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07)
- 2023(17771)
- 2022(14704)
- 2021(13624)
- 2020(11285)
- 2019(25970)
- 2018(25663)
- 2017(49419)
- 2016(26345)
- 2015(29351)
- 2014(29187)
- 2013(28820)
- 2012(26225)
- 2011(23493)
- 2010(23700)
- 2009(22312)
- 2008(21948)
- 2007(19682)
- 2006(17354)
- 2005(15168)
- 学科
- 济(111718)
- 经济(111586)
- 业(101894)
- 管理(88361)
- 企(87077)
- 企业(87077)
- 方法(50926)
- 农(43900)
- 数学(41381)
- 数学方法(40671)
- 业经(35845)
- 财(32629)
- 农业(30335)
- 中国(28664)
- 技术(22881)
- 务(22751)
- 财务(22673)
- 财务管理(22647)
- 制(21909)
- 地方(21506)
- 企业财务(21443)
- 理论(21331)
- 学(19713)
- 和(19164)
- 策(18243)
- 贸(18140)
- 贸易(18127)
- 划(17798)
- 易(17606)
- 银(15833)
- 机构
- 学院(379783)
- 大学(374418)
- 管理(157444)
- 济(151695)
- 经济(148430)
- 理学(136241)
- 理学院(134867)
- 管理学(132522)
- 管理学院(131827)
- 研究(117653)
- 中国(91374)
- 京(78910)
- 科学(71977)
- 财(69785)
- 农(63662)
- 所(57279)
- 江(56575)
- 业大(56209)
- 财经(55568)
- 中心(54585)
- 研究所(51794)
- 经(50485)
- 北京(49452)
- 农业(48612)
- 范(48277)
- 师范(47903)
- 州(45737)
- 经济学(44379)
- 院(42721)
- 商学(41302)
- 基金
- 项目(256296)
- 科学(203539)
- 研究(191408)
- 基金(186085)
- 家(160177)
- 国家(158695)
- 科学基金(138878)
- 社会(121937)
- 社会科(115453)
- 社会科学(115424)
- 省(101891)
- 基金项目(98263)
- 自然(88975)
- 教育(87086)
- 自然科(87002)
- 自然科学(86986)
- 自然科学基金(85460)
- 划(83516)
- 编号(78984)
- 资助(75798)
- 成果(62977)
- 创(56642)
- 重点(56327)
- 部(55685)
- 发(54901)
- 课题(53544)
- 创新(52143)
- 国家社会(49825)
- 项目编号(48402)
- 教育部(48179)
- 期刊
- 济(172634)
- 经济(172634)
- 研究(109443)
- 中国(73132)
- 农(63584)
- 管理(61281)
- 财(55216)
- 学报(54296)
- 科学(53059)
- 农业(43275)
- 大学(42968)
- 教育(41753)
- 学学(40626)
- 技术(35876)
- 业经(33216)
- 融(32888)
- 金融(32888)
- 财经(26745)
- 经济研究(25829)
- 经(22886)
- 业(22789)
- 问题(22152)
- 技术经济(21026)
- 科技(19419)
- 版(18452)
- 现代(18353)
- 图书(17958)
- 商业(17765)
- 统计(17451)
- 理论(17243)
共检索到556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傅鹏 钱怡佳 王毅楠
精准创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施途径。本文,首先,归纳了精准创业所面临的缺乏法规保障、资金扶持不足、精准创业的持续性弱、经营管理环境较差、缺乏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集群五个困境。其次,对国内目前精准创业成功典型案例做了研究分析,归纳并定义出了三种典型模式:以生态资源为依托的模式、以传统工艺为依托的模式、以技术推动产业发展的模式。最后,对这三种模式下的精准创业提出了对策支持。
关键词:
精准创业 乡村振兴 典型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杰 潘承恩 楼韵佳
随着我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逐渐显现,产业升级下乡村振兴对“职教赋农”的需求日益迫切,但在“职教赋农”过程中存在办学组织之困及需求对接之困。通过分析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校地联合、校企合作、地方政府助力的三大典型模式,探究其经验及做法,从校地协同、校企合作、院校联盟、师农结对四方面提出推进策略,可以助力典型模式的推进,形成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新型关系。
关键词:
职教赋农 乡村振兴 农村职业教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一格 吴上
乡村旅游在带动农户增收、促进产业升级方面的正向作用日益实现,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通过构建“资源-结构-功能”演变的理论框架,就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作了系统解析。指出资源能力的不断进阶激发出乡村旅游的发展活力,促成乡村发生深层次变化,尤其是乡村的空间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得到重构,促使乡村功能逐渐优化,进而带动乡村全面振兴。通过对四川成都两个乡村旅游典型模式的比较,解构了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动态过程,进一步印证了由“资源能力生成”到“乡村结构重构”再到“乡村功能优化”的理论框架的适用性和解释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柴春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其中,农村青年拥有巨大潜力。农村青年振兴乡村的内生动力和知识能力、乡村提供的参与空间以及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条件,共同构成农村青年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农村青年自身素养和外部环境支持均存在一定不足,赋能效果不佳。对此,农村青年首先要认清定位,积极发挥振兴乡村主动性;政府要强化政策顶层设计,构筑乡村高质量发展空间;乡村还要完善社会保障,加强基础性公共服务供给。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青年 赋能 逻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勇 陈辉 徐美玲
数字普惠金融基于模式创新、降低融资成本、扩大服务范围,能带动乡村产业兴旺,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效治理,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重要推手。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乡村征信系统建设不足、数字化转型迟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配套不足等问题迟滞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设。由此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乡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升级、完善金融政策体系,以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改革
[作者]
连宏萍 熊学振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深远。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战略工程,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乡村振兴创造了全新机遇。新质生产力通过更新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丰富农村产业形态、优化农村治理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提供了强劲动力支撑。当前,尚不健全的赋能体制机制以及在农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应用、专业人才供给、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等方面的不足,制约了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赋能成效的充分释放。因此,需要从深化赋能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成果转化应用体系、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系统谋划战略推进优先序等途径完善政策体系,实现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衔接和有效赋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文刚 李英杰
