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2)
2023(5783)
2022(4081)
2021(3481)
2020(2631)
2019(5679)
2018(5689)
2017(10865)
2016(5810)
2015(6718)
2014(6780)
2013(6519)
2012(5685)
2011(5028)
2010(4881)
2009(4466)
2008(4363)
2007(3947)
2006(3629)
2005(3430)
作者
(17178)
(14311)
(14090)
(13556)
(8809)
(6550)
(6489)
(5467)
(5432)
(5042)
(4812)
(4682)
(4533)
(4517)
(4471)
(4418)
(4204)
(4038)
(4020)
(3985)
(3610)
(3584)
(3443)
(3273)
(3222)
(3191)
(3071)
(3032)
(2842)
(2817)
学科
(31763)
经济(31741)
(16365)
管理(14155)
(12408)
(11604)
企业(11604)
业经(11205)
产业(10287)
中国(9917)
地方(9616)
农业(8661)
方法(8288)
(6881)
数学(6699)
数学方法(6671)
发展(6019)
(6015)
技术(5417)
结构(5323)
地方经济(5134)
信息(4573)
(4436)
农业经济(4409)
总论(4386)
信息产业(4344)
(4282)
(3946)
(3908)
(3896)
机构
学院(86193)
大学(83303)
(39940)
经济(39334)
管理(32063)
研究(31414)
理学(27661)
理学院(27406)
管理学(26958)
管理学院(26818)
中国(23155)
科学(18473)
(17690)
(17429)
(15560)
(15240)
研究所(14198)
中心(13887)
(13698)
农业(13590)
业大(13549)
经济学(12505)
财经(12255)
经济学院(11340)
(11293)
(11155)
(11077)
师范(11040)
北京(10768)
(10612)
基金
项目(59078)
科学(47261)
研究(45091)
基金(42117)
(36661)
国家(36374)
科学基金(31144)
社会(30335)
社会科(28930)
社会科学(28926)
(24491)
基金项目(22333)
(19361)
教育(18699)
编号(18348)
自然(17864)
自然科(17412)
自然科学(17409)
自然科学基金(17121)
(15533)
资助(15419)
成果(13868)
重点(13704)
发展(13206)
国家社会(13158)
(13008)
(12798)
课题(12713)
(12217)
创新(11977)
期刊
(47509)
经济(47509)
研究(24999)
(18407)
中国(18084)
农业(13305)
管理(12670)
科学(12624)
学报(12565)
(10573)
业经(10074)
大学(10000)
学学(9543)
技术(8015)
教育(7812)
经济研究(7551)
问题(7144)
(7064)
金融(7064)
(6866)
财经(5938)
(5398)
世界(4886)
现代(4884)
商业(4857)
技术经济(4832)
经济问题(4764)
科技(4534)
(4396)
农业经济(4383)
共检索到129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水长  
一、产业化程度低,严重影响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粮食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组织(包括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中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丁声俊  
本文阐明了把粮食作为一项大产业的客观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振兴粮食大产业,要坚定不称地坚持粮食和农业的基础观,坚持统一、规范、开放、高效、竞争的大市场观;坚持科学化、间接化宏观调控观。为此,要确立宏观调控的总目标,实施宏观调控的大措施,创造宏观调控的大环境。本文强调:东南沿海地区在充分发挥比较效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过程中,不可对粮食生产掉以轻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丁声俊  
改革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粮食经济的两大主题。指引粮食流通改革的主旨是开创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型粮食流通新体制。贯穿粮食经济发展的主线是开创粮食经营产业化。实现这两大主题,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粮食流通改革是粮食经济的根本动力;粮食经济发展又为深化粮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冯久先  
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构想冯久先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量一直未有大的突破,市场供给明显偏紧。要在本世纪末实现我国粮食生产量达到5000亿公斤,今后几年增产500亿公斤,基本满足社会需要的目标十分艰巨。为此,除在继续落实好改革以来创造和摸索出来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月水  
近几年,江西受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政策、价格等因素影响,粮食生产受到制约,笔者认为,推进粮食产业化是解决好当前粮食生产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问题的必然选择。粮食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实现粮食的自我积累、自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武汉大学乡村振兴研究课题组  
实现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确保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课题组在大量调研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就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确保粮食安全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思考及对策建议。一是解决好“谁来种地”和“谁来振兴乡村”的问题,要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开发力度,因势利导推动返乡入乡创业浪潮,夯实乡村人才振兴的制度基础和政策保障,让乡村人气旺起来、人才支撑强起来。二是以繁荣的产业生态筑牢乡村振兴基石,培育壮大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传统农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三是在县域内促进城乡融合,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就近城镇化,加大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力度,健全城乡之间市场双向开放和要素对流的体制机制。四是统筹好粮食产业的发展与安全,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强化科技支撑,坚持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并重,对乡村的水、土、气等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守住生态底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明  
