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41)
- 2023(15767)
- 2022(13434)
- 2021(13068)
- 2020(10581)
- 2019(24374)
- 2018(24432)
- 2017(44433)
- 2016(25283)
- 2015(28387)
- 2014(28429)
- 2013(26667)
- 2012(23971)
- 2011(21587)
- 2010(21819)
- 2009(19565)
- 2008(18789)
- 2007(16257)
- 2006(14417)
- 2005(12396)
- 学科
- 济(82256)
- 经济(82152)
- 管理(68960)
- 业(63413)
- 企(53615)
- 企业(53615)
- 方法(35157)
- 数学(29665)
- 数学方法(29217)
- 中国(29159)
- 教育(25398)
- 农(25259)
- 财(22167)
- 业经(21261)
- 理论(20708)
- 技术(20085)
- 学(19933)
- 制(18680)
- 地方(17354)
- 农业(16891)
- 教学(15293)
- 贸(14497)
- 贸易(14488)
- 银(14206)
- 银行(14163)
- 易(14052)
- 和(14029)
- 行(13540)
- 体(13197)
- 环境(13135)
- 机构
- 学院(330696)
- 大学(328104)
- 管理(124853)
- 济(118348)
- 经济(115299)
- 研究(110799)
- 理学(107576)
- 理学院(106309)
- 管理学(104329)
- 管理学院(103695)
- 中国(77220)
- 京(71252)
- 科学(68441)
- 财(56784)
- 所(54608)
- 范(53512)
- 师范(53137)
- 江(50246)
- 研究所(49667)
- 中心(49136)
- 农(47991)
- 业大(46292)
- 北京(45823)
- 财经(44310)
- 技术(43453)
- 教育(43206)
- 师范大学(42902)
- 州(41039)
- 院(40703)
- 经(40212)
- 基金
- 项目(223392)
- 科学(176361)
- 研究(175020)
- 基金(155379)
- 家(133692)
- 国家(132354)
- 科学基金(113467)
- 社会(105249)
- 社会科(99247)
- 社会科学(99223)
- 省(91208)
- 教育(87945)
- 基金项目(81951)
- 划(77180)
- 编号(76125)
- 自然(71155)
- 自然科(69455)
- 自然科学(69441)
- 自然科学基金(68156)
- 成果(64141)
- 资助(62253)
- 课题(55672)
- 重点(51354)
- 部(49448)
- 发(48955)
- 创(48898)
- 项目编号(46498)
- 年(46489)
- 创新(45261)
- 规划(43893)
- 期刊
- 济(132303)
- 经济(132303)
- 研究(106145)
- 教育(77275)
- 中国(76498)
- 学报(48244)
- 管理(46303)
- 科学(44350)
- 农(44249)
- 财(42708)
- 大学(37705)
- 技术(35669)
- 学学(33663)
- 农业(30824)
- 融(25990)
- 金融(25990)
- 业经(23302)
- 职业(22747)
- 经济研究(20829)
- 财经(20643)
- 图书(19069)
- 经(17658)
- 坛(16744)
- 论坛(16744)
- 科技(16521)
- 问题(16169)
- 业(15840)
- 理论(15166)
- 技术教育(14776)
- 职业技术(14776)
共检索到495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丽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高职院校教育帮扶是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和农村发展需要的重要行动。高职院校在"三农"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应根据现实需求、自身特色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到现实的路径,在改变"去农化"教育现状中展现自身价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汤飞飞
我国在进一步推进贫困地区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提出"智志双扶"的理念,随着"智志双扶"工作的深入开展,职业教育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也逐渐体现出来,因此,培养高职创新型人才能够助力"智志双扶"的相关工作。文章论述了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助力"智志双扶"的内涵及意义,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高职 创新型人才 “智志双扶” 实践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蓓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精准扶贫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新思想、新策略和新方法,特别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尤其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扶贫同扶智、扶志紧密结合,既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历史选择,又是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谈到,我国深度贫困的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纪才
经济新常态下,要培养出有知识、能力强、高素质的高职土建类人才,培养或引进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重要前提,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和完善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重要内容,设置实训基地、建立创新实验室以及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新模式、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是重要途径。
关键词:
新常态 高职土建 专业人才 培养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冯宪伟 刘巧曼
大数据时代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具备基于数据分析的精准营销能力。针对当前新的网络环境和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应从理念和实践两个环节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核心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明确精细化培养目标,以项目化教学法推动人才培养,优化学校实践教学条件,构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双融"模式,能够有效促进精准营销人才的培养,凸显当前职业教育重实践的育人特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冬艳 孙静华
建设类高职院校作为建筑人才的供给端,存在着供给质量不高、供给结构失衡等问题。在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建设类高职院校应精准发力,精确分析新生职业岗位及职业岗位能力,准确对接需求侧;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的有效供给和精准供给。
关键词:
