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71)
2023(6681)
2022(5928)
2021(5358)
2020(4843)
2019(11408)
2018(11181)
2017(22158)
2016(12235)
2015(14093)
2014(14298)
2013(14448)
2012(13549)
2011(12320)
2010(12322)
2009(11671)
2008(11785)
2007(10641)
2006(9078)
2005(8081)
作者
(37637)
(31884)
(31838)
(30212)
(19923)
(15399)
(14586)
(12622)
(11794)
(11310)
(10700)
(10487)
(10169)
(10056)
(10044)
(9999)
(9866)
(9405)
(9174)
(9024)
(8039)
(7861)
(7848)
(7370)
(7198)
(7176)
(7167)
(6928)
(6499)
(6440)
学科
(56830)
经济(56781)
管理(35753)
(35624)
方法(29427)
(27541)
企业(27541)
数学(26632)
数学方法(26438)
(16221)
(13687)
中国(12612)
地方(11801)
(11216)
(11076)
贸易(11075)
(10707)
业经(10629)
农业(10606)
(8995)
(8158)
财务(8142)
财务管理(8117)
(8112)
技术(7948)
环境(7945)
企业财务(7665)
(7310)
银行(7282)
(7185)
机构
大学(185161)
学院(184406)
(78773)
经济(77207)
管理(71381)
研究(63080)
理学(62228)
理学院(61536)
管理学(60460)
管理学院(60143)
中国(46870)
科学(40224)
(39073)
(38591)
(33900)
(33641)
业大(31542)
农业(31341)
研究所(30855)
中心(28994)
(27611)
财经(27548)
(24961)
经济学(24408)
北京(23850)
(23201)
师范(22960)
经济学院(22265)
(21763)
(21673)
基金
项目(123874)
科学(96612)
基金(89726)
研究(87192)
(79600)
国家(78982)
科学基金(66170)
社会(55534)
社会科(52669)
社会科学(52648)
(49022)
基金项目(47807)
自然(43424)
自然科(42410)
自然科学(42393)
(41717)
自然科学基金(41645)
教育(40134)
资助(37135)
编号(34910)
重点(28360)
(27950)
成果(27881)
(27348)
(25879)
创新(24347)
科研(24326)
课题(24052)
计划(23919)
教育部(23424)
期刊
(81778)
经济(81778)
研究(49648)
(35015)
中国(34023)
学报(32090)
科学(28521)
(26478)
农业(23905)
管理(23427)
大学(23136)
学学(22020)
技术(16060)
教育(15642)
(13930)
金融(13930)
(13728)
业经(13711)
财经(13463)
经济研究(13246)
问题(11693)
(11558)
技术经济(10551)
统计(9958)
(9812)
(9323)
商业(9158)
(9021)
理论(8860)
世界(8569)
共检索到263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维军  张建生  郑宏刚  李成学  郭晓飞  余建新  
基于1983~2012年粮食生产投入时间序列数据,构建自向量回归(VAR)模型,运用协整分析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研究粮食生产投入要素与粮食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农业劳动力人口与粮食总产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化肥施用量投入产出效应偏低,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与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是保证粮食总产量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总动力与粮食总产量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对粮食总产量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有效灌溉面积、合理的化肥施用量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积极意义;农业劳动力人数、粮食播种面积与粮食总产量互不构成格兰杰因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克强  鹿新华  
本文基于新中国建国以来相关统计数据对财政支农投入与粮食生产能力之间关系展开协整分析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检验了二者之间短期因果关系状况。结果表明,从长期看,财政支农投入有助于推动粮食生产发展,其中除支援农村生产及农林水利气象事业费对于粮食生产具有负效应之外,其余财政支农投入对于粮食生产均具有较显著的正向效应;从短期看,财政支农投入的应急性特点和工具化倾向造成其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效果不佳,其中支援农村生产及农林水利气象事业费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于粮食生产发展具有较明显的滞后正向效应,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粮食生产仅具有微弱的积极作用,农村救济费不是粮食增产的短期原因。基于此,提出了着力构建和健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彭克强  
粮食安全问题关系着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农业基建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农业基建投入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的滞后性正向效应,然而,政府农业基建投资政策对农作物成灾面积波动不够敏感,存在以粮食产量为导向的短期化倾向。因此,政府必须持续重视并加大农业基建投入,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建星  
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支农作用日益增加,尤其是在支持粮食购销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方面,农发行还有进一步发挥作用的空间。本文以河南省为例,从实证角度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丽  霍学喜  
粮食主产区是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农业经济区域。主产区农户从事粮食生产投入的决策行为,实质是在农户自身决策环境下,在对预期收益和风险的综合衡量基础上追求投入回报最大化的过程。一方面,农户在决定生产要素投入方向及结构时,要综合评价粮食产业和其他农业及非农产业的收益和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粮食生产对农户来讲具有满足自身消费保障和获得经济收入的双重作用。因此,农户在进行粮食投入决策时是分类考虑的,对于消费保障功能的粮食生产和经济收益功能的粮食生产,农户分别进行不同的收益和风险评估决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秀梅  石森昌  
