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56)
2023(6983)
2022(5782)
2021(5099)
2020(4227)
2019(9329)
2018(8714)
2017(16485)
2016(8888)
2015(9857)
2014(9316)
2013(9321)
2012(8668)
2011(8067)
2010(7924)
2009(7304)
2008(7063)
2007(6422)
2006(5733)
2005(5205)
作者
(28030)
(23736)
(23723)
(22470)
(14954)
(11550)
(10490)
(9103)
(8865)
(8302)
(8260)
(8003)
(7775)
(7599)
(7482)
(7466)
(6964)
(6935)
(6862)
(6562)
(5982)
(5801)
(5757)
(5497)
(5379)
(5303)
(5178)
(4812)
(4755)
(4657)
学科
(43801)
经济(43771)
(28792)
管理(28547)
(21952)
企业(21952)
方法(19517)
数学(17175)
数学方法(17037)
技术(12996)
(12265)
中国(10476)
地方(10437)
(9825)
(9218)
业经(9177)
农业(8657)
环境(7658)
(7655)
贸易(7648)
(7355)
技术管理(7249)
(6082)
理论(6042)
(5649)
地方经济(5616)
(5597)
金融(5594)
(5384)
(5175)
机构
大学(141091)
学院(140227)
(62048)
经济(60975)
管理(51489)
研究(50508)
理学(44880)
理学院(44292)
管理学(43574)
管理学院(43322)
中国(35499)
科学(32652)
(29883)
(27343)
(25893)
(25882)
研究所(23870)
业大(23151)
中心(22272)
农业(21713)
财经(21628)
(21149)
经济学(20335)
(20018)
师范(19826)
(19730)
经济学院(18553)
北京(18054)
(18019)
师范大学(16388)
基金
项目(99382)
科学(80133)
基金(75016)
研究(69006)
(67795)
国家(67370)
科学基金(57525)
社会(47399)
社会科(45381)
社会科学(45369)
基金项目(40179)
(37880)
自然(37422)
自然科(36543)
自然科学(36535)
自然科学基金(35884)
(32625)
教育(30504)
资助(29108)
编号(25160)
重点(23238)
(22305)
(21983)
国家社会(21362)
(21319)
创新(20267)
教育部(18878)
科研(18815)
人文(18461)
成果(18432)
期刊
(64649)
经济(64649)
研究(42251)
学报(25391)
中国(25348)
科学(23933)
(23766)
(19250)
大学(18873)
学学(18012)
管理(17996)
农业(16956)
技术(13827)
教育(12187)
财经(12090)
经济研究(10585)
(10569)
(10108)
业经(9506)
技术经济(9483)
问题(9439)
(8804)
金融(8804)
科技(8211)
资源(7983)
(7096)
(7059)
现代(6652)
世界(6424)
统计(6317)
共检索到201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鸣  宋洪远  
本文使用DEA-Moran’s I-Theil Index模型,依据1978~201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量了中国各省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值,分析了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自相关情况,测度了中国粮食生产功能区之间的技术效率差异。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科技贡献率的提升促进了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且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存在空间自相关关系;第二,在技术推广过程中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不仅不会随着距离的扩大而降低,反而会形成规模效应使效率提高,即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传统的空间涟漪效应理论;第三,中国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差异较大,特别是粮食主销区内部的差异最为明显。对此...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林静  王雅鹏  吴娟  
本文采用2001—2012年的全国30个省份有关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对我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平衡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与分解,从平均技术效率水平、技术效率变化源泉和变化趋势3个方面比较分析了不同区域技术效率的空间差异和时间维度变化,并借助经典收敛回归模型对全国范围及各区域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限内,粮食主产区平均技术效率最高,主要得益于较高的规模效率水平;全国粮食技术效率水平变化幅度较平缓,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全国和粮食主产区、平衡区粮食生产效率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省份之间的技术效率差距会慢慢缩小同时各省份自身的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闵锐  李谷成  
采用超效率DEA及方向性距离函数理论方法,对1978年以来国内28个省市区的包括非合意产出在内的粮食投入产出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处理,以分析国内粮食生产与资源环境协调性空间分异特征,实证发现:环境污染因素的引入对我国整体及各省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较为稳定;区域间粮食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性极不平衡,存在典型的空间地域特征;从粮食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角度而言,粮食主产省份与部分东部省份表现较为突出;我国粮食生产普遍存在环境污染导致效率损失的现象,转变粮食生产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迪  杨向阳  王舒娟  
本文利用2000~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测算出各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值,然后从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质量和结构维度出发,运用面板随机效应模型对比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全国和粮食生产功能区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存在技术非效率,全国层面劳动力转移没有显著降低技术效率;劳动力转移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即劳动力转移能显著提升主产区技术效率;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提高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不会显著提升技术效率,劳动力女性化现象显著降低了主销区技术效率;劳动力外流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城镇化阶段存在差异,在城镇化中低水平阶段,劳动力外流有助于提高技术效率,在城镇化高水平阶段,劳动力持续外流产生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舒琪  马铃  
基于广东省20个城市2001—2020年的统计数据,运用SFA模型测算广东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一步借助Tobit模型分析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1—2020年,广东省平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呈稳步缓慢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0.15%,在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区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布异质性和时序变化趋同性。2)耕地非粮化水平提升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倒逼效应”,但存在功能区差异,珠三角核心区和沿海经济带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受非粮化的“倒逼效应”明显,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北部生态区影响相对不显著。3)不同水平的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倒逼效应”存在差异,相对而言,高度非粮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鉴于此,应注重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通过加强耕地非粮化治理,实行功能区差异化提升策略,与社会经济手段相互协调,稳定和提升主销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落实“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战略目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杭斌,周小梅  
This study estimates the level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about grain production for 16 provinces over the period 1988—1999,through an econometric estimation of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Our econometric results confirm the great heterogeneity in the provinces' efficiency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un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conomic developing level and technical efficienc.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殷方升  董莉莉  王小博  