从黑龙江省的农业资源、市场前景、国家粮食政策、农民增收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发展粮食依托型产业的必要性;提出振兴黑龙江农村经济,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畜牧业与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发展粮食依托产业;并指出应推进产权、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为粮食依托型产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钟  
加快产业化步伐振兴开化名茶产业陈钟一、开化茶业实施名牌战略势在必行浙江省开化县是传统茶叶产区,历史上就是中国三大著名出口绿茶之一“遂绿”的主产区,由于品质优异,开化茶叶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的声誉。民国初年,开化精制箱装茶叶即运往上海、温州等洋行出口。...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邓亦文  肖春阳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国有粮食企业是发展粮食产业化的重要主体。本文在对国有粮食企业粮食产业化经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国有粮食企业开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怡琳  张皓迪  李理想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而基层干部和农民是保障和落实粮食安全的重要主体。本研究从基层干部和农民的认知出发,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及其主要成因。研究发现,基层干部在行政压力下将粮食安全理解为一个行政目标,农民对粮食安全的感知则源于个体的日常实践。在他们看来,粮食安全面临三重困境:农业生产的脆弱性与农村劳动力短缺是其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土地政策刚性、种粮补贴政策不完善以及生态政策的抵牾效应构成其制度性障碍;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干部存在的诸多主观或客观问题则使其陷入主体性困境。本研究认为,应通过加大粮食生产保障力度、统筹协调各类政策落地、积极引导生产者种粮等举措保障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怡琳  张皓迪  李理想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而基层干部和农民是保障和落实粮食安全的重要主体。本研究从基层干部和农民的认知出发,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及其主要成因。研究发现,基层干部在行政压力下将粮食安全理解为一个行政目标,农民对粮食安全的感知则源于个体的日常实践。在他们看来,粮食安全面临三重困境:农业生产的脆弱性与农村劳动力短缺是其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土地政策刚性、种粮补贴政策不完善以及生态政策的抵牾效应构成其制度性障碍;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干部存在的诸多主观或客观问题则使其陷入主体性困境。本研究认为,应通过加大粮食生产保障力度、统筹协调各类政策落地、积极引导生产者种粮等举措保障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玉英  
促进粮食核心区的产业化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河南省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河南是全国的人口、农业和粮食大省,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粮食核心区的产业化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河南的粮食核心区的产业化建设问题在全国最具代表性。解决河南粮食核心区的产业化建设问题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春平  雷海章  
进入20世纪90年代,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我国广大农村逐渐蓬勃兴起,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领域大多数是养殖、林果等行业,粮食游离于产业化以外。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将会对全国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形成很大的冲击。鉴...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士杰  
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要保证粮食安全就必须加快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步伐,而龙头企业加农户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粮食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却难以真正实现企业和农民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局面。解决的途径就是走合作社的道路,在政府的扶助下,建立粮食合作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敏瑞  张昊冉  
[目的]揭示在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理念下,如何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方法]文章基于产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理论,及我国乡村振兴、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相关政策体系,对目前我国的农业生态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基于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理念的乡村绿色转型发展正在逐步实践完善,各地正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挖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地区特色产业等等。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制度机制不完善、特色产业同质化严重、生态产品技术体系不健全、人才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表明在乡村“+生态”和“生态+”的业态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结论]为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理念下的乡村振兴进程,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保障和政策支持、优化整体特色产业链、建立健全相关生态产品技术体系、重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和居民素质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