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6)
- 2023(11313)
- 2022(9618)
- 2021(9117)
- 2020(7902)
- 2019(18360)
- 2018(18264)
- 2017(36047)
- 2016(19511)
- 2015(22147)
- 2014(22364)
- 2013(22251)
- 2012(20135)
- 2011(18080)
- 2010(17865)
- 2009(16592)
- 2008(16288)
- 2007(14633)
- 2006(12387)
- 2005(10718)
- 学科
- 济(85317)
- 经济(85240)
- 业(59136)
- 管理(49819)
- 农(48162)
- 方法(39533)
- 企(37625)
- 企业(37625)
- 数学(35997)
- 数学方法(35562)
- 农业(31486)
- 业经(20780)
- 中国(20511)
- 财(19843)
- 学(16806)
- 地方(16074)
- 制(15072)
- 贸(15008)
- 贸易(15005)
- 易(14618)
- 土地(12033)
- 发(11992)
- 务(11945)
- 财务(11901)
- 财务管理(11869)
- 技术(11677)
- 环境(11337)
- 企业财务(11236)
- 策(11055)
- 银(10990)
- 机构
- 学院(277446)
- 大学(271982)
- 济(116218)
- 经济(114011)
- 管理(109865)
- 理学(96006)
- 理学院(95038)
- 管理学(93275)
- 管理学院(92778)
- 研究(89197)
- 中国(69264)
- 农(67446)
- 科学(56454)
- 京(55991)
- 农业(52302)
- 业大(49546)
- 财(49126)
- 所(45230)
- 中心(44272)
- 江(41486)
- 研究所(41357)
- 财经(39957)
- 经(36510)
- 经济学(34949)
- 范(34508)
- 师范(34155)
- 北京(33788)
- 经济管理(32563)
- 农业大学(32526)
- 州(32078)
- 基金
- 项目(191819)
- 科学(151052)
- 基金(139711)
- 研究(138701)
- 家(122058)
- 国家(120996)
- 科学基金(103960)
- 社会(88148)
- 社会科(83260)
- 社会科学(83235)
- 省(76618)
- 基金项目(74861)
- 自然(68114)
- 自然科(66477)
- 自然科学(66456)
- 自然科学基金(65245)
- 划(63335)
- 教育(63026)
- 编号(57456)
- 资助(56710)
- 成果(44238)
- 部(43060)
- 重点(42903)
- 发(41868)
- 创(39939)
- 课题(37963)
- 科研(37597)
- 农(37483)
- 创新(37366)
- 国家社会(36449)
- 期刊
- 济(125308)
- 经济(125308)
- 研究(71262)
- 农(68695)
- 中国(52777)
- 农业(46943)
- 学报(44307)
- 科学(41800)
- 财(37717)
- 大学(34179)
- 管理(33872)
- 学学(32859)
- 业经(27474)
- 技术(24786)
- 融(24467)
- 金融(24467)
- 业(22811)
- 教育(22441)
- 财经(18786)
- 问题(18697)
- 经济研究(17689)
- 经(16058)
- 版(15614)
- 农村(14823)
- 村(14823)
- 农业经济(14648)
- 资源(14426)
- 技术经济(14179)
- 统计(14083)
- 世界(14001)
共检索到394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军洁 吴天龙
利用CHIP2013数据,采用OLS和Mvprobit模型考察不同粮食布局和非农就业对农户土地流转面积和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农就业机会选择会显著降低土地流转,非农就业工资比例、非农就业时间则正向显著影响土地流转。粮食主产区的农民倾向于土地流转,非农就业提升了粮食主产区对土地流转的促进作用;粮食主销区的农民不倾向于土地流转,非农就业提升了粮食主销区对土地流转的抑制作用;粮食平衡区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不显著,加入非农就业变量后仍不显著。粮食主产区的农民更倾向于有偿流转给个人,粮食主销区和平衡区的农民则不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治国 李成友 辛冲冲
农户土地流转的决策依据是其对于农户相应产生的福利效应。为了优化农户土地流转决策,提高农户的福利水平,本文基于CHIP2013数据库微观调研数据,运用SNEOP模型对农户土地流转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识别的基础上,构建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剂量-反应函数模型考察土地转出和土地转入对农户家庭产生的福利效应及差异。研究结论对于实现农户的自身禀赋条件与农地流转的福利效应有效匹配,从而使农地流转交易双方依据彼此的源条件异质性做出帕累托改进的决策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于政府管理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指导和管理农地流转工作,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增收的必经之路,而农业劳动力年龄偏高可能是抑制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本文采用Logit模型考察了劳动力年龄与土地流转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土地流转比率约为30%,且租入率与租出率在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老年劳动力比重较高的家庭土地流转概率显著偏低,劳动力老龄化抑制土地流转;青年和中年劳动力比重较高的家庭土地流转概率显著增大,前者倾向于租出农地,而后者倾向于租入农地。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各年龄段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是决定农地如何流转的根源。政策含义是,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降低老龄人口对农地的依赖程度;为非农就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增强农地流转意愿;为农地租入家庭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增强农地租入意愿,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增收的必经之路,而农业劳动力年龄偏高可能是抑制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本文采用Logit模型考察了劳动力年龄与土地流转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土地流转比率约为30%,且租入率与租出率在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老年劳动力比重较高的家庭土地流转概率显著偏低,劳动力老龄化抑制土地流转;青年和中年劳动力比重较高的家庭土地流转概率显著增大,前者倾向于租出农地,而后者倾向于租入农地。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各年龄段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是决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邝婵娟 朱忠玉 曾建强
