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86)
2023(12835)
2022(11306)
2021(10599)
2020(8900)
2019(20533)
2018(20343)
2017(38908)
2016(21130)
2015(23662)
2014(23768)
2013(23332)
2012(21146)
2011(19031)
2010(18825)
2009(17540)
2008(17278)
2007(14976)
2006(13130)
2005(11633)
作者
(60169)
(49815)
(49459)
(47151)
(31731)
(23897)
(22447)
(19518)
(18934)
(17800)
(17088)
(16716)
(15834)
(15667)
(15308)
(15296)
(14895)
(14768)
(14241)
(14173)
(12352)
(12248)
(11959)
(11377)
(11139)
(11093)
(11074)
(10959)
(9962)
(9748)
学科
(80259)
经济(80129)
管理(66342)
(62166)
(51426)
企业(51426)
方法(36516)
数学(31360)
数学方法(30967)
(23900)
(23486)
中国(20939)
(19146)
业经(18944)
(17469)
地方(16383)
农业(16120)
(14925)
财务(14852)
财务管理(14822)
(14232)
贸易(14226)
企业财务(14079)
(13826)
理论(13738)
环境(13622)
(13365)
技术(13206)
(13154)
(13061)
机构
大学(298846)
学院(295872)
管理(120162)
(115666)
经济(113033)
理学(104335)
理学院(103193)
管理学(101514)
管理学院(100970)
研究(96995)
中国(72078)
(63253)
科学(59620)
(56476)
(47881)
(45066)
财经(44505)
业大(43705)
中心(43701)
研究所(43353)
(42691)
(40379)
北京(39960)
(38879)
师范(38544)
(35659)
农业(35041)
(34667)
经济学(34236)
财经大学(33186)
基金
项目(205670)
科学(162046)
研究(152160)
基金(149629)
(129682)
国家(128610)
科学基金(110993)
社会(95833)
社会科(90744)
社会科学(90724)
(79830)
基金项目(79829)
自然(71865)
自然科(70132)
自然科学(70118)
教育(69419)
自然科学基金(68857)
(67099)
编号(62155)
资助(60819)
成果(50985)
重点(45638)
(45407)
(43035)
(42897)
课题(42660)
(41035)
创新(40067)
教育部(39203)
国家社会(39149)
期刊
(126527)
经济(126527)
研究(88332)
中国(57609)
学报(46131)
管理(44263)
(43758)
科学(42647)
(41389)
大学(35420)
教育(33756)
学学(33260)
农业(28536)
技术(25172)
(24514)
金融(24514)
财经(21483)
业经(20541)
经济研究(19271)
(18154)
问题(16538)
图书(15576)
理论(15166)
科技(14840)
实践(13990)
(13990)
(13988)
(13974)
技术经济(13686)
现代(13330)
共检索到431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余海燕  
现在我国在社会救助这一层面上,政府所能给予的职能表现出来是"提供"。这应划分为旧式的被动救济形式,实际上是对国民经济进行二次分配。当代社会的大潮下,社会救助要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质的飞跃,而政府能做的,是在"供给"后再度"调整",例如:调节单人、制度和社会的经济情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丹  李鹏  杨璐  
精准扶贫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两项重要的反贫困制度。本文作者基于实证研究,探索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与民族人文习俗特征的关联性,从协同治理视角剖析了低保制度与精准扶贫的联动逻辑。研究发现:民族地区普遍性贫困及民族文化习俗特征直接影响到家计调查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贫困户识别的精准度;家计调查与收入倒排法相结合的瞄准方式体现了基层贫困治理的逻辑,兼顾了公平性与政策灵活性;自上而下的指标控制及贫困线与低保线的分离导致低保排斥;低保兜底对于贫困人口物质脱贫与心理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文中最后提出的对策建议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海涛  陈强  
精准扶贫政策和农村低保制度衔接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化运行可助力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因二者在权利内涵、机制运行等方面存在本质区别,导致二者在标准衔接、对象衔接、管理衔接和资金衔接等方面存在严重衔接阻碍。为加快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反贫困系统的整体效应,从保障贫困农民的基本权益出发,着力构建一套以代表贫困农民真实利益需求的利益代表机制、规范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合法高效的权益保障机制为中心的有效衔接机制,并从加快反贫困领域统一高层次立法工作、完善扶贫资金的统筹机制、构建多元可持续的扶贫工作机制以及完善衔接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等配套机制改革方面完善制度衔接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夏一璞  
精准扶贫政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治理贫困事业的重大战略转型,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在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之下,我国推行多元主体参与、协同合作的扶贫运行机制,构建了政府、企业、社会、农户之间彼此依存、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遵循有利于扶贫对象发展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加强对精准扶贫过程中多元主体协同运行机制研究,有利于准确理解精准扶贫政策的核心要义,把握政策实施走向,探索切实可行的精准扶贫路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法敏  
在信息技术赋能下,电商平台能够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即普遍连接、互动参与和服务创新;在不发达地区,这种模式表现为促进平台广泛连接农户、推动贫困群体及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形成服务创新型生态系统。以平台为核心的农村电商生态系统在吸引众多主体参与的前提下,以扶持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协调和带动了贫困地区的可持续扶贫。结合京东"跑步鸡"案例,提出电商扶贫的基本模式:在扶贫生态系统中,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发展可持续的特色化产业,并以此构建扶贫服务支点;农户在平台协同下,通过参与产业链获取市场机会以及直接参与生态系统的价值分配,进而获得知识与技能,积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菊  
