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08)
- 2023(9028)
- 2022(7726)
- 2021(7053)
- 2020(5931)
- 2019(13522)
- 2018(13241)
- 2017(25414)
- 2016(13575)
- 2015(15166)
- 2014(14837)
- 2013(15140)
- 2012(14410)
- 2011(13257)
- 2010(13216)
- 2009(12127)
- 2008(11297)
- 2007(9855)
- 2006(9023)
- 2005(8155)
- 学科
- 济(81494)
- 经济(81450)
- 管理(33873)
- 业(30079)
- 方法(27149)
- 数学(24753)
- 数学方法(24578)
- 地方(23855)
- 企(21562)
- 企业(21562)
- 农(19339)
- 中国(16025)
- 学(15324)
- 地方经济(14498)
- 业经(14375)
- 农业(13222)
- 财(13020)
- 环境(10941)
- 制(10801)
- 产业(9512)
- 贸(9123)
- 贸易(9117)
- 体(9051)
- 易(8657)
- 融(8511)
- 金融(8509)
- 经济学(8417)
- 发(8320)
- 和(8300)
- 资源(8048)
- 机构
- 学院(198005)
- 大学(197122)
- 济(93272)
- 经济(91585)
- 研究(75579)
- 管理(71688)
- 理学(61829)
- 理学院(60971)
- 管理学(59872)
- 管理学院(59475)
- 中国(55222)
- 科学(46545)
- 京(41379)
- 所(38961)
- 农(38859)
- 财(38254)
- 研究所(35585)
- 中心(33688)
- 业大(31686)
- 江(30946)
- 财经(30369)
- 农业(30361)
- 经济学(29823)
- 经(27491)
- 院(27210)
- 范(27145)
- 师范(26854)
- 经济学院(26672)
- 北京(25711)
- 省(25431)
- 基金
- 项目(133960)
- 科学(105076)
- 基金(96700)
- 研究(96000)
- 家(85324)
- 国家(84643)
- 科学基金(71457)
- 社会(62607)
- 社会科(59399)
- 社会科学(59381)
- 省(54756)
- 基金项目(51736)
- 自然(45497)
- 自然科(44297)
- 自然科学(44284)
- 划(44279)
- 自然科学基金(43498)
- 教育(42610)
- 资助(39542)
- 编号(37040)
- 发(31345)
- 重点(30934)
- 部(29254)
- 成果(29049)
- 创(27005)
- 课题(26610)
- 国家社会(26391)
- 创新(25519)
- 科研(25339)
- 发展(25162)
共检索到304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幸子 马恒运
本文采用投入导向DEA分析方法,以粮食大省河南省为例,估计粮食生产要素投入的径向调整和松弛调整,考察粮食生产要素投入结构调整变化,估算要素投入结构调整的经济效果,探讨粮食生产效率低下、经济效果不明显的基本原因。结果显示,河南省粮食生产要素投入径向调整和松弛调整很大,导致生产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本文指出,提高我国粮食生产效率和经济效果,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粮食生产,需要以优化粮食生产投入结构为抓手,确定各地结构调整方向和优先序,调整粮食生产政策和科技政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金萍 秦耀辰
在当前耕地总量很难增加的总体形势下,粮食单产及其生产投入因素的关系研究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Moran’s I指数及散点图显示,粮食单产及其OLS(Ordinary Least Squares)估计的残差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因而不满足经典线性回归分析的建模条件,而GWR(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模型能够克服这一缺陷,并能进行参数的局部估计。河南省108个县的实践表明,GWR模型有效地降低了残差的空间自相关,各项检验指标均好于OLS估计。4个生产投入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规律存在显著差异。灌溉因素在OLS和GWR模型中均为正效应,单位播种面积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杰 许方 赵艳
通过对经典的研究粮食价格波动的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改进,考虑了农田土质的优劣、当年农作物市场价格的影响;同时采用相关系数法对多次线性回归得到的分析系数进行验证,得到河南省粮食价格波动因素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结论。此外对河南省的农业贷款进行相应考察,分析金融支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河南省粮食政策及粮食安全问题提供决策建议和金融支持。
关键词:
粮食价格 线性回归模型 相关系数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宇翔
近期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发生,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加关注,有机粮食面临新的问题和机遇。通过对河南381名消费者的调研,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和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了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和水平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对有机粮食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研究认为,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认知程度、对食品安全与健康的关心程度、有机生活理念、口碑和品牌、信息成本降低及养育婴儿都会提高消费者对有机粮食溢价支付意愿;消费者的收入和知识水平、政府职能部门的认证及较高信息成本则会提高消费者对有机粮食的溢价支付水平;有机粮食的价格适宜定在普通粮食的1.5~1.8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洪远 张恒春 李婕 武志刚
采用案例研究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河南地区小麦产后各环节的损失进行了实地测量,并对河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种植小麦的900多个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户层面小麦产后的损失率约为2.1%,其中产后收割环节损失率为1.6%,显著高于运输、晾晒、存储等其他环节;在最佳收割期收割小麦以及选用质量好的收割机械都对小麦收割损失率的降低有显著作用;存储条件的改善以及存储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农户存储小麦的损失率显著下降。分别从提高机械装备水平、增加产后服务供给以及推广科学储粮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小麦 产后损失 收割 存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解宗方 张伟
河南省是产粮大省,粮食生产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河南省粮食产量的现状与动态进行分析,显示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呈现上升态势。2010年粮食总产5437万t,是1978年粮食总产2097.40万t的2.5倍。粮食政策是粮食产量的变化和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影响粮食生产能力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粮食保障政策,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为河南省粮食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全国粮食生产也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粮食 技术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邓灿辉 马巧云 魏莉丽
