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65)
- 2023(15883)
- 2022(13311)
- 2021(12348)
- 2020(10207)
- 2019(23511)
- 2018(23362)
- 2017(44708)
- 2016(24230)
- 2015(27611)
- 2014(27654)
- 2013(27434)
- 2012(25424)
- 2011(23270)
- 2010(23150)
- 2009(21355)
- 2008(20611)
- 2007(17964)
- 2006(16120)
- 2005(14624)
- 学科
- 济(118108)
- 经济(117991)
- 管理(67145)
- 业(61908)
- 企(49701)
- 企业(49701)
- 方法(46433)
- 数学(40135)
- 数学方法(39775)
- 中国(31587)
- 农(28476)
- 地方(25658)
- 业经(24364)
- 财(23604)
- 学(23279)
- 贸(21461)
- 贸易(21446)
- 易(20843)
- 制(19095)
- 农业(18850)
- 融(17358)
- 金融(17357)
- 环境(16764)
- 和(16721)
- 银(16521)
- 银行(16483)
- 理论(16214)
- 行(15865)
- 地方经济(15079)
- 发(14843)
- 机构
- 大学(355324)
- 学院(350796)
- 济(156100)
- 经济(153146)
- 管理(136702)
- 研究(127644)
- 理学(117670)
- 理学院(116343)
- 管理学(114586)
- 管理学院(113941)
- 中国(96413)
- 京(76963)
- 科学(75101)
- 财(67920)
- 所(64146)
- 研究所(58387)
- 中心(55651)
- 农(55366)
- 财经(54420)
- 江(49726)
- 经(49682)
- 业大(49578)
- 北京(49488)
- 经济学(48547)
- 范(46327)
- 师范(45958)
- 院(45784)
- 经济学院(43479)
- 农业(43174)
- 财经大学(40475)
- 基金
- 项目(234687)
- 科学(185060)
- 研究(173489)
- 基金(172236)
- 家(150021)
- 国家(148831)
- 科学基金(127015)
- 社会(111844)
- 社会科(106075)
- 社会科学(106047)
- 基金项目(90597)
- 省(87665)
- 自然(80237)
- 自然科(78343)
- 自然科学(78328)
- 教育(78024)
- 自然科学基金(76942)
- 划(74613)
- 资助(71248)
- 编号(69289)
- 成果(57167)
- 部(53034)
- 重点(52481)
- 发(51058)
- 课题(47828)
- 创(47714)
- 国家社会(47111)
- 教育部(45738)
- 创新(44690)
- 人文(44182)
- 期刊
- 济(175819)
- 经济(175819)
- 研究(112252)
- 中国(67021)
- 学报(53204)
- 管理(51519)
- 农(51160)
- 科学(50504)
- 财(49348)
- 大学(40701)
- 学学(38117)
- 教育(36322)
- 农业(36008)
- 融(32040)
- 金融(32040)
- 技术(29816)
- 经济研究(29256)
- 财经(27444)
- 业经(25527)
- 经(23667)
- 问题(23386)
- 贸(20241)
- 业(19320)
- 国际(19238)
- 世界(19116)
- 技术经济(18434)
- 图书(17869)
- 理论(16915)
- 现代(16175)
- 科技(15621)
共检索到532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周
《中国粮食研究报告》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郜若素(Ross Gaunant)博士和他的助手马国南博士共同完成“澳中粮食贸易长期展望”课题后,提交给委托课题者,澳大利亚外交与外贸部东亚分析组的最终研究成果。 《中国粮食研究报告》在搜集、整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最近10年中国粮食经济的进展,就中国大陆和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食品消费类型作了比较研究,利用分析结论概述了今后10年中国粮食需求和供给可能出现的情形。两位作者认为,中国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希刚
198 0年以来 ,中国的粮食生产获得了快速发展 ,达到了粮食供需的基本平衡。但随着农业政策的变化 ,粮食生产出现了三次较大的波动 ,特别是 2 0 0 0— 2 0 0 3年间 ,粮食总产量连年快速下降 ,供需缺口加大。在粮食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和国家政策支持下 ,2 0 0 4年又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粮食总产量增长时期。中国未来粮食的总需求量是刚性的 ,到 2 0 2 0年大概需要近 6亿吨原粮 ,而国内生产量则是变量。在有利于粮食持续增产的政策引导下 ,国内粮食产量的增长可以做到供需基本平衡。但从总体上看 ,中国今后基本上是粮食净进口格局 ,而且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如果适当增加小麦和玉米的进口量...
