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87)
2023(10628)
2022(9208)
2021(8639)
2020(7569)
2019(17128)
2018(17254)
2017(32629)
2016(18869)
2015(21432)
2014(21962)
2013(21693)
2012(20717)
2011(18901)
2010(19403)
2009(18197)
2008(18446)
2007(17232)
2006(15157)
2005(13615)
作者
(59659)
(50587)
(50399)
(47772)
(31854)
(24416)
(22768)
(20004)
(19071)
(18144)
(17432)
(16994)
(16175)
(16144)
(16092)
(15799)
(15556)
(14694)
(14641)
(14612)
(12992)
(12782)
(12619)
(11697)
(11512)
(11458)
(11313)
(11302)
(10701)
(10544)
学科
(76020)
经济(75935)
(52661)
(47559)
管理(43816)
方法(31449)
(31395)
企业(31395)
农业(31134)
数学(27564)
数学方法(27242)
中国(19785)
业经(19511)
(19106)
(17865)
(17454)
地方(16233)
(14066)
贸易(14065)
(13647)
(13031)
(12578)
银行(12516)
(12010)
理论(11947)
(11734)
金融(11724)
(11599)
(10852)
(10759)
机构
学院(279493)
大学(276158)
(107385)
经济(104851)
研究(101990)
管理(98011)
理学(83735)
理学院(82686)
管理学(80825)
管理学院(80351)
(79782)
中国(76422)
科学(68421)
农业(62749)
(60274)
(56374)
业大(55118)
研究所(51529)
(48323)
中心(47479)
(45695)
农业大学(39082)
(38049)
财经(37735)
师范(37547)
北京(37230)
(36583)
(35379)
(34812)
(34087)
基金
项目(183597)
科学(139850)
研究(130171)
基金(128313)
(115416)
国家(114371)
科学基金(93264)
社会(77935)
(75339)
社会科(73140)
社会科学(73112)
基金项目(68141)
(63018)
自然(61298)
自然科(59788)
自然科学(59765)
教育(59513)
自然科学基金(58694)
编号(55245)
资助(52550)
成果(46221)
重点(42510)
(41228)
(41029)
(40050)
课题(38948)
(37300)
计划(36656)
科研(35564)
创新(34986)
期刊
(126682)
经济(126682)
(81452)
研究(76527)
中国(60099)
学报(58052)
农业(55432)
科学(48010)
大学(42235)
学学(40293)
(37117)
教育(31147)
管理(30226)
(27531)
(27285)
金融(27285)
业经(26305)
技术(23160)
(18919)
问题(18253)
财经(18228)
业大(17740)
经济研究(17495)
(15592)
农业大学(15495)
农村(14926)
(14926)
世界(14549)
农业经济(14413)
科技(13481)
共检索到422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勇武  杨树明  曾亚文  杨涛  普晓英  杜娟  
利用粳稻02428突变体的RIL群体336个F9家系,对糙米中总黄酮和生物碱等2种功能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异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种功能活性成分在F9家系间均有较大的变异,其中生物碱含量变异最大,总黄酮变异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55.87%和22.67%。②剑叶宽与总黄酮含量(0.135**)、结实率与生物碱含量(0.130**)呈极显著相关;穗下节长与总黄酮含量(0.127*)、秕粒数与生物碱含量(-0.125*)呈显著相关。③剑叶宽、穗下节长与总黄酮含量、秕粒数与生物碱含量的相关关系主要是直接效应,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29,0.250和-0.298;结实率与生物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开  陈宇峰  封昱均  唐瑭  杨超  华夏  张冬平  陈云  吕冰  
【目的】以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武运粳8号”水稻的M2和M3代根系突变后代多样性和群体变异情况为切入点,归纳水稻根系性状与其生理功能的关系,以期强化根系发育对植株表型和作物产量影响的认知,为进一步改良和利用武运粳8号水稻品系提供依据。【方法】在对EMS诱变水稻突变株系7 d龄幼苗根系表型及其形态指标、成株表型及其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指标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各性状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另对14个突变株系及其野生型进行了聚类分析和多维偏好分析。【结果】突变株系之间在苗期根系性状、株高、有效分蘖数、穗长和单株产量等性状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群体变异较丰富,其中单株产量和幼苗总根尖数变异系数均大于20%;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突变株系的单株产量主要与有效分蘖数、穗长、每穗粒数、百粒重以及幼苗根平均直径正相关;聚类分析将突变株系分为5类,类Ⅰ包含W8与RM6等5个株系,类Ⅱ为RM4和RM9共2个株系,类Ⅲ包含RM1等5个株系,而RM3和RM13各成一类;最后,通过多维偏好分析筛选出6份相对理想的育种与试验材料。【结论】EMS诱变对水稻株高、穗长、粒长、百粒重、幼苗总根长和总根尖数等性状都有较好的正向诱导效果。此外,从幼苗根系表型更为粗短的材料中选育后期高产水稻的可能性更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楼珏  杨文清  卢华金  阮柏苗  郑国楚  