建设类 高职院校 供给侧改革 校企合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华锋 陶慧
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不断提速,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阶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认知模糊、机制不完善及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结合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应从教育理念、顶层设计、制度机制、基础保障等方面着手,重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大力培养服务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兴海
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创新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和关键所在。因此,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遵循能力本位、职业导向和依托企业、立足岗位原则,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要围绕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专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育、现实职业需求与未来职业发展等三个方面的关系,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淑珍
高校"多困生"是指兼具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扰或就业困难两类困难及以上的学生群体,探究"多困生"产生的主导因素,探索建立高校"多困生"精准帮扶的路径,更好地促进"多困生"健康成长成才,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多困生 帮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阳丹
高职院校承担着社会优秀人才培养的责任和使命,需要与时俱进地结合时代需求,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的一套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如今的大环境下,职业教育服务院校都应该积极更新教学思想,确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确切对人才培养进行定位,制定科学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以此为社会发展不断输送优秀人才。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人才培养价值及路径展开研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匠精神 人才培养 应用策略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合光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成功解决了几亿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探索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十三五"时期,我国进入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精准扶贫是这一阶段扶贫攻坚的鲜明特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重在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从根子上消灭贫困。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扶贫攻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岩
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面临的共性问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及改革的结构和基本原则等是改革的基本依据。通过对这些理论的研究,可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可遵循的思路。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就业导向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祝智庭 赵晓伟 沈书生
新质人才作为新质生产力中最为活跃且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具备技术思维、复合思维与创变思维,不断创造新的生产力,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培养新质人才,需要构建新质教育体系。融创教育作为数智技术赋能的新质教育,是在真实劣构问题的驱动下,通过工具系统、内容体系、思维方式等层面的深度融合,催生创造性思想理念和问题解决方案,塑造超学科心智结构,实现知能体系的实践转化与跨界融合,促进新质人才培养的新型教育范式,不仅为新质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支撑,更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先导。实现融创教育,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以人工智能渗透学科引领技术思维、以协同主体驱动复合思维、以培养创造力塑造创变思维,打造一批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质人才队伍,为社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阳盛益 黄淑贞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我国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政策,而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三扶)则是当前推进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江西省余干县的"三扶"实践做法及其成效分析表明只有在全面准确掌握贫困人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治标与治本同施、"输血"与"造血"并举,才能更有效推进精准脱贫。对于仍处在脱贫攻坚阶段的贫困地区而言,地方政府不仅要努力实现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扶贫产业确保扶贫对象有业可就,同时应加强教育培训以助推脱贫对象形成就业力,还要加强对精神文化上的帮扶以激发贫困户形成勇于脱贫的内驱动力。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扶贫扶志扶智 地方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名艳 张阳
文章在分析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精准帮扶的路径:精准识别,为贫困大学生建立就业档案;精准瞄准,匹配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需求;精准指导,建立贫困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机制;精准帮扶,将精准扶贫战略与大学生就业相结合;调动贫困大学生的内生动力,建立脱贫大学生返贫预警机制;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
关键词:
精准扶贫 高职院校 贫困大学生 精准帮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