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09)
2023(3709)
2022(3286)
2021(3051)
2020(2732)
2019(6224)
2018(6197)
2017(11504)
2016(6816)
2015(7733)
2014(7537)
2013(7637)
2012(7427)
2011(6796)
2010(6770)
2009(6251)
2008(6205)
2007(5675)
2006(5048)
2005(4583)
作者
(24679)
(20833)
(20595)
(19487)
(13379)
(10339)
(9309)
(8355)
(8179)
(7643)
(7284)
(7119)
(7060)
(6997)
(6994)
(6516)
(6362)
(6170)
(6142)
(6042)
(5654)
(5363)
(5252)
(4925)
(4842)
(4838)
(4714)
(4583)
(4549)
(4491)
学科
(23783)
经济(23751)
管理(17204)
(16258)
(12788)
企业(12788)
方法(11566)
数学(9968)
数学方法(9844)
(8843)
(7690)
中国(6517)
(6002)
(5143)
贸易(5142)
(4969)
农业(4904)
(4771)
业经(4750)
地方(4466)
理论(4002)
(3851)
技术(3444)
(3416)
(3407)
(3397)
金融(3395)
环境(3377)
银行(3372)
(3323)
机构
大学(100470)
学院(98913)
研究(43998)
(34960)
(34472)
经济(34083)
科学(32364)
管理(31484)
中国(30730)
农业(28354)
理学(27145)
理学院(26721)
(26710)
管理学(25871)
管理学院(25744)
研究所(24858)
业大(23953)
(23287)
中心(18548)
农业大学(17593)
(17183)
(16751)
(16365)
(15343)
(15303)
科学院(15185)
(14972)
北京(14494)
实验(13817)
技术(13357)
基金
项目(70291)
科学(52132)
基金(49205)
(48728)
国家(48336)
研究(42131)
科学基金(37232)
(28539)
自然(28240)
自然科(27575)
自然科学(27561)
自然科学基金(27107)
(25736)
基金项目(25649)
社会(23880)
社会科(22378)
社会科学(22369)
资助(21522)
教育(19423)
计划(17880)
重点(17252)
科技(17103)
(15503)
编号(15313)
(14983)
(14948)
(14712)
科研(14630)
(14413)
专项(13907)
期刊
(38984)
经济(38984)
(31617)
学报(30065)
研究(25986)
中国(24224)
科学(22915)
农业(22397)
大学(20276)
学学(19466)
(12948)
管理(12445)
(10825)
教育(10410)
业大(9717)
农业大学(8434)
(7295)
金融(7295)
(7227)
技术(7092)
业经(6229)
中国农业(6204)
经济研究(6080)
林业(5787)
财经(5772)
科技(5579)
世界(5413)
自然(5230)
问题(5076)
(4974)
共检索到153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薛菁芳  陈书强  潘国君  王玉成  
为探明粒重和食味与其他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选用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水稻为材料,按照穗部位置分为27个粒位,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粒位间粒重与食味值和整精米率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碾米品质的好坏对食味有显著影响;粒重和食味值与垩白率和垩白度有极显著负相关性,与粒长、粒宽和长厚比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粒重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食味值只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直链淀粉含量相关性不大;粒重和食味值与总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脂肪酸含量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球蛋白含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通过提高籽粒的球蛋白含量,来协调食味、产量和营养品质之间的矛盾;粒重和食味与淀粉RV...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书强  
为了研究不同粒位上籽粒垩白性状和粒形特征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选用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水稻为材料,按照穗部位置分为27个粒位,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粒位上粒形特征与垩白性状关系显著,两者都影响整精米率,粒长、粒宽、长厚比和宽厚比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粒形特征对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淀粉RVA谱特征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粒长、粒宽、长厚比和宽厚比与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糊化温度、消减值、总蛋白、谷蛋白、清蛋白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垩白性状与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淀粉RVA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书强  金峰  王嘉宇  刘柏林  董丹  薛菁芳  张文忠  徐正进  陈温福  