本文对一个新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标8S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农艺性状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基因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与其野生型培矮64S相比,主要农艺性状基本相近,但生育期缩短了2 d,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得到了改善,配合力有所提高。因此,标8S可以作为一种形态标记性状应用于两系杂交水稻育种中。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清  朱允华  陈靓靓  李海林  史齐  李合松  沈革志  彭克勤  萧浪涛  
以T–DNA插入引起的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丛矮648(CA648)及对照中花11(ZH11)为材料,进行农艺性状、F2杂交群体性状分离分析及分子验证。结果显示:CA648表现出矮化、多分蘖、花期延迟等突变性状;CA648与ZH11杂交后的F2群体的不同株高统计结果符合单基因控制的1∶3遗传分离比例,F2代材料中所有抗Basta株系均表现出矮化多分蘖特性,且非抗性株系与抗性株系数量之比符合1∶3分离规律;TAIL–PCR等分子试验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T–DNA插在8#染色体一个功能未知基因LOC_Os08g34258的内部,该基因编码蛋白可能与Subtilisin inhibitor家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甘智才  尚伦学  刘勇  玉永雄  
【目的】通过对苜蓿总皂甙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找出一个能快速标记总皂甙含量高低的性状,探索总皂甙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方法】以耐湿热苜蓿新品种渝苜一号为材料,测定100个苜蓿单株,从中选出5个高皂甙植株和5个低皂甙植株。【结果】通过各单株后代系的试验确定了这10个植株的总皂甙遗传力在0.118到0.745之间变化,后代系的变异系数在15.54%到28.81%之间变化,高低皂甙群体的遗传力分别为0.636和0.208,高皂甙群体的遗传力明显高于低皂甙群体。苜蓿总皂甙含量与株高、叶色、虫害程度、干重和干物质率的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叶色与总皂甙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0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河  郭建伟  卢丙越  孟衡玲  张薇  王田涛  
【目的】马蓝种植区域广泛,在人工栽培中多采为自繁,不利于马蓝的优良品种选育。通过对云南省金平县生产中常栽的4个马蓝居群的重要农艺性状及植株不同部位主要活性成分靛玉红和靛蓝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为马蓝规范化栽培与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对4个马蓝居群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分枝、部位生物量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其植株各部位中靛玉红和靛蓝含量,并分析相关关系。【结果】各马蓝居群根、茎、叶干重占株干重比值分别为12.37% ~ 22.26%、52.03% ~ 70.58%、9.16% ~ 35.60%。4个马蓝居群各部位靛玉红、靛蓝含量顺序均为叶>茎>根。4个马蓝居群各部位靛玉红含量根、茎、叶比值为1: (1.99 ~ 2.79): (10.87 ~ 18.01);靛蓝含量根、茎、叶比值为1: (1.60 ~ 5.97): (10.51 ~ 33.92)。叶鲜重、茎干重、叶干重、茎鲜重、茎靛蓝、根鲜重、二级分枝数、根干重、株鲜重、株干重、一级分枝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均在47%以上。茎粗与株鲜重、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一级分枝数显著负相关;二级分枝数与株干重显著正相关;叶靛蓝含量与根干重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鲜、干重显著正相关,与根靛蓝含量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83%。【结论】在选育优良马蓝品种时,要重点考虑茎叶鲜干重大的品种。3号和4号马蓝居群是农艺性状好且靛蓝及靛玉红含量较高的优质马蓝资源,可为马蓝的优良品种选育及种植推广提供原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明珠  王丽丽  马作斌  唐志强  郑文静  
为分析DEP1等位变异对水稻籽粒品质和籽粒代谢轮廓的影响。以优质粳稻品种稻花香及其直立穗型突变体dep1-1为试材,通过测定籽粒的品质性状及差异代谢产物。结果表明,突变体dep1-1在DEP1基因第5外显子处存在1个单碱基A插入,导致翻译提前终止,从而使G蛋白γ亚基富含半胱氨酸的区域缺失。与野生型品种相比,突变体dep1-1的粒长、外观、黏度、平衡度、食味值、峰值、回复值和峰值时间等指标显著降低,而直链淀粉含量和硬度显著提高。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dep1-1中37个代谢物含量显著上调,而45个代谢物含量显著下调。KEGG分析表明,该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半乳糖代谢、脂肪酸生物合成、淀粉蔗糖代谢、亚油酸代谢、ABC转运蛋白、类苯基丙烷生物合成等途径。其中,与野生型品种相比,突变体dep1-1籽粒的蔗糖、D-棉子糖、棉子糖、D-(+)-麦芽糖、甜菜碱、吲哚含量显著提高,而硬脂酸、软脂酸、L-亮氨酸、吲哚乙酸含量显著下降。上述的差异代谢物初步解释了突变体dep1-1籽粒品质变化的生理生化机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明亮  杜娟  曾亚文  杨树明  普晓英  杨涛  
测定了作为供体的95份云南稻微核心种质、籼稻轮回亲本滇屯502、粳稻轮回亲本合系35及其籼籼交和粳粳交的95份回交高代糙米的总黄酮、γ–氨基丁酸和抗性淀粉含量,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供体及其回交高代糙米的3种功能成分含量变幅和变异系数均较大,大小依次为抗性淀粉、γ–氨基丁酸、总黄酮;2)受体糙米的功能成分含量较低,回交高代3种功能成分含量比受体有提高,供体糙米总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回交高代,粳稻糙米回交高代的γ–氨基丁酸含量大于其对应的供体,供体与对应的回交高代糙米抗性淀粉含量均呈双峰分布且遗传稳定,说明抗性淀粉含量主要受基因型控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薄凯亮  沈佳  钱春桃  宋慧  陈劲枫  
