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18)
- 2023(6479)
- 2022(5587)
- 2021(5305)
- 2020(4367)
- 2019(9514)
- 2018(9643)
- 2017(18895)
- 2016(10306)
- 2015(11514)
- 2014(10941)
- 2013(10772)
- 2012(9675)
- 2011(8800)
- 2010(9038)
- 2009(8686)
- 2008(8459)
- 2007(7811)
- 2006(7205)
- 2005(6418)
- 学科
- 农(45570)
- 济(40056)
- 经济(40006)
- 业(35682)
- 农业(30030)
- 管理(23251)
- 企(15256)
- 企业(15256)
- 业经(14501)
- 中国(11433)
- 方法(10917)
- 制(10738)
- 农业经济(10148)
- 数学(9464)
- 数学方法(9268)
- 财(9113)
- 村(9073)
- 农村(9066)
- 地方(8916)
- 发(8693)
- 贸(8290)
- 贸易(8285)
- 易(8102)
- 体(7745)
- 策(7727)
- 土地(7633)
- 发展(7361)
- 展(7349)
- 劳(7138)
- 劳动(7134)
- 机构
- 学院(142491)
- 大学(132871)
- 济(59933)
- 经济(58679)
- 管理(53343)
- 研究(47682)
- 农(47607)
- 理学(45570)
- 理学院(45176)
- 管理学(44350)
- 管理学院(44129)
- 中国(40359)
- 农业(36164)
- 科学(28854)
- 业大(28610)
- 京(27444)
- 财(25737)
- 所(24897)
- 中心(23928)
- 江(23279)
- 研究所(21957)
- 农业大学(21862)
- 财经(19429)
- 范(18481)
- 经济管理(18412)
- 师范(18360)
- 州(18200)
- 省(18035)
- 业(17746)
- 经(17464)
- 基金
- 项目(89642)
- 研究(70956)
- 科学(70142)
- 基金(62892)
- 家(53901)
- 国家(53279)
- 科学基金(45178)
- 社会(44540)
- 社会科(41600)
- 社会科学(41591)
- 省(37988)
- 基金项目(33284)
- 编号(32659)
- 教育(31084)
- 划(29710)
- 农(28109)
- 自然(27043)
- 自然科(26347)
- 自然科学(26343)
- 成果(25855)
- 自然科学基金(25822)
- 资助(24715)
- 发(21408)
- 课题(21173)
- 重点(19857)
- 部(19709)
- 性(19089)
- 创(18683)
- 制(18525)
- 业(18319)
共检索到223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红红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我国人民对粮食极端重要性的形象、生动的概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业,改革开放后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好政策加上人努力、天帮忙和科技支农,我国粮食在连续多年取得好收成的情况下,近两年又获得大丰收。庆幸之余,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均占有粮食同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是偏低的,丰年有些节余,歉年还要吃库存,供需之间始终呈紧严衡。按常规,在求大于供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粮食积压滞销的问题,不可能出现“谷贱伤农”的问题,有悖常理的是近两年全国粮食市场疲软,“谷贱伤农”的问题在一些地区露头。农民和粮食企业对新出现的粮价持续下跌、定议倒挂和”仓满囤流”、压库待销喷有烦言。湖北省鄂州市是不带县的农业小市,流行的“粮食病”也随风潜入,从去年开始,粮多价贱呼声不止,议论不断。手中有粮,心中怎么也慌起来了呢? 一、当前粮价下跌及其直接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振亚 王树进
结合我国国情,对传统"谷贱伤农"的限定条件进行修正后发现,在1983-2013年间,我国出现了"谷贱伤农"的缓解现象,即31年间,种粮农民面临的"谷贱伤农"指数是逐渐走低的。农民劳均粮食耕种纯收入在丰年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谷贱伤农"之所以出现缓解现象,是因为背后存在着4个缓冲机制,分别是: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转移、粮食需求刚性增长和国家惠农政策持续跟进。上述缓冲机制均得到了格兰杰因果检验的证明。
关键词:
谷贱伤农 粮食种植 缓冲机制 格兰杰检验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肖黎明 周扬明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所必须作出的理性选择。其在现实操作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系列特殊要求,使得这一领域“市场失灵”现象成为某种系统风险而无法降低或消除。因此,政府作为现代经济社会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最佳人选,应承担起这一政策调整的协调与指挥工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更不能有所偏废,使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在总量与结构上保持基本平衡,将成为WTO框架下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边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苑颖 宋金杰 杨春河 刘爱秋
[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粮食安全内涵的理解也在逐步深化,粮食安全内涵不仅包括数量方面,还包括营养健康安全,保障居民营养健康成为粮食安全的新时代内涵。基于营养目标的粮食需求研究,建立营养—消费—生产的粮食生产模式,对引导居民合理健康消费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营养消费状况,然后基于平衡膳食模式视角,引入标准人消费系数这一概念对我国未来粮食需求进行了更准确的预测。[结果]城镇居民粮食消费已达到高营养目标,但目前农村居民仅达到低营养目标水平,相当于2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述忠 李寿山 罗剑朝