精细化社会治理是对传统粗放式管理方式的反思和改进,是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治理转型的必然要求,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关键在于引入共享发展理念,吸纳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会治理,明晰各个治理主体的权责,达到协同共治的目标。精准扶贫本质上是一种精细化社会治理的实践,也应融入分权、合作和参与等治理理念,立足乡村体系,通过要素引进,充分调动政府、社会组织、社区、企业和扶贫对象等主体协同治贫。首先,应分析各扶贫治理主体的行为逻辑,从而探讨其参与精准扶贫的动力;其次,应明确各主体职责,以发挥各主体在精准扶贫中的优势和资源;最后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军  张娟  
精准扶贫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实施的一项促进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实现人民群体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政策。职教集团与精准扶贫之间有着密切的共生关系,职教集团通过推进精准扶贫可以更好地提升自身服务社会的功能,而精准扶贫的推进也需要职教集团多方主体的合力。职教集团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有政策、资源、人才、服务等方面的协同优势,可以解决传统职教主体扶贫"单打独斗"的局面。因此,职教集团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通过政策引导来构建协同扶贫机制,通过关注精神扶贫来丰富文化、教育扶贫形式,通过整合集团资源来实现产教扶贫协同,进而能够不断提升精准扶贫的成效。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颖  
当前扶贫开发上升为治国理政的重要部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为扶贫开发的基本方略,只有精准扶贫才能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2014年通过制度部署精准扶贫得以全面启动。2015年精准扶贫明确作为扶贫开发基本方略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6年精准扶贫作为"十三五"规划内容,得以深度推进。2017年精准扶贫向深度贫困地区挺进。在一系列制度保障下,中国精准扶贫事业大步推进,为脱贫攻坚打好坚实基础。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任伍  肖彦博  唐常  
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进入以相对贫困、精神贫困为特征的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韧性和迁移性导致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发生转型,出现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一维贫困向多维贫困、生存性贫困向发展性贫困、收入型贫困向消费型贫困、原发性贫困向次生性贫困、农村贫困向城市贫困转移等六大特征。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发展的动态性和贫困成因的多源性,决定了贫困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加大了贫困治理难度,产生了新的贫困治理诉求。贫困治理需要围绕"相对贫困""精神贫困"的治理重心,以"攻心"为上,克服贫困治理碎片化、重塑整体性治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施城乡一体化治理,摒弃运动式治理、建立制度性治理体系,实施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双轮驱动,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多维动态识别标准,出台"贫困治理法",加强"贫困耻感文化"建设,发挥社会企业在贫困治理中的潜力,发掘贫困者内在的正能量,克服"穷人心态",扩展相对贫困者"带宽",矫正个体失灵,消除代际贫困,实现贫困的最优化治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青贵  
资产收益扶贫形成于中国精准扶贫战略实践,是股份制理论与当代中国扶贫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助推精准扶贫的优势功能。但目前以股份制为核心的资产收益扶贫理论研究缺乏,与资产收益扶贫实践之间并未形成较好的融合,面临理论支撑不够、扶贫资源边界不清且持续性不足、运行模式缺乏多样化、实施有效性弱和动力不强、相关规定缺乏协同等问题。这就需要从理论建构、准入制度建设、权利设计与运行、收益公平分享、有效监管、风险防治等方面予以制度回应。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随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机构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随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机构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殷君  
到2020年底,我国要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为了积极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党和政府重视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精准扶贫工作从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等三个方面帮助贫困地区的百姓脱贫致富。为了更好的执行精准扶贫政策,做好扶贫工作,就要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审计监督工作意在监督扶贫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使扶贫资金落到实处,最大程度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本文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何加强审计监督工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兆阳  
我国农村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历史交汇期,农村金融面临深刻变革。论文以金融精准扶贫丰富实践为基础,与推进银行业务转型相结合,强化了金融在脱贫攻坚和农村经济社会运行管理中的功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叶菁  
精准扶贫视域下农业生态补偿应该秉承必须实现补偿目的原则、必须富有成效的原则和必须实现公平公正的原则。精准扶贫视域下影响农业生态补偿的因素包括自然生态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国民意识因素和机制运行因素。精准扶贫视域下应该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税制,培育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制度,完善农业生态标签制度,健全农业生态补偿保障制度才能促使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发挥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