选用典型的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粳稻品种为材料,对两种穗型粳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外观品质性状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粳稻品种的穗型特征与品种间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透明度高低无直接的联系。同一稻穗内的不同部位间籽粒相比,垩白粒率、垩白度基本都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透明度则基本相反。同一稻穗内的不同枝梗间相比,着生在二次枝梗上籽粒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相对较高,而一次枝梗上的籽粒相对较低,透明度则相反。同一枝梗间的不同着粒部位相比,一次枝梗上6个粒位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第1,5,6粒位较低,第2,3位较高,二次枝梗上3个粒位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第1粒位最低,第2粒位最高,透明度则相反。粳稻穗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隋明  史国宏  阙补超  黄雅琼  李刚  全美兰  唐亮  
为了实现沈农系列超级稻品种高产和优质的结合,以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培育的130份粳稻新品系为试材,对粳稻粒型和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粒型与加工、外观、营养和食味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粳稻新品系是研究粒型和品质性状的良好材料;相关分析表明,粒宽与各品质性状相关密切,而粒长与各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适当加大粒宽有利于提高加工品质和改良营养食味品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有随粒宽增加变多的趋势,影响外观品质,但供试材料中存在部分品系长宽比较小同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少。可见提高粒宽是提高沈农系列高产新品系粳稻品质的重要方式之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裴雪霞  王姣爱  党建友  王秀斌  张定一  
【目的】研究小麦不同小穗位和粒位的穗结实粒数、粒重和品质变化规律。【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系统研究穗结实粒数相近,粒重和品质不同的3个小麦品种的结实粒数、粒重和品质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结果】3个小麦品种不同小穗位籽粒结实粒数、小穗千粒重、粒重、蛋白质含量、干面筋、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评价值和软化度均呈现二次曲线变化趋势分布,第1粒位、第2粒位和第3粒位的粒重及品质也随小穗位的变化呈二次曲线形式,表现出籽粒发育的近中优势。第1粒位和第2粒位的粒重相近,都高于第3结实粒位;第2粒位增产潜力较大,是粒重变化的主要因素;临优2018和临优2069第2粒位,临优145第1粒位的蛋白质含量、干面筋和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建波  王伯伦  王术  
以8个不同粒型粳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优质米品种的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这些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普通粒型品种的成粒率较高,每穗成粒数较多,产量高于长粒型品种。糙米率、精米率与成粒率呈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成粒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提高成粒率对其他米质性状无明显负作用,因此,能进一步提高米质,使高产和优质在较高的水平上统一起来。粒长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辽宁的自然条件下,既高产又优质的品种谷粒不宜过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颜庆夫  刘建丰  张善华  彭耀光  
为了探明水稻杂种一代与其亲本千粒重的遗传关系,为大粒型杂交组合选育提供参考依据,选用粒重有明显差异的三系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杂交配组,对15个杂交组合的杂种一代与其亲本千粒重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所有组合的杂种一代千粒重普遍超过其双亲平均值,均亲优势率2.0%~5.7%,除2个组合的超亲优势率是负值,其余组合都表现一定程度的正向超亲优势;2)父母本的千粒重与杂种一代的千粒重相关达极显著水平;3)父母本与杂种一代千粒重的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426和0.624,母本千粒重对杂种一代的影响较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屈会娟  李金才  沈学善  魏凤珍  吴进东  马蓓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对小麦穗部不同小穗位和粒位结实粒数及粒重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3年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不同小穗位结实粒数、粒重的小穗位和粒位的影响效应。【结果】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提高了小麦的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各处理小麦不同小穗位结实粒数、小穗重、小穗平均单粒重均呈现二次曲线变化趋势,不同粒位的粒重也随小穗位的变化呈二次曲线形式。结实小穗越多、各小穗结实粒数或单粒重差异越小,空间分布模拟曲线的弧度越平缓。秸秆还田提高了小麦主茎穗和分蘖穗的结实小穗数与小穗结实粒数,降低了不孕小穗数,且下部小穗的结实粒数增加幅度较大;秸秆还田还提高了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树明  夏小环  谢勇武  曾亚文  杜娟  杨涛  普晓英  白建明  
