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54)
2023(2907)
2022(2728)
2021(2536)
2020(2434)
2019(5666)
2018(5479)
2017(10097)
2016(5973)
2015(6622)
2014(6684)
2013(6427)
2012(5783)
2011(5269)
2010(5296)
2009(4927)
2008(4682)
2007(4071)
2006(3365)
2005(2872)
作者
(19237)
(16400)
(16088)
(15236)
(10269)
(8122)
(7254)
(6694)
(6224)
(5964)
(5589)
(5514)
(5248)
(5241)
(5089)
(4985)
(4976)
(4741)
(4717)
(4674)
(4229)
(4204)
(3918)
(3828)
(3740)
(3630)
(3595)
(3589)
(3574)
(3417)
学科
(25791)
经济(25774)
方法(17135)
数学(16131)
管理(16131)
数学方法(15765)
(14952)
(13655)
企业(13655)
(5304)
(4792)
(4523)
中国(4208)
理论(4132)
地方(4063)
业经(3863)
环境(3732)
技术(3644)
(3482)
财务(3462)
财务管理(3455)
(3421)
(3351)
企业财务(3289)
(3189)
贸易(3188)
(3093)
人事(3086)
人事管理(3086)
农业(2898)
机构
学院(83017)
大学(82647)
管理(32301)
研究(28936)
理学(28829)
(28772)
理学院(28474)
经济(28162)
管理学(27449)
管理学院(27334)
(22279)
科学(22243)
中国(19444)
业大(18580)
农业(18477)
(17610)
(16640)
研究所(15653)
中心(13027)
农业大学(12071)
(12025)
(11669)
(11108)
技术(10769)
(10583)
北京(10519)
(10278)
科学院(10138)
(9895)
财经(9688)
基金
项目(63619)
科学(48917)
基金(45406)
(42437)
国家(42179)
研究(39101)
科学基金(35001)
(27525)
自然(26042)
自然科(25524)
自然科学(25521)
自然科学基金(25009)
基金项目(23759)
(23245)
社会(23126)
社会科(21984)
社会科学(21974)
资助(20000)
教育(19073)
计划(15386)
重点(15046)
编号(14638)
科技(14248)
(13308)
(13228)
(13160)
科研(12999)
创新(12508)
(11586)
课题(11020)
期刊
(25596)
经济(25596)
学报(20331)
(19951)
研究(17461)
科学(15726)
中国(15501)
农业(14587)
大学(13772)
学学(13327)
管理(11172)
(8936)
技术(8882)
(8820)
统计(7903)
(7174)
教育(7166)
业大(6730)
决策(6688)
农业大学(5887)
技术经济(5360)
科技(4901)
(4874)
资源(4857)
中国农业(4797)
财经(4159)
经济研究(4007)
自然(3894)
业经(3725)
林业(3698)
共检索到111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树明  曾亚文  王江民  杜娟  普晓英  杨涛  王雨辰  普正贵  方晓东  
以功亲1号为母本与云粳9号杂交,再在其杂交后代中,按系谱法经过多年选育成红米新品系功米1号。多点试验表明,其产量可达6508.5~11095.5 kg/hm2,较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营养成分分析表明,其糙米Ca含量达254 mg/kg,是普通米的1.5倍,还富含Fe、Zn和抗性淀粉,既是食用营养保健米,也是加工红色保健食品的理想原料。该品系植株高大,生长势强,在贫瘠土壤也能栽培收获,属大穗型,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000~1850m稻区种植。已向农业部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辉  陈灿  张宗琼  夏秀忠  杨行海  张晓丽  徐志健  李丹婷  农保选  冯锐  
【目的】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结合抗性鉴定培育抗稻瘿蚊水稻新品系,为水稻抗虫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方法】以广西高抗稻瘿蚊水稻种质GXM-002-1为抗源供体亲本,以优质恢复系R553为受体(轮回亲本),采用杂交、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选育抗稻瘿蚊水稻新品系。【结果】经分子标记M12-29检测,获得4个稻瘿蚊抗性基因纯合改良株系R553GM-15、R553GM-19、R553GM-31和R553GM-47,其中R553GM-47对稻瘿蚊的抗性达抗水平,其余3个改良株系对稻瘿蚊表现为中抗水平;在农艺性状表现方面,4个改良株系的有效穗数与千粒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在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粒长和粒宽等性状中,至少有1个株系与轮回亲本R553无显著差异。【结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抗性鉴定方法,可从高抗稻瘿蚊材料GXM-002-1与高感稻瘿蚊水稻优质恢复系R553杂交后代中筛选出抗稻瘿蚊新品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志义  丁得亮  刘惠芬  夏宝森  乔东明  李金龙  
