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72)
- 2023(9206)
- 2022(7712)
- 2021(7103)
- 2020(5434)
- 2019(12430)
- 2018(11890)
- 2017(21408)
- 2016(11618)
- 2015(12959)
- 2014(12737)
- 2013(12589)
- 2012(12292)
- 2011(11449)
- 2010(11625)
- 2009(10720)
- 2008(10595)
- 2007(9769)
- 2006(9084)
- 2005(8434)
- 学科
- 济(51459)
- 经济(51397)
- 业(30022)
- 管理(27135)
- 企(19701)
- 企业(19701)
- 中国(19386)
- 农(19032)
- 地方(18386)
- 农业(14183)
- 业经(13078)
- 方法(12881)
- 学(12451)
- 发(10521)
- 数学(10370)
- 地方经济(10307)
- 数学方法(10210)
- 财(10203)
- 融(9964)
- 金融(9961)
- 制(9808)
- 银(9783)
- 银行(9745)
- 教育(9613)
- 行(9536)
- 贸(9000)
- 贸易(8989)
- 环境(8668)
- 易(8616)
- 发展(7950)
- 机构
- 学院(169157)
- 大学(167536)
- 研究(69101)
- 济(67148)
- 经济(65571)
- 管理(54443)
- 中国(52546)
- 理学(44817)
- 理学院(44147)
- 科学(43878)
- 管理学(43243)
- 管理学院(42956)
- 京(37981)
- 所(37127)
- 农(36050)
- 研究所(33379)
- 财(31944)
- 中心(30431)
- 江(28747)
- 农业(28171)
- 业大(26224)
- 范(26139)
- 师范(25781)
- 院(25190)
- 北京(24941)
- 省(23878)
- 财经(23594)
- 州(23165)
- 经(21303)
- 科学院(21189)
- 基金
- 项目(106518)
- 科学(81927)
- 研究(78223)
- 基金(73410)
- 家(65876)
- 国家(65180)
- 科学基金(53177)
- 社会(48360)
- 社会科(45402)
- 社会科学(45391)
- 省(43660)
- 基金项目(37478)
- 划(37038)
- 教育(35650)
- 自然(33051)
- 自然科(32192)
- 自然科学(32183)
- 编号(31753)
- 自然科学基金(31598)
- 发(29800)
- 资助(29637)
- 成果(27673)
- 重点(25245)
- 课题(24714)
- 发展(23576)
- 展(23152)
- 部(22345)
- 创(22002)
- 创新(20646)
- 性(20158)
共检索到286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中建
精准扶贫,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扶贫理念和措施体系。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闪光的理论单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立场、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制度性反贫困理念等反贫困的精神内核的继承和实现。从实践看,它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采用更丰富的、针对多种贫困类型的工作方案,动员社会合力进行扶贫,形成了科学的监督考核体系。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建超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坚持人民至上和坚持“两个结合”等方面的本质特征、战略地位、内在要求、根本立场及创新之路,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智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深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和发展的真理魅力,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新的文化生命体提供了根本遵循。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艳 严金强
积累的社会结构(SSA)学派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该学派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分析传统,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其核心方法,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制度分析法,同时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背景下,大量运用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现代具体研究方法。SSA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不仅成就了SSA学派的理论创新,也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梅纪萍
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方法论以利益分析方法、理论联系实践方法和整体性方法为基本方法。习近平职业教育重要论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利益分析方法;习近平职业教育重要论述将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理论联系实践方法具体化、细化,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明确了更为具体的根本途径;习近平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整体性方法,坚持了职业教育对象的全民教育、内容的全面教育,并提出了建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总体要求。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联 王娜 汪三贵
精准扶贫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反贫困理论的最新发展。精准扶贫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指导,在融合国内外减贫理论精髓基础上得出的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发展成果。精准扶贫理论作为先进的国际减贫理念,从理论上探讨如何规避精英俘获,将为世界反贫困理论与实践贡献中国智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联 王娜 汪三贵
精准扶贫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反贫困理论的最新发展。精准扶贫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指导,在融合国内外减贫理论精髓基础上得出的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发展成果。精准扶贫理论作为先进的国际减贫理念,从理论上探讨如何规避精英俘获,将为世界反贫困理论与实践贡献中国智慧。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燕连福 林中伟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历史性难题,面对贫困这一社会癌症的扩散,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深刻分析,科学揭示了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私有制。在马克思的视野下,资本主义贫困问题在贫困主体以及贫困发生的时间、范围和维度等方面具有矛盾的二重性。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集中、资本扩张、资本危机、资本逻辑等导致资本主义贫困问题出现主体普遍化、空间差异化、时间波动化、维度双重化等特点。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站在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从价值引领、制度前提、实践主体、实践路径等方面对消除资本主义贫困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全人类彻底摆脱贫困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马克思 反贫困 资本主义 公有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华正学
反贫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是最早从制度层面来分析资本主义的贫困问题,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贫困的。在深刻揭示无产阶级贫困根源的基础上,马克思还科学地构想了消灭阶级和贫困的未来的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指出,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发展生产,社会财富充分涌流,才可以最终消除贫困。马克思的反贫困理论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
马克思 反贫困 思想内容 理论贡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宏韬 王凤双
文化是民族发展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促进整个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在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观,对文化地位的思考提出了基本的观点,对社会前进中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言林 李体欣
农村贫困,需要金融帮扶,但资金从农村净流出问题却长期得不到解决。本文以马克思对土地制度的论述为基础,结合土地是农村家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农业金融资本赖以附着的载体的实际,运用农业投入产出模型和和金融需求供给模型,分析了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对农村家庭投资和农村金融机构放贷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不但影响农村家庭投资,而且影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进而影响农村金融反贫困效果。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农村金融 贫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晓夏 赵秀凤
马克思主义对贫困问题从分析贫困根源、剖析贫困实质、明确贫困治理主体和消除贫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逻辑完整的、彻底性的阐释。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的贫困治理相关论述,对找准中国未来贫困治理转型的基本盘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后,中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治理目标、顶层设计、配套机制、制约因素等均会引起贫困治理战略的大转型,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中国贫困治理发展的基本盘,有助于明晰未来贫困治理发展思路。同时,必须在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统筹协调多维贫困问题、推动贫困治理与城乡融合发展无缝衔接、解决扶志与扶智个体发展等问题上下功夫,争取构建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的中国贫困治理理论体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长峰 周向军
"两山论"是建设美丽中国,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两山论"包括三个层面的科学内涵:强调了生态环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地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揭示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将"两山论"与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三重意蕴相对照,可以看出,"两山论"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中,自觉遵循了自然物质变换的一般规律,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物质变换两极的统一,并以时代问题为导向,发展了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理论。除此之外,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消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统一调整管控,促进环保与发展协同共进,在践行"两山论"的同时也是对"物质变换裂缝"的弥合。
关键词:
绿水青山 金山银山 物质变换 生态文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长峰 周向军
"两山论"是建设美丽中国,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两山论"包括三个层面的科学内涵:强调了生态环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地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揭示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将"两山论"与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三重意蕴相对照,可以看出,"两山论"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中,自觉遵循了自然物质变换的一般规律,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物质变换两极的统一,并以时代问题为导向,发展了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理论。除此之外,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消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统一调整管控,促进环保与发展协同共进,在践行"两山论"的同时也是对"物质变换裂缝"的弥合。
关键词:
绿水青山 金山银山 物质变换 生态文明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作为全党团结前进的精神旗帜,作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①要求"领导干部在研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同时,要追根溯源",~②"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③这里所说的"追根溯源"和"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和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