我国40多年来粮食生产跨上7个台阶,粮食增产的潜力在于科技的进步,改造中低产田、开垦宜农荒地、提高复种指数等。在地域生产布局上应充分发挥产大于需类型区粮食的生产优势,特别是东北、黄淮海,长江中游三大余粮区,挖掘产需趋向平衡类型的生产潜力,提高产小于需类型区粮食的自给水平。提出了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经过努力,本世纪末,我国粮食能再增产5000万吨是能够实现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落成
建国以来 ,我国粮食生产呈波浪型上了四个台阶 ,粮食总产量分别达到了 2亿t、3亿t、4亿t、5亿t。总的来说 ,粮食产量呈现起伏涨落但缓慢上升的趋势。过去 50年 ,我国的粮食生产及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 ,粮食增长逐渐由以前的单产和总产并重转变为以提高单产为主。其次 ,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很长一段时间 ,我国的粮食增长主要依赖于水稻增产 ,80年代以后 ,水稻在粮食生产中的比重迅速下降 ,而小麦和玉米所占比重则在上升。第三 ,粮食生产的区域地位也有一些变化 ,北方粮食生产地位上升 ,而南方下降。如果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 ,粮食增长的中心越来越集中于中部地区。第四 ,粮食的供...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布局变化 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屈宝香 张华 李刚
该文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优化趋势与粮食生产区域结构演变的特点,提出了农作物结构调整需要保证稳定粮食发展、粮食结构调整需要兼顾品种和区域平衡、粮食生产布局需要物流加工产业配套及粮食产业布局要注意水土资源的节约等粮食布局与结构优化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粮食 布局 结构 对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坚 李德洗
基于2010年河南省农村住户调查和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考虑到农户非农就业和粮食生产决策的同步性,本文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系统分析了农户非农就业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以河南省为代表的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相对较少的劳动力投入需求和易于实施机械化作业的特点与非农就业收入的投资效应相结合,使农户非农就业与其粮食生产之间产生较强的互补性;稳定的粮食生产收益预期、非农就业与粮食生产的互补以及较小的土地经营规模使农户的粮食生产仍处于积极性较高和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另外,本文研究还发现,粮食生产决策存在较强的地域性群体效应;农户家庭特征和资源禀赋不同,其粮食生产和非农就业状况也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
农户 非农就业 粮食生产 联立方程模型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涂冰倩 李后建 唐欢
健康人力资本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户健康受损时,会通过"劳动效应"、"挤占效应"和"情感效应"影响其经济脆弱性,而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机制,在血缘、地缘与业缘关系的连接下,通过及时获取信息与资源等对农户经济产生影响。文章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2013"数据实证分析了健康冲击和社会资本对农户经济脆弱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和处理效应模型解决内生偏误问题、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后,回归结果显示:健康冲击会通过挤占效应和情感效应两条渠道机制对农户经济产生负向影响,社会资本分项指标则通过信任渠道机制对农户经济产生正向影响;男性户主更易因遭受健康冲击而陷入经济脆弱困境,处于劳动年龄的户主在利用社会资本缓解经济脆弱性方面更具优势;而社会资本在缓解健康冲击对农户经济脆弱性中的作用并不显著,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农村社会中,社会资本等非正式机制逐渐被正式医疗保障机制所替代。在稳健性检验中,构造基于预期贫困定义的贫困脆弱性指标(VEP)进行替换变量回归,进一步证实所得结论。文章的政策涵义在于,应加强对于农户健康风险的管理,并重新挖掘社会资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而缓解经济脆弱性,阻断贫困。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孔祥利 陈新旺
近3亿农民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中一些运用以往在城乡之间"干中学"的知识,回乡创建有自己知识特点的经济组织,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这种创业,既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原先劳动力流出地经济发展,也在新劳动方式选择中改造和完善劳动者本身。扶持和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农民工自身拥有的资源禀赋以及政策支持是其开展创业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根据农民工回乡创业与其他创业方式不同的特点,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数据,定量分析返乡农民工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及外在环境等资源禀赋差异对其创业行为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济资本以及风险偏好和主观幸福感等内在禀赋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具有积极影响,年龄和教育水平对其创业的影响呈倒U形分布,外出务工经历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决策呈现负相关关系。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来看,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核心在于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关键词:
