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24)
2023(14043)
2022(12061)
2021(11535)
2020(9634)
2019(21939)
2018(22011)
2017(41767)
2016(23237)
2015(26445)
2014(26638)
2013(25933)
2012(24102)
2011(21653)
2010(21652)
2009(20023)
2008(19863)
2007(17810)
2006(15739)
2005(13638)
作者
(67997)
(56275)
(55850)
(53322)
(35704)
(26981)
(25664)
(22303)
(21538)
(20326)
(19451)
(18878)
(17935)
(17834)
(17656)
(17286)
(16777)
(16750)
(16070)
(16040)
(14002)
(13939)
(13891)
(12991)
(12618)
(12597)
(12596)
(12359)
(11423)
(11260)
学科
(84031)
经济(83860)
管理(67244)
(61775)
(50471)
企业(50471)
方法(38194)
数学(32235)
数学方法(31788)
中国(26013)
(25310)
(23129)
(20818)
(19676)
业经(19516)
地方(17984)
理论(17073)
(15921)
银行(15871)
农业(15698)
(15067)
(14716)
(14646)
财务(14546)
(14533)
金融(14525)
财务管理(14506)
(14334)
贸易(14326)
(13890)
机构
大学(324468)
学院(322461)
管理(126084)
(118390)
经济(115338)
研究(108534)
理学(107759)
理学院(106516)
管理学(104437)
管理学院(103858)
中国(84534)
(70962)
科学(69627)
(58480)
(56867)
(55144)
业大(50529)
中心(50180)
研究所(50084)
(49092)
财经(45674)
北京(44993)
农业(44637)
(43509)
师范(43028)
(41476)
(39908)
(39893)
技术(36595)
师范大学(34518)
基金
项目(218760)
科学(169512)
研究(160749)
基金(155577)
(136296)
国家(135097)
科学基金(114526)
社会(97550)
社会科(91872)
社会科学(91847)
(86038)
基金项目(82392)
自然(75220)
教育(74079)
自然科(73396)
自然科学(73376)
(72567)
自然科学基金(72024)
编号(67252)
资助(64401)
成果(56048)
重点(48611)
(47430)
课题(46909)
(45108)
(44551)
科研(41792)
创新(41558)
项目编号(41278)
大学(40649)
期刊
(134902)
经济(134902)
研究(96624)
中国(69410)
学报(55600)
(52674)
科学(48901)
管理(46472)
(44600)
教育(42913)
大学(41734)
学学(38857)
农业(36576)
(31229)
金融(31229)
技术(29115)
业经(22136)
财经(21794)
图书(20233)
经济研究(19570)
(18420)
(18409)
问题(17160)
(16621)
理论(16607)
科技(15643)
实践(15415)
(15415)
技术经济(14718)
业大(14609)
共检索到487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荩予   刘川  
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防范和化解风险,同时体系建设过程也可能造成风险的转化。分析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风险要素有利于更好地完善体系建设中的风险治理体系。通过体系建设与风险治理因素中的映射关系可以看到二者在理念、方法、流程、技术和实践上的共融。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完善风险治理的关键在于优化风险感知能力,避免风险的社会放大和在体系建设协调中有效完成风险处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金旺,陈智  
本文运用粮食安全指标客观评价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结果表明粮食安全形势严峻,提出应建立合理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晓  
加强农业法制,是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的稳定性、强制性等特征,使其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把粮食安全中带有根本性、普遍性、长期性的问题,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相关法律,从更深层次着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鲁靖  许成安  
近几年我国粮食出现了相对过剩的局面 ,但这种供大于求的背后隐藏着诸多不稳定因素。由于粮食安全涉及经济的各个环节 ,不能仅以生产能力和供求平衡作为评价的标准 ,所以 ,即使是在目前粮食供略大于求的情况下 ,我国的粮食安全程度仍然很低。中国粮食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在于粮食资源的流失 ,资源的流失是由于该产业缺乏使其获得合理收益的机制。在粮食比较利益低下这一事实难以改变的条件下 ,政府应该通过构建粮食生产要素的保障体系来保护粮食的生产能力 ,提升粮食安全系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腾飞  亢霞  
本文首先从气候变化、国际形势、城镇化进程和消费结构转变等方面分析了新形势下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认为粮食安全面临价格的"双重挤压"和粮食的"三高叠加"等多重制约。之后,从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价值维度等方面评估了粮食安全的新趋势,主张粮食的价值取向应是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价格安全的平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新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璟  卢新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巧云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核心问题,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依托于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之下的粮食安全迎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已经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国内粮食供给得到了基本保障,粮食产业的对外开放也处于领先水平。现阶段通过分析我国粮食安全体系的发展历程,阐述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困局和挑战,有助于为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方向指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璟  卢新海  