用大穗高秆品种Akenohoshi与半矮生粳型系统SC-TN1杂交后代F5的6个品系及其亲本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品系与亲本遗传性状的表现及其联系。结果表明,通过改善sd-1基因的遗传背景,使半矮生性及优良株型的特性与大库容量相结合是可能的,能够从中培育出有更高产量潜力的新品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淑华  
松粳6号是兴安盟农业科学研究所2001年从黑龙江省农科院第二水稻研究所引进的优质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抗病性强、分蘖力强、米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强、活秆成熟等特点,通过4年的试验、示范,适宜在兴安盟地区2550~2650℃积温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对水稻品种更新换代做出了重大贡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馨颖  王鹏杰  杨如兴  郑玉成  陈潇敏  张磊  邵淑贤  叶乃兴  
【目的】分析茶树黄化变异相关的代谢和转录机制,探究高茶氨酸茶树新品系‘福黄1号’的黄化变异和高茶氨酸形成机理。【方法】以茶树‘福安大白茶’及其黄化突变种质‘福黄1号’为试验材料,利用超微电镜、广泛靶向代谢组学、靶向代谢组学及转录组学联合分析,确定茶树黄化变异相关的色素、代谢物及转录组数据。【结果】超微结构显示,‘福黄1号’的叶绿体类囊体呈现丝状,基粒片层排列散乱不规则,片层间疏松,存在许多异常的囊泡。色素含量测定表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下降,叶绿素a/b比率下降,相关基因SGR表达显著下调,黄化叶片中光捕获叶绿素a/b蛋白(LHC)表达显著下调。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虽然差异不大,但各组分含量显著变化,玉米黄质为唯一显著增加的组分,其调控基因VDE表达显著上调,其余组分含量均下降。与‘福安大白茶’相比,‘福黄1号’中共鉴定到680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57个显著变化的代谢物(SCMs)。KEGG富集分析表明,SCMs和DEGs显著富集到氨基酸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以及TCA循环等途径。此外,与碳和氮代谢相关的通路也被激活。通过靶向测定,共鉴定到19种游离氨基酸,新品系‘福黄1号’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福安大白茶’,达到97.13 mg·g-1,其中茶氨酸为66.90 mg·g-1,占氨基酸含量的68.89%,而精氨酸含量达到8.46 mg·g-1,是‘福安大白茶’的56.4倍。调控氨基酸合成的GOGAT和GLU的表达量上调1.17倍和3.17倍。【结论】‘福黄1号’的芽叶色泽主要受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等色素代谢的影响,SGR和4种LHCs的共同作用也可能影响叶绿体的生物合成来调节叶片色泽。‘福黄1号’茶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福安大白茶’的原因主要是泛素化相关的蛋白质水解酶表达上调蛋白降解能力加强,叶绿素和其他含氮分子生物合成的减少,以及黄化叶中碳骨架的缺乏,氨基和氮资源被更有效地储存,使得与氨基酸合成相关的氮代谢激活,茶氨酸合成前体物质之一的谷氨酸积累,这可能促使茶氨酸成为黄化叶中显著积累的含氮化合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贺喜全  盛良学  王树兵  
科湘糯玉1号是用自选系HN01作母本,自选系HN02作父本杂交育成的糯玉米新品种,经过品比、区域试验、生产示范、抗性鉴定和品质测试,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抗性较强,籽粒皮薄,味道鲜美,营养和食味品质好,果穗外观品质好等优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贺喜全  盛良学  何春林  童石平  
科湘甜玉 1号是用自选系 HT0 1作母本 ,自选系 HT0 2作父本育成的超甜玉米新品种 ,经过品比、区域试验、生产示范、抗性鉴定和品质测试 ,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抗性较强、籽粒皮薄、甜度高、味道鲜美、营养品质好 ,食味品质好等优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洪亚辉  萧浪涛  董延瑜  
以蛋白质含量高为育种目标之一 ,采用浸胚法将高蛋白玉米马齿黄的总 DNA导入优质早籼稻 91- L 中 ,通过连续 6年的选择 ,从变异后代中选育出 DH早 1,DH早 5 ,DH早 6 ,DH早 8,DH早 9等 5个高蛋白稻新品系 .大田试验表明 ,这些品系能保持原受体较高的产量和抗性等优良性状 .米质分析表明 ,这些品系的绝大多数米质指标达到部颁优质米一级或二级标准 ,平均蛋白质含量达到 13.6 5 % ,其中 DH早 9高达 14.9%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纲  李云武  赵德明  杨从金  
恢复系1313是采用粳质粳籼中间材料与籼恢配组的方式选育而成的籼粳中间型广谱抗病恢复系,它具有配合力强、恢谱广、生育期适中、开花习性好,穗大粒多,千粒重30g以上,抗病性强和再生力强等特点,经多个不育系测配的杂种F1,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成贵  资月娥  陈路华  梅贵华  杨光利  叶琳华  郭肖艳  赵国珍  
