506)
技术经济(17682)
世界(17495)
业大(17049)
商业(16990)
科技(16982)
(16966)
共检索到524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志雄  王晓鸿  曹子坚  
本文基于甘肃省X乡1033个建档立卡户的实地走访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农户参与精准扶贫信贷的影响因素,利用PSM匹配法测算贫困地区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并采用Tobit模型检验在消费视角下精准扶贫信贷政策对贫困农户家庭消费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健康状况、家庭规模、耕地面积、家庭总收入以及是否经营养殖业等因素对农户参与扶贫信贷有显著影响;扶贫信贷对贫困农户家庭食品、交通通讯特别是对教育支出有显著影响,分别提升8.1%、19.3%、63.1%;扶贫信贷对优化农户家庭消费结构、促进农户家庭由生存型消费逐渐转向投资型消费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继续贯彻落实"信贷+"相关政策,助力脱贫攻坚,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撬动农村居民消费杠杆和盘活农村消费市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边俊杰  赵天宇  
近年来,精准扶贫政策促进了农村贫困居民家庭收入的快速增长。在收入增长之后,该政策必然会对农村贫困居民家庭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产生影响。结合江西省某县315户的入户调查数据,并将数据分为扶贫组和控制组,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贫困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估计。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贫困居民消费影响显著,其中居住支出和教育支出的促进作用最大,分别提高31.3%和47.7%;精准扶贫政策对通讯支出、其他支出和衣着支出的影响程度略低;对食物支出和交通支出的影响程度最小。在精准扶贫政策深入推进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挖掘帮助贫困户增收、制订可持续脱贫效果的政策,淘汰无效率的扶贫政策,降低扶贫政策成本。同时实施贫困户精准扶贫政策分类管理,加强不同类型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密切关注贫困群体消费需求的变化,进一步精准施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方妍  蔡青文  温亚利  
文章基于宁夏固原市的352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回归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来探究贫困农户参与电商扶贫对其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以期能够为电商扶贫的收入效应提供新的证据,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实证性、前景性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使用多元回归分析会高估电商扶贫的收入效应,而倾向得分匹配法在消除了样本选择性偏差后,估计出参与电商扶贫比未参与的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高28%左右;(2)户主是否为村干部、家庭最高受教育程度、林地面积、有无政策支持对农户参与电商扶贫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建议:政府必须积极开展电商扶贫在贫困地区的推广工作,提高贫困农户对电商的认识和参与能力;在设计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电商扶贫发展所需的自然、社会和组织条件,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瑛  陈钰晓  田益豪  
准确识别贫困及致贫原因,是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随着对致贫原因的深入剖析,信贷约束对贫困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文章采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选取收入、生活水平、健康及教育四个维度8项指标,应用A—F "双界线法"从多个维度识别贫困农户。在精准识别贫困农户的基础上,研究信贷约束对多维贫困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信贷约束对收入、生活水平维度贫困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却会显著加剧健康、教育维度的贫困,多维度识别贫困更加精准,信贷约束是导致农户多维贫困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全面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加大扶贫小额贷款力度,帮助农户摆脱信贷约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烨  王春萍  张顺翔  李子恒  
借鉴顾客满意度理论模型,通过对陕南紫阳、商南、镇安3个国家级贫困县382户农户的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法实证分析了精准扶贫提升农户满意度的机理。研究发现: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均能正向影响农户预期,且精准帮扶还能显著提升农户满意度;农户预期在精准识别与农户满意度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而在精准帮扶与农户满意度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农户信任在精准识别与农户预期、精准帮扶与农户预期、精准帮扶与农户满意度三组关系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饶育蕾   陈地强   费哲恒  
【目的】精准扶贫政策总体提升了贫困家庭的绝对福利水平,但其在改善家庭相对福利,如消费相对剥夺的作用尚待讨论,上述问题的解答对现阶段政府帮扶政策如何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2013—2019中国家庭金融追踪调查(CHFS)数据,首先使用Kakwani指数法计算城市(省份)层面的家庭消费相对剥夺;其次,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效果;最后,通过消费分类、引入扶贫方式交互项模型以及致贫成因异质性分析检验精准扶贫政策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靶向影响。【结果】(1)精准扶贫政策总体上降低了贫困家庭消费相对剥夺,但其经济效果较弱,在经过一系列安慰剂检验与匹配样本回归后结果仍然成立;(2)对消费类型、扶贫方式与致贫成因的进一步分类检验发现,贫困家庭在医疗保障与文教方面的消费相对剥夺因扶贫政策得到明显的减轻。因为保障型的扶贫政策如医疗保障、住房生活帮扶、子女教育帮扶能显著改善贫困家庭的消费福利,而其他发展型帮扶方式未能发现统计效力。【结论】精准扶贫政策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总体影响较弱,且集中于保障型扶贫政策如医疗帮扶与教育帮扶,未来政府帮扶需要在发展型帮扶上进行增效优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陆远权   蒙媛   陈莉  
我国扶贫战略已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瞄准相对贫困,据此,缓解农户相对贫困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之举。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文章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严谨性、外向性、顺同性、开放性和情绪稳定性五大维度构建非认知能力综合指标,采用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系统考察非认知能力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非认知能力的提升显著地纾解农户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且非认知能力每提高一单位,农户发生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概率依次降低28.54%和20.89%。此外,上述五大维度对农户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的影响作用不一。通过工具变量、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等方法检验,上述结论仍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非认知能力对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户主性别和教育水平的农户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东部地区、男性户主和高教育水平的农户相对贫困抑制作用更强。机制检验表明,非认知能力通过非农就业和社会资本缓解客观相对贫困,而通过非农就业缓解主观相对贫困。以上研究结论为减轻农户相对贫困和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新的解释与证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叶初升  罗连发  