[目的]为探索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方法]分别运用SBM-ML指数模型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4—2016年河南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对比分析,并采用ESDA法探讨了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粮食产出的空间关联性。[结果]河南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 2004—2016年河南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因素经历了由技术进步驱动转变为技术效率驱动再转变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共同驱动的过程,但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明显高于技术效率;河南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粮食产出的二元全局空间自相关大体呈"N"型变化,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粮食产出由不平衡发展逐渐趋向平衡发展。[结论]忽视碳排放的传统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实际有较大偏差。建议通过转变发展模式,探索粮食绿色增产道路;因地制宜,有效利用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双轮驱动;不断推进河南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粮食产出的平衡发展3项措施来实现粮食生产的综合提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占仓 朱友文
一、粮食结构的变化受农业经济形态制约,不同发展阶段的粮食结构与布局必然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解放初,本省粮食构成基本特点是种类多、优势作物不突出。1950年,全省主要粮作小麦、稻谷、玉米、谷子、大豆、高粱、薯类等产量占粮食总产的86.8%。其中主要是杂豆(绿豆、豌豆、扁豆、小红豆等),次为黍、稷、乔麦等小杂粮。粮食构成的集中化指数仅0.1713。这种结构反映了当时在小农经济束缚下粮食种植小而全的固有特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琴
[目的]通过对粮食主产区的农户进行调查,探讨影响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促进土地流转的顺利运行,同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土地改革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河南省粮食主产区为调查区域,通过问卷调查及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农户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量、家庭人均年收入、非农收入的来源、流转政策、流转方式、是否有土地流转市场及农业合作社对土地流转意愿正面影响,而与城镇的距离对土地流转意愿负面影响,其中农户文化程度、非农收入来源、农业合作社以及土地流转市场这4个自变量是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意愿主要影响因素,且达到显著影响。[结论]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意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土地流转快速发展及多元化形成的背景下,文章研究结果对于河南省土地流转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建星
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支农作用日益增加,尤其是在支持粮食购销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方面,农发行还有进一步发挥作用的空间。本文以河南省为例,从实证角度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
关键词:
政策性银行 农业信贷 粮食产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文小才 杨淑燕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粮食主产区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主体,承担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保护粮食主产区的根本利益,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本文基于河南省2005-2019年粮食生产和财政补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EDA模型),对河南省粮食补偿效率进行评价,结合2015-2019年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河南省粮食补偿效果。研究表明:河南省粮食补偿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现象,在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效率上有提升空间;粮食补偿政策在增加农民收入、补偿种粮成本以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方面的作用得到认可。提出要协调中央政府、产销区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建立纵向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利益补偿机制等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解宗方
建立三螺旋粮食安全模型,对促进主产区粮食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粮食生产情况,利用统计数据,对粮食生产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时序动态和空间变化进行分析。随着粮食产量的增长,区域发展和农民收入差距拉大,土地高产出(粮食单产)与资源低效率并存,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与粮食价格不能同步提高,出现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和农民纯收入的"双低"现象,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粮食安全三螺旋模型,提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即在保障途径上,要实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农户目标的协调耦合;在策略行为上,粮食安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行为适度,利益均衡,互让互动,共生共长。充分发挥中央...
关键词:
粮食安全 三螺旋模型 主产区 政府 农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韩松
粮食的生产与流通是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我们属于世界上突发事件较为密集国家之一,粮食应急物流是救灾最直接、最主要的手段。为使突发事件的损失或影响最小化,增强政府和社会的应对能力,构建符合实情的粮食应急物流网络系统是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空间结构、技术路线、评价体系、保障过程、决策优化等方面对河南省粮食应急物流网络规划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对建设所采取的实施方案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贺书霞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以豫西南地区邓州市为例,利用调研数据,采用实证研究和函数分析的方法确定粮食主产区的农业适度规模。样本地区依据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的农业发展条件,农地经营适度规模在2.47~2.97 hm2之间,这样的规模综合考虑了当地劳动力转移情况、土地流转以及同外出务工人员相比的收入情况。适度规模的确定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同时也为当地土地流转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适度规模 土地流转 邓州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义伦
粮食价格对农民收入至关重要,是农民维持基本生活的重要保证。文章在分析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历史轨迹的基础上,阐述了农民收入的构成,并对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民增收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价格波动会影响农民收入水平,进而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粮食价格下降,会促进非农就业的工资收入,进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粮食价格波动对相关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较小。并从加强政府引导、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健全粮食价格稳定长效机制、加强粮食流通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稳定粮食价格的关键策略,以期为我国粮食安全及农民增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