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31)
- 2023(9020)
- 2022(7762)
- 2021(7116)
- 2020(6232)
- 2019(14507)
- 2018(14156)
- 2017(28143)
- 2016(15188)
- 2015(17771)
- 2014(17885)
- 2013(17895)
- 2012(17109)
- 2011(15497)
- 2010(15563)
- 2009(14762)
- 2008(15149)
- 2007(13862)
- 2006(11797)
- 2005(10546)
- 学科
- 济(72341)
- 经济(72262)
- 管理(44711)
- 业(43280)
- 方法(39919)
- 数学(35622)
- 数学方法(35317)
- 企(34721)
- 企业(34721)
- 贸(23291)
- 贸易(23282)
- 易(22592)
- 财(18907)
- 农(18668)
- 中国(16239)
- 学(13508)
- 业经(13097)
- 地方(13049)
- 务(12076)
- 财务(12054)
- 财务管理(12017)
- 制(11955)
- 农业(11814)
- 企业财务(11329)
- 融(10271)
- 金融(10269)
- 银(10014)
- 银行(9987)
- 理论(9958)
- 出(9925)
- 机构
- 大学(236384)
- 学院(234063)
- 济(103874)
- 经济(101962)
- 管理(89282)
- 理学(77717)
- 研究(77167)
- 理学院(76907)
- 管理学(75656)
- 管理学院(75223)
- 中国(58184)
- 京(48388)
- 财(46539)
- 科学(46145)
- 农(42398)
- 所(39433)
- 财经(38057)
- 中心(36102)
- 研究所(35696)
- 业大(35644)
- 江(34911)
- 经(34656)
- 农业(33891)
- 经济学(33466)
- 经济学院(30810)
- 北京(29911)
- 范(28920)
- 师范(28600)
- 财经大学(28311)
- 院(27314)
- 基金
- 项目(153573)
- 科学(120463)
- 基金(113422)
- 研究(109778)
- 家(98850)
- 国家(98088)
- 科学基金(83501)
- 社会(71070)
- 社会科(67604)
- 社会科学(67584)
- 基金项目(59734)
- 省(58460)
- 自然(53839)
- 自然科(52646)
- 自然科学(52630)
- 自然科学基金(51741)
- 教育(51187)
- 划(49472)
- 资助(48115)
- 编号(43608)
- 部(35735)
- 成果(35293)
- 重点(34556)
- 发(32376)
- 创(31352)
- 教育部(30883)
- 科研(30278)
- 国家社会(30109)
- 大学(29710)
- 人文(29689)
共检索到339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钟 张小蒂
本文利用近年来小麦和稻米贸易的统计数据对粮食进口贸易中的“大国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大国效应”在一定条件下才会显现。中国目前粮食产品的外贸依存度较低 ,即使考虑到“大国效应” ,中国粮食进口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高度关注粮食安全保障并不排除中国利用国际市场获取更多的比较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 ,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恰可进一步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和抗击市场波动的能力 ,无疑会更有利于中国粮食安全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述忠 王军
为检验我国粮食进口贸易是否存在"大国效应",本文以大豆为例采用面板数据并利用基于进口商行为的PTM模型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市场势力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我国大豆进口不存在市场势力,即"大国效应"尚未显现,这与我国大豆进口占世界较大份额的地位并不相符;金融危机和"大豆风波"都对我国大豆进口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大豆风波"的影响相对较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致陆 李先德
以小麦、大麦、玉米、稻米和大豆为例,在分析1995-2014年中国粮食进口贸易概况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计量分析方法,对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口贸易是否存在"大国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小麦、大麦、玉米、稻米和大豆的进口量均保持在高位且分别自2009年、1995年、2010年、2011年和1996年以来表现为持续净进口;样本期内,五种主要粮食的中国进口量、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国小麦和稻米进口都不存在"大国效应",大麦、玉米和大豆进口则在短期内均存在一定的"大国效应"。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国栋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贸易条件和国内粮食价格保护机制对1986-2008年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并应用名义保护率(NRP)、反贸易偏好(ATB)分析了期间中国农业保护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贸易条件和国内价格保护政策在中国2001年加入WTO年前后对国内粮食价格变化有着显著不同的作用;中国粮食保护水平同样呈现出两阶段不同的保护特点。国内的粮食价格保护政策消除了由于贸易条件变化带来的国内粮食价格的波动,保持了粮食价格的稳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鲁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的国际贸易表现出三个不和谐的特征:易位、反常与低效。中国粮食贸易的不和谐源于缺乏价格优势、国内外粮食价格关系的不完全整合以及国内外粮食市场的弱质性联系,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制度供给的偏差和政府干预过度。所以,政府应减少干预力度,并制定与市场运行规则相兼容的政策,以确保粮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粮食贸易 国际市场 整合 政府干预 制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长和 钟钰
