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61)
2023(7403)
2022(6331)
2021(5790)
2020(5078)
2019(12121)
2018(11849)
2017(22882)
2016(12767)
2015(14688)
2014(14912)
2013(15190)
2012(14255)
2011(13097)
2010(13174)
2009(12362)
2008(12645)
2007(11619)
2006(10129)
2005(9041)
作者
(39751)
(33309)
(33297)
(31633)
(21090)
(15990)
(15540)
(13149)
(12477)
(11873)
(11229)
(11157)
(10734)
(10597)
(10570)
(10546)
(10370)
(9829)
(9615)
(9596)
(8347)
(8214)
(8184)
(7680)
(7642)
(7554)
(7404)
(7347)
(6832)
(6729)
学科
(56338)
经济(56283)
管理(36413)
(34179)
方法(27271)
(26657)
企业(26657)
数学(23959)
数学方法(23718)
(17056)
中国(14078)
(13263)
(12800)
地方(11745)
业经(11597)
农业(11418)
(10253)
(10152)
贸易(10150)
(9843)
(9596)
环境(9310)
理论(8898)
(8268)
财务(8234)
资源(8214)
财务管理(8212)
(7869)
企业财务(7761)
(7580)
机构
大学(193198)
学院(192384)
(78647)
经济(76845)
管理(73500)
研究(66703)
理学(63219)
理学院(62525)
管理学(61375)
管理学院(61019)
中国(50921)
科学(43311)
(41908)
(38750)
(35607)
(35009)
研究所(32562)
业大(31575)
中心(31143)
农业(30833)
(29740)
财经(27955)
北京(26487)
(25831)
师范(25541)
(25274)
经济学(23760)
(23531)
(23155)
经济学院(21694)
基金
项目(126520)
科学(97885)
研究(90886)
基金(90070)
(79332)
国家(78683)
科学基金(65916)
社会(55902)
社会科(52953)
社会科学(52929)
(50299)
基金项目(47970)
自然(43012)
(42386)
自然科(41815)
自然科学(41798)
教育(41701)
自然科学基金(41046)
编号(38217)
资助(37379)
成果(30937)
重点(28940)
(28124)
(28110)
课题(25743)
(25670)
科研(24602)
创新(24035)
计划(23772)
教育部(23367)
期刊
(86083)
经济(86083)
研究(51811)
中国(39100)
(34200)
学报(32961)
科学(29123)
(27323)
管理(24290)
大学(23547)
农业(23510)
学学(22022)
教育(19271)
技术(17258)
业经(14459)
(14305)
金融(14305)
(13421)
经济研究(13289)
财经(13146)
资源(12042)
问题(11927)
图书(11575)
(11313)
技术经济(10403)
统计(9857)
(9854)
理论(9426)
(8849)
商业(8838)
共检索到282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茂  赵予新  
借助样本数据,利用超越对数粮食生产函数、产出弹性及替代弹性,对粮食生产资源中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内部替代关系进行了实证。结果显示:农业基本建设与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可耕地面积的日渐不足;中国农业生产正在由人力投入向科技投入过渡。从而为政府管理部门对资本、科技、人力资源的投入更有针对性提供了量化依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海峰  王姣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又是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措施的一个重要基础。本文将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依据各个影响因素的生产弹性和贡献率来分析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 ,最后得出结论及政策含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燕枝  郭静利  王秀东  
粮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核心。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不同时期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有所变化。本文通过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对应分析,得出了四个不同阶段,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的不同主导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白云涛  林巧文  
文章首先对河北省农业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其次对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3类因素10个指标,同时选取2004~2014年上述10个指标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农药使用量与粮食总产量高度相关,对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大;其它影响因素按照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列为: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业从业人员、农村用电量、人均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它们都与粮食产量中度相关,对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较大。最后提出充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侯锐  李海鹏  
本文以系统学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解为四个因子。通过主成分回归发现,水资源禀赋等自然生产力因子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机械化率等技术生产力因子和耕作制度等管理生产力因子是主要促进因素;政策生产力因子影响不太显著,却是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因素。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改善基础条件,提高技术投入,选择良性生产模式,改革耕作制度,发展多熟制的间作套种,是今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予新  李文琦  
