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08)
2023(8748)
2022(6703)
2021(6137)
2020(4905)
2019(10752)
2018(10545)
2017(19154)
2016(10646)
2015(11750)
2014(12029)
2013(10876)
2012(9838)
2011(8654)
2010(8853)
2009(8115)
2008(8275)
2007(7669)
2006(6872)
2005(6413)
作者
(30722)
(25777)
(25329)
(24169)
(16231)
(12087)
(11601)
(9816)
(9782)
(9021)
(8687)
(8683)
(8332)
(8204)
(8188)
(7735)
(7486)
(7429)
(7296)
(7197)
(6469)
(6358)
(6301)
(5976)
(5774)
(5772)
(5732)
(5620)
(5305)
(5174)
学科
(36951)
经济(36877)
(31245)
管理(29387)
(22508)
企业(22508)
(18016)
中国(15094)
农业(12693)
业经(11554)
(11360)
(11348)
方法(10251)
(10115)
(9598)
地方(8007)
(7868)
银行(7842)
数学(7756)
理论(7658)
(7657)
金融(7650)
数学方法(7643)
(7511)
(7398)
体制(6823)
教育(6588)
收入(6585)
环境(6425)
(6328)
机构
学院(145932)
大学(145606)
(56083)
经济(54745)
研究(54697)
管理(51132)
理学(42862)
理学院(42364)
管理学(41553)
管理学院(41292)
中国(40758)
科学(32792)
(31852)
(29111)
(28631)
(27646)
研究所(24999)
中心(24757)
(23795)
业大(22218)
农业(22155)
财经(22047)
(21162)
师范(20903)
(20189)
北京(20095)
(20000)
(18639)
技术(17519)
经济学(17303)
基金
项目(97180)
科学(76082)
研究(73647)
基金(68963)
(62123)
国家(61131)
科学基金(50758)
社会(46829)
社会科(44041)
社会科学(44027)
(38460)
基金项目(35316)
教育(33731)
(32286)
编号(30470)
自然(30442)
自然科(29703)
自然科学(29690)
自然科学基金(29151)
资助(26473)
成果(26431)
重点(22525)
课题(22301)
(21572)
(20920)
国家社会(20047)
(19752)
(19094)
(19057)
创新(18529)
期刊
(68411)
经济(68411)
研究(45643)
中国(36491)
(29028)
学报(27215)
(23691)
科学(23518)
教育(22655)
大学(20825)
管理(19967)
学学(19482)
农业(19410)
(14107)
金融(14107)
技术(12545)
业经(12023)
财经(11185)
经济研究(10629)
(9895)
(9724)
(9414)
问题(9221)
图书(7866)
业大(7387)
世界(7184)
职业(7111)
科技(7085)
(6974)
论坛(6974)
共检索到232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方  
从历史的长时段视角来看,"精准扶贫"是中国国家减贫治理体系因应新时期减贫形势变动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呼唤"所做出的战略调整,也是国家减贫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提升的过程。其突出特点在于以"减贫大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政府、市场、社会三种机制、三种资源,将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发挥与全面深化改革相结合,系统性地改善贫困地区、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动能。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国家减贫治理体系经历着密集的调整,在信息汲取能力、政治保障和制度保障能力、综合回应能力、资源动员能力以及政策执行能力等诸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在未来的脱贫攻坚实践和共同富裕征程中,中国国家减贫治理体系将不断完善,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方  
从历史的长时段视角来看,"精准扶贫"是中国国家减贫治理体系因应新时期减贫形势变动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呼唤"所做出的战略调整,也是国家减贫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提升的过程。其突出特点在于以"减贫大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政府、市场、社会三种机制、三种资源,将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发挥与全面深化改革相结合,系统性地改善贫困地区、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动能。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国家减贫治理体系经历着密集的调整,在信息汲取能力、政治保障和制度保障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欧阳煌  
2020年是我国扶贫工作的一道分水岭。从现在到2020年之前,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精准扶贫战略,全面落实精准扶贫举措,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2020年我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之后,减贫形势发生根本变化,相对贫困、散点贫困、偶发贫困、能力贫困、代际贫困和精神贫困成为新时期治理贫困的重点,新时期扶贫工作应从精准扶贫向综合减贫转型。为此,我们建议以实现"一同两融三感受"为目标,通过建立贫困标准动态调整、城乡减贫联动、扶贫社保融合、减贫良性互动"四项机制",提升贫困对象稳定增收、市场竞争、融入社会、抵御风险、自我觉醒"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欧阳煌  
