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78)
- 2023(5169)
- 2022(4687)
- 2021(4348)
- 2020(4053)
- 2019(9536)
- 2018(9493)
- 2017(18692)
- 2016(10744)
- 2015(12450)
- 2014(12826)
- 2013(12935)
- 2012(12413)
- 2011(11182)
- 2010(11280)
- 2009(10746)
- 2008(10984)
- 2007(10210)
- 2006(8560)
- 2005(7787)
- 学科
- 济(45121)
- 经济(45082)
- 业(28010)
- 管理(27824)
- 方法(24112)
- 数学(21669)
- 数学方法(21477)
- 企(21306)
- 企业(21306)
- 农(14002)
- 财(12096)
- 中国(10412)
- 学(10306)
- 贸(9396)
- 贸易(9396)
- 易(9111)
- 农业(8917)
- 地方(8749)
- 业经(8286)
- 制(7921)
- 务(7686)
- 财务(7671)
- 财务管理(7649)
- 企业财务(7209)
- 和(7195)
- 银(6535)
- 银行(6509)
- 理论(6197)
- 行(6129)
- 融(6117)
- 机构
- 大学(161167)
- 学院(160642)
- 济(64935)
- 经济(63492)
- 管理(59139)
- 研究(56790)
- 理学(50848)
- 理学院(50231)
- 管理学(49228)
- 管理学院(48932)
- 中国(42135)
- 农(38122)
- 科学(37564)
- 京(34772)
- 所(31740)
- 农业(31016)
- 业大(29426)
- 财(29081)
- 研究所(29060)
- 中心(26521)
- 江(25575)
- 财经(23250)
- 北京(21571)
- 经(20958)
- 范(20591)
- 师范(20329)
- 经济学(19818)
- 州(19781)
- 农业大学(19760)
- 院(19155)
- 基金
- 项目(105287)
- 科学(80179)
- 基金(74247)
- 研究(73593)
- 家(66291)
- 国家(65743)
- 科学基金(53853)
- 社会(44025)
- 省(42522)
- 社会科(41592)
- 社会科学(41575)
- 基金项目(39650)
- 自然(36012)
- 划(36010)
- 自然科(35106)
- 自然科学(35092)
- 自然科学基金(34479)
- 教育(34108)
- 资助(31314)
- 编号(30959)
- 成果(25447)
- 重点(24305)
- 部(23594)
- 发(23116)
- 计划(21357)
- 创(21280)
- 课题(21241)
- 科研(21008)
- 创新(19996)
- 大学(19265)
共检索到233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飞 尹维娜 唐亮 孙健 蔡卓 华泽田
以食味值差别显著的Z601×C14组合构建重组自交系(RILs),取224份F6世代为试材,对控制稻米食味品质性状的相互关系及其数量性状位点(QTLs)进行了分析。相关分析表明:食味值与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尤其是蛋白质含量对食味值的负向影响最明显,相关系数r=-0.838,达到极显著水平;带胚率对食味值影响不大。共检测到16个控制食味值相关性状的QTLs,其中控制蛋白质含量的2个、垩白粒率3个、垩白度1个、透明度5个和带胚率5个,分布于第5,6,7,8,11和12号染色体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昌华 张燕之 郑文静 赵家铭 周琉珩 徐正进
用7个三系不育系和10个优良恢复系按NCⅡ交配设计,对其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种产量受亲本一般配合力影响,主要由其特殊配合力决定,在各亲本产量性状上,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具有相对独立性,在杂交稻组合选育上,在考虑亲本一般配合力的同时,应着重考虑其特殊配合力。穗粒数和千粒重,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恢复系大于不育系,产量和结实率、有效穗数、株高、穗长、穗粒密度等性状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不育系大于恢复系,表明杂种产量及其产量性状多数受母本的影响要大于父本,在杂交组合选配,全面考虑亲本性状同时,要重点考虑母本对杂交种的影响。
关键词:
粳型杂交水稻 产量性状 配合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丁明亮 高春琼 袁平荣 苏振喜
为了明确影响高原粳稻抗倒性的主要因素,以26份云南高原粳稻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对高原粳稻抗倒性及其相关的2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抗倒性在不同性状间存在较大差异和相关性。株高和穗下第4、3、2节间壁厚4个性状对抗倒性影响最大,而穗下第3、2、4、1节直径、穗下第4、3节间距离和穗下第1节间壁厚7个性状对抗倒性影响较小,其余9个茎秆性状不影响或者通过上述茎秆性状而间接影响抗倒性。株高、穗下第4、3节间距离、穗下第1、2、3、4节间壁厚和节直径共11个农艺性状与抗倒性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穗长、穗重、穗下第1、2节间距离、穗下第1、2、3、4节间和第5节直径共9...