关键词:
中国 粮食生产 粮食需求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庆铨 涂传铭
我国是12亿人口的大国,也是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大国。这种特殊的国情,使粮食成为一种特殊商品。但是粮食再特殊还是商品,同样受到价值规律的调节。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高于价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低于价值。要使商品的价格接近于价值,保持商品供...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邓晶 鲁清
我国的粮食安全一直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鉴于粮食生产的周期性和连续性,笔者认为应该从供求时间序列的整体角度来评价粮食安全。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供给和需求进行了测算,并根据粮食供求的增长趋势对我国未来几年的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粮食 供给 需求 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佩民 俞家宝
2000—2030年中国粮食供需平衡及其对策研究黄佩民俞家宝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承担着养活世界22%的人口,在今后30—40年的较长时间里,能否做到粮食供需基本平衡,这是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一、粮食供需平衡的分析(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佩民 俞家宝
000~2030年中国粮食供需平衡及其对策研究黄佩民俞家宝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承担着养活世界22%的人口,在今后30~40年的较长时间里,能否做到粮食供需基本平衡,这是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一、粮食供需平衡的分析(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颜宏晖
保护粮食主产区的利益是实现全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关键颜宏晖1994年全国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成为引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后,1995年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出台了一项重要举措:粮食区域平衡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其要点是打破过去传统计划体制下,主要依靠中央下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华俊
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发展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粮食供需状况预测结果存在的差异,提出了从居民合理膳食模式出发预测我国2020年和2030年粮食供需平衡的新思路,针对当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不合理现状提出了确保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和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倪香芹
进入21世纪后,国际粮食价格频繁波动。一方面,伴随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价格及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耕地面积大幅减少。此外,在各种极端气候影响下,国内粮食供需平衡面临的困难加大。在对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其价格传导机制,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 粮食供需平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高地 成升魁 肖玉 鲁春霞 刘晓洁 徐洁
粮食安全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新时期(2015—2050年)我国国内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已接近极限,中国粮食安全的总体思路正在面临重构。粮食安全在个人层面是营养安全,在国家层面是国家粮食的可获得能力,国家粮食可获得能力包括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进口能力,论文从个人营养安全和国家粮食可获得能力视角,对新时期我国粮食供需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维持现有粮食生产能力的情况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为110.88%~117.49%,粮食具有保障平衡的基本能力,口粮安全保障程度为158.57%~168.02%,口粮具有保障充分平衡的能力,而饲料粮的保障程度只有79.41%~84.15%,保障程度不足。这一有所宽裕的粮食供需平衡态势为允许小幅度市场波动来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提供了弹性空间,也为国家粮食政策调整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为建立我国新时期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建议:1)在资源端建立基本农田制度,维持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2)在生产端逐步发展经营规模较大的专业化粮食生产实体;3)在流通环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培育全国性和区域性现代粮食市场体系,融入国际市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供应;4)在储备环节完善粮食储备体系,调整粮食储备的结构和规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高地 成升魁 肖玉 鲁春霞 刘晓洁 徐洁
粮食安全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新时期(2015—2050年)我国国内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已接近极限,中国粮食安全的总体思路正在面临重构。粮食安全在个人层面是营养安全,在国家层面是国家粮食的可获得能力,国家粮食可获得能力包括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进口能力,论文从个人营养安全和国家粮食可获得能力视角,对新时期我国粮食供需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维持现有粮食生产能力的情况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为110.88%117.49%,粮食具有保障平衡的基本能力,口粮安全保障程度为158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苗世修,察志敏,黄秉信
1990年我国粮食生产在上年增产的基础上又出人意料地获得大丰收,然而,由于供销、储运和消费环节不能适应年度性的大幅度增产,一些地方出现了卖粮难问题。粮食生产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大局,怎样认识当前局部地区年度性卖粮难问题和粮食供求关系问题,值得审慎研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据预测,“八五”时期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可保持平衡。主要是确保总量增长与品种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可能突出。在贯彻“高产、优质、高效”的方针和“大稳定、小调整”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粮食生产可望实现在优化结构基础上保持总量一定的增长。 1、粮食需求趋势 我国粮食需求主要包括城乡居民口粮、饲料粮、种子用粮、工业用粮、国家储备和出口等部分。具体来看,种子用粮近年来基本保持在200亿公斤左右,工业用粮在100亿公斤左右,在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一、粮食卖难性质及原因分析 1、怎样看待“卖粮难”问题 “卖粮难”是区域性、结构性和低水平的。多年来,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情况,使我国的粮食生产逐步形成了华北黄淮海平原的小麦、玉米集中产区,东北三江平原的玉米、大豆集中产区,华南及长江中下游的稻谷集中产区,西北黄土高原的小麦、杂粮集中产区。这些区域性种植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建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