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94)
- 2023(4436)
- 2022(3725)
- 2021(3543)
- 2020(2849)
- 2019(6587)
- 2018(6691)
- 2017(12076)
- 2016(6648)
- 2015(7850)
- 2014(8052)
- 2013(7819)
- 2012(7459)
- 2011(6950)
- 2010(7161)
- 2009(6800)
- 2008(7048)
- 2007(6358)
- 2006(5829)
- 2005(5374)
- 学科
- 济(27326)
- 经济(27288)
- 管理(19962)
- 业(16774)
- 企(14435)
- 企业(14435)
- 方法(13855)
- 学(10710)
- 数学(10650)
- 数学方法(10308)
- 理论(8056)
- 农(7456)
- 中国(6218)
- 业经(6068)
- 财(6012)
- 和(5279)
- 农业(4839)
- 制(4788)
- 银(4692)
- 银行(4673)
- 融(4647)
- 金融(4646)
- 行(4478)
- 策(4231)
- 环境(4209)
- 划(4154)
- 教育(3768)
- 务(3748)
- 财务(3723)
- 贸(3710)
- 机构
- 大学(113439)
- 学院(110273)
- 研究(40271)
- 管理(39606)
- 济(39571)
- 经济(38551)
- 理学(34032)
- 理学院(33586)
- 管理学(32488)
- 管理学院(32318)
- 中国(30847)
- 科学(27900)
- 京(26139)
- 农(22992)
- 所(21793)
- 研究所(20203)
- 业大(19488)
- 农业(18539)
- 财(18502)
- 中心(17755)
- 江(17160)
- 北京(16564)
- 范(15735)
- 师范(15484)
- 财经(14870)
- 院(14295)
- 经(13456)
- 州(13357)
- 师范大学(12649)
- 科学院(12515)
- 基金
- 项目(73047)
- 科学(56807)
- 基金(53489)
- 研究(49041)
- 家(48887)
- 国家(48544)
- 科学基金(40389)
- 社会(29451)
- 自然(28315)
- 社会科(27854)
- 社会科学(27845)
- 自然科(27643)
- 自然科学(27628)
- 基金项目(27476)
- 省(27447)
- 自然科学基金(27134)
- 划(24397)
- 教育(23200)
- 资助(23064)
- 编号(19089)
- 重点(17176)
- 成果(16552)
- 部(15953)
- 计划(14858)
- 发(14392)
- 科研(14381)
- 创(14200)
- 课题(13708)
- 创新(13349)
- 大学(13327)
共检索到164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安晓宁
粮食安全预警的理论、方法及其系统设计(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安晓宁一、粮食安全预警的意义与目标粮食安全历来是事关一国政治、经济全局的重要命题,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必须建立在粮食安全与农业劳动生产率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这就要求从社会整体上把握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安晓宁
粮食安全预警的理论、方法及其系统设计(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安晓宁2国内外粮食安全预警评述粮食安全预警特别是粮食生产预警是宏观经济预警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单项结构性预警。鉴于粮食安全在社会发展中的特殊重要性,当今世界十分重视开展粮食安全预警工作。197...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志强 赵忠萍 吴玉华
中国粮食安全预警分析李志强赵忠萍吴玉华一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的目标与结构(一)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的目标我国粮食生产波动频繁,尤其是80年代以来更是多次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的主要目标就是对我国粮食供给与需求增长变动趋势及供需平衡态势作出系统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游建章
粮食供求预警系统评价法较全面地反映了粮食安全问题 ,对于政府调整粮食收购价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粮食安全系数评价法综合反映粮食安全水平 ,但为方便计算粮食安全系数而对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等四项指标赋予相同解释度 ,与现实情况难以吻合。景气分析法能对粮食生产与消费的景气状态作出判断 ,对粮食发展过程作出形象、直观的刻画 ,但其预测能力有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吕新业 王济民 吕向东
本文利用VAR模型对我国粮食安全的4个指标进行预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合成我国粮食安全综合指数,最后对我国现阶段粮食安全的总体状况进行评价,并对未来2年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行预警。
关键词:
粮食安全 预警系统 VAR模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绍充 王卿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设计出一个灵敏清晰又易于操作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对确保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十分重要。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的架构。
关键词:
粮食安全 预警 实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永常
该文以二熟区典型粮食生产大荔县为例,根据粮食安全预警理论,结合农情监测网络试点县小麦产量时间序列、农情调查和主要小麦品种性状的信息,建立了县域小麦年度间和生长季节内关键生育期的产量预报方法。结果表明:大荔县2006~2007年度小麦播种前(年度预测)、播种~出苗期、出苗~越冬期、越冬~返青期、返青~拔节期、收获(实际产量)等6个生育时期的每667m2的产量分别为258kg、453.1kg、396kg、318.1kg、296.7kg和246kg,其中播种~出苗期、出苗~越冬期、越冬~返青期、返青~拔节期4个时期的产量安全预警系数分别为98、87、80和93,总体为绿色警示,无粮食安全风险警报,但...
