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1)
2023(1228)
2022(1058)
2021(1029)
2020(815)
2019(1861)
2018(1960)
2017(3617)
2016(2068)
2015(2502)
2014(2340)
2013(2348)
2012(2289)
2011(2172)
2010(2025)
2009(1751)
2008(1743)
2007(1531)
2006(1350)
2005(1217)
作者
(7142)
(6089)
(6076)
(5624)
(3656)
(2975)
(2694)
(2384)
(2311)
(2143)
(2116)
(2000)
(1987)
(1946)
(1862)
(1810)
(1805)
(1805)
(1763)
(1762)
(1551)
(1544)
(1532)
(1406)
(1406)
(1380)
(1337)
(1331)
(1284)
(1211)
学科
(6176)
经济(6172)
(5320)
管理(5154)
(4977)
农业(3611)
(2885)
方法(2636)
数学(2344)
数学方法(2317)
(2099)
企业(2099)
人口(2046)
(1763)
劳动(1763)
动力(1665)
中国(1664)
(1645)
农业劳动(1598)
劳动力(1594)
农业人口(1554)
环境(1535)
(1472)
贸易(1472)
(1441)
资源(1349)
地方(1286)
(1282)
业经(1275)
生态(1257)
机构
学院(30247)
大学(29711)
研究(14240)
(11807)
经济(11638)
(11074)
中国(11053)
管理(10610)
科学(10390)
理学(9302)
理学院(9132)
农业(8978)
管理学(8918)
管理学院(8863)
(8496)
研究所(8029)
业大(7433)
(7410)
中心(6252)
农业大学(5486)
科学院(5481)
(4997)
(4705)
(4694)
北京(4542)
(4515)
(4488)
实验(4280)
(4229)
实验室(4132)
基金
项目(23452)
科学(18084)
基金(17318)
(16978)
国家(16866)
研究(14756)
科学基金(13314)
自然(9934)
自然科(9647)
自然科学(9645)
自然科学基金(9459)
基金项目(9450)
社会(8674)
(8455)
社会科(8192)
社会科学(8191)
(7879)
资助(6875)
编号(6032)
教育(5807)
重点(5800)
计划(5308)
科技(5040)
(5016)
(4969)
(4908)
科研(4731)
中国(4523)
(4331)
专项(4327)
期刊
(12610)
经济(12610)
(10197)
学报(7589)
农业(7490)
科学(7121)
中国(6583)
研究(6463)
大学(5054)
学学(4969)
(4434)
资源(4017)
管理(3386)
(2674)
业大(2486)
业经(2284)
世界(2223)
农业大学(2108)
技术(2078)
(2047)
中国农业(1865)
自然(1851)
问题(1799)
(1628)
金融(1628)
科技(1612)
经济研究(1594)
林业(1558)
财经(1472)
农村(1402)
共检索到44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力  周应恒  
基于1985-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气候变化对粮食种植规模与单位产量的作用机制,进而分析了产地转移对国家粮食总供给的影响。结论表明:①中国的稻谷、小麦、玉米产业正分别向黑龙江、河南、内蒙古等气候资源匮乏地区转移或集聚;②粮食产地转移的主导因素在于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业与畜牧业、农业与非农的成本收益比较,而气候变化因素仅处于附属地位;③基于规模效应、收入效应以及回弹效应的作用机制,东北三省、河南、内蒙古等地区的增长潜质往往优于其他地区;④落后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生产与政策成本,往往要低于发达地区保留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粮食生产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应具有可持久性。粮食产地转移过程中,...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德林  李喜明  李新兴  
文章基于一般均衡模型构建了A2与B2两种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状况,以叶立明等人的研究成果(2030年与2050年我国三大粮食单产变化)作为政策冲击要件,模拟并分析了2030年与2050年我国粮食供给与需求状况。研究结果表明:A2与B2两种气候变化政策情景下的粮食供给与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但中低排放情景下的B2气候变化政策情景对我国粮食供需平衡更为有利;针对分品种粮食供需不平衡的状况,该文认为可以从调整种植结构的角度来改善;尽管政策情景下未来粮食供求较为乐观,但影响粮食安全的社会因素较多,保障粮食安全切不可掉以轻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俊聪  王怀明  汤颖梅  
本文基于2005~2014年中国省际(地区)面板数据,通过运用Nerlove提出的适应性预期模型与似不相关回归方程组模型,重点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以及农业保险政策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1)气象变化影响了整个粮食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其中降水增多、气温上升加快了我国粮食产业向东北地区、华北、西北地区转移,促进了北方地区粮食产业发展;降水减少、干旱天气增多对南方传统粮食产区如华东、华南地区粮食生产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2)农业保险缓解了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负面冲击,其中农业保险承保规模扩大对粮食单产增长具有正向作用,农业保险灾后赔付对粮食总产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粮食价格、农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2019年8月5~6日,由卢旺达政府携手联合国粮农组织、非洲联盟委员会、非洲开发银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和世界银行共同主办的非洲粮食安全领导人对话于基加利召开。"农民历来就是创新者。他们需要的是能够保护他们并能增强其气候变化抵御力的政策。他们需要获取信息、技术和投资,应让他们参与创新对话,"联合国粮农组织副总干事玛丽亚海伦娜塞梅表示。非洲的粮食和农业部门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曙东  周文魁  林光华  乔辉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可能带来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分析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对气候变化影响及适应性措施的不同情景方案对粮食安全影响进行情景模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未来气温上升导致的粮食单产下降将对中国今后的粮食生产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除东北地区外,其他五个地区的粮食产量都将下降,从而对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形势构成重大威胁。