【目的】探索陆育4号低耗高效栽培的科学肥水运筹方案,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6Y-27/银光为母本,陆育1号为父本通过常规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育成了常规粳稻新品种陆育4号。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以氮肥施用量为主区因素A,水浆管理为副区因素B,研究不同肥水管理对陆育4号机插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不同肥水处理,陆育4号的全生育期、最高分蘖数、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存在显著差异,穗实粒数差异不显著。相同氮肥处理,水浆管控由B_1→B_2→B_3变化,全生育期延长,产量显著降低,最高分蘖数、有效穗、结实率、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变化不显著。产量为8 733~12 717 kg/hm~2,最高的是A_2B_1处理,最低的是A_5B_3处理。产值最高的也是A_2B_1处理,为33 271元/hm~2,分别比常规栽培(A_1B_3)增产24.7%和增收25.6%。氮肥利用率最高的是A_5B_1处理,比常规栽培高18.5%。综合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最好的肥水管理方案是A_2B_1,其次是A_3B_1。【结论】水稻新品种陆育4号低耗高效栽培的肥水处理方案为施氮量(尿素)312~351 kg/hm~2,采用干湿交替进行水浆管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秀秀  王春田  吕敬刚  薛毅柳  井立军  
利用网纹甜瓜和哈密瓜类型材料杂交,经6~7代系谱选择,选育出了3个网纹甜瓜新品系,并对其稳定性、抗病性和配合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系1、品系2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品系1对白粉病呈HR抗性,品系2呈R抗性,品系3呈MR抗性;品系1和品系3单果重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呈正向效应(GCA值分别为0 02和0 09),品系2的网纹一般配合力高(GCA值为0 16),品系3的单果重、果肉厚、糖含量均呈正向效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伟  左清凡  张建中  
利用 4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籼粳型品系及 1个粳型广亲和品种与籼型光温敏不育系配组杂交 ,对籽粒充实度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偏籼型品系G2 12 3、G2 4 17- 1和偏粳型品系G30 0 5 - 4 - 1的杂种F1籽粒充实度表现正常 ,而粳型品系G2 6 15及粳型广亲和品种 0 2 4 2 8的杂种F1籽粒充实度未达正常水平。G2 4 17- 1、G30 0 5 - 4 - 1以及G2 12 3具有较好的籽粒充实度一般配合力 ,而籽粒充实度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多数源于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 ,利用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可以克服杂种后代的籽粒充实不良现象。籽粒充实度的遗传力较高 ,且以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淑文  杨立军  王天茂  朴基正  
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方法,对柞蚕全茧重和生命力两项主要指标进行平衡选择。经10年12代的定向选择培育,育成了柞蚕新品种“龙蚕1号”。其千粒茧重达11.4kg,产量比对照青6号提高12.8%。结果表明,新品种“龙蚕1号”的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对照品种青6号,具有茧型大、生命力强、产量高、增产效果明显等优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严宗卜  K.A.K.Moldenhauer  
由新的半矮秆品系RA73与其它4个不同株高的品种Lemont(半矮秆)、L202(次半矮秆)、Katy(次半矮秆)和Bond(高秆)组成一组完全双列杂交试验。于1994年和1995年对亲本、F1和F2进行中子辐射而得到的半矮秆品系RA73,控制其株高的基因,与半矮秆品种Lemont具有的sd—1半矮秆基因是不等位的。RA73与Lemont、L202和Katy杂交,其F2代的分离比为:9高秆:6半矮秆:1特矮秆或9高秆:3次半矮秆:3半矮秆:1特矮秆。在这些组合中存在两对不等位的独立的半矮秆基因。F1和F2出现高秆野生型植株,F2还出现新的双隐基因控制的特矮秆植株。L202或Katy具有显性次半...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建森  孙小异  
设计并采用家系选育、系间杂交和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育种技术培育成功的鱼类新品种建鲤,具有生长快、体型好、青灰色、肉质肉味好、饲料转化率高、适应性抗逆能力强等优点。为进一步提高建鲤的生长速度、遗传稳定性和抗逆能力,选用超大的亲本群体和选择强度、快速世代更新及低温繁育筛选等方法,对建鲤进行了3代选育和生产验证,而育成的建鲤新品系,较选育前的建鲤群体增重快13.6%~15.1%,日增重快13.7%~15.48%;青灰色、长体型等表型性状的一致性由选育前的96.2%和95%左右,提高到近乎100%。新品系体型增长,体色一致,群体整体性、美观性有明显提高,体长/体高比值平均增加0.37,增长13.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