关键词:
农作物 监测 产量预报 早期预警系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门可佩 魏百军 唐沙沙 周丽 蒋梁瑜
文章在分析粮食安全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GRA-AHP集成法,对1997~2007年中国粮食安全进行量化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可以用作粮食安全预警监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武舜臣 王静 顾智鹏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重要保障。粮食安全预警是对未来粮食安全状况评估和预测的重要手段,完整和有效的预警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关键。本文试图从概念出发分层次对粮食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分别从粮食概念、粮食安全概念到指标体系构建角度,逐步剖析目前粮食安全预警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视角下的粮食安全预警体系不仅应包括不同粮食口径下的粮食安全预警,更应当综合考虑粮食安全的时空跨度,制定更为全面准确实用的粮食安全预警指标体系。
关键词:
粮食 粮食安全 预警指标体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冷淑莲
粮食安全预警应急机制是对粮食市场动态进行监测并研究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向,当市场供求出现严重失衡时,发出警戒信号,并采取一定应急措施对市场进行适当调控的机制。我国实行粮食市场化改革后,粮食生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九杰 张象枢 顾海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闵锐
湖北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所占地位举足轻重。文章在确定综合评价粮食安全各项指标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在粮食安全综合指标中所占权重。笔者采用多元自回归模型构建了湖北省粮食安全短期预警系统,最后对湖北省现阶段粮食安全状况做出评价,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 主成分分析 短期预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武舜臣 赵策 胡凌啸
国情粮情的改变对粮食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推动传统粮食安全观转变。然而,同以构建更符合中国国情的粮食安全观为目标,最终确立的新粮食安全观选择性采纳了理论界的部分成果,与理论期待在内涵和功能上仍有较大差距。基于相关文献研究,本文梳理了粮食安全观转变的理论探索与现实偏差,并探究了粮食安全观选择性转变的内在逻辑,进而为构建更加高效可行的粮食安全观提供思路。研究发现,立足供给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限制了决策层对更合理粮食安全观调整方案的采纳。在不改变供给主导型粮食安全保障框架下,通过构建双重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可有效缓解阻碍粮食安全观完善的诸多限制,让转变后的粮食安全观在粮食安全保障指导方面发挥更大效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关鑫 魏琨翔 梁泽恒 姜文来
[目的] 水安全、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3者关系密切且复杂,关乎着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开展多维资源视角的中国粮食安全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时代价值与理论回响。[方法] 研究在梳理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下粮食安全相关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文献概念性、分析性和设计性解析的基础上,尝试从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中剥离出关联性关系,构建水—能源—粮食关联的中国粮食安全理论,并探索水—能源—粮食关联的中国粮食安全多元治理方案。[结果] (1)从关联性理论与纽带关系关联层次中出发,以双要素框架为基础,形成了以粮食安全要素为核心,内部系统水资源要素和农业能源要素、外部系统综合要素为投入的中国粮食安全理论框架;(2)从依据、原则、手段、路径、目标五个方面解析了水—能源—粮食关联的中国粮食安全理论内涵,并界定了理论研究范畴;(3)依据理论框架和内涵,设计了包括粮食生产保障系统、水资源投入系统、农业能源投入系统与综合要素保障系统四大系统,共20个指标的水—能源—粮食关联的中国粮食安全指标体系。[结论] 采取包括水—能源—粮食多元管理部门政策合作方案、联合执行方案、技术与基础建设整合方案在内的粮食安全多元治理方案,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水—能源—粮食系统的平衡发展,有效提升“区域—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