乡村振兴为耕读文化建设提供价值指引,耕读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创造支撑条件。当前,耕读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呈现出传承与建设的主体缺位、开发与保护的体制机制不完善、重构与弘扬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可从顶层设计健全配套设施、交流互鉴激发农民活力、推动耕读文化的适应与自觉等方面探索耕读文化建设的实践进路,促进耕读文化向纵深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
耕读文化 乡村振兴 文化适应 文化自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潘宗英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趋于成熟,数字技术在全国各个领域的应用日渐广泛,且随着金融业务的普惠性增强,数字普惠金融逐渐成为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武器。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产业基础尚不充分,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业务创新、风险防控等方面同样面临着多种问题,削弱了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能力。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目前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据此提出有效的应对方式。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产业 振兴 困境 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文丰安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数字经济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及乡村振兴的发力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繁重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数字经济的红利扩散到农业领域和农村地区,形成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可以为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提供新活力、新支撑,极大地促进智慧农业建设、催生乡村数字经济新形态和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但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乡村数字环境较差,数字基础设施尚未实现全覆盖;乡村高素养数字人才比较缺乏;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不够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制度不够健全。进入新阶段,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需要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强化乡村高素养数字人才支撑、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和加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法治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关珊珊
数字经济是推动我国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驱动力。数字赋能,让农村治理提效率,让农业生产添智慧,让农民生活增品质。目前,农村数字经济发展依然存在农村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农业生产技术装备落后、农民数字信息素养不高等现实困境。未来,需要从加强数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农业技术创新推广、加大数字农民人才培育力度等方面提高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数字技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蛟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在当前城乡发展格局失衡的大背景下,乡村产业发展欠缺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而工商资本可以带动各类要素下乡,这也是国家引导工商资本下乡的政策逻辑之所在。不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了工商资本与农村资源的有效融合面临着多重阻碍,资本下乡非但没有促进乡村振兴,反而陷入了经营困境甚至“亏本跑路”。因此,为了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亟需探寻工商资本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昆 崔菁菁
返乡电商创业是青年对经济利益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综合体现,顺应了当前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回应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青年返乡电商创业打破了传统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的地域、资源限制,激活了乡村内生发展活力,助推了乡村产业资源整合,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小农户融入大市场。但在青年返乡电商创业的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如技能不足且培训滞后、核心竞争优势不够突出、创业综合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结合山东曹县与吉林蛟河两个典型地区的实践路径,提出青年返乡电商创业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可行方案,应基于技能培训的深度引领、乡村资源开发与产业环境的持续改善、强化政策供给,形成三方合力共同促进青年返乡电商创业。
关键词:
乡村产业振兴 青年返乡电商创业 农村电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益龙 魏婉怡
首都地区是高度城镇化的区域,推进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特殊的责任和意义。首都地区的乡村振兴需结合首都实际和都市特色精准有效地推进实施。目前,首都地区乡村呈现出人口减少、村庄消失、农业受困的态势。为了更好地推进首都北京的乡村振兴,要准确把握其性质和意义。都市圈乡村振兴属于保护性发展,目的是保护社会系统的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途径。精准推进首都地区乡村振兴需做到精准分类、精准均衡、精准施策和精准监测。在路径选择上,结合当前首都“三区四类”村庄的总体规划,重点建设人文乡村、生态乡村、美丽乡村、休闲乡村和现代乡村五类典型乡村,在政策上可实施“千村百镇”振兴计划、开展“村庄庭院美化”行动、强化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大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
首都地区 乡村振兴 保护性发展 精准推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益龙 魏婉怡
首都地区是高度城镇化的区域,推进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特殊的责任和意义。首都地区的乡村振兴需结合首都实际和都市特色精准有效地推进实施。目前,首都地区乡村呈现出人口减少、村庄消失、农业受困的态势。为了更好地推进首都北京的乡村振兴,要准确把握其性质和意义。都市圈乡村振兴属于保护性发展,目的是保护社会系统的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途径。精准推进首都地区乡村振兴需做到精准分类、精准均衡、精准施策和精准监测。在路径选择上,结合当前首都“三区四类”村庄的总体规划,重点建设人文乡村、生态乡村、美丽乡村、休闲乡村和现代乡村五类典型乡村,在政策上可实施“千村百镇”振兴计划、开展“村庄庭院美化”行动、强化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大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
首都地区 乡村振兴 保护性发展 精准推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甘文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态农业是统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农村生态环境良好的有效途径。通过探析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发展的价值意义,分析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观光生态农业模式,总结出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实践方略:完善顶层设计,发展生态庄园经济,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加强生态农业宣传引导。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农业 价值意蕴 典型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