2020年是我国扶贫工作的一道分水岭。从现在到2020年之前,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精准扶贫战略,全面落实精准扶贫举措,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2020年我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之后,减贫形势发生根本变化,相对贫困、散点贫困、偶发贫困、能力贫困、代际贫困和精神贫困成为新时期治理贫困的重点,新时期扶贫工作应从精准扶贫向综合减贫转型。为此,我们建议以实现"一同两融三感受"为目标,通过建立贫困标准动态调整、城乡减贫联动、扶贫社保融合、减贫良性互动"四项机制",提升贫困对象稳定增收、市场竞争、融入社会、抵御风险、自我觉醒"五项能力",采取"三步走"战略,力争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前,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综合减贫体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承伟  覃志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减贫形势变化,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结构先后呈现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贫困县瞄准为重点、贫困村瞄准为重点等阶段性演进特点。精准扶贫是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国家推动新一轮扶贫攻坚和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开发新格局的一项重要扶贫机制创新。当前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帮扶资源供给与扶贫需求未能最优匹配,帮扶资源动员非制度化,社会组织等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精准帮扶的制度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完善精准扶贫工作制度加以解决。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孙达新  
本文从扶贫审计的实施背景入手,结合审计项目实际,重点研究国家审计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的作用,同时指出扶贫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林雪  殷雪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治贫治愚的根本之策,是我国整个扶贫工作的重要方面。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教育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基于精准扶贫的视角,分别从扶贫对象的识别、资源投入、教育扶贫的产出以及成效4个方面建立一套教育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评价模型,并以算例的形式说明模型的用法。以期能够为我国现阶段精准教育扶贫的评价和监督工作提供帮助。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琦  
可以预期,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将会如期全部脱贫,贫困县也将会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这并不意味着2020年后我国贫困问题就完全解决了。与世界各国一样,我国贫困问题将永远存在,所不同的是2020年后依照我国贫困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范文涛  丁志辉  崔雨  
国网黑龙江电力公司通过项目制全过程运营实施,精准施策,精准推进,持续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国网黑龙江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始终把服务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立足电网实际,借鉴项目化运营理念,实施社会责任项目制管理,将社会责任的理念和工具运用到精准扶贫中,通过项目制全过程运营实施,精准施策,精准推进,持续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雨磊  苏杨  
本文对中国的脱贫成就给出了一个从"中国之治"看"中国之制"的理论解释框架。中国近些年的脱贫成就全球罕见,这个成就的基础是经济增长,但是将经济增长的红利高效转化为脱贫成就,这还有赖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形成的国家治理体制及相关运行机制。本文将扶贫领域的这个机制定义为精准行政扶贫模式,其由行政统筹机制、资金机制、扶贫干部队伍管理机制、村组织建设机制、考评和问责机制组成,将扶贫工作要素全部纳入其中,且考评和问责机制又能反过来作用于其他机制,形成一种从行政管理角度来看闭合且具有信号和反馈系统的精准运行机制。这样的模式,不仅能集中行政力量高效精准地进行扶贫,且将扶贫工作与其他行政工作有效衔接、协作,使行政体系整体成为扶贫体系。这一模式是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治理体制的集中体现,但相对下阶段乡村振兴等目标也有不适应之处,还需要加强与社会、市场力量的协同治理,才具有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随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机构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随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机构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郭永园  
生态减贫是我国扶贫开发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推进,形成了由生态建设、生态产业、生态补偿和生态移民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方案,开创了人类减贫事业的新形态。从绿色发展理念来看,生态减贫事业在治理预期、治理结构和治理策略等方面存在“有增长、无发展”的内卷化风险,减贫致富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受阻。在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后扶贫时代,生态减贫的现代化发展要基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实现,其路径包括发展理念的现代化、生态减贫法治体系建设的现代化和减贫治理主体能力的现代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志章  韩佳丽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军  马燕  滕祎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总目标,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国家审计发展提供了新的更大的舞台。我国国家审计已经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回顾国家审计推动国家治理完善的历程,在此基础上对国家审计进一步参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