关键词:
高原粳稻 抗倒性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树坤 张喜娟 王嘉宇 刘进 张凤鸣 徐正进
利用Nipponbare(粳)/Kasalath(籼)//Nipponbare(粳)的98个BC1F5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对应的包含245个分子标记的连锁图谱,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在日本筑波和中国沈阳对水稻粒形相关性状(粒长、粒宽和粒厚)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分析。共检测到16个控制粒形相关性状的QTL,包括在日本筑波检测到的13个QTL和在中国沈阳检测到的9个QTL。它们分布在第1,2,3,5,6,9,10和12号染色体上,其中有6个QTL在2个环境下被同时检测到,分别是控制粒长的qSL3-1和qSL12;控制粒宽的qSW5;...
关键词:
水稻 粒长 粒宽 粒厚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宇 任春元 许娜 刘进 李清 杨贤莉 王嘉宇 徐正进 陈温福
以Sasanishiki(粳)/Habataki(籼)//Sasanishiki(粳)///Sasanishiki(粳)衍生的85个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程氏指数判定各株系的籼粳属性,并结合236个RFLP标记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该重组自交系中典籼2份,约占2.4%;偏籼22份,占25.9%;偏粳48份,占56.5%;典粳13份,占15.3%。利用完备区间作图(ICIM)法对程式指数性状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共检测到10个与程氏指数相关QTL,分布在第1,2,3,4,6,12号染色体上,LOD值为2.61~19.17,单一位点贡献率为5.8%~46.8%,其中共有6个QT...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国珍 刘吉新 廖新华 世荣 苏振喜 朱振华
对74个云南高原粳稻亲本的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测定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株穗数与整精米率和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呈显著负相关。②千粒重与外观品质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糙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③穗实粒数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并讨论了在云南高原粳稻区选育及栽培高产优质粳稻品种的途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畅 王术 张秀茹 贾宝艳 黄元财 王岩 沈峰 李小婉
为探求东北粳稻食味特性的影响因素,对80份东北粳稻材料进行感官食味品尝评价、仪器(食味计、成分分析仪)测定及品质相关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粳稻品种的食味品尝综合评分为66.74~82.31分,变异系数为4.86%。感官品尝综合评分与食味计测得的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r=0.25),与成分分析仪测得的品质评价值相关不显著;综合评分与外观品质指标相关不显著,但食味值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籽粒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评分与淀粉rVA谱特征参数相关性不大,但食味值与开始糊化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评分与谷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3。综上可知,品尝试验获得的综合评分与食味计测...
关键词:
粳稻 品质 食味 RVA 蛋白质组分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兆惠 李坤 程海涛 陈云 陈恒雪 吕文彦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和蛋白质含量(PC)是影响水稻食味品质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二者越低则食味越佳,因此表观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双低的粳稻资源中可能蕴含食味优良材料,而我国现用品种几乎没有这种类型。为找寻可供利用的资源,根据资源性状记录,从国家品种资源库选取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粳稻资源,连同本课题组保留材料,共收集347份粳稻资源,经过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测定,确定其中表观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双低型品种65份,包括日本软、稻花香、盐粳48等。利用米饭食味计和快速粘度分析(RVA)仪测定了全部材料的食味品质性状及淀粉理化性状,分析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品种间差异,以期明确双低型粳稻资源的食味特性及其与表观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性状的关联。结果表明:供试材料AAC多为12%~16%,总体上表观直链淀粉含量低;稻米PC多为8.8%~9.2%,含量较高和较低的品种相对较少;食味值为35.80~82.40,均值为66.59,食味值为60.0~70.0的品种最多;RVA特征值变异较大,最高粘度、冷胶粘度和消减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5%、17.8%和20.9%;而热浆粘度和崩解值的变异系数高达52.7%和40.3%。AAC、PC与RVA值显著相关;双低品种的食味值最高。食味值得分高于70的10份优良资源,均表现为AAC低于15%,PC低于9.2%。可见,优良食味稻米中,AAC和PC均是影响食味的重要因子,在选择低AAC的稻米的同时,降低PC才能提高稻米的食味,双低型粳稻资源中广泛存在食味优良的材料。
关键词:
粳稻 低AAC 低PC 食味品质 RVA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荆彦辉 付永彩 孙传清 张培江 徐正进 陈温福 王象坤
采用 2个偏粳品种“光三”/C4 1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 ,构建SSR标记的连锁图谱 ,并以此对水稻穗颈维管束数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QTL(QuantitativeTraitLoci)分析。在第 1,5 ,8和 11染色体上检测到 4个控制穗颈大维管束数的QTL ,在第 5 ,9和 10染色体上检测到 3个控制穗颈小维管束数的QTL ;共检测到产量及 8个与产量相关性状的 30个QTL。通过分析穗颈维管束数与穗一、二次枝梗数 ,穗一、二次枝梗粒数 ,穗粒数 ,结实率 ,单株产量QTL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及连锁关系 ,表明穗颈维管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解剖结构 ;通过增加穗颈大、小维管束数可望增加水稻“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薛菁芳 陈书强 潘国君 王玉成
为探明粒重和食味与其他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选用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水稻为材料,按照穗部位置分为27个粒位,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粒位间粒重与食味值和整精米率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碾米品质的好坏对食味有显著影响;粒重和食味值与垩白率和垩白度有极显著负相关性,与粒长、粒宽和长厚比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粒重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食味值只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直链淀粉含量相关性不大;粒重和食味值与总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脂肪酸含量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球蛋白含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通过提高籽粒的球蛋白含量,来协调食味、产量和营养品质之间的矛盾;粒重和食味与淀粉RV...
