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49)
- 2023(15070)
- 2022(12997)
- 2021(12416)
- 2020(10274)
- 2019(23365)
- 2018(23175)
- 2017(43876)
- 2016(23708)
- 2015(26736)
- 2014(26112)
- 2013(25790)
- 2012(23537)
- 2011(21251)
- 2010(20705)
- 2009(19212)
- 2008(18229)
- 2007(15455)
- 2006(13374)
- 2005(11603)
- 学科
- 济(92242)
- 经济(92136)
- 管理(67842)
- 业(64047)
- 企(52337)
- 企业(52337)
- 方法(42795)
- 数学(37228)
- 数学方法(36861)
- 中国(26845)
- 农(26031)
- 财(21761)
- 业经(20510)
- 贸(19868)
- 贸易(19858)
- 学(19466)
- 易(19409)
- 技术(18864)
- 农业(17326)
- 地方(15986)
- 制(15942)
- 理论(15011)
- 和(14844)
- 环境(14820)
- 银(13908)
- 银行(13871)
- 务(13438)
- 财务(13365)
- 财务管理(13342)
- 行(13284)
- 机构
- 大学(331598)
- 学院(330015)
- 济(135433)
- 经济(132813)
- 管理(130956)
- 研究(114337)
- 理学(114071)
- 理学院(112841)
- 管理学(111007)
- 管理学院(110424)
- 中国(84518)
- 京(71036)
- 科学(70613)
- 财(57856)
- 所(57468)
- 农(55620)
- 研究所(52899)
- 中心(50816)
- 业大(50803)
- 财经(47562)
- 江(45287)
- 北京(44721)
- 农业(44153)
- 经(43659)
- 范(43300)
- 师范(42914)
- 院(41104)
- 经济学(41043)
- 经济学院(37125)
- 州(36826)
- 基金
- 项目(232008)
- 科学(182507)
- 研究(170502)
- 基金(169147)
- 家(148500)
- 国家(147340)
- 科学基金(125603)
- 社会(107753)
- 社会科(102134)
- 社会科学(102111)
- 基金项目(89498)
- 省(88619)
- 自然(81117)
- 自然科(79256)
- 自然科学(79239)
- 自然科学基金(77827)
- 教育(77797)
- 划(75368)
- 编号(69252)
- 资助(69182)
- 成果(55495)
- 重点(52112)
- 部(51930)
- 发(49530)
- 创(48962)
- 课题(47066)
- 创新(45720)
- 国家社会(44946)
- 教育部(44470)
- 科研(44211)
- 期刊
- 济(143105)
- 经济(143105)
- 研究(96115)
- 中国(60476)
- 学报(53434)
- 农(51100)
- 科学(49259)
- 管理(47258)
- 财(41673)
- 大学(40033)
- 学学(37630)
- 农业(37444)
- 教育(36938)
- 技术(29742)
- 融(24679)
- 金融(24679)
- 经济研究(24043)
- 业经(23188)
- 财经(22542)
- 业(20269)
- 经(19356)
- 问题(18513)
- 图书(17961)
- 技术经济(16884)
- 科技(16864)
- 贸(16212)
- 世界(15544)
- 理论(15464)
- 版(14946)
- 现代(14687)
共检索到473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光强 谭江林 刘冰
本文概述了中国杂交水稻在亚、非、美洲等国家推广的情况与对粮食安全的贡献;分析了杂交水稻国际推广的技术出口、种子引进、人才培养、推广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从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品种培养、消除技术出口壁垒、专业人才培训和国际推广体系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国外推广的建议。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技术推广 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章秀福 王丹英 方福平 曾衍坤 廖西元
在分析水稻生产历史、粮食消费和国际贸易的基础上,指出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重要地位,水稻的稳定增产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起基础作用;在对国内外水稻单产水平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水稻的生产潜力,提出水稻单产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可以满足我国未来对稻谷的需求;探讨了确保粮食安全的水稻发展对策。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水稻生产 发展对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唐金成 张伟 黎宝鑫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安全战略和国际粮食产业竞争战略能否实现。水稻收入保险作为水稻经营主体转移风险的重要工具,能够及时补偿因自然灾害导致的产量下降或市场价格下跌,以及产量价格共同变动导致的收入损失。论文分析了水稻收入保险与粮食安全战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借鉴国际农业收入保险的发展经验,分析我国水稻收入保险试点的现状,从保险主体、水稻经营主体和政府三方面指出其存在保险产品设计不精确、保险服务水平薄弱、农户投保意愿低、道德风险与保险欺诈频发、政府财政补贴压力大和配套机制不完善等发展问题。最后提出完善险种设计,持续推进“价补分离”改革、提升水稻经营主体投保意愿,积极应用保险科技、打通水稻收入保险全流程服务,尽快优化财政补贴机制,构建多层次保险组织架构等加快我国水稻收入保险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战略实现的发展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建仿 黄世成
采用熵权法测度数字技术,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粮食单产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以考察数字技术何以影响粮食单产。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数字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显著。从异质性来看,数字技术在粮食非主产区对粮食单产的促进作用更强。从作用机制来看,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田间管理水平与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数字技术提高粮食单产的重要渠道,农业经营规模在数字技术赋能粮食单产的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从门槛效应来看,数字技术作用于粮食单产的过程中存在农村教育水平门槛。拓展分析表明,农业现代化政策有助于数字技术提高粮食单产能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刘艳
粮食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内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而且还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有必要对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梳理,并分析其他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从而巩固中国粮食安全,力保粮食主权,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
粮食危机 粮食安全 保障制度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玉娟 孙浩然