在全球经济高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海外耕地投资已成为一些国家化解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威胁,以及金融企业追求投资利润的重要举措。该问题不但引起了国际上农业研究人员的关注,而且也引起了一些国家政府的关注。随着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进,已有大批中国企业自发地参与到全球海外耕地投资潮流中。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对国际上主要国家的海外耕地投资活动及其保障措施进行分析后认为,中国应当从国家战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三个方面构建三位一体的海外耕地投资保障体系:(1)将海外耕地投资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补充措施纳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设计中,并以此为牵引谋划中国海外耕地投资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宣示策略;(2)从国际规则制定、国际合作机制建立和政策扶持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中国海外耕地投资的政府支持体系;(3)从金融支持、商业保险和中介服务三个方面建立中国海外耕地投资的市场化服务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兰  
粮食安全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国家自立安全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非常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问题。进口粮源的保障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粮食安全,应从建立粮食进口管理制度、确定合理的粮食净进口依存度目标、降低粮食进口集中度等方面有效构建我国进口粮源保障体系,并从发展的角度确保进口粮源保障体系的有效实施,以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系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会宝  
近年来,济南市粮食局通过实施"三大民生工程"、打造"三大保障体系",发展壮大粮食产业,推动了粮食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确保了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迅  
为优化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创新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支持,破解制约金融支持粮食安全的瓶颈因素粮食安全关系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尽管近年来全球粮食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但全球粮食紧平衡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哲晰   炎天尧   穆月英  
发挥经济激励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至关重要。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我国基本建立起多维立体的涉粮激励政策体系,形成了稳定粮农收入、优化营商环境、调动产区积极性和保障消费者可得性的政策框架,但仍存在种粮农民利润空间压缩、粮油加工业后劲潜力不足、粮食主产区高产穷县等问题。针对粮食安全利益保障水平较低背后成因,探索构建以实现“产得出、运得到、买得起”为目标、协调粮食产业链利益相关主体关系、充分释放经济效益在保障粮食安全中作用的机制,并提出健全粮食安全利益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一是优化补贴政策,强化政策保本功能;二是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经营增效;三是协调产业链主体关系;四是逐步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五是健全应急储备及市场调节机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磊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主要有粮食生产总量和增速的波动、粮食消费的增长、粮食贸易逆差的加大和粮食价格的波动,风险的存在使得粮食安全评价非常有必要。本文从粮食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和流通安全三个方面构建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二阶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动态、定量的评价。结果显示,从2000年至今,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状况稳定,粮食消费安全呈现下降趋势,粮食流通安全下降幅度最大,由此引起粮食总体安全状况不断恶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粮食净进口量的增加和粮食流通成本的变动。调整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和完善粮食流通体系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栋   张建伟  
本文以2004—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涉及的“粮食安全”相关内容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运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策内容包含3个方面(耕地资源、技术体系、藏粮能力),6个范畴(耕地、人才、技术、资金、流通、储存),涵盖18个主题和58个现象,各概念和范畴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耕地资源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保证,是“藏粮于地”之“地”;人才、资金和技术是粮食安全保障的关键举措,是“藏粮于技”之“技”;流通和储存是粮食安全保障的重点内容,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之“藏”,三者共同构筑了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结构体系。进而提出提升耕地质量与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和农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构建节粮减损长效机制等举措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行优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若云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建立和落实,我国粮食总产量稳步增长,2013年达到12039亿斤,实现了世所罕见的"十连增"。但在粮食供求平衡方面,我国粮食生产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和潜在威胁,应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促进粮食生产"十连增"(一)坚持多予少取,不断完善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