近年来中国食糖进口量占世界食糖进口规模的比重不断攀升,因此食糖的进口贸易有可能存在大国效应,鉴于此,本研究采用VAR模型,就其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本研究首先对所选用的研究方法、模型、变量,以及数据的平稳性进行介绍分析,构建出了平稳的VAR模型,然后运用脉冲响应分析技术和方差分解技术。研究发现,当前中国食糖进口贸易不存在大国效应。本研究还发现:(1)无论是在短期内,还是在长期内,中国食糖进口激增对国内食糖价格的影响非常大。(2)短期内,国内外食糖的价差,是导致短期内中国食糖进口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从长期来看,中国食糖进口主要是为了弥补国内食糖产需的缺口。(3)长期内,随着食糖国际价格的上涨,将会对中国食糖进口规模产生抑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国食糖的贸易条件,扭转当前食糖进口激增的局面。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指出不仅要认识到国际贸易大国效应发生的条件,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大国效应的两面性。具体到食糖进口管理政策上,可以通过制定一个合理的食糖进口规模和所允许的食糖对外依存度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食糖市场和国际食糖产业资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银果 霍学喜
受传统经济体制下区际调配和计划分配等观念的影响 ,我国国内区际之间 (包括行政区际之间和经济区域之间 )粮食贸易的效率明显偏低。与此相对应 ,政府用来调控粮食市场运作的各类宏观经济政策也由于粮食区际贸易效率偏低 ,而导致宏观政策成本很高和政策效应难以提高。针对这种状况 ,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区际贸易发展和效率的政策体制障碍、地方保护障碍、市场组织障碍、物质技术障碍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 区际贸易 障碍 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何树全 高旻
在综述国内外粮价与粮食贸易关系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为研究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构建VAR模型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国内外大豆、玉米、小麦、大米这4种粮食作物的进出口量和月度价格数据进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粮食作物的国内外现货价格对其贸易量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国内大豆的进口与大米的出口对其国际价格具有较为显著的"大国效应",小麦的进口与玉米的出口对其国际价格的反馈作用并不明显。
关键词:
粮食价格 粮食贸易 大国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溶花 曾福生
笔者运用CMS模型分析了入世以来我国粮食进口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进口引力是影响我国粮食进口波动的最主要因素;结构效应对我国粮食进口波动也有重要影响。在入世过渡期,我国粮食进口增长主要源自进口引力;在波动徘徊期,世界粮食市场变化下的结构效应成为我国粮食进口波动的主因;金融危机以来,引力、结构效应共同刺激了我国粮食进口的增长,但市场与商品结构效应均不显著。应加强粮食进口宏观管理,稳定粮食进口来源,调整粮食进口品种结构,并加快完善我国粮食贸易的技术性措施制度。
关键词:
粮食 进口波动 CMS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博虎 张宝文
【目的】评价中国粮食对外贸易中虚拟耕地对本国耕地资源的贡献。【方法】在分析中国粮食对外贸易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虚拟耕地贸易量计算方法,对1978-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中小麦、大豆、大米、玉米4种主要粮食的虚拟耕地贸易量进行估计,并分析了其对中国耕地资源的贡献。【结果】1978-2008年,在中国4种主要粮食的对外贸易中,虚拟耕地贸易一直保持较大逆差,除1985、1986、1993和1994年外,其余27年虚拟耕地贸易量均表现为净进口状态,虚拟耕地贸易净进口量从1978年的415.74万hm2增加到2008年的2 147.61万hm2;31年间,虚拟耕地交易量达22 397.47万hm2,其中大...
关键词:
粮食 对外贸易 虚拟耕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洁蓉 何蒲明
从我国居民粮食消费现状及粮食进口贸易的现状出发,在理论上定性分析居民粮食消费结构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影响机制和渠道,再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分析居民粮食消费结构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
粮食 消费结构 进口贸易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玉娟 孙浩然
我国粮食进口规模逐渐扩大,进口市场越来越集中,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通过分析发现,形成我国粮食进口现状的原因包括:我国粮食产需存在一定缺口,粮食生产人工成本及土地成本比重大,进口粮食价格低于本土粮食价格,《农业协定》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不平衡,我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依据结论提出要增强粮食自给能力与防范风险能力,衔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WTO的作用,坚持粮食价格支持制度,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才志 汤玮佳 邹玮
本文从国际和区际两个层面上对我国2000年和2008年粮食贸易导致的虚拟资源要素(虚拟水、虚拟耕地)、虚拟生态要素(虚拟化肥、虚拟农药、虚拟农膜)流动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无论国际还是区际虚拟资源生态要素的流动量均呈扩大趋势。区际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结果表明,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最主要的调出区,而华南、西南地区则是最主要的调入区。对粮食贸易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产生的资源、生态、经济效应分别进行探讨,发现虚拟资源生态要素调出区在为保障国家整体利益及调入区的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自身的农业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农业生产挤占绿水资源而对陆地自然生态...
关键词:
粮食贸易 虚拟资源、生态要素 效应分析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旭华
在分析我国粮食贸易格局的基础上,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MS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TSC指数分析,对我国粮食国际贸易竞争力进行比较,并运用GR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粮食国际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粮食受到外界影响明显,国际竞争力在波动中不断下降;粮食生产率不是决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生产价格、进出口价格、汇率和国家农业财政支出是影响粮食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提高我国粮食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
粮食产品 国际竞争力 灰色关联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