我国粮食供求前景与实现平衡面临的问题马述忠李寿山罗剑朝一、我国粮食供求前景展望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建立了各种各样的预测模型对中国未来的粮食供求状况进行预测,结果大都表明中国粮食供求的缺口将日益扩大。(一)我国粮食需求前景1.从人口增长前景来看。我国人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冀崇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元兰 陈文福
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贵州粮食产量被低估,影响了对贵州粮食供需平衡以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及其趋势的判断。本报告从分析贵州粮食生产条件特别是耕地条件入手,通过对粮食生产、消费和供求平衡等方面的综合考察,测算了全省实际粮食产量大于当年对应的统计产量,贵州粮食生产自给率达到90%以上,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但部分优质粮食品种存在一定缺口。
关键词:
粮食 消费 生产 供求平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苗世修,察志敏,黄秉信
1990年我国粮食生产在上年增产的基础上又出人意料地获得大丰收,然而,由于供销、储运和消费环节不能适应年度性的大幅度增产,一些地方出现了卖粮难问题。粮食生产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大局,怎样认识当前局部地区年度性卖粮难问题和粮食供求关系问题,值得审慎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文科
关于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几个问题陈文科粮食,是任何发展中大国都绕不开的难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能就粮食论粮食,更不能就粮食生产论粮食生产,特别是眼睛不能只盯着几个粮食主产区的生产。粮食供求矛盾加剧,是我国农业深层问题的集中表现,粮食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祝美群 白人朴
对与我国粮食区域平衡紧密相关的粮食供求现状、比较优势、地区布局、产量波动与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实现区域平衡的目标模式和具体对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一、粮食卖难性质及原因分析 1、怎样看待“卖粮难”问题 “卖粮难”是区域性、结构性和低水平的。多年来,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情况,使我国的粮食生产逐步形成了华北黄淮海平原的小麦、玉米集中产区,东北三江平原的玉米、大豆集中产区,华南及长江中下游的稻谷集中产区,西北黄土高原的小麦、杂粮集中产区。这些区域性种植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福生 周静
在粮食生产方面,2003年至2015年的"十二连增",表明中国粮食总量生产方面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但当前中国粮食供求面临的粮食产量、库存量以及进口量"三量齐增"的困境,反映了这种总量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再加之物质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三本齐升"的压力,我国粮食的竞争力不断减弱。当前粮食供给虽然总量增长,但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当前粮食生产供给的区域结构、品种结构和消费结构出现了不匹配的新特征,同时还面临进口冲击加大、消费习惯改变、生产效益不高以及资源环境硬约束等挑战。为此,本文立足供给和需求平衡的角度,从四个维度提出了促进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的新思路:稳定粮食的生产,实现数量和质量的供求平衡;调节粮食品种,实现消费结构平衡;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实现资源环境平衡;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实现价格平衡。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福生 周静
在粮食生产方面,2003年至2015年的"十二连增",表明中国粮食总量生产方面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但当前中国粮食供求面临的粮食产量、库存量以及进口量"三量齐增"的困境,反映了这种总量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再加之物质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三本齐升"的压力,我国粮食的竞争力不断减弱。当前粮食供给虽然总量增长,但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当前粮食生产供给的区域结构、品种结构和消费结构出现了不匹配的新特征,同时还面临进口冲击加大、消费习惯改变、生产效益不高以及资源环境硬约束等挑战。为此,本文立足供给和需求平衡的角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希刚
198 0年以来 ,中国的粮食生产获得了快速发展 ,达到了粮食供需的基本平衡。但随着农业政策的变化 ,粮食生产出现了三次较大的波动 ,特别是 2 0 0 0— 2 0 0 3年间 ,粮食总产量连年快速下降 ,供需缺口加大。在粮食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和国家政策支持下 ,2 0 0 4年又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粮食总产量增长时期。中国未来粮食的总需求量是刚性的 ,到 2 0 2 0年大概需要近 6亿吨原粮 ,而国内生产量则是变量。在有利于粮食持续增产的政策引导下 ,国内粮食产量的增长可以做到供需基本平衡。但从总体上看 ,中国今后基本上是粮食净进口格局 ,而且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如果适当增加小麦和玉米的进口量...
关键词:
中国 粮食生产 粮食需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华俊
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发展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粮食供需状况预测结果存在的差异,提出了从居民合理膳食模式出发预测我国2020年和2030年粮食供需平衡的新思路,针对当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不合理现状提出了确保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和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