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57)
- 2023(12760)
- 2022(11188)
- 2021(10509)
- 2020(9000)
- 2019(20641)
- 2018(20431)
- 2017(40741)
- 2016(22277)
- 2015(25373)
- 2014(25291)
- 2013(24838)
- 2012(23152)
- 2011(20915)
- 2010(21387)
- 2009(20274)
- 2008(20342)
- 2007(18135)
- 2006(16293)
- 2005(14718)
- 学科
- 济(94434)
- 经济(94311)
- 管理(71772)
- 业(69889)
- 企(56826)
- 企业(56826)
- 方法(45061)
- 数学(40556)
- 数学方法(39910)
- 农(29595)
- 财(28433)
- 制(23151)
- 中国(22920)
- 业经(20617)
- 农业(19386)
- 地方(18699)
- 务(17558)
- 财务(17506)
- 财务管理(17461)
- 贸(17217)
- 贸易(17208)
- 易(16625)
- 企业财务(16417)
- 学(16336)
- 银(16190)
- 银行(16171)
- 行(15351)
- 体(15160)
- 融(15140)
- 金融(15136)
- 机构
- 学院(323181)
- 大学(322379)
- 济(137101)
- 经济(134275)
- 管理(127976)
- 理学(110369)
- 理学院(109267)
- 管理学(107256)
- 管理学院(106653)
- 研究(106609)
- 中国(82751)
- 财(68164)
- 京(66295)
- 科学(62472)
- 农(56784)
- 所(53810)
- 财经(52772)
- 江(51697)
- 中心(49729)
- 研究所(48222)
- 经(47854)
- 业大(47833)
- 农业(44249)
- 经济学(41858)
- 北京(40990)
- 范(40087)
- 州(39761)
- 师范(39730)
- 财经大学(39057)
- 院(38038)
- 基金
- 项目(211557)
- 科学(168305)
- 基金(155495)
- 研究(155422)
- 家(134592)
- 国家(133500)
- 科学基金(115586)
- 社会(99946)
- 社会科(94898)
- 社会科学(94873)
- 省(84410)
- 基金项目(80915)
- 自然(74912)
- 自然科(73217)
- 自然科学(73197)
- 教育(72885)
- 自然科学基金(71924)
- 划(69512)
- 资助(65713)
- 编号(63064)
- 成果(52419)
- 部(48449)
- 重点(47637)
- 发(44616)
- 课题(43987)
- 创(43825)
- 制(42923)
- 教育部(41988)
- 创新(41053)
- 国家社会(40972)
共检索到488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磊 罗光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粮食规模经营的主要践行者和生产成本的重要承担者,其在粮食生产中承担着较大的隐性成本。本文基于完全成本视角对粮食规模经营成本划分为获得成本、直接生产成本、附加成本。研究发现,粮食规模经营的亩均完全成本高达1808元,远高于传统意义的"生产成本",其中亩均获得成本为505元,直接生产成本926元,除面源污染外的附加成本为377元。进一步运用生命周期与外部性理论,对粮食规模经营完全成本划分为"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两类,最后从政府、社会、私人三方面对粮食成本分担机制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磊 罗光强
基于川、湘两省6市12县246个稻作大户的调研数据,剖析并梳理粮食规模经营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大户心理诉求。研究发现粮食规模种植效率的提升面临内生与外生双重阻力,主要表现为农业要素市场化程度与政策可及性"双低",引致规模种植成本与交易成本的"双高"难题;从成本构成、农业分工与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分析发现:规模种植主体能够实现内部化交易成本,却难以内部化外部风险和制度成本。最后,基于完全成本视角,探讨了政府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进程中的角色和定位,对政府、市场和规模种植主体三者进行关系界定和责任明晰,并从机制设计和信息经济学角度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建立一个动态平衡、激励相容的动力机制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翁贞林 王雅鹏
文章以江西省619个种稻大户为例,应用Logit模型分析,分析大户水稻"双季改单季"行为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户村域特征、农户家庭资源与生产经营特征及政策与控制认知特征等方面的13种因素对大户"双季改单季"行为选择有着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影响。本研究也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倩 许泉 王全忠 周宏