利用‘北京截头’黄瓜×西双版纳黄瓜产生的永久性重组自交系(RIL)群体124个株系,对其苗期株高、第一雌花节位、第一分枝节位、初级分枝数、瓜长、瓜把长、瓜横径、瓜肉厚、瓜腔直径和单瓜重等10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10个农艺性状在双亲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瓜长和瓜横径均与单瓜重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并解释了单瓜重89.0%的表型变异。瓜横径和瓜肉厚对单瓜重的通径分析与相关分析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表明通径分析更有利于解释性状之间的内在关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齐志广  杨献光  王洁婧  黄占景  沈银柱  
比较小麦耐盐突变体近等基因系的钾离子含量及其与SOD活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耐盐性不同的近等基因系之间钾离子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耐盐性强的RH8706-49含钾量最高;分别为耐盐性差的H8706-34、H8706-58的3.572倍和3.167倍。小麦功能叶片的SOD活性与钾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进而表明,小麦耐盐性强弱与旗叶叶片含钾量的多少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钾可能参与了SOD的活性调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树明  曾亚文  杨涛  普晓英  杜娟  张素华  杨晓梦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福荣  余腾琼  汤翠凤  阿新祥  樊传章  胡意良  张敦宇  董超  戴陆园  
【目的】培育重组自交系群体是发掘或定位水稻孕穗开花期耐冷性QTL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通过培育"十和田/昆明小白谷"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在云南自然低温条件下,分析RIL的株高、穗长、穗伸出度、单株结实率、特定结实率和穗粒数等主要农艺性状低温反应,为耐冷性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及QTLs定位等提供研究材料和参考。【方法】以由230个家系组成的"十和田/昆明小白谷"RILs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2001年在昆明和呈贡,2002年在昆明和剑川,2003年在昆明进行了孕穗开花期耐冷性自然低温鉴定,并对株高、穗长、穗伸出度、单株结实率、特定结实率和穗粒数等性状进行方差和相关分析。【结果】株高、穗伸出度和穗粒...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世荣  刘吉新  陈于敏  李荣波  郑晔  张其钢  吴志刚  刘慰华  赵国珍  
【目的】分析高原粳稻主栽品种的遗传状况,寻找与农艺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为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在2种海拔条件下调查81份高原粳稻主栽品种的农艺性状,并利用48个SSR标记对供试品种进行多态性扫描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Tassel 2.1 MLM(MixedLinear Model)方法进行SSR标记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37个SSR标记在供试品种间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出139个等位变异,变异范围为2~10个,平均3.76个。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2个亚群,关联分析表明,在P<0.05水平,2种环境下均检测出RM1195和RM209分别与株高和千粒重相关联,RM267、RM332、RM490、RM583和RM590与结实率相关联,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在0.074~0.352。而在P<0.001水平,只有RM332与结实率相关联,该分子标记位于11号染色体上。【结论】检测出的7个标记可以为高原粳稻杂交配组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菊卉  石桃雄  黄凯丰  陈庆富  
为给荞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将普通荞麦重组自交系栽培于植物生长室内设计随机试验,研究其总分枝数、株高、单株产量、种子结实率、种子千粒重、花直径、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将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8个农艺性状中,单株产量具有最大的变异度,达到了87.1%;株高与分枝数和单株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单株产量与结实率、千粒重和种子长度、种子长度与种子宽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结实率、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千粒重和总分枝数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且结实率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效应最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晓梦  杜娟  曾亚文  普晓英  杨树明  杨涛  汪禄祥  杨加珍  
【目的】研究大麦籽粒蛋白质与功能成分含量的相关关系及其QTL,为功能大麦遗传改良、基因克隆及分子辅助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紫光芒裸二棱为母本,Schooner为父本构建包含193个株系的RIL群体,结合SSR技术和QTL Ici Mapping V3.3软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借助完全区间作图法(ICIM)对两年大麦籽粒蛋白质、总黄酮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进行QTL检测;同时分析蛋白质、总黄酮和GABA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亲本及RIL群体籽粒蛋白质、总黄酮及GABA含量表现出较大差异,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