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33)
- 2023(12668)
- 2022(10251)
- 2021(9595)
- 2020(7771)
- 2019(17244)
- 2018(16962)
- 2017(32745)
- 2016(17767)
- 2015(19554)
- 2014(19680)
- 2013(19276)
- 2012(17572)
- 2011(15602)
- 2010(16185)
- 2009(15312)
- 2008(15566)
- 2007(14582)
- 2006(13202)
- 2005(11946)
- 学科
- 业(88403)
- 济(72260)
- 经济(72160)
- 企(70508)
- 企业(70508)
- 管理(64968)
- 农(47205)
- 农业(31653)
- 业经(29916)
- 方法(26193)
- 财(25986)
- 中国(19801)
- 务(18946)
- 财务(18914)
- 财务管理(18880)
- 策(18639)
- 制(18607)
- 数学(18340)
- 数学方法(18093)
- 企业财务(17826)
- 技术(17006)
- 理论(14678)
- 贸(14045)
- 贸易(14035)
- 体(13760)
- 划(13706)
- 易(13690)
- 地方(13593)
- 和(13315)
- 银(11952)
- 机构
- 学院(255540)
- 大学(241204)
- 济(108842)
- 经济(106583)
- 管理(104114)
- 理学(88246)
- 理学院(87515)
- 管理学(86449)
- 管理学院(85972)
- 研究(77159)
- 中国(65856)
- 财(53391)
- 农(50902)
- 京(49186)
- 江(43086)
- 科学(42272)
- 财经(40507)
- 农业(38150)
- 中心(38091)
- 所(37458)
- 业大(37101)
- 经(36475)
- 州(33733)
- 研究所(32680)
- 经济学(30740)
- 北京(30656)
- 范(30539)
- 师范(30343)
- 经济管理(30133)
- 财经大学(28882)
- 基金
- 项目(156308)
- 研究(125731)
- 科学(124920)
- 基金(111189)
- 家(92872)
- 国家(91745)
- 科学基金(81205)
- 社会(80398)
- 社会科(75742)
- 社会科学(75723)
- 省(64788)
- 基金项目(58195)
- 教育(56820)
- 编号(55270)
- 划(50798)
- 自然(48635)
- 自然科(47496)
- 自然科学(47488)
- 自然科学基金(46685)
- 成果(44236)
- 资助(44020)
- 课题(37248)
- 业(35931)
- 发(35830)
- 创(35737)
- 部(34611)
- 重点(33917)
- 性(33843)
- 制(33824)
- 创新(32425)
- 期刊
- 济(137752)
- 经济(137752)
- 研究(76169)
- 中国(55728)
- 农(54910)
- 财(44724)
- 管理(41258)
- 农业(36630)
- 融(30762)
- 金融(30762)
- 科学(30646)
- 业经(30279)
- 教育(29314)
- 学报(28791)
- 技术(25630)
- 大学(24241)
- 学学(23047)
- 财经(19635)
- 经济研究(19178)
- 业(18850)
- 问题(17968)
- 经(16964)
- 农村(15121)
- 村(15121)
- 技术经济(14789)
- 农业经济(14693)
- 世界(13680)
- 现代(13602)
- 财会(13472)
- 商业(12971)
共检索到401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亦平 滕秀梅
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目标与农业发展的不同态势,我国农业支持政策依次经历了产业发展政策的外部"解困"、行业发展政策的成本"减负"与经济发展政策的助力"推进"等过程;现实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农民主体结构的多向性、土地载体功能的多样性与服务功能的社会性的要求;精准农业支持政策需要在"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农"的经营主体结构、"与劳动力流动方向保持一致"的土地指标配置与"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的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形成与建立对应性的措施。
关键词:
农业政策 支持体系 精准农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亦平 滕秀梅
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目标与农业发展的不同态势,我国农业支持政策依次经历了产业发展政策的外部"解困"、行业发展政策的成本"减负"与经济发展政策的助力"推进"等过程;现实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农民主体结构的多向性、土地载体功能的多样性与服务功能的社会性的要求;精准农业支持政策需要在"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农"的经营主体结构、"与劳动力流动方向保持一致"的土地指标配置与"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的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形成与建立对应性的措施。
关键词:
农业政策 支持体系 精准农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先德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农业绿色发展,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创新驱动与约束激励机制,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曾之明 何鸿景
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入手,揭示我国普惠金融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普惠金融扶贫"田东模式"的经验和不足,探讨了现阶段普惠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对策思路。构建普惠金融扶贫的长效机制,应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助推合理配置资源;强化普惠金融扶贫协同机制和政策联动创新;加强扶贫信息共享,建立动态信用评级;完善扶贫法律法规体系;推动产品创新,探索普惠扶贫新模式;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期刊] 征信
[作者]
曾之明 何鸿景
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入手,揭示我国普惠金融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普惠金融扶贫"田东模式"的经验和不足,探讨了现阶段普惠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对策思路。构建普惠金融扶贫的长效机制,应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助推合理配置资源;强化普惠金融扶贫协同机制和政策联动创新;加强扶贫信息共享,建立动态信用评级;完善扶贫法律法规体系;推动产品创新,探索普惠扶贫新模式;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淑珍
高校"多困生"是指兼具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扰或就业困难两类困难及以上的学生群体,探究"多困生"产生的主导因素,探索建立高校"多困生"精准帮扶的路径,更好地促进"多困生"健康成长成才,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多困生 帮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希玲