本文以"四化"同步发展的角度入手,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相关影响要素为基础,着重分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主要内涵对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作用机制,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江松颖  刘颖  金雅  
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维护粮食安全战略意义重大。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1998—201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粮食生产发展,并结合粮食生产现实状况研究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及其变迁。研究表明:耕地、劳动力、农业机械、有效灌溉率和抗灾能力等因素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不利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发展;粮食财政支出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促进了粮食产量迅速增加,但是最低收购价政策市场扭曲效应日趋明显。为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发展,应重视对耕地数量与质量的保护;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培养职业农民,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粮食财政支持政策,建立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有效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粮食生产资源的基础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姣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影响全国及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对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一、模型的建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各种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能够相对稳定地达到一定水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慧秋  
本文主要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通过对影响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六个主要因素与粮食实际产量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及定性分析,实证考察了各个因子不同时期对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中伟  王宇露  
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中,科技具有基础性效应,优质增产效应,节约效应和产业化效应,未来需从健全多元投入机制;明晰研发目标和方向,突出研发重点;完善推广体系和增强农民科技采用意识四方面促进科技支持效应发挥。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赵菊勤  张明军  孙美平  
本文在参照虚拟水概念基础上,引用了虚拟土、虚拟能概念,提出了虚拟资源概念。对2003年南北方主要以粮食为载体的虚拟水、虚拟土、虚拟能含量进行了量化分析与实证研究,得出北方粮食虚拟水含量高于南方0.18m3/kg,并且每万吨粮食需要多占用0.6亩土地,只在虚拟能消耗上略低于南方0.01吨标煤/吨。2003年在国内粮食理想平衡状态下,南方须从北方调入2964.5万吨粮食以填补需求缺口,相当于从北方携带了655.2亿立方米虚拟水、741.1万公顷虚拟土和1041.8万吨标煤的虚拟资源。这在一定时期内平衡了地区粮食的供求,可这能否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还值得商榷。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亮亮  张晖明  
2006年国际粮食价格的短期大幅上涨,引发了随后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本文认为,粮食价格上涨背后的实质,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需求推动的能源消耗与主导能源可耗竭特征之间的矛盾。在当下具化为替代技术(第一代生物燃料技术)产品价格的上升。基于可耗竭资源技术替代模型分析发现,在可耗竭资源与替代性资源品价格之间存在正相关,且当替代迅速发生时,后者价格的上升速度往往会高于前者。而事实上,正是以美国、巴西、欧盟为代表的生物燃料倡导国,通过法案和经济补贴政策推动了石油替代品生物燃料供给的迅速增长,从而最终直接或间接引致了作为替代品主要原料的粮食价格迅速上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慧军  吕丽华  李英杰  孙世刚  王桂荣  
本文基于历年来河北粮食生产的统计资料,分析了1949年以来河北省粮食生产发展的变化趋势,以及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与粮食产量均呈显著相关;科技创新水平在粮食生产中起重要作用。提出了河北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四项战略措施:即推动粮食生产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科学利用和严格保护农业资源;增强集约运作能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通过粮食生产优惠政策的支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忠玉,郭庭双  
适度消费与粮食替代战略中国农科院农业自然资源与区划研究所马忠玉农业部畜牧兽医司郭庭双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布朗先生关于“谁来养活中国?”公布之后,我国学者曾就粮食问题纷纷撰文讨论,结论是“中国人能够养活中国人”。国内外不同机构模拟估算也表明目前我国粮食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坚  李德洗  
基于2010年河南省农村住户调查和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考虑到农户非农就业和粮食生产决策的同步性,本文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系统分析了农户非农就业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以河南省为代表的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相对较少的劳动力投入需求和易于实施机械化作业的特点与非农就业收入的投资效应相结合,使农户非农就业与其粮食生产之间产生较强的互补性;稳定的粮食生产收益预期、非农就业与粮食生产的互补以及较小的土地经营规模使农户的粮食生产仍处于积极性较高和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另外,本文研究还发现,粮食生产决策存在较强的地域性群体效应;农户家庭特征和资源禀赋不同,其粮食生产和非农就业状况也存在较大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