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70)
2023(6264)
2022(5155)
2021(5104)
2020(4149)
2019(9393)
2018(9224)
2017(18002)
2016(10063)
2015(10981)
2014(10813)
2013(11095)
2012(10397)
2011(9110)
2010(9258)
2009(8610)
2008(8695)
2007(7851)
2006(7030)
2005(6309)
作者
(26852)
(23161)
(22401)
(21741)
(13951)
(11066)
(10207)
(8842)
(8510)
(8052)
(7731)
(7450)
(7317)
(7229)
(6993)
(6713)
(6705)
(6553)
(6544)
(6181)
(5800)
(5704)
(5600)
(5425)
(5304)
(5130)
(5043)
(4879)
(4610)
(4588)
学科
(45234)
(43639)
经济(43607)
(38189)
农业(29561)
管理(26305)
(23864)
(17332)
企业(17332)
方法(15307)
数学(14295)
数学方法(14224)
业经(13730)
财政(13149)
(13013)
贸易(13011)
(12891)
中国(12563)
(12506)
(12427)
(10815)
地方(10712)
(9907)
财务(9904)
财务管理(9859)
(9853)
农业经济(9837)
企业财务(9419)
(9295)
农村(9287)
机构
学院(138658)
大学(132359)
(66361)
经济(65363)
管理(52650)
研究(47607)
(46759)
理学(45853)
理学院(45498)
管理学(44915)
管理学院(44707)
中国(39999)
(35597)
农业(35483)
业大(27802)
科学(27592)
(26684)
(24553)
财经(24228)
中心(22716)
(22159)
(22125)
研究所(21659)
农业大学(21417)
经济学(20284)
经济管理(18933)
经济学院(18621)
(18259)
(17377)
财经大学(17167)
基金
项目(90469)
科学(71082)
研究(69228)
基金(66351)
(57157)
国家(56568)
科学基金(48177)
社会(45973)
社会科(43348)
社会科学(43337)
(36429)
基金项目(35508)
教育(29273)
编号(29242)
自然(28555)
(28123)
(27993)
自然科(27862)
自然科学(27855)
自然科学基金(27362)
资助(26464)
成果(22794)
(21363)
(20848)
重点(19897)
国家社会(19722)
(19040)
(18745)
(18623)
课题(18504)
期刊
(79669)
经济(79669)
(52863)
研究(41857)
农业(36046)
中国(31060)
(30422)
学报(21666)
科学(19498)
业经(19441)
大学(17848)
学学(17444)
(16479)
(16260)
金融(16260)
农业经济(13860)
管理(13755)
农村(13651)
(13651)
问题(12751)
财经(11914)
经济研究(10978)
世界(10885)
技术(10223)
(10184)
(9452)
经济问题(9263)
农村经济(9182)
(8547)
(7823)
共检索到218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韩君  
作为粮食生产的主要微观主体,分散的农户依据收益最大化目标进行生产决策,财政支农支出会影响农户收益和粮食产量。农户理性决策生产的粮食产量与安全数量存有缺口,为弥补该缺口且最小化财政支农支出总额,支农支出应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目前,我国粮食主产区省份支农支出力度相对不足,这主要是因为粮食主产区省份通常是"粮食大省,财政穷省",中央在财政支农支出中应承担更大份额,并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蒋团标  罗琳  
本文对中国2007—2019年财政支农的支出空间分布与效率差异进行分析,发现财政支农的"量"与"效率"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运用系统GMM模型分析财政支农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财政支农规模效率提高粮食安全度的能力比财政支农纯技术效率高;在政策短视性影响下,财政支农规模提高粮食安全度的作用存在滞后效应。第二,财政支农规模高不一定能有效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财政支农规模只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第三,粮食主销区应加大财政支农规模,粮食产销平衡区则需在保证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财政支农效率。因此,制定财政支农政策应因地制宜,实现精准施策;政府应转变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方式并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各地区应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以技术创新替代劳动要素投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杰  郭世芹  
本文基于1984-2014年我国粮食年度价格指数数据,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支农支出、粮食生产成本与粮食价格之间的动态关联性。结果显示:长期内,财政支农支出、粮食总产量与粮食价格之间呈负向相关关系,而粮食生产成本、经济发展水平与粮食价格之间则呈正向相关关系;短期内,粮食生产成本、经济发展水平是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而财政支农对粮食价格的波动影响较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确保我国粮食价格稳定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杰 郭世芹  
本文基于1984-2014年我国粮食年度价格指数数据,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支农支出、粮食生产成本与粮食价格之间的动态关联性。结果显示:长期内,财政支农支出、粮食总产量与粮食价格之间呈负向相关关系,而粮食生产成本、经济发展水平与粮食价格之间则呈正向相关关系;短期内,粮食生产成本、经济发展水平是粮食波动的主要原因,而财政支农对粮食价格的波动影响较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确保我国粮食价格稳定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建军  星焱  
本文利用1985~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根据不同的区域划分标准,实证研究了财政支农资金对粮食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1)按产销状况划分,我国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力度和粮食边际产出效应均明显高于非主产区。(2)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中部、东部地区财政支农的粮食边际产出效应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但是二者的财政支农力度却低于西部地区。(3)各地区财政支农的粮食单位产出效应正在逐步收敛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泽鑫  史清华  
随着财政支农占总投入比例不断上升,相对份额波动下滑,厘清财政支农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舒尔茨农业理论和粮食产量视角,利用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采用VAR、固定效应和SUR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农对粮食增产的影响以及增产效应。结果表明,财政支农与粮食产量在长期存在一定相关性,若农户私人资本投入和财政支农每增加1%,则中国粮食产量将分别增加0.315%和0.094%,相对农户私人资本投入,财政支农效应稍弱。在财政支农各细项费用中,农村综合改革有利于粮食保产增产,但其占财政支农比例较低;补贴补助、行政管理费用和科技投入对粮食增产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于行政管理费用来说,相比扩大其规模,提高行政运行效率更加重要。因此,从粮食保产增产的角度,提出持续扩大财政支农规模、重视行政管理费用与农业补贴的投入、适当控制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等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昕  