我国粮食进口规模逐渐扩大,进口市场越来越集中,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通过分析发现,形成我国粮食进口现状的原因包括:我国粮食产需存在一定缺口,粮食生产人工成本及土地成本比重大,进口粮食价格低于本土粮食价格,《农业协定》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不平衡,我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依据结论提出要增强粮食自给能力与防范风险能力,衔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WTO的作用,坚持粮食价格支持制度,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靖飞 王密引 杨梅梅
本文基于2003—2010年杂交水稻主导品种推广数据,界定了跨省份技术转移标准,从总体水平、相对水平和相互关系3个方面对中国杂交水稻品种跨区域转移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杂交水稻品种跨省份技术转移比较活跃,四川、湖南、浙江、江苏和广东是主要的跨省份技术输出地区,按照地理区域形成了西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三大最活跃的杂交水稻品种跨省份技术转移区域。
关键词:
品种技术转移 跨省份 杂交水稻 转移特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白朴
生态高效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本文论述了杂交水稻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成果,将其概括为:在优化种植模式和选用优良组合的基础上,采用培育壮秧、适龄早栽、壮秆健身栽培、科学水肥管理和协调库源矛盾实现高产;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推广水稻专用肥和改进施肥措施实现减量精确施肥;运用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辅之以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农药污染。2005—2008年在浙江省温州市推广应用该项技术174500hm2,产量增加745.5—873.5kg/hm2,累计增产稻谷143700t,增加效益3.36亿元;同时较大幅度减少了稻作过程对环境的面源污染,实现生态高效栽培的目标。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生态 高效 栽培技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郁玲 张佩 于亿亿 谢锐莹
研究目的: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系统梳理和总结中国耕地"非粮化"研究进展,展望未来研究趋势和重点方向。研究方法:文献回顾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在研究尺度上,既有研究更多关注粮食主产区,而多尺度耦合研究尚显不足;在研究内容上,耕地"非粮化"的概念界定较为一致,但测算方法尚未达成共识,耕地"非粮化"的驱动因素及防治策略较为丰富,但就如何构建区域协调治理机制的研究尚且不足;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而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不足且多学科综合研究范式亟需完善。研究结论:未来中国耕地"非粮化"研究应着力构建全方位、多角度认知框架并采取分类化的管控策略,加强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重大战略的协同推进,强化多尺度耦合研究完善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增强测算方式的创新与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的应用,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构建耕地"非粮化"研究新范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乔召旗 林郁
通过对1980~2007年粮食自给率的研究,运用回归方法分析了可能影响中国粮食自给率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粮食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履行了对世界的承诺,表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另外,中国粮食方面的大国效应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中国的粮食产量增量完全可以解决中国人口增量的需求;土地对于中国粮食自给率的影响不显著,表明中国粮食产量的贡献主要来自于粮食亩产的提高,土地贡献率不大,原因在于中国不断增加的投入。因此,通过政策增加投入和调动农民积极性,才能保障中国粮食产量,确保中国粮食自给率。
关键词:
粮食自给率 大国效应 投入 粮食产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志标
该文从全球化的视角论述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首先,从数量关系上给出了粮食安全的定义,这个定义又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并对其进行了解释;然后,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成因,原因包括圈地运动、环境恶化、退耕还林政策、抛荒(或减少粮食种植面积)、贸易自由化和国外粮食政策;最后,提出了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全球化 圈地运动 环境恶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学军
基于对当前中国粮食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当前中国所谓的粮食"十二连增"只是粮食总产量的增加,其中主要是玉米产量的增加,口粮的增加十分有限,粮食的结构还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随着中国粮食贸易观念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从中国的粮食结构看,口粮尤其是稻米面临很大的贸易风险。未来粮食不安全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粮食的流通和贸易问题。因此,政府不仅要不断提高中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同时也应该关注中国粮食流通与贸易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中国 粮食结构 粮食安全 流通贸易 风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晓俐
由美元贬值引起了农业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如农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替代生物能源需求增加、国际投机资本流动等派生因素,都对粮食价格产生了直接、间接推动作用。根据中国粮食现状,现阶段应采取敦促美元升值、提高粮食单产、提高科技对粮食贡献率,以及密切关注国内粮食期货价格波动等因素,努力保证中国粮食安全。
关键词:
美元贬值 通货膨胀 生物能源 粮食安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桂文
中国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粮食安全问题的实质是粮食生产的比较利益问题,各国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目的是通过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利益,保护本国粮食的长期供给能力。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的特殊路径强化了小规模农业经营。小规模农业经营制约了农业技术进步,使我国粮食生产潜力不容乐观。促进二元经济转型,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