农民工 返乡创业 资源禀赋 乡村振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兆刚 邓明然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现代化的粮食加工体系可以使粮食通过加工增值,加工系统布局的影响因素涉及区域内粮食的种类、数量、质量和分布等多种因素,本文试图通过模型探讨粮食深加工企业布局的优化。
关键词:
新农村 粮食深加工 布局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宗兵 封永刚 张俊亮 王炬
基于31个省市区粮食和3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GIS、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系统刻画了1978—2010年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粮食产区逐渐向东北和中部集中;南方稻谷优势区域继续稳固的同时东北稻谷重要性逐渐凸显;小麦产区逐渐向北方和中部集中;玉米产区逐渐向东北、华北和华中集中;粮食、稻谷和玉米的重心向东北移动251.20km、286.45km和106.14km,但小麦重心移动方向不明显且距离也较短;粮食及稻谷、小麦、玉米生产均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其中粮食、小麦、玉米生产空间集聚效应增强,稻谷生产空间集聚效应减弱。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空间布局 生产集中度 空间集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毛昭庆 袁媛 董云峰 李梁 张晓娇 董晓波
【目的】探析云南省粮食生产的空间布局,为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云南省粮食安全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云南省129个县(市、区)2000—2020年粮食生产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生产集中度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和重心模型等测度指标,探讨云南省粮食生产空间布局演变路径以及重心迁移轨迹。【结果】在时间上,云南省2020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较2000年增长29.16%,云南省粮食生产高产量、中等产量和低产量区域分别呈现出扩张、略微上升和缩减态势。在空间上,云南省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升,但区域差异逐渐扩大;2012年以后云南省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基本形成且保持稳定态势;云南省前40个产粮大县决定了全省粮食生产布局,但生产专业化趋势并不显著;云南省粮食生产呈块状集中分布,以滇东集聚、滇南和滇西北稳产最为显著;云南省粮食生产重心整体向东南方向迁移,迁移速度不断变缓;宣威市、镇雄县、会泽县、罗平县、广南县和砚山县无论在产业规模还是在专业化上都具有优势,是云南省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域。【结论】云南省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差异明显,其空间演变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种植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合理优化粮食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粮食主产县利益补偿长效机制,是优化云南省粮食生产结构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松 王钊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CHIP微观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户种植行为偏好对粮食产量的总体及结构效应。总体来讲,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均表明土地经营权流入农户并未扩大粮食种植面积,"非粮化"种植行为偏好致使粮食减产。从结构层面来讲,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户会扩大玉米和小麦种植面积,进而对玉米和小麦单产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会减少水稻种植对水稻单产有显著约束作用。这也是导致粮食减产的重要结构性成因。从流转目标群体来看,无论是流转给村内其他居民还是转包出租给外地人,土地经营权流入农户都存在"非粮化"种植行为偏好,会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土地经营权流转、种植行为与粮食产量——基于CHIP微观数据实证
家庭人口结构、土地流转与粮食产出——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的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基于全国各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非农就业、农地流转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基于固定观察点农户层面的微观实证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区域布局变化研究
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实证
粮食补贴政策与农户非农就业行为研究
粮食价格如何影响土地流转租金及收益分配?——基于2013—2019年农户调查面板数据
中国农业集聚重心与农民收入重心变动研究——基于粮食类农作物空间布局变化的实证检验
土地流转、非农就业与市民化倾向——基于四川省农业转移人口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