农户稻作制度选择的演变关系到国家粮食供给安全和农业资源的优化利用。基于湖南省实地调查数据,从补贴政策视角出发,分析了国家农业"三项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及湖南省双季稻补贴与种粮大户奖励对农户单、双季稻选择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各项补贴及奖励对农户稻作制度选择均未产生显著影响,这一结果暗示在农村耕地加速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取代传统经营模式的"新常态"下,现有的农业补贴制度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改善,以达到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根本目的。因此,提出"第三方补贴"创新模式,以真正降低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收益和稳定双季稻面积。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光焰
本文从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视角透视我国粮食直补存在的问题,揭示主产区与非主产区之间粮食直补的两种反差及由此可能带来的问题。解决这种问题应该着力探讨省际间跨区的粮食直补办法,建立产销区间的补贴资金转移机制,进行粮食直补资金横向转移支付和纵向转移支付的尝试,逐步形成产区直补农民,销区直补产区的机制。
关键词:
粮食直补 成本分担 转移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翁贞林 朱红根 张月水 丁文斌
本文以江西省619户种稻大户为研究对象,在对样本大户生产经营特征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种稻大户稻作经营绩效(土地产出率、土地收益率、投入产出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大户较高的生产成本是影响其土地收益率的最主要因素。现行按承包面积兑现的种粮补贴对提高大户土地产出率和土地收益率有一定作用,但不显著。扩大大户的土地种植规模对提高土地产出率、土地收益率作用有限,且对大户投入产出率有负向作用。提高稻作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稻谷价格、降低租金是提高大户经营绩效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提出了促进水稻生产、种稻大户增收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种稻大户 经营绩效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志刚 赵小松 张宗利
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是当前我国农业政策的重要支持方向之一。评估粮食规模经营支持政策资金的分配机制与作用效果对优化政策有重要意义。从社会资本与土地产出率角度审视了支持政策资金的分配与机制。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对支持政策资金的分配有重要影响,特别是政治性社会资本对规模经营农户获取政策资金的概率和数量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商业性社会资本则影响不显著;土地产出率对规模经营农户获得政策资金没有显著影响,表明政策资金分配并不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为目的,相反,经营耕地规模则是规模经营农户获得政策资金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当前粮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霍增辉 吴海涛 丁士军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粮食补贴政策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2006—2010年湖北农户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粮食补贴政策效果。结果表明,补贴政策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户均补贴每增加293元,农业收入增加548元,非农收入减少250元,农户总收入增加469元,纯收入增加268元;2008年补贴额度大幅增加后,补贴政策对水稻有显著增产效应。其影响机制表现为,粮食补贴显著增加粮食生产的土地与流动资金投入,而对固定资产投资、农业劳动时间投入的影响不显著或较弱;耕地面积及固定资产等物质资本多、地理位置偏远的农户,其亩均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生产资金投入及农业劳动投入越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静 曾福生
粮食最低收购价是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当前"去库降本"和"提质增效"背景下,下调粮食最低收购价已成为粮食价格体系改革的主要着力点,但农户行为对政策的响应程度决定了其效能作用的空间。因此本文以湖南省为例,以稻作大户种植结构调整行为为切入点,通过61村188户稻作大户的微观调查,研究粮食最低收购价下调的政策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稻谷最低收购价格降低时,稻作大户维持既有水稻种植面积的概率高于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的概率,即选择"不变"。"不变"的原因是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稻作大户的种粮预期,有利于促使农户保持生产的稳定性。因此,这为政府在水稻品种实行的"价补分离"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最低收购价 农业补贴 种植结构变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恒科
