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62)
2023(11762)
2022(9904)
2021(9223)
2020(7212)
2019(16465)
2018(16038)
2017(30880)
2016(16752)
2015(18629)
2014(18411)
2013(18312)
2012(17581)
2011(16127)
2010(16280)
2009(14833)
2008(14306)
2007(12835)
2006(11867)
2005(10859)
作者
(48381)
(40688)
(40031)
(38011)
(25871)
(19434)
(18262)
(15566)
(15508)
(14615)
(13750)
(13623)
(13130)
(12855)
(12657)
(12440)
(11940)
(11818)
(11640)
(11632)
(10308)
(10037)
(9791)
(9394)
(9183)
(9100)
(9055)
(8801)
(8111)
(8067)
学科
(76078)
经济(76016)
管理(42710)
(41689)
地方(29364)
(27767)
企业(27767)
(27550)
中国(24074)
方法(22127)
数学(19485)
数学方法(19235)
农业(18989)
业经(17807)
地方经济(15757)
(14430)
(13636)
环境(13576)
(13348)
贸易(13333)
(13123)
(13033)
(12761)
(12505)
金融(12502)
(12191)
银行(12180)
(11904)
(11133)
技术(10719)
机构
学院(234467)
大学(228717)
(99922)
经济(97567)
研究(89467)
管理(86022)
理学(72257)
理学院(71269)
管理学(70149)
管理学院(69687)
中国(69062)
科学(54154)
(50685)
(45776)
(44633)
(44430)
中心(41496)
研究所(41212)
(39580)
(35619)
师范(35345)
业大(34616)
农业(34348)
财经(33292)
(32618)
北京(32145)
(31476)
(30648)
(29966)
经济学(29498)
基金
项目(153423)
科学(121163)
研究(117382)
基金(107636)
(93573)
国家(92708)
科学基金(78669)
社会(73893)
社会科(69927)
社会科学(69915)
(63368)
基金项目(56670)
(52046)
教育(52035)
编号(49321)
自然(48345)
自然科(47094)
自然科学(47083)
自然科学基金(46165)
资助(43006)
(40696)
成果(40030)
课题(35403)
重点(35285)
发展(33329)
(32899)
(32780)
(31684)
国家社会(30030)
创新(29696)
期刊
(124352)
经济(124352)
研究(75274)
中国(56340)
(42870)
科学(32888)
学报(32413)
管理(31650)
(31467)
教育(30460)
农业(29851)
(27085)
金融(27085)
大学(24776)
学学(23002)
业经(22431)
技术(21870)
经济研究(18660)
问题(16404)
(15893)
财经(15406)
资源(14678)
(13466)
(12496)
(12146)
图书(11988)
世界(11952)
技术经济(11823)
(11635)
论坛(11635)
共检索到380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刚  
滁县地区作为新兴商品粮基地具有自然资源丰富、粮食生产潜力大等优越条件,但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为确保粮食生产的持续供应以及区域经济的振兴,本文在对滁县地区区情分析基础上,系统论述了粮食生产发展对策,并确立了其区域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宇航  王志丹  吴敬学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辽宁省为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辽宁省粮食生产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粮食播种面积下降趋势明显、行业比较经济效益相对偏低、粮食单产水平不稳定性加大等突出问题。因此,本文从农村土地流转、农业资金投入、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保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未来促进辽宁粮食生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长明  陈学云  
[目的]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粮食生产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和主体,实现粮食生产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选择。通过构建粮食生产现代化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探索两者间的协调发展程度、特征与实现对策,进而促进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健康发展,促进“四化”同步、乡村振兴发展步伐。[方法]通过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创新的内在联系和协调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粮食生产现代化和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实证研究了2011—2017年安徽省16个地市的互动效应和协调状况。[结果]从总体效应来看,安徽省粮食生产现代化和科技创新呈现良好的协调关系,地市间协调水平差异较大,但是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具体效应来看,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效力更优,但是皖中地区粮食生产现代化促进效力显著。[结论]推动粮食生产现代化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安徽省需要健全协调发展体系、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注重地区发展差异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两者协调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社梅  
当前粮食生产经营方式、技术路线、产品形态等正在逐步改变,这对粮食科技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在判断和分析浙江粮食生产发展方式转变趋势的基础上,从作物育种、栽培技术、机械技术、低碳环保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等五大方面指出了粮食科技发展的新需求,最后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浙江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凯,袁璋,许越先  