以散穗型和密穗型水稻品系为材料,研究穗上不同部位和粒位的粒重及籽粒抗性淀粉含量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稻穗同一部位,一次枝梗籽粒千粒重和抗性淀粉含量高于二次枝梗;一次枝梗籽粒千粒重上部最高,且变异度显著小于中、下部;散穗型水稻中部籽粒的抗性淀粉含量相对较高,密穗型以下部较高;同一枝梗不同粒位间抗性淀粉含量均表现为顶部粒位相对较高,基部粒位较低,千粒重分布则相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松凤  李辉  刘喜  陈亮明  刘世家  江玲  万建民  
以Nipponbare(japonica)/Kasalath(indica)//Nipponbare BC1F10的98个家系为材料,在3种环境下对水稻粒形相关性状及千粒重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的定位分析。利用QTL mapper 1.6软件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检测了粒形相关性状及千粒重QTL。结果表明,在3种环境下共检测到4、1、4、5、5个QTL,分别控制粒长、粒厚、粒宽、粒形和千粒重。鉴定了以Nipponbare为背景、Kasalath为置换片段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在3种环境中的表型值,发现与背景亲本相比,置换片段包含qGL-6的株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松  陈强  刘俊林  杨文彬  李彦  陆正铎  
对粮、粮、豆立体多熟种植超吨粮田生产中,玉米地上1~4节茎粗、棒三叶、穗位以上叶面积、棒三叶和穗位以上叶质重、株型和穗型指数等15个性状因子与穗粒数和穗粒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这15个性状均与其穗粒数和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计算了第4节茎粗、穗位叶、穗位以上叶面积、穗位以上叶质重和穗型指数扩大单位量级后的增产效果。与此同时,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穗粒数和穗粒重的逐步回归模式,其间二者共同性状因子是第4节茎粗、棒三叶面积、穗位以上叶质重和穗型指数,可视为二式的主导制约因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鹄生  罗会明  彭景武  
本文以每平方米播种种子数为密度指标,对三个不同千粒重品种进行了四种密度处理,结果表明:播种密度与秧苗素质、千粒重、有效穗数、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500粒/m2处理的产量与其他处理及对照的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提出了三个品种的适宜播种密度为2500粒/m2。根据各处理的结果建立了播种量与千粒重和密度关系的方程式,Z=2.2293X+0.0183Y-61.17,只要确定品种的适宜播种密度,将该品种千粒重代入即可求出播种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祖建  郎有忠  潘美红  杨建昌  朱庆森  
目的系统介绍江苏省近两年来大面积发生的小粒穗异常生长现象,从稻穗、籽粒、糙米等方面对发生症状给出详细的图文说明。方法以武育粳3号为分析对象,对几个代表性地区的小粒穗进行取样,分析了正常籽粒和小粒穗籽粒的形态分布和粒重分布特征。结果与结论在正常籽粒中,籽粒的长、宽和粒重均呈较为规律的单峰连续分布,且分布呈一定程度的右偏趋势;小粒穗籽粒的形态分布和粒重分布则较不规则,总体上均呈双峰分布态势。两个峰累计分布的比例与小粒穗发生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在分析发生症状的基础上,对小粒穗现象的名称、症状以及诊断的指标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海涛  呼楠  吕文彦  曹萍  
以直立大穗型粳稻为试材,经自上而下梯度剪除稻穗枝梗的梯度减库处理,比较稻穗上、中、下部位的1次枝梗(强势粒)和2次枝梗(弱势粒)子粒胚乳细胞发育差别。并以Logistic方程模拟不同粒位子粒的胚乳细胞增殖过程,研究细胞数与粒重在发育过程上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梯度减库后,中下部强势粒总细胞数明显提高,与未减库的对照顶端强势粒水平相近,但下部弱势粒细胞数目始终不及强势粒,与顶端强势粒相差最大;不同穗粒位子粒细胞增殖起始势(R0)呈现上部<中部弱势粒的趋势,而细胞有效增殖期(D)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强势粒>弱势粒的趋势,减库处理相应粒位的R0降低,D增加;下部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粒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明辉  赵步洪  吴翔宙  陈涛  杨建昌  
【目的】研究灌浆期水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和关键酶活性的差异及其与籽粒品质形成的关系。【方法】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按照一次枝梗数将稻穗分为上、中、下三个部位,以穗中部一、二次枝梗不同粒位籽粒为研究对象。【结果】灌浆前期开花较早的籽粒中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含量以及淀粉合成酶(SSase)、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明显高于同枝梗上开花较迟的籽粒,灌浆后期则相反;籽粒开花越早,其内源激素含量以及酶活性到达最大值的时间越早,峰值也越高。灌浆前期ABA、Z+ZR、IAA含量、ABA/(Z+ZR+IAA)比值以及SSase...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