部分省区发生的季节性干旱对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区的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区域性粮食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未来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大力推广双季稻,可以充分利用气温上升带来积温增加的好处,使这些地区的水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立涛  刘晓洁  伦飞  吴良  鲁春霞  郭金花  曲婷婷  刘刚  沈镭  成升魁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论文基于粮食系统视角,从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系统的作用、保障粮食安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粮食安全适应性策略出发,揭示粮食安全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系统梳理全球气候变化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粮食系统不确定性增加,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加剧;2)粮食需求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粮食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3)多尺度有机结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需在微观上"藏粮于技"实现提质增效,在中观上"藏粮于地"注重生态建设,在宏观上坚持市场为主导完善粮食政策体系。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研究呈现从单一学科、单一维度、单一手段向依靠多学科开展多尺度、多要素、系统综合集成研究保障粮食安全转变,从高碳粮食系统向低碳高效粮食系统转变的趋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朴英姬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确保全球粮食安全成为人类面临的最艰巨挑战之一。本文围绕粮食安全的四大维度,较为系统地表述了气候变化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压力传导机制,并详细阐述了气候变化和非气候因素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复合效应,力图多维度展现气候变化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通过扰乱粮食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对粮食安全的所有维度均造成了负面影响。气候变化具有倍增效应,它加剧了非气候因素对全球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为避免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问题引发的灾难性后果,确保所有人的粮食和营养安全,大力推动气候韧性的全球粮食系统转型是当务之急。未来世界各国应致力于构建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和更可持续的全球粮食系统,并将推行基于自然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广可持续的农业土地和水资源管理模式、加大对小规模农业生产者的支持力度、实施综合性的农业发展和气候变化政策等作为战略重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昊  李育冬  
粮食安全问题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为六大经济任务中的首要一项。该文着重探究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动态影响,以稻谷、小麦、玉米3种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别作为研究因变量,从气候变化与要素投入两方面选取指标作为自变量。以1978~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基于卡尔曼滤波理论的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之后发现:气候变化、物质要素投入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一种随时间不断变化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即变参数关系。气温方面,我国主要粮食产区气温普遍升高,气温上升对玉米的负面影响尤其明显;降水方面,稻谷主产区降水减少、玉米主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馥棠  
气候变化与我国的粮食生产王馥棠农业生产直接受制于天气气候变化。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是世界上气候变化、气象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人类活动温室效应有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的趋势,引起了各国政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忠潮,车自力  
人均粮食占有量是反映粮食供给水平的重要指标。基于陕西省人均粮食占有量时空差异的分析,探讨粮食增量占人均粮食增量的份额及其地域差异,对因地制宜调控人地粮关系与保障粮食安全提出战略性对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亮  章元  高汉  
中国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的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引起了决策者和学术界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但本文利用县级和农户面板数据研究发现:首先,即使到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并不大,对主产区粮食总产量的影响更小,这是因为主产区农户会通过更多地增加其他农业生产要素来替代劳动力投入的减少;其次,劳动力转移对主产区和非主产区农户的粮食生产行为的影响以及对主要粮食作物和次要粮食作物的影响都有所不同。总之,农村劳动力迁移尚未严重威胁到中国的粮食安全,当然,政府应针对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实施不同的政策以保持粮食总产量的稳定,特别是要鼓励主产区的耕地流转以降低劳动力迁移的负面影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徐振伟  
面对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多重压力,中国应适时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生态安全,而粮食安全又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只有实现数量的安全,才能保证质量的安全。可以说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这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粮食安全的概念应该被重新定义,它不仅包含数量的安全,还应该包括生态安全、食品安全、粮食主权安全等一系列新的内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洋  
气候环境变化使得不确定性因素在农业生产中频繁出现,为了达到农业生产目标,当前在发展中国家中流行采用基于参与国际贸易的方式来克服粮食短缺问题。文章研究目的是探讨农业生产者如何影响粮食安全,对往年文献中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关系的研究提出不同意见,并引用农业推广项目方法来应对这些挑战。针对有关农业产量增长、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影响因素的描述,文章还涉及与农业产量增长息息相关的贫困和性别平等问题。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者只能通过必要机制才能享受到全球农业贸易给他们带来的收益所得,针对性别平等问题的农业推广项目可以帮助他们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2019年8月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对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气专委)发布的特别报告表示欢迎,其中全面、真实地描述了地球所遭受的伤害,凸显了在气候变化影响下不可持续的农业做法如何将土地从人类的朋友转变为敌人,并提出了减少或扭转这些消极趋势的可行办法。该报告探讨了事关联合国粮农组织核心工作的关键问题,包括可持续农业和粮食系统、粮食安全和营养、气候变化适应和减缓以及生物多样性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