该文利用1994~2009年省粮食生产相关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辽宁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变化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总体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潜力,而加强农田灌溉设施和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提升农技服务、继续加大粮食生产补贴政策以及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是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有效性的重要政策取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慧  赵凯  
文章基于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视角,采用2004-2013年的中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运用SFA模型,测算了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种粮劳动力、种粮机械动力、种粮农药使用量和时间变量与粮食产出显著相关;三大流域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均表现出上升态势,但上升幅度逐年递减,且长江流域的技术效率上升幅度显著大于松花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排名相对稳定,技术效率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长江流域的湖南和江苏以及松花江流域的吉林,分别位列第一、第三和第二,排名最后三位的省份分别是湖北、安徽和江西,均属于长江流域;在省际层面,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较高和较低省份的技术效率差异变化较大,处于中间水平的省份变化较小;在流域层面,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差异由高到低依次是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不同流域的技术效率差异呈现递减趋势,在总差异中,流域内差异占主导地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慧  赵凯  
文章基于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视角,采用2004-2013年的中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运用SFA模型,测算了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种粮劳动力、种粮机械动力、种粮农药使用量和时间变量与粮食产出显著相关;三大流域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均表现出上升态势,但上升幅度逐年递减,且长江流域的技术效率上升幅度显著大于松花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排名相对稳定,技术效率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长江流域的湖南和江苏以及松花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雅婷  李宾  吕亚荣  
基于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函数(SFA)测度了在同一生产前沿面下中国粮食生产效率、不同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以及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不断提高,从2000年的0.790稳步上升至2014年的0.859;地区间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东中西部地区技术效率依次降低且东部地区增速最快,非粮食主产区虽落后于粮食主产区但增速更快;粮食生产中土地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最高,农资和农具要素次之,劳动力投入产出弹性最低且为负值,粮食生产中仍存在劳动力过度投入问题,且中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此问题尤为严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粮食生产机械化率、户均农地规模、平原面积占比等因素均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夕红  李长青  籍卉林  白双柱  张国荣  
我国各地区能源效率存在明显的差距,如何缩小地区能源效率差距成为了能源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依据2000-2010年中国30省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误差条件β收敛模型分析了技术扩散对全社会能源效率收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0年间,全社会能源效率呈现2000-2002、2002-2005和2005-2010的三阶段特征,经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过程,其中,2005-2010年提升速度最快,其经验值得借鉴;②全社会能源效率的绝对β收敛呈现由收敛至发散的三阶段变化过程;③全社会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滞后现象,其增长率的空间相依性不显著,但空间因素对全社会能源效率β收敛的正面影响有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江帆   种聪   宋洪远  
基于全国14个省份2022年的微观调查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主要运用逆概率加权和逆概率加权回归调整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农业生产托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农业生产托管参与决策受多种因素影响,是农户的一种“自选择”行为。(2)农户购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相较于未购买服务的农户,购买服务农户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会高出约2.51%~3.40%。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托管能够有效减少粮食生产中的农药、化肥投入,提高种粮农户的技术采纳概率。(3)农业生产托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在产销平衡区、在小麦生产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且这一正向作用在小规模、高兼业水平、新生代的农户群体中更为突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利国  鲍丙飞  潘丹  
采用方向距离函数,运用2001—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面板数据,分析其粮食生产传统技术效率、环境技术效率及粮食生产与环境协调性。结果表明:从时序演变来看,不考虑环境污染因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传统技术效率呈现"W型"趋势;考虑环境污染因素,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呈现"U型"趋势;从空间分异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除安义县、九江县、永修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等六个县(市)外,其余各县(市)粮食生产传统技术效率均大于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从粮食生产与环境协调性来看,"粮食生产与环境高度协调"的县(市)个数先减少后增加,"粮食生产与环境较为协调"、"粮食生产与环境较不协调"的县(市)个数均先增加后减少,"粮食生产与环境高度不协调"的县(市)仅2012年出现在都昌县、新建县和贵溪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申淑虹  牛文浩  李贤  靳亚亚  张蚌蚌  
[目的]理清耕地细碎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提高粮食产量、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陕西省603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测算了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借助Tobit模型分析了耕地细碎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并进一步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农户兼业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1)调研地区全体农户的平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值偏低且分化严重;(2)耕地细碎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呈现弱显著的倒U型关系;(3)农户兼业程度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的总效应呈现显著的U型关系;(4)农户兼业在耕地细碎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结论](1)多管齐下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推行适度规模经营;(2)依托个体农户特征差异,针对性引导农户职业合理分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俊鹏  冯中朝  吴清华  
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是粮食生产水平的直接体现,识别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增长路径是实现粮食增产的关键。利用1990-2014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在核算各省(市/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基础上,根据拓展的Solow理论模型,构建空间杜宾(Durbin)计量模型测算各因素的直接影响和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溢出效应是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提升的主导。其中,城市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和溢出效应;农业灾害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影响;农民教育水平与人均耕地规模则存在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由此提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