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71)
- 2023(6400)
- 2022(5290)
- 2021(4641)
- 2020(3488)
- 2019(8005)
- 2018(7681)
- 2017(14526)
- 2016(7838)
- 2015(8839)
- 2014(8709)
- 2013(8828)
- 2012(8660)
- 2011(8130)
- 2010(8237)
- 2009(7456)
- 2008(7359)
- 2007(6591)
- 2006(6285)
- 2005(5960)
- 学科
- 济(42669)
- 经济(42636)
- 业(21050)
- 管理(19295)
- 地方(16832)
- 中国(15149)
- 农(14999)
- 企(13017)
- 企业(13017)
- 业经(11128)
- 方法(10488)
- 农业(10479)
- 发(9645)
- 地方经济(9645)
- 数学(8873)
- 数学方法(8814)
- 融(7775)
- 金融(7775)
- 银(7464)
- 环境(7457)
- 银行(7455)
- 行(7382)
- 贸(7192)
- 贸易(7182)
- 发展(7179)
- 展(7160)
- 学(6894)
- 易(6856)
- 技术(6505)
- 制(6277)
- 机构
- 学院(117357)
- 大学(113178)
- 济(52946)
- 经济(51900)
- 研究(48419)
- 管理(41453)
- 中国(37649)
- 理学(34246)
- 理学院(33809)
- 管理学(33333)
- 管理学院(33120)
- 科学(29094)
- 京(26187)
- 农(25837)
- 所(25614)
- 研究所(22992)
- 财(22168)
- 中心(21343)
- 农业(20053)
- 江(19650)
- 业大(18219)
- 范(17228)
- 院(17220)
- 北京(17072)
- 师范(17047)
- 财经(16655)
- 州(15963)
- 省(15888)
- 经济学(15720)
- 科学院(15681)
- 基金
- 项目(73251)
- 科学(57595)
- 研究(55686)
- 基金(50758)
- 家(44796)
- 国家(44360)
- 科学基金(36975)
- 社会(35596)
- 社会科(33814)
- 社会科学(33809)
- 省(30318)
- 基金项目(26168)
- 划(24855)
- 教育(23891)
- 发(23478)
- 编号(22896)
- 自然(21866)
- 自然科(21303)
- 自然科学(21300)
- 自然科学基金(20898)
- 资助(20475)
- 发展(19286)
- 展(18944)
- 成果(18198)
- 重点(17040)
- 课题(16838)
- 部(15467)
- 创(15439)
- 国家社会(14846)
- 创新(14534)
共检索到198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兰玉杰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依然是粮食问题。随着中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不足、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沙漠化的趋势加快,中国粮食的供求矛盾日渐突出。在人类即将迈向21世纪之际,要使粮食这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不断满足人们的有效需求,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技术选择、技术扩散等环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久先
90年代前期,我国粮食生产未能在较高起点上解决好徘徊不前的问题,年度间增减起伏较大。1990年至1994年的5年间,只有1年跨上4500亿公斤大关,次年又令人沮丧地回落到4400多亿公斤。令人欣喜的是1995年和199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刷新历史最高记录,分别达到4666亿公斤和4900亿公斤,提前4年实现了“九五计划”提出到2000年的低线目标(4900-5000亿公斤)。在这欣喜之余,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这4900亿公斤的高产并不代表我国粮食生产已达到了这样的生产能力,并不标志我国粮食生产已走出徘徊的阴影。事实上,我国粮食生产的基础仍相当脆弱,发展环境十分严峻,稍有不慎,又可能步入徘徊的窘况。要巩固和保持这两年的发展势头,必须调整发展策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可持续发展是粮食生产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俊辉 王艳霞 郭造强 张素娟 陈旭东
河北粮食生产主要受到社会重大变革、政策调整、农业生产条件、农资投入、科技进步、价格变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单产比播种面积对总产的影响更大。分析了河北省粮食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和成本、效益限制。分析粮食增产潜力,文章认为应以农用水资源为主的农业生产条件合理确定河北省粮食生产品种结构与布局以及粮食产量目标。提出应在基本粮田保护区设立、中低产田、水利建设与节水、优良品种及农业科技等方面着力加强。同时在耕地流转、政府投入、种粮补贴等方面也应配套政策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铁斌
本文对国内外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典型实例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区域粮食生产持续发展需研究的课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巧军
应用浙江省11个市(地)的1991—1994年水稻生产投入产出资料,采用生产函数模型作分析。结果认为,要保持耕地面积相对的稳定的同时,要增加科技投入,主攻单产;在适度规模经营基础上,推广适用农业机械,实现粮食增长方式转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建仓 王戈
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中需要长期重视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影响我国粮食发展的深层次因素和制约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保持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以期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粮食发展 主要途径 长效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健
本文应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1983-1995年广西粮食总产量与粮食播种面积、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折纯)、农业劳动力及农田成灾面积5个主要因子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广西粮食生产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富周 吴润荣 吕燕萍 陈健民
本文分析衢州市粮食生产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粮食生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订特殊政策、应用现代技术。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可持续发展 技术进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袁璋 许越先 吴凯
2004年我国中部地区以占全国37.7%的耕地产出占全国42.6%的粮食、41.2%的小麦、38.9%的玉米和47.9%的稻谷,该区粮食生产对全国粮食安全有其重要的贡献。文中应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拟合优度k-s检验法等方法分别研制了该区粮食总产、人均粮食等要素的拟合模型。分析资料表明:2020年前该区粮食总产年均增长可达1.5%,人均粮食年均增长可达0.7%。文中还对该区优势粮食作物的区域布局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中部地区 粮食生产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致陆 李先德
为探究非洲到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粮食发展基础,利用FAOSTAT数据,以小麦、稻谷和玉米为例,分析1961—2017年非洲粮食生产演变趋势,并以2017年作为参照期,利用全球农业生态区域(GAEZ)方法对非洲粮食发展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非洲粮食收获面积和产量及其占世界比重总体上均以增为主,粮食单产显著提升,但目前大多数非洲国家的粮食单产仍明显低于世界和中国。2)以2017年为参照期,非洲粮食发展潜力为26 857.81万~27 579.44万t,发展潜力幅度为181.64%~186.52%。非洲小麦发展潜力为2 112.74万~2 415.65万t,发展潜力幅度为77.81%~88.96%;稻谷发展潜力为2 763.77万~2 817.96万t,发展潜力幅度为75.59%~77.08%;玉米发展潜力为21 768.07万~22 345.83万t,发展潜力幅度为258.67%~265.54%。因此,非洲粮食发展潜力巨大,这为改善区域内粮食安全状况和到2030年实现SDGs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人民银行吉安市中支课题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宏霞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持续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陈宏霞如何处理好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与持续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关系?这是关系到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关系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大问题。广东省在过去几年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基础...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孙光奇 李建宇 骆阳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业,农业的关键是粮食,粮食的焦点是口粮。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严峻挑战,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刚性抬升,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相关政策亟待调整。为此,河南专员办立足河南省镇平、方城两个产粮大县,就粮食生产现状、政策成效及问题进行系统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完善财政支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建议。现行财政政策成效及问题分析河南省是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向华
"民以食为天"的古训,深刻说明了粮食与生命之间的本质联系。加强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提升其粮食生产能力是中国实现社会稳定,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文章首先应用因子分析法,探析了影响河南粮食生产能力的因素——劳动力和资金投入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河南粮食生产投入要素的动态变化路线分析,指出当前粮食生产模式不符合低碳农业的要求。因此,结合河南各粮食生产能力的相关分析结论,从制度创新、粮食生产技术领域提出提高河南粮食生产能力的低碳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