精准化是新时代高校开展就业工作的指导思路。高校应创新服务理念,以精准服务实现个性化就业;创新教育模式,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创新工作体系,以精准对接打造就业服务新局面,以促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
高校 精准就业 服务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俊显
农稳则天下安,农兴则国家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的关键之年。迈上新征程,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并非容易之事,必须深刻把握好农业强国内在的特色表征,从特色表征出发探索推进农业强国向上向善发展的长效路径。具体表现在要立足本国国情,澄清“一变”“两不变”的新时代内涵,把握“大国小农”的基本特征;要以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优势解决“谁来养活中国”的现实性问题;要深入挖掘农耕文明中蕴含着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历史底蕴;要积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关系等四个方面,为扎实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可行之策。
关键词:
农业强国 中国特色 新征程 农业 农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闫雅雯
"审计难,处理更难"成为现阶段精准扶贫审计的主要难题,也集中反映了跟踪审计问责的瓶颈与现实尴尬。严肃且有力的问责能发挥惩戒与倒逼作用,避免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成为一种约束。因此,本文结合现阶段跟踪审计的问责方式与流程,对咸阳市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问责案例展开详细阐述,从个性化问题延伸至普遍性问题,并针对实践中的问责缺陷与不足之处给予完善建议,以期推进扶贫审计工作水平,助力精准脱贫顺利实现。
关键词:
问责方式 跟踪审计 精准扶贫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华东 尹晓飞
高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生力军,在长期的定点扶贫中,探索出了卓有成效的扶贫模式。通过对第一批参与定点扶贫4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扶贫报告进行文本分析,从教育、产业、人才、医疗四个方面概括了高校扶贫工作的主要做法,进而对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四所有代表性的农业高校的扶贫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剖析农业高校精准扶贫模式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提出了推进农业高校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的路径:更新扶贫理念,着力建立长效扶贫机制;聚焦产业扶贫,着力建设农业综合体系;深化校企合作,着力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农业高校 模式 产业扶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军 刘爽 朱明雯
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利国利民,对于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社会保障。鉴于此,国家应给予高度重视,针对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采取各项强有力措施,努力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国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的多层次政策性农业保险体制。而国家强力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给予多种政策性的支持,将切实帮助农民、扶持生产,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职能 政策扶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田玉敏 杜丽华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等农业教育提供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发达国家高等农业教育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促进中国高等农业教育改革,积极主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凯 郭越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诸如社会结构转型加快,农业劳动力持续减少、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环境恶化加剧等,这些新形势倒逼农业必须转变发展思路。新常态下,我国农业该选择何种方式适应新形势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立足新常态经济背景,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粮食价格挤压、农业资源利用、政策支持等问题,指出应当走提高农业技术和资源高效利用综合发展的科技兴农之路。
关键词:
新常态 现代农业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凯 郭越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诸如社会结构转型加快,农业劳动力持续减少、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环境恶化加剧等,这些新形势倒逼农业必须转变发展思路。新常态下,我国农业该选择何种方式适应新形势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立足新常态经济背景,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粮食价格挤压、农业资源利用、政策支持等问题,指出应当走提高农业技术和资源高效利用综合发展的科技兴农之路。
关键词:
新常态 现代农业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俊显 罗贵榕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就成了缓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三农"发展不充分矛盾的重要内核。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符合"农"情,有利于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发展的优化选择。本文通过对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生产体系基本动力不足、产业体系一体化和信息化发展薄弱、经营体系可持续能力低等问题进行分析,在此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及经营体系,助推我国农村、农业的振兴以及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