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70)
- 2023(10769)
- 2022(9139)
- 2021(8339)
- 2020(6675)
- 2019(15376)
- 2018(15067)
- 2017(28268)
- 2016(15925)
- 2015(17459)
- 2014(17481)
- 2013(16815)
- 2012(15634)
- 2011(14104)
- 2010(14423)
- 2009(13779)
- 2008(13802)
- 2007(12375)
- 2006(11469)
- 2005(10717)
- 学科
- 济(57581)
- 经济(57495)
- 管理(51334)
- 业(45683)
- 企(37682)
- 企业(37682)
- 财(21388)
- 制(20078)
- 农(19777)
- 方法(18857)
- 中国(17988)
- 数学(16251)
- 数学方法(15959)
- 业经(15058)
- 税(13943)
- 地方(13919)
- 体(13391)
- 税收(13230)
- 收(13138)
- 农业(12565)
- 银(12401)
- 银行(12393)
- 行(11918)
- 务(11527)
- 财务(11487)
- 策(11478)
- 财务管理(11457)
- 融(11335)
- 金融(11331)
- 贸(11325)
- 机构
- 学院(216955)
- 大学(215260)
- 济(93385)
- 经济(91358)
- 管理(81329)
- 研究(78443)
- 理学(68336)
- 理学院(67566)
- 管理学(66575)
- 管理学院(66131)
- 中国(62729)
- 财(51209)
- 京(45769)
- 科学(43604)
- 所(39266)
- 财经(37231)
- 中心(36328)
- 江(36196)
- 农(35280)
- 研究所(34558)
- 经(33630)
- 北京(29311)
- 院(28914)
- 业大(28633)
- 范(28625)
- 经济学(28422)
- 师范(28378)
- 州(27885)
- 财经大学(27288)
- 农业(26992)
- 基金
- 项目(137216)
- 科学(108630)
- 研究(105972)
- 基金(98717)
- 家(85396)
- 国家(84657)
- 科学基金(72284)
- 社会(67553)
- 社会科(64077)
- 社会科学(64067)
- 省(52805)
- 基金项目(50871)
- 教育(49173)
- 划(44677)
- 自然(44227)
- 编号(43703)
- 自然科(43143)
- 自然科学(43133)
- 自然科学基金(42376)
- 资助(39991)
- 成果(37921)
- 制(31905)
- 课题(31621)
- 重点(31397)
- 部(31348)
- 发(30420)
- 性(28664)
- 创(28449)
- 国家社会(28156)
- 教育部(27259)
共检索到356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慧 秦富
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为我国推进粮食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创造了条件。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大豆和优质粳稻产区,也是我国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先行地区。2016—2018年,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高位增长,伴随着区域布局优化,玉米、大豆质量逐步改善,稻谷质量显著提高。优质优价市场信号的释放、补贴政策的导向性和连续性是影响农户提高粮食质量的主要因素。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增强补贴政策的导向性和连续性、提升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以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粮食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关键词:
粮食 收储制度改革 提质增效 东北地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习银生
基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调研情况,结合协调理论,分析了东北地区粮食政策联动机制的实践困境及短、长期的联动机制构建。在粮食政策联动机制的实践方面,由于种植效益的差异和政策的不协调,导致东北地区大豆、稻谷和玉米供给存在"跷跷板"现象,这使得该地区无法保持粮食供给平衡且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粮食政策统筹联动短期性特征明显,但是结构调整存隐忧,尤其是水稻种植效益高导致"旱改水"倾向较为明显,造成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据此,从短期和长期视域出发,提出完善东北地区粮食政策联动的目标任务、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晓山 刘长全
以稻谷、小麦最低价收购价及玉米临时收储价为基石的粮食流通体系和收储制度亟待调整与改革,但改革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市场导向的粮食价格机制改革和政策性粮食去库存与国有粮食企业的利益存在冲突,改革举措必将触动现存利益格局。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应将中央储备粮的收购、销售职能从中储粮剥离出来,使中储粮回归为单纯的企业。国家有关部门已放松对顺价销售的固守,但仍应注意竞拍底价政策要与市场对接,同时要创新农企贷款模式,增加企业的购粮能力。
关键词:
收储制度 去库存 粮食流通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晓山 刘长全
以稻谷、小麦最低价收购价及玉米临时收储价为基石的粮食流通体系和收储制度亟待调整与改革,但改革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市场导向的粮食价格机制改革和政策性粮食去库存与国有粮食企业的利益存在冲突,改革举措必将触动现存利益格局。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应将中央储备粮的收购、销售职能从中储粮剥离出来,使中储粮回归为单纯的企业。国家有关部门已放松对顺价销售的固守,但仍应注意竞拍底价政策要与市场对接,同时要创新农企贷款模式,增加企业的购粮能力。
关键词:
收储制度 去库存 粮食流通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朱晓乐
2016年3月,国家对在东北地区实施了8年的玉米临时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实施"市场化定价+生产者补贴"的新政策。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初步理顺了政府和市场关系、玉米和其他农产品比价关系、国内外价格关系、玉米产业链各环节利益关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竞争力。
关键词:
粮食 收储制度 改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曾智 张利国 米锋
本文基于2005—2018年玉米主产区18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在东北三省一区先后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价补分离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方法,识别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玉米生产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其影响机制及异质性。研究发现:(1)临时收储政策实施显著提高了玉米生产效率,其主要传导机制来源于农民预期收入、玉米产量、玉米播种面积占比、农业机械化投入的增加与财政支农水平的降低。(2)价补分离政策实施显著降低了玉米生产效率,其主要传导机制来源于农业机械化投入的减少与财政支农水平的提高。(3)异质性分析发现,临时收储政策、价补分离政策实施均导致了种植结构调整,但具有差异性;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表现出低成本、高效率,符合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临时收储政策 价补分离政策 玉米生产效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鹏 丁乐