本文利用双对数模型,就我国不同时期的粮食生产投入要素对产出的弹性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弹性变化的内在原因及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实证检验,同时针对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袁其谦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政府财政支农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1978~2008年间粮食生产和政府支农投入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支农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粮食生产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支农支出与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正向效应最为显著,然而,扶贫资金具有负向效应,存在以粮食产量为导向的短期化倾向。为此,应该加大农业科技投资,加强农业基本建设以及农业支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娅范  余海鹏  
本文应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了粮食价格和粮食产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粮食价格对粮食产量的弹性。结论是粮食价格与粮食产量存在因果关系,粮食收购价格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要大于粮食市场零售价格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于法稳  
本文利用脱钩理论,选择了粮食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90%以上的19个省(市、区),对中国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脱钩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只有贵州省实现了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之间的绝对脱钩,内蒙古、黑龙江、浙江等8个省(区)的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之间呈现一种准相对脱钩的关系。河北、辽宁、吉林等10个省的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之间仍然呈现一种耦合关系,而且有的省份呈现出较强的耦合关系。在粮食产量与灌溉用水量关系的影响因素方面,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面积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准相对脱钩的省份要高于耦合的省份;化肥用量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准相对脱钩的省份要低于耦合的省份;农业劳动力投入与粮食产量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毅  易伟义  
提高粮食种业分销效率能有效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文章运用长期协整方程探讨了粮食种业分销效率与粮食产量之间长期均衡关系,又进一步介绍了两者之间的动态分析模式——误差修正模型,最后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一个变量的变动对另一个变量以及系统的冲击效应。结果显示,粮食种业分销效率对粮食产量变化具有长期影响和短期动态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光泗  钟钰  
文章结合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状况,对2013~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发现:2020年之前,我国粮食供求依然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尤其是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凸现;粮食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稻谷、玉米的消费需求增长较快,而小麦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能够保持持续的增长,其中稻谷与玉米的产量增长幅度较大,但这取决于单产的增长与生产面积的稳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军伟  张锦华  吴方卫  
粮食生产中化肥施用量提高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要减少化肥的施用量首先要理清化肥施用的影响因素。利用空间Durbin模型(SDM),设置邻接空间、地理距离、经济空间三种权重矩阵,采用Spatial Regression ModelPartial Derivatives方法,以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我国化肥施用强度分布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化肥施用强度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依赖性;(2)劳动力投入、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化肥的销售价格对化肥投入存在抑制作用,粮食销售价格、各省经济发达程度、农民的文化水平对化肥投入存在促进作用;(3)未来我国化肥减量的压力比较大,压力主要在粮食主产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齐蘅  吴玲  
利用地理集中度的分析方法,基于1978—2014年粮食主产区历史数据,构建CGR和CGI指数对我国粮食生产、地方财政收入农民收入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情况看,1978—2014年的30多年里,无论"粮食—财政"协调度,还是"粮食—收入"协调度都有所好转;从空间分布看,CGR和CGI指数显示,全国粮食主产区"粮食—财政"协调度和"粮食—收入"协调度的地理分布有很大改变,东北作为新兴的粮食主产区,协调程度往往由非常协调转向不协调,东部和南部省份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从时间趋势看,我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省份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齐蘅  吴玲  
利用地理集中度的分析方法,基于1978—2014年粮食主产区历史数据,构建CGR和CGI指数对我国粮食生产、地方财政收入农民收入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情况看,1978—2014年的30多年里,无论"粮食—财政"协调度,还是"粮食—收入"协调度都有所好转;从空间分布看,CGR和CGI指数显示,全国粮食主产区"粮食—财政"协调度和"粮食—收入"协调度的地理分布有很大改变,东北作为新兴的粮食主产区,协调程度往往由非常协调转向不协调,东部和南部省份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从时间趋势看,我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省份情况越发不协调,无论CGR还是CGI指数均显示,黑龙江省、河南省等最大的产粮大省,都属于最不协调的地区,而与之对应的一些东部、南部沿海发达省份协调度有所改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彭克强  
本文依据稻谷、小麦、玉米在1984~2007年间的可比成本收益数据,分别对各自亩均实际收益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展开协整分析。研究发现:提高粮食价格是促进粮农增收的关键因素,提高粮食单产也是促进粮农增收的重要因素,而物质与服务费的稳定增长是阻碍粮农增收的主要因素;测算表明,此间粮食价格和物质与服务费二者间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应健全市场导向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应通过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促进粮食单产水平的稳定提高,应采取多种有效政策措施切实稳定和降低粮食生产的物质与服务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