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82)
2023(3262)
2022(2781)
2021(2614)
2020(2335)
2019(5615)
2018(5368)
2017(10486)
2016(5720)
2015(5917)
2014(5567)
2013(5879)
2012(5753)
2011(5225)
2010(5302)
2009(4844)
2008(4895)
2007(4338)
2006(3947)
2005(3766)
作者
(18829)
(15822)
(15592)
(15111)
(10145)
(7791)
(7013)
(6175)
(5999)
(5924)
(5675)
(5409)
(5321)
(5309)
(5267)
(4849)
(4714)
(4707)
(4631)
(4549)
(4186)
(4168)
(4060)
(3696)
(3639)
(3612)
(3467)
(3422)
(3389)
(3288)
学科
(23595)
经济(23581)
管理(12355)
(12299)
(9571)
企业(9571)
方法(9053)
数学(7892)
(7809)
数学方法(7764)
(7167)
(5900)
中国(5864)
(5277)
结构(5232)
地方(4742)
农业(4251)
(4161)
业经(4147)
产业(4127)
(4007)
贸易(4004)
(3880)
关系(3706)
体制(3485)
(3419)
财务(3407)
财务管理(3401)
企业财务(3301)
(3273)
机构
大学(81499)
学院(79993)
研究(35493)
(32945)
经济(32371)
管理(25671)
中国(25506)
(25264)
科学(24263)
理学(22055)
理学院(21734)
管理学(21098)
管理学院(20951)
(20802)
农业(20345)
研究所(19153)
(19054)
业大(18015)
(14631)
中心(14502)
(13527)
(12943)
农业大学(12804)
(12615)
北京(11957)
科学院(11832)
(11364)
财经(11358)
(10509)
(10418)
基金
项目(56257)
科学(42200)
基金(40336)
(38871)
国家(38626)
研究(35262)
科学基金(30404)
(21929)
社会(21401)
自然(21390)
基金项目(20895)
自然科(20873)
自然科学(20862)
自然科学基金(20508)
社会科(20320)
社会科学(20314)
(19092)
资助(17521)
教育(15868)
重点(13867)
计划(12647)
编号(12552)
(12408)
(12156)
科技(12115)
科研(11304)
(10968)
(10563)
(10549)
创新(10464)
期刊
(36528)
经济(36528)
研究(23960)
(23555)
学报(22526)
中国(18052)
科学(17281)
农业(16707)
大学(16218)
学学(15543)
(11236)
管理(10189)
(9730)
业大(7691)
教育(7224)
(6510)
金融(6510)
经济研究(6445)
农业大学(6361)
技术(6111)
财经(5978)
(5613)
业经(5461)
林业(5414)
(5264)
问题(4983)
世界(4694)
(4524)
科技(4089)
中国农业(4017)
共检索到1266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云  肖应辉  唐文邦  刘代苗  
概述了国内外再生稻研究与生产现状 ,分析了其在生产上的利用优势与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用培两优5 0 0作中稻进行了蓄留再生试验 .结果表明 ,培两优 5 0 0中稻加再生稻产量达 1 2 0 82 .5 kg/hm2 ,实际产量已达双季稻的全年产量水平 ,比汕优 6 3(对照 )增产 37.5 % ,米质明显优于对照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燕泽英  
适当缩小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的品种范围,适度调低收购价格,是今年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促进和加快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从河北实际情况看,粮食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应因势利导,积极加以引导、推进,从根本上推动河北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静  曾福生  
粮食最低收购价是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当前"去库降本"和"提质增效"背景下,下调粮食最低收购价已成为粮食价格体系改革的主要着力点,但农户行为对政策的响应程度决定了其效能作用的空间。因此本文以湖南省为例,以稻作大户种植结构调整行为为切入点,通过61村188户稻作大户的微观调查,研究粮食最低收购价下调的政策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稻谷最低收购价格降低时,稻作大户维持既有水稻种植面积的概率高于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的概率,即选择"不变"。"不变"的原因是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稻作大户的种粮预期,有利于促使农户保持生产的稳定性。因此,这为政府在水稻品种实行的"价补分离"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涛  
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会影响农业资源的消耗需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以粮食种植结构无调整为参照情景,一定产量下,1996-2015年,在国家层面,因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对水土资源消耗的节省量约占现期需求量的4%左右。在区域层面,从结构调整对种植面积的减省效应看,耕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北方地区明显高于南方地区;从对水资源消耗的减省效应看,北方贫水区也普遍高于南方地区,干旱度最高的西北地区最高。期间区域分品种粮食生产广泛受到作物种植比例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要充分利用好南方水热资源,恢复水稻生产,主要取决于稻米需求及其种植效益,而北方地区则要尽可能按降水规律调整农作制度,合理控制水稻、小麦的种植面积。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旭  张淑雯  
从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粮食作物内部以及不同粮食产区之间的视角出发,先后分析了我国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对利润变化趋势;并进一步研究了单位面积利润的变化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以及单位面积利润变化的成因。研究表明,农作物相对利润的变化与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高度相关。将利润进一步分解,发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之间的调整源于价格与成本的变化;粮食作物内部之间的调整源于价格比与产量比;当前针对粮食主产区的最低粮食收购价格政策可能是造成我国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旭  张淑雯  
从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粮食作物内部以及不同粮食产区之间的视角出发,先后分析了我国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对利润变化趋势;并进一步研究了单位面积利润的变化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以及单位面积利润变化的成因。研究表明,农作物相对利润的变化与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高度相关。将利润进一步分解,发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之间的调整源于价格与成本的变化;粮食作物内部之间的调整源于价格比与产量比;当前针对粮食主产区的最低粮食收购价格政策可能是造成我国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利国  徐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天祥  朱晶  
