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14)
2023(16949)
2022(13999)
2021(12900)
2020(10854)
2019(24484)
2018(24439)
2017(47390)
2016(25962)
2015(29268)
2014(29137)
2013(28811)
2012(26160)
2011(23282)
2010(23235)
2009(21779)
2008(21496)
2007(19366)
2006(17362)
2005(15490)
作者
(75493)
(62866)
(62652)
(59496)
(39932)
(30184)
(28323)
(24783)
(23959)
(22496)
(21440)
(21319)
(20113)
(19930)
(19375)
(19004)
(18673)
(18574)
(18098)
(18086)
(15757)
(15571)
(15296)
(14554)
(14168)
(14153)
(13967)
(13966)
(12603)
(12587)
学科
(105876)
经济(105738)
(100030)
管理(81759)
(81555)
企业(81555)
(49406)
方法(45478)
数学(35891)
数学方法(35530)
业经(34533)
农业(32714)
(30372)
中国(29217)
(21639)
财务(21569)
财务管理(21545)
(21330)
(20842)
企业财务(20405)
地方(20386)
技术(20357)
理论(19424)
(18848)
(18061)
贸易(18051)
(17631)
(17516)
(16951)
(16379)
机构
学院(372676)
大学(367689)
管理(151254)
(150287)
经济(147197)
理学(130545)
理学院(129218)
管理学(127180)
管理学院(126510)
研究(121912)
中国(94621)
(78460)
科学(76346)
(75996)
(66926)
(61615)
业大(60723)
农业(58457)
(57220)
中心(56409)
研究所(56006)
财经(53695)
(48911)
北京(48862)
(47823)
师范(47401)
(45403)
(43777)
经济学(43557)
经济管理(41391)
基金
项目(252690)
科学(199755)
研究(187085)
基金(183362)
(159393)
国家(157888)
科学基金(136435)
社会(118399)
社会科(111766)
社会科学(111736)
(100097)
基金项目(98121)
自然(88194)
自然科(86145)
自然科学(86127)
自然科学基金(84615)
教育(83891)
(82662)
编号(77968)
资助(73565)
成果(62050)
重点(56036)
(55289)
(54906)
(53967)
课题(52075)
创新(49804)
(48676)
国家社会(48332)
科研(48025)
期刊
(173490)
经济(173490)
研究(106909)
(75359)
中国(73136)
学报(58484)
管理(56209)
科学(55577)
(51607)
农业(51200)
大学(45061)
学学(42710)
教育(38426)
业经(34429)
(33545)
金融(33545)
技术(32758)
(26750)
财经(25781)
经济研究(24888)
问题(23534)
(22030)
技术经济(19629)
(18933)
科技(18128)
现代(18088)
图书(17733)
世界(17351)
理论(17167)
资源(17156)
共检索到551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邓蒙芝  
农业劳动力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河南省产粮大县滑县和鄢陵县的调研发现,粮食核心产区农业劳动力呈"老龄化""女性化""低素质化"的"弱质化"特征。为更好应对农业劳动力"弱质化"问题,应合理调整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粮食核心产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面向粮食核心产区的教育补偿机制,高度重视粮食核心产区青年农民的培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邓蒙芝  
农业劳动力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河南省产粮大县滑县和鄢陵县的调研发现,粮食核心产区农业劳动力呈"老龄化""女性化""低素质化"的"弱质化"特征。为更好应对农业劳动力"弱质化"问题,应合理调整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粮食核心产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面向粮食核心产区的教育补偿机制,高度重视粮食核心产区青年农民的培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淑红  杨志海  
本文利用1991—2016年27个省(区)的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在运用单元调查评估法测算各省份粮食生产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与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各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样本期内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但仍处于一种低效率状态;此外,不同省份之间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差异也较大,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状况整体优于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2)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我国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之间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即伴随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先降后增的趋势,并且这种关系在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均较为稳定。3)工资性收入比重以及受灾率的增高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均具有负向影响,而财政支农力度的提高则能够显著促进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范东君  朱有志  
论文结合二元经济理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思想,运用1990—2009年的统计数据,构建了一个现代产业与传统农业存在报酬差异的两部门模型来分析农业劳动力流动机制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两部门报酬差距拉大会引致大量有效农业劳动力外流,直接引起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抑制农业技术进步与推广,引起耕地抛荒增加,进而影响粮食产量增加。要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关键在于不断改善和优化农村地区的投资环境,加大对农民的投资,提升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报酬,缩小产业报酬差距,从根本上消除有效农业劳动力外流的动因。同时,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吸引部分农村劳动力返回农村发展,以解决农村有效劳动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东君  朱有志  
农业劳动力流动会改变农业结构和影响土地利用率,对粮食生产的效率、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结合二元经济理论、新兴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构建一个农业劳动力流出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模型。实证分析表明,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使得大量有效农业劳动力外流,影响了农业技术进步与推广,容易出现农业耕地抛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产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兴华  熊菊喜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为18099万人,需求为17247万人,农业剩余劳动力为852万人,剩余比例为4.71%,可见,目前我国农业已基本无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调查发现,劳动力的这种供求状况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主要表现为耕地撂荒、弃粮从经、降低复种指数和粗放经营等。