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79)
- 2023(7496)
- 2022(6357)
- 2021(6035)
- 2020(4916)
- 2019(11272)
- 2018(10965)
- 2017(21738)
- 2016(11805)
- 2015(13156)
- 2014(12841)
- 2013(12694)
- 2012(11895)
- 2011(10798)
- 2010(10649)
- 2009(9804)
- 2008(9398)
- 2007(8547)
- 2006(7622)
- 2005(6834)
- 学科
- 济(45135)
- 经济(45092)
- 管理(33492)
- 业(32561)
- 企(25000)
- 企业(25000)
- 方法(17533)
- 农(16374)
- 数学(15914)
- 数学方法(15678)
- 财(12829)
- 地方(12373)
- 中国(11752)
- 制(11149)
- 农业(10606)
- 业经(9914)
- 贸(9532)
- 贸易(9528)
- 易(9211)
- 策(8479)
- 体(7719)
- 学(7604)
- 环境(7560)
- 银(6957)
- 银行(6952)
- 务(6878)
- 财务(6847)
- 财务管理(6831)
- 行(6662)
- 融(6604)
- 机构
- 学院(160434)
- 大学(157340)
- 济(67200)
- 经济(65682)
- 管理(62270)
- 研究(55167)
- 理学(53411)
- 理学院(52765)
- 管理学(51791)
- 管理学院(51466)
- 中国(43959)
- 京(33941)
- 科学(33401)
- 财(32476)
- 农(29567)
- 所(27420)
- 中心(26919)
- 江(25640)
- 财经(24968)
- 研究所(24597)
- 业大(24024)
- 农业(23204)
- 经(22697)
- 范(21689)
- 师范(21525)
- 北京(21499)
- 院(20449)
- 州(20266)
- 经济学(19913)
- 财经大学(18342)
- 基金
- 项目(107453)
- 科学(84982)
- 研究(80105)
- 基金(77780)
- 家(67561)
- 国家(66969)
- 科学基金(57579)
- 社会(50335)
- 社会科(47754)
- 社会科学(47745)
- 省(41823)
- 基金项目(40914)
- 自然(37559)
- 自然科(36638)
- 自然科学(36629)
- 教育(36036)
- 自然科学基金(35956)
- 划(35939)
- 编号(33162)
- 资助(32074)
- 成果(26597)
- 重点(23891)
- 发(23876)
- 部(23673)
- 课题(23069)
- 创(22081)
- 创新(20634)
- 国家社会(20551)
- 科研(20314)
- 教育部(20137)
共检索到247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海霞 葛岩
以全国9个玉米主产区2001-2014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通过倍差法、类倍差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三种政策绩效评价模型,剔除其他玉米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利用面板数据Pool-olS计量方法,检验玉米临储政策的独立效果。倍差法和类倍差法评价结果表明,在推行玉米临储政策的省份,该政策显著提高了玉米价格,幅度分别0.14元/千克和为0.17元/千克,相比于样本省份的平均价格,该增幅分别为9.26%和11.88%,临储政策的托市效应显著。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结果显示,临储政策对玉米的托市效果为0.15元/千克,也验证了倍差法和类倍差法结果的稳健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童馨乐 胡迪 杨向阳
本文基于政策目标这一考察视角,结合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运行机理,选择以小麦为例评估可能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初始"保供给"目标符合农业发展需要,粮食产量短期内实现快速增长,随着政策执行的常态化,提高粮食产量和增加农户收入逐渐成为该项政策的两大基本目标;(2)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初始阶段,播种面积对粮食总产量增加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粮食生产成本低速增长条件下,产量和收益目标得到有效均衡;(3)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的不可持续性使得粮食总产量增加最终依赖于单产,在最低收购价格不再增加和粮食生产成本高企的双重压力下,政策增收边际效应递减甚至消失,产量和收益目标矛盾性逐渐显现。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应聚焦于回归政策初始目标,逐步降低最低收购价格,着重建立健全和加强配套措施,保障粮食种植户利益。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牛松
自2004年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以来,国家实施了以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从近10年的政策执行效果看,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与临时收储政策相互补充,较好地体现了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受到了地方政府和种粮农民的欢迎。一、执行情况1.最低收购价政策。每年由国家确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士海 李先德
本文利用双差分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对小麦、早籼稻、晚籼稻、粳稻、黄玉米、油脂业用大豆和食品业用大豆等七种粮食产品近十年的周度价格数据进行研究,旨在考察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否起到了对粮食市场的托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大部分粮食品种存在托市效应,其中小麦的政策效果最为明显,油脂业用大豆的政策效应为负,同样的政策对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声俊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粮食价格改革的进程,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是粮食流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在客观评价粮食"托市收购"政策的基础上,提出继续坚持和进一步完善这一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观点;同时还着重强调,必须总结经验和问题,对这一粮食价格支持政策进行体制、机制,以及实施办法的改革。
关键词:
粮食改革 粮食价格 托市收购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贺伟 朱善利
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施行7年来,已经在稳定粮食价格、保护农民种粮收益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达到甚至超出了政策设计的预期。面对粮食供求形势发生的新变化,现行粮食托市收购政策的一些消极影响也日益突显。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政策在价格制定、信贷管理、财政补贴、购销监管等方面的操作措施。同时,继续坚持托市政策的市场化改革方向,逐步探索和建立以差额直补方式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托市政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廖进球 黄青青