关键词:
粳稻 粒位 粒重 食味 品质性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保建 黄柳柳 江建华 洪德林
利用由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作图群体(BC1F12),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对水稻4个异交相关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开颖角度检测到2个QTL,分别位于第12染色体的C1069-R1709和R270-G2140区间,共解释性状变异的18.51%,2个位点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Kasalath。柱头外露率检测到1个QTL,位于第3染色体的C63-C563区间,解释性状变异的15.99%,增效等位基因来自Kasalath。单花开花历时检测到1个QTL,位于第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春芳 赵凌 张亚东 陈涛 赵庆勇 朱镇 周丽慧 姚姝 王才林
水稻低氮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对研究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及培养耐性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缺氮是限制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利用一套以9311为遗传背景携带日本晴置换片段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对低氮胁迫下水稻苗期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共定位到高氮和低氮下株高、主根长、根干质量、苗干质量和总干质量及其相对性状的44个QTLs,其中2种氮水平下检测到28个QTLs,低氮与高氮相对性状检测到16个QTLs。检测到2个QTL热点区,聚集了不同氮水平及其相对性状的多个QTLs,通过搜索预测基因,发现这2个区域包含氮代谢的关键基因,说明极有可能是氮吸收和利用相关基因控制了这些QTLs的表达。以上结果将为利用...
关键词:
水稻 低氮胁迫 根长 根干质量 QTL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晁园 冯付春 高冠军 朱雪萍 何予卿
以川香29B和中国香稻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通过建立144个SSR标记连锁遗传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水稻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共检测到了45个与水稻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相关的QTL,分布在水稻的第1、2、3、4、6、7、9、10、12染色体上,其中有9个QTL的效应被重复检测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玉来 王岩 徐正进
稻米是中国人口的主要粮食,5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用客观的物理指标来评价稻米的食味已成为稻米行业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测定部分品种稻米的应力松弛特性(应力松弛时间),并分析其与稻米的食味值及其他的品质特性的相关性,为评价稻米的食用品质评价开辟一个新的途径。以辽宁省17个稻米品种为材料,研究稻米应力松弛特性与食味值、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米的应力松弛特性与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r=0.5424,r0.05,15=0.4821),与蛋白和直链淀粉含量无关(r=-0.1575和r=0.01818,r0.05,15=0.4821)。
关键词:
稻米 应力松弛特性 食味品质 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宪伟 郑洪亮 赵宏伟 王敬国 刘化龙 孙健 李宁 雷蕾 邹德堂
为了发掘影响粳稻芽期耐盐碱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及相关的载体材料用于品种耐盐碱潜力改良,以不同地理来源的176份粳稻种质组成的自然群体为研究材料,针对水稻直播的种植方式,直接采用黑龙江省大庆地区的标志性中度苏打盐碱土进行芽期胁迫处理,分别对胁迫13,18 d的地上部钠离子浓度(SNC)、地上部钾离子浓度(SKC)、地上部钠钾比(SNK)及18 d的盐碱害级别(SDG)进行调查。同时鉴定了这176个品种154对SSR标记的基因型,利用STRUCTURE 2.2软件进行了群体结构分析和连锁不平衡分析,通过TASSEL 3.0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GLM)和混合线性模型(MLM)进行标记与性状的关联分析,并进一步挖掘优异变异及相关载体材料。结果表明,研究中自然群体被划分为3个亚群,且每个亚群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连锁不平衡;在关联分析的过程中,共检测到13个与粳稻芽期耐盐碱性显著关联的位点,其中,有8个位点在TASSEL 3.0软件的2种模型条件下同时被检测到,对这8个位点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得到了24个优异等位变异。通过比较图谱发现,2种模型条件下同时检测出的8个与耐盐碱性状显著关联的位点中,有7个为前人已经报道过的位点,而RM1219在前人研究中未见报道,且RM1219同时与3个耐盐碱性状显著关联,可能是一个新的与粳稻芽期耐盐碱性相关联的位点。
关键词:
粳稻 耐盐碱 关联分析 芽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