河北省2002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6484.4千hm2,其中小麦占37.8%,玉米39.7%;粮食、棉花、油料的种植比例为15.9:1.0:1.6。北部四地市粮食播面占全省的23.3%,南部七地市76.7%。2002年粮食总产2435.8万t,为1949年的5.2倍;粮食单产3756kg/hm2,为1949年的5.8倍;人均粮食362kg,为1949年的2.4倍。北部地区粮食总产占全省的17.2%,南部地区82.8%。据回归分析与双向差分建模分析,2010年粮食总产可达3087.5万t,粮食单产4478kg/hm2,人均粮食460kg。据灰关联分析,影响粮食总产的主要因子有:粮食单产、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1978年=100)、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农田化肥施用量与有效灌溉面积等。根据笔者预测,若201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8989万kw,农村用电量240.8亿kwh,农田化肥施用量356.1万t,有效灌面4549.2千hm2,则其粮食单产可达4664kg/hm2;若2010年仍保持2000年小麦播面所占比例(0.387),玉米播面所占比例达0.439,则其单产可达4387kg/hm2。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永贵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作为每年都由中央调进粮食的贵州来说,粮食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因此,全省上下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是非常必要的。本省五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杰  卢李朋  姜朋辉  李定  张亮  
采用安徽省1978~2010年的相关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在对33a来粮食动态变化的定量定性分析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区域粮食生产的影响因子。然后根据安徽33a粮食总产量的历史数据,建立GM(1,1)预测模型,对安徽省未来20a(2011~2030年)的粮食产量进行中长期的模拟预测,以期为相关部门粮食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1978~2010年,安徽省粮食生产在波动中增长,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曲线的动态变化基本吻合。(2)影响粮食生产的3个主要成分分别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成本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粮食生产在2011~2030年将保持平稳增长的良性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贤  卫新  杨祖增  桑文华  
浙江省粮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粮食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丁贤,卫新,杨祖增,桑文华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有贵  邝婵娟  焦红坡  
本文把南北方两个区域之间粮食流向流量变化放在整个社会、经济、技术发展背景中考察,对南粮北调向北粮南运演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南粮北调,是在南北方人均粮食产量水平均很低和南方相对高于北方的情况下,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政府为解决北方商品粮需求集中地区口粮短缺的矛盾,而采取行政手段实现的;北粮南运,其直接致因是南北方粮食生产发展与消费增长及结构不适应,而南北方粮食生产发展呈现出的差异,是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粮食生产在南北方区域经济发展中比较优势上表现出差异,南北方农民根据要素的相对价格和比较利益对资源进行重组的结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卢奕帆  林锦耀  
探索基于系统保护规划理念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方法,分析各城市协同发展下城市群扩张对优质耕地的侵占情况,对区域粮食生产功能区识别、资源配置优化和空间布局规划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为此结合城市流理论与PLUS模型,模拟预测两种不同发展情景下2030年珠三角城市群的扩张情况;基于系统保护理念识别该区域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粮食生产后备区,分析不同扩张结果对粮食生产区的侵占情况。结果表明:(1)珠三角各城市协同发展情景下的城市群扩张模拟结果更符合现实发展情况;(2)基于系统保护规划理念,可将研究区域的耕地划分为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生产后备区、其余区域;(3)相较各城市独立发展的情景,基于城市相互作用的城市群扩张结果侵占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以及粮食生产后备区面积更少。本文所提出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划定方法能统筹社会经济发展、保护耕地、维护粮食安全的多重目标,为城市区域化背景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供建议和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博  唐彬  杨柏欢  
为更好地协调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以榆林市各县级单元为评价对象,在构建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探究二者之间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并根据结果对研究区进行了耦合协调型分区。结果表明:榆林市各县级单元的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耦合度值均大于0.52,表明各县级单元的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二者关系密切。耦合度为0.64~0.72的评价单元数量最多,其次为0.72~0.84,分布面积最少的为耦合度>0.84的区域;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整体呈现中南部与东北部较高,西部较低的规律。根据计算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低水平耦合区面积最为广泛,其次为拮抗区与磨合区,协调区面积最...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慧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但河南省粮食产量生产能力区域差异比较明显。本文运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南省18个地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区域差异,阐述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协调发展策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扶桑  
农业保险具有分散农业灾害风险的功能,它的建立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安徽省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揭示影响中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尽快制定与农业发展配套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等一系列措施,以促进中西部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娟  范星宏  王朝辉  
低碳旅游作为旅游业对低碳经济的响应方式,已成为全球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向。基于旅游系统论的视角,研究认为安徽低碳旅游发展应选择走低碳旅游系统化管理的战略思路,着重围绕旅游六要素,在加强政府政策引导的基础上,提出培育低碳理念、倡导绿色交通、实施低碳管理、加强低碳科技支撑等具体实施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