我国基本不会发生粮食供给危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并不威胁长期粮食供给稳定。结合日、韩经验,主动发展合同农业,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适度降低粮食自给率,积极扩大土地密集型农作物进口及鼓励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出口,在保证我国粮食供给安全的基础上,适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能有效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大伟  刘彦随  卢艳霞  
基于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及其结构调整中面临的问题分析,指出近5年来导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结构调整。大规模的“压粮扩经”趋势若不能有效控制,必将对国家粮食安全带来冲击。对2 0 0 5 -2 0 10年我国粮食需求及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比重进行测算,提出不同粮食自给率下国家粮食安全对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目标要求。粮食主产区具有满足国家粮食安全产量需要的生产潜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青江  向洁  
基于2007—2018年中国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文章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对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支出水平呈现空间非均衡特征,且部分地区存在微弱的极化现象及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在地区间具有层次性差距,超变密度造成财政支农支出差距的主要原因;密度函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右拖尾现象,部分省市财政支农支出之间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据此,文章从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有序协调互补的财政支农资源配置体系、实行差别化的财政支农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青江  向洁  
基于2007—2018年中国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文章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对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支出水平呈现空间非均衡特征,且部分地区存在微弱的极化现象及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在地区间具有层次性差距,超变密度造成财政支农支出差距的主要原因;密度函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右拖尾现象,部分省市财政支农支出之间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据此,文章从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有序协调互补的财政支农资源配置体系、实行差别化的财政支农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晔  杨晓达  
“三农”问题最主要体现在粮食主产区的粮农增收难上。调整产业结构是粮农脱贫的唯一路径选择,也有人担心会影响粮食安全。认真考核保障粮食安全需要量,彻底变革粮食主产区的经济增长方式,让其有规模效益的种粮大户成为粮食生产的主体,无规模经营能力的农户除了进城务工主要种植经济作物或搞养殖业,实现粮食生产、粮农增收两不误,是保障粮农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双赢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华臣  孙瑞琪  张继武  
结合我国财政支农机制创新实践,深入分析省级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设立背景和理论逻辑,并借助这一准自然实验,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视角,评估财政支农机制创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其中的具体机制。研究发现,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设立有助于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这种影响主要通过缓解农户信贷约束、促进规模化经营和改善要素投入等方式实现,增产效果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更为明显。研究还发现,设立分支机构能够有效提升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效能。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甘林针   钟钰  
财政分权作为调控地方资源配置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对治理成效的影响日益凸显,对地方粮食生产的作用不可忽视。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2004—2020年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分析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对上述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财政分权显著削弱了粮食生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对财政分权与粮食生产之间的调节关系存在区域异质性,有效抑制了财政分权对粮食主产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粮食生产的削弱,但加剧了财政分权对非主产区和东部地区粮食生产的削弱。为稳定各地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三方面政策建议:一是优化财政分权制度,加强地方支粮财政支出;二是优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内容,提高地方粮食生产;三是加大地方考核中粮食安全权重,提高地方抓粮积极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政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对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期专题回顾了我国近年来财政粮食工作取得的成绩、介绍了几个产粮大省开展财政粮食工作的经验,并对未来财政粮食工作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各地提供有益的借鉴,使财政粮食工作更好地为种粮农民增收、粮食企业增效服务,促进粮食生产和粮食产业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侯石安  
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粮食危机,既有国际市场粮食供给紧张、粮价上涨原因,又有这些国家长期忽视对粮食生产的财政支持和对农业生产者利益的保护。我国人口众多,耕地有限,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加大财政对粮食生产与流通的补贴力度,优化补贴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