在确保国家粮食储备安全这一重要问题上,民间企业、普通农户、家庭农场、"粮食银行"的粮食储备行为分担了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的沉重压力,对于保证口粮充足、安定人民生活、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出现时间短、资金和技术匮乏等原因,民间储粮行为存在着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将粮食储备推向市场化经营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但这种改革应是缓慢的、一步步摸索前进的。目前而言,政府对粮食的存储必须是"绝对主体",民间储粮行为只能是"有益补充",必须以粮食储备制度改革加以引导,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加以完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鹏 丁乐
在确保国家粮食储备安全这一重要问题上,民间企业、普通农户、家庭农场、"粮食银行"的粮食储备行为分担了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的沉重压力,对于保证口粮充足、安定人民生活、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出现时间短、资金和技术匮乏等原因,民间储粮行为存在着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将粮食储备推向市场化经营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但这种改革应是缓慢的、一步步摸索前进的。目前而言,政府对粮食的存储必须是"绝对主体",民间储粮行为只能是"有益补充",必须以粮食储备制度改革加以引导,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加以完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唐成 李振 徐瑶
现行粮食收储制度面临一些困境,粮食供求阶段性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价格呈现"三个倒挂"。这一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政府职能和市场功能边界不清晰,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错位,中央与地方责权边界不清晰,粮食生产、收购、加工、消费等环节严重脱节。为此,加快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推进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探索粮食收购新模式。
关键词:
市场化 粮食收储 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普蓂喆 钟钰
2014年以来的收储制度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带来一些新风险和新问题。"运动式"去库存冲击了市场、打击了加工企业用粮积极性;仓容即将大规模闲置,带来国有资产处置难题;国有收储与市场需求错位,无法对市场优质粮源形成有效补充;轮换机制僵化,增加财政负担与市场风险;企业动态储备机制仍不完善,政府与私人储备良性互动关系尚未建立;粮食走私打击不力,抵消了改革效果。下一步改革应更注重统筹协调和细节设计,聚焦收储核心功能的市场化,以渐进式去库存、开展跨省异地收储合作、鼓励优质粮源市场化收储、放活轮换机制、鼓励多元主体收储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大打击粮食走私力度,保护国内市场、强化改革效果。
关键词:
收储制度 市场化改革 新风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蕊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改革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事关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近年来,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支持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切实保障了农民利益,促进了产业链上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梅 杨国蕾
在当前的国情和粮情下,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减少市场扭曲,已经成为摆在政府和学术界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在充分总结新疆小麦收储制度改革的动因、成效、问题及相关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支持政策,对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其他相关支持政策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之前,这项政策应加以完善并坚持下去。同时,在下一步工作中,从供求总量平衡兼顾种植成本和国际粮价的角度,寻求科学有效的最低收购价定价机制,让粮价回归市场。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不断创新粮食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推动粮食产购销产业链条衔接、市场竞争有序、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局面。
关键词:
收储制度 最低收购价 市场化改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程叶青
基于东北地区183个县级行政区域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 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1980—2005年该区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动因,并划分粮食单产变化的空间类型。结果表明:①粮食单产水平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黑土区和辽河平原区,单产水平较低的县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北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丘陵区和三江平原区;②区域粮食单产总体呈增长态势,单产水平增加的县域占有绝对控制地位,约占全部县域的83.61%;③粮食单产变化的区域差异显著,单产水平较高的区域总体表现为中部平原区向周边低山丘陵区扩张的趋势,单产水平较低的区域总体呈现南部向北部减缩的趋势;④农业投入变化是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聂英 夏英
东北地区是我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东北地区粮食产能变化关乎国家粮食安全。这种特殊的战略地位决定了研究东北地区粮食产能变化影响因素的必要性。在考察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粮食产能建设作用及对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作用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粮食生产中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受灾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等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及强度进行分析,并从综合因素贡献度、抗灾能力、农业机械水平、资源利用效率及生产服务体系等角度,提出促进东北地区粮食产能提升的对策。
关键词:
粮食产能 农业资源 影响因素 东北地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秀丽 张平宇 刘文新
东北地区是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粮基地,粮食单产变化的研究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1978-2004年数据为基础,分别从阶段性、趋势性、稳定性与不同作物等4个角度,对东北地区粮食单产时序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农业生产条件的角度,对影响东北地区粮食单产变化的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揭示了不同阶段各因素对粮食单产影响程度的变化。
关键词:
粮食单产 时序变化 影响因素 东北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