因此,人们对明天"谁来种地"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成德宁  杨敏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劳动力不断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农业劳动力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农业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2003-2012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方法测算了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转变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中,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受教育程度提高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正向影响;而农业劳动力女性化并没有降低非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但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针对农业劳动力的新变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钟甫宁  
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竞争力下降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重大公共政策问题。本文以经济学基本原理为依据,通过逻辑和数据分析指出近年来粮食进口大幅度增长、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作物生产成本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和收入增长以及劳动力成本的飙升;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导致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在时空上不匹配。因此,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关键在于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缓解劳动力市场供求瓶颈阶段的紧张程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范东君  朱有志  
农业劳动力外流会改变农业结构和影响土地利用率,对粮食生产的效率、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二元经济理论、新兴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构建一个农业劳动力流出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使得大量有效农业劳动力外流,影响了农业技术进步与推广,容易出现农业耕地抛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产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名望  刘雅娟  黄甜甜  
"三农"问题关乎到国计民生与社会的稳定,文章基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将全国主要的11个粮食主产区分为经济较发达主产区和经济欠发达主产区两类,应用1990—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流、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在全国粮食主产区和经济欠发达主产区,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生产没有显著的影响;在经济较发达主产区该效应显著为正。同时,研究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要素投入有着密切的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玛兰  李晓云  游良志  
利用1978-2015年13个粮食主产区的省域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分析了中国农业劳动力与机械利用变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在测算出机械与劳动力替代弹性的基础上分析弹性变化的原因,论证农业机械对劳动投入与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与农业机械均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两者对粮食产出的边际影响不显著。农业机械与劳动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农机具购置补贴不仅使农业机械对劳动的替代作用变强,而且显著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1978-2015年农业机械与劳动力的替代弹性呈现出四个较明显的阶段
[期刊] 改革  [作者] 檀竹平  洪炜杰  罗必良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结合全国9省(区)2323个样本农户数据,从距离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三个维度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空间距离越远,家庭收入中务工收入占比提高,以及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的出现,均能够强化农户种粮的行为倾向。农户种植结构"趋粮化"是劳动力非农转移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趋势,并将因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市场的发育而进一步强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柳林  吴昌南  张云  张志芳  王勇  
[目的]基于江西省20个粮食主产县的408份有效农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老龄甚至高龄农业劳动力是否会影响粮食生产效率。如果会,机耕、机收等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是否具有调节效应。[方法]运用Stata 14软件,引入机耕、机收服务两个调节变量,区分老龄和高龄农业劳动力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结果]老龄农业劳动力暂时并没有显著影响粮食生产效率,而高龄农业劳动力对粮食生产效率表现出显著的负效应。如果粮食生产过程中能得到机耕、机收等农业生产性服务,都可以显著降低高龄农业劳动力对粮食生产效率的负向影响。[结论]为了缓解高龄农业劳动力给粮食生产效率带来的负向效应,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同时,应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占兵  
以二元经济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为依托,构建了农业劳动力流出对粮食产出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了农业劳动力流出最优点的研究假设,并运用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得出,中国东部和中部区域正处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期,农业劳动力流出数量已经越过农业劳动力流出最优点,对粮食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而西部区域正处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初期,农业劳动力流出数量还未到达农业劳动力流出最优点,存在着过剩的农业劳动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俊鹏  冯中朝  吴清华  
针对目前中国粮食生产结构与实际需求不匹配,本文将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老龄化率引入劳动增强型生产函数(C-D函数),分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玉米、小麦和稻谷三大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粮食生产存在明显的"内卷化",这阻碍了粮食增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粮食生产劳动投入,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与机械化,通过提高单产与种植面积促进粮食增产。此外,中国粮食增产尚处于依赖要素和资本投入阶段;从长远来看,在劳动力知识水平未显著提高的情况下,这种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加速机械、技术等现代要素的引入,促进我国粮食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