2004-2013年中国粮食实现连续十年增产。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高产作物对低产作物的种植替代,成为促进粮食持续增产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不同粮食作物单位产量的耗水和耗地程度不同,在推动粮食总产增长的同时,这种结构调整也会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水土资源消耗。本文系统测算了粮食"十连增"对我国水土资源利用的影响,并重点讨论了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过去十年来,结构调整共为我国粮食生产节省了10 150万亩的播种面积和310.6亿m3的水资源消耗。分区域来看,结构调整在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和西北地区发挥了较好的"节地又节水"作用,但在东南地区则体现为"节地但耗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明文  王振华  张广胜  
在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促进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势在必行。本文基于2001—2016年东北三省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得到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通过空间SAC模型探索玉米种植结构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东北三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年均上升1.1%,技术效率提高0.5%,技术进步提升0.6%,但其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且属于技术进步"单轨驱动"模式;玉米播种面积和种植比例的提高会导致"效率损失",从而降低了粮食的全要素生产率;玉米种植结构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通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实现,而对于技术效率的影响仅通过规模效率发挥作用。推进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可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晶  李天祥  朱珏  
文章从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的角度入手,通过建立一个新的分析框架,重新对近10年来江苏省粮食持续增产的贡献因素进行了分解测算。结果表明,尽管过去10年来作物单产提升是江苏粮食增产的最主要贡献因素,但相比于其在年度间波动幅度大、贡献不稳定的特点,播种面积对粮食增产的贡献作用更为持久与稳定。同时,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相对高产的粮食作物对低产作物的种植替代也是推动江苏粮食连续增产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鉴于播种面积对粮食增产持续而稳定的贡献作用,未来要实现江苏粮食可持续增产,保留一定的粮食用地规模是必须的;而进一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善高  雷昊  
[目的]在土地流转费用迅速攀升的背景下,系统研究土地流转费用上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方法]使用2012—2016年江苏省物价局调研的微观农户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土地流转费用上涨对土地转入户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土地流转价格上涨对土地转入户的农业生产决策和农业生产方式会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面对土地流转费用上涨,土地转入户会调节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表现为减少粮食作物种植比例而增加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同时,土地转入户还会调整作物种植品种,表现为减少普通粮食作物种植而增加优质粮食作物种植。此外,土地转入户在农业生产中还会优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表现为减少劳动力的使用而增加机械的使用。[结论]面对土地流转价格上涨,土地转入户会基于利润目标来采取相应的农业生产策略,因此土地转入户的农业生产收益会在一定范围内有所保证,但需要警惕的是土地流转价格上涨会使土地转入户减少粮食作物种植比例而增加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当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发生较大逆转时,这会影响我国粮食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余晓洋  田帅  吕一  刘帅  
[目的]"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粮食种植结构单一,为确保粮食安全稳定、多元化发展,需要明确该地区粮食生产结构中不同作物的变化特点和竞争优势。[方法]文章运用ShiftShare模型对"镰刀弯"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结构和竞争力优势进行比较,分析了水稻、玉米、薯类、豆类以及其他作物的结构和竞争力优势差异。[结果]"镰刀弯"地区内部不同区域之间不同作物的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变动速度不同。[结论]"镰刀弯"地区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玉米种植面积的调减,应当充分考虑不同作物之间的优势差异,在满足可持续发展和市场需求且不形成过度供给的情况下,增加优势作物的种植,最终形成合理的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余晓洋  田帅  吕一  刘帅  
[目的]"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粮食种植结构单一,为确保粮食安全稳定、多元化发展,需要明确该地区粮食生产结构中不同作物的变化特点和竞争优势。[方法]文章运用ShiftShare模型对"镰刀弯"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结构和竞争力优势进行比较,分析了水稻、玉米、薯类、豆类以及其他作物的结构和竞争力优势差异。[结果]"镰刀弯"地区内部不同区域之间不同作物的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变动速度不同。[结论]"镰刀弯"地区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玉米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钱龙  袁航  刘景景  曹宝明  
本文基于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调查大样本数据,探讨了家庭非农就业行为和农地流转行为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随着家庭非农就业涉入程度的加深,农户越倾向于提高粮食种植比例,即非农就业带来了"趋粮化"而不是"非粮化"。2)农地流转对粮食种植结构也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农地转入有助于提升粮食种植比例,而农地转出则会降低粮食种植比例。3)非农就业与农地流转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表现为非农就业负向调节农地流转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农地流转也负向调节非农就业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本文意味着无需警惕非农就业和农地转入导致的"非粮化",而是应该关注农户转出农地之后的"非粮化"趋向。并且,在引导农户进行种植调整时,需要联动考虑"人走"和"地动"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钟甫宁  陆五一  徐志刚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粮食生产是否受到了冲击及受到冲击有多大,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入剖析了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后的要素替代与种植结构调整行为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及不同约束条件下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出务工会促使农户要素投入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增加机械要素投入并提高粮食播种面积比例,进而从整体上增加了粮食播种面积。为了减少农业劳动投入,农户增加劳动投入少、机械易于替代劳动力的粮食生产是一个相对理性的选择。不过,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要面临机械替代劳动力的难易程度和种植结构调整空间等约束条件的制约。在不适宜机械作业的丘陵山区,外出务工对粮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