基于2007年起中央在东北产区实施玉米临时收储这一自然实验,在测算主产省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双重差分法(DID)对政策实施前后(2004~2015年)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及相关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政策带来的增产激励,会导致玉米生产中化肥、种子、机械服务等要素过量使用以及农业资源过度消耗,并弱化技术进步效应,从而抑制玉米全要素生产率上升,不利于增强粮食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俊峰 于冷
2008—2015年中国政府在东北地区施行玉米临储政策,该项政策不但影响了上游玉米市场价格,还对政策施行地的下游生猪产业造成显著影响。具体来说,玉米临储政策对东北地区生猪价格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导致该地区生猪价格上涨了6.76%,政策贡献率为27.35%。并且,该项政策显著增加了东北地区生猪价格的波动性21.37%,政策贡献率为49.26%。由于玉米临储政策推高上游玉米价格,东北地区生猪养殖的成本优势减小,造成东北地区生猪价格的过度上涨以及生猪产量的增长不足,形成了玉米临储的"政策成本"。因此,相关农业政策的制定应多从产业链角度出发,不能忽视上游政策对下游产业的影响。同时,农业部门各产业的发展应从全国角度进行规划,促进各地优势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在全国层面的空间分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改清
农户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认知度、对托市价标准的高低评判总体偏低。在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下,大规模营粮户趋向于扩大产能与提高储量,而较小规模营粮户则相反,总体呈现储粮量下降趋势。与此同时,较大规模营粮户在售粮地点就近化、售粮时期集中化、售粮方式便捷化上显著高于其他营粮户。伴随不同规模营粮户储售粮行为趋异,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增收效应也随农户营粮规模的扩大而渐次增大,但增幅偏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宁 辛毅 黎嘉家
由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和粮食临时收储政策及其配套政策形成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体系是近年来中国最重要的粮食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本文在对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机制结构和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中国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体系的绩效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宁 辛毅 黎嘉家
由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和粮食临时收储政策及其配套政策形成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体系是近年来中国最重要的粮食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本文在对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机制结构和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中国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体系的绩效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江西省价格理论研究所、南昌县物价局联合课题组
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出台,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新问题。欢迎广大读者就此问题开展讨论,以完善这一政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郑适 舒坤良 杨双 吴兴宏
玉米临储政策的持续实施虽保护了农民利益,但同时也造成了玉米库存剧增、财政压力加大,比价关系扭曲、供给过于旺盛,国内外价格倒挂、玉米进口量剧增,下游产业萎缩、玉米需求疲软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建立玉米主产区与国家和主销区订单式产销模式,可调节玉米、大豆目标价格比价关系,进而调控玉米供给水平,构造以玉米、大豆目标价格和轮作为基础的市场价格和种植结构调控"蓄水池",在宏观层面上实现玉米精准化生产并达到供需基本平衡,促进玉米主产区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的数量、质量、效益并重。
关键词:
玉米 目标价格 订单式产销 供需调节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邦尚 星焱
在不同的经营条件下,粮食保护价对粮食生产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存在显著的不同。利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全国19个玉米主产省份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随着种粮收益的提高,粮食保护价和预期价格对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的作用都在增强;随着粮食商品率的提高,粮食保护价和预期价格对播种面积的作用增强,对单位面积产量的作用则变化不大;随着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粮食保护价和预期价格对播种面积的作用增强,对单位面积产量的作用则在变弱。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保护价 玉米生产行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光华 陈佳鑫
在2016年3月,我国取消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并出台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政策。在此政策背景下,玉米的国内外价格趋于紧密。本文基于2010年1月20日-2017年12月29日玉米的五种日价格(国内现货价、国内期货价、进口到岸价、国际现货价和国际期货价)数据,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及VEC模型分析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前后,国内外玉米价格之间传导效应和传导方向变化。结果表明:临储政策取消前,国内外玉米价格联系不紧密;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后,国内外玉米价格间的联动性增强,国际玉米期货价格在国内外玉米价格传递上开始发挥着主导作用。
关键词:
玉米临储政策 价格传导 玉米期货价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