农地流转的高昂土地成本已经成为制约农地规模经营的关键因素。土地成本可以理解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中发生的制度变迁成本,需要实现制度化的合理分担。在农地流转中,应坚持市场主导和农民自愿的原则,完善土地经营权人先行承担土地成本的法律制度。政府应当建立并完善农地流转和风险防范补贴制度,对土地经营权人进行适当补偿,以实现土地成本的社会分摊。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罗光强 张磊
基于我国粮食生产规模与效率同步提升的视角,以粮食生产规模扩张的社会成本概念厘清公共财政补贴与市场主体分担的责任边界,系统分析社会成本指向下粮食规模经营补贴的现实偏差与问题。研究表明,进一步促进我国粮食规模经营,必须明确规模生产补贴目标,构建成本分担机制;明晰规模经营培育成本,强化规模生产行为;实施社会成本补贴标准,促进补贴效能增进;建立成本责任监督机制,提高财政补贴绩效。
关键词:
粮食规模经营 社会成本 补贴政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罗光强 张磊
基于我国粮食生产规模与效率同步提升的视角,以粮食生产规模扩张的社会成本概念厘清公共财政补贴与市场主体分担的责任边界,系统分析社会成本指向下粮食规模经营补贴的现实偏差与问题。研究表明,进一步促进我国粮食规模经营,必须明确规模生产补贴目标,构建成本分担机制;明晰规模经营培育成本,强化规模生产行为;实施社会成本补贴标准,促进补贴效能增进;建立成本责任监督机制,提高财政补贴绩效。
关键词:
粮食规模经营 社会成本 补贴政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红根 翁贞林 陈昭玖 张月水
本文以江西619个种粮大户为例,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稻作经营代际传递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户主文化程度越高、稻作经营年数越长、农业劳动人数越多及双季稻比重越高,农户稻作经营代际传递意愿越小,而种稻收益、家庭人口数、居地为山区、粮食补贴政策评价及订单销售方式对农户稻作经营代际传递意愿有积极影响;户主年龄、子女人数、灌溉条件、村庄人均耕地面积、稻谷销售价格评价及稻作经营规模等对农户稻作经营代际传递意愿影响不显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晓娜 孟庆国 李超 张瑞娟 温胜芳
基于安徽、江西、广西、江苏和河南5个省155份种粮大户的调研数据发现,种粮大户数量和土地规模在2007年之后呈爆发式增长,土地流转以非完全市场方式、非固定地租为主,有正式合同的土地流转规模更大、租金更高、租期更长,大户资金压力问题较普遍,更多尝试采用企业方式组织生产。根据种粮大户的调查数据,进一步从土地流转和经营方式两方面选取10个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种粮大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正式契约、公司经营、补贴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资金借贷和家庭农场经营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土地年租金、租金确定形式、租入方式、租赁期限有极显著或者显著的负影响;成立合作社对经营规模有负影响...
关键词:
种粮大户 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 经营方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建杰
农户粮作经营行为取向是对自身因素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理性反应。研究表明:满足自家需要以及增加现金收入是农户从事粮作经营的主要动机,且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农户满足自家需要的动机在减弱,而增加现金收入的动机在增强;较小规模粮作经营户有动态缩减粮食播种面积的行为取向,而较大规模粮作经营户则有动态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的行为取向;较大规模的粮作经营户更易于获得规模化经营收益,具有相对较高的内在动力从事粮作经营;在现行粮食政策下,政策对农户粮作经营行为的制度激励效应有限,因而亟需采取优化粮食政策目标、强化粮食政策手段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完善粮食政策传导机制等策略。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农户 粮作经营 政策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稻作经营大户合同售粮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滨湖地区492个样本大户的调查
粮食主产区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西省7县428个水稻种植户的调查
湘鄂两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情况的调查
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践与内在机理分析——基于四川省邛崃市的调查
交易费用与农户契约选择——来自浙冀两省15县30个村梨农调查的经验证据
关于福建省粮食生产规模经营的几个问题
稻作经营大户对专业合作社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385个农户调查数据
粮食作物规模经营对化肥使用量的影响——以安徽省11个县198户小麦种植农户为例
农民增收与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来自粮食主产省的经验证据
浙江省粮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粮食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