根据社会资本分层、数据嵌套的特征,采用分层线性模型,利用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家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层级的社会资本影响包括扶贫政策在内的中间变量、进而对家庭福利产生的不同效应及其交互作用。研究表明,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都比较贫瘠的农村贫困地区,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穷人资本"的功能,其减轻贫困、改善家庭福利的作用不仅显著,而且还存在进一步发挥的空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贺立龙  黄科  
基于对农户借贷活动的调研数据,选用需求可识别双变量probit模型,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对农户的正规信贷行为和非正规信贷行为进行实证分析,以考察信贷扶贫对贫困农户识别的精准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均难以实现对贫困农户的精准识别与有效供给,即无法更有针对性地惠及相对贫困者。信息显示与社会资本对信贷扶贫的精准性及成效有显著影响。非正规信贷在需求方的影响因素远多于正规信贷。相对贫困程度、商业活动收入占比对正规信贷供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亲戚关系"则对非正规信贷供给有显著正向影响,反映出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贺立龙  黄科  
基于对农户借贷活动的调研数据,选用需求可识别双变量probit模型,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对农户的正规信贷行为和非正规信贷行为进行实证分析,以考察信贷扶贫对贫困农户识别的精准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均难以实现对贫困农户的精准识别与有效供给,即无法更有针对性地惠及相对贫困者。信息显示与社会资本对信贷扶贫的精准性及成效有显著影响。非正规信贷在需求方的影响因素远多于正规信贷。相对贫困程度、商业活动收入占比对正规信贷供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亲戚关系"则对非正规信贷供给有显著正向影响,反映出商业信贷的"回报动机"以及非正规信贷的"人情价值"。通过鼓励贫困农户积极争取与利用正规信贷,挖掘商业信贷精准扶贫的声誉价值,强化农村诚信文化建设,引导非正规信贷资金流向发展脱贫领域,发挥政策资金信贷兜底作用,加快幸福美丽乡村的信息化建设等,提升当前信贷扶贫的精准性及成效。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贾海彦  王晶晶  
在后精准扶贫时期,基层农村贫困治理呈现出新样态:贫困户的显性贫困维度得到改善的同时,住房、健康和教育等隐性维度仍存在较深的剥夺,尤其是体现在非建档立卡户群体上;在有限扶贫预算和单一基层政治考核制度的双重约束下,扶贫资源的分配过程具有一定的目标指向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瞄准机制的内生缺陷。贫困户和贫困村的贫困剥夺是全方位的,表现在维度上各有侧重,微观差异明显。走出贫困治理的新困境需要调整扶贫策略,将多维贫困的理念深入基层农村,关注多维隐性贫困问题,提高多维贫困识别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继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分类施策;实现扶贫和社会福利计划的有效衔接;优化基层政治考核机制,建立与村庄微观特征相兼容的多维扶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切实提高基层乡村的贫困治理能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卫洪  谢晓英  
贫困问题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的重要因素,扶贫资金的投入和财政支农支出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农户的生活状况,对于农户的增收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以贵州省1990—2010年的统计数据对扶贫资金投入、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展开协整分析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发现贵州省扶贫资金投入和财政支农支出分别与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因此,建议在增加扶贫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财政支农支出,以两者结合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着力加强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建设。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蒙媛   陆远权   陈莉  
基于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调研数据,本文考察精准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1)精准扶贫政策对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脱贫农户家庭消费具有促进作用。就消费结构而言,精准扶贫政策使脱贫农户家庭居住和交通通信支出占总消费的比例提高,而教育和医疗支出占比降低。就消费类型而言,精准扶贫政策对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均有提高作用,生存型消费作用突出。就扶贫政策而言,产业就业扶贫政策作用最大,而保险扶贫政策作用最小。通过分位数回归、安慰剂检验等方法检验,上述结论仍成立。(2)异质性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对不同地区、民族和收入的脱贫农户家庭消费有明显差别,其中对湖南省、少数民族和低收入脱贫农户的刺激作用最大。(3)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因病致贫、因教致贫和脱贫边缘户这三类特殊家庭,他们通过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就业扶贫等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政策综合发力,家庭消费水平得以改善,家庭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本文旨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立冬  
基于2015—2016年江苏省农村低收入家庭数据,对收入导向型多维贫困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江苏农村低收入家庭存在较为突出的非收入维度贫困,其中健康维度贫困最为突出,饮用水和生活用电的贫困发生率最低;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多维贫困程度较为显著,且分析时段内多维贫困程度略有提升,总体上苏南地区非收入多维贫困程度相对较低,苏北地区较为严重;非收入维度多维贫困主要来源于健康、炊事燃料、教育和卫生设施4个维度,其中健康维度的贡献度最大,炊事燃料的贡献度次之,教育和卫生设施的贡献度大体相当;收入脱贫农村家庭的非收入维度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原  曾维忠  蓝红星  任彦军  
精准扶贫是中国新时期农村贫困治理的基本方略,在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等客观福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对贫困户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尚不明晰。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和2016年两期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评估了精准扶贫对贫困户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探究精准扶贫对贫困户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精准扶贫政策总体上提高了贫困户的主观幸福感。(2)通过进一步细分扶贫政策类型得出,瞄准人力资本改善的能力培育型扶贫政策能够显著提高贫困户的主观幸福感,但直接给予经济物质支持的扶贫政策并未对贫困户的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3)相较于年轻和深度贫困户,精准扶贫对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作用在老年贫困户和一般贫困群体中更加显著。(4)从精准扶贫对贫困户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分析发现,精准扶贫能够直接帮助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间接提升其主观社会地位并增强其村庄归属感,进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