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32)
- 2023(9790)
- 2022(8043)
- 2021(7473)
- 2020(6432)
- 2019(14591)
- 2018(14700)
- 2017(29648)
- 2016(15782)
- 2015(17685)
- 2014(17516)
- 2013(17440)
- 2012(15776)
- 2011(13851)
- 2010(14338)
- 2009(13853)
- 2008(13855)
- 2007(12630)
- 2006(11272)
- 2005(10185)
- 学科
- 业(85547)
- 济(78016)
- 经济(77929)
- 企(68622)
- 企业(68622)
- 管理(57679)
- 农(45902)
- 方法(36642)
- 农业(30346)
- 数学(29290)
- 数学方法(28809)
- 业经(28529)
- 财(22960)
- 务(17440)
- 财务(17408)
- 财务管理(17394)
- 企业财务(16386)
- 技术(16182)
- 中国(16169)
- 制(15652)
- 策(15420)
- 理论(13262)
- 划(13129)
- 贸(12831)
- 贸易(12823)
- 体(12574)
- 易(12503)
- 地方(12267)
- 和(12198)
- 经营(11563)
- 机构
- 学院(234205)
- 大学(222095)
- 济(106295)
- 经济(104636)
- 管理(100573)
- 理学(87228)
- 理学院(86594)
- 管理学(85247)
- 管理学院(84861)
- 研究(68113)
- 中国(58150)
- 农(53360)
- 财(45985)
- 京(44956)
- 农业(40484)
- 科学(39081)
- 业大(38465)
- 江(36655)
- 财经(36611)
- 所(33646)
- 经(33192)
- 中心(33022)
- 经济学(30981)
- 经济管理(30731)
- 研究所(30037)
- 经济学院(28224)
- 州(28112)
- 商学(27269)
- 北京(27258)
- 商学院(27033)
- 基金
- 项目(150761)
- 科学(121423)
- 研究(112679)
- 基金(111634)
- 家(95134)
- 国家(94162)
- 科学基金(83877)
- 社会(75129)
- 社会科(71100)
- 社会科学(71081)
- 省(61823)
- 基金项目(59068)
- 自然(53304)
- 自然科(52173)
- 自然科学(52164)
- 自然科学基金(51306)
- 教育(50005)
- 划(48154)
- 编号(46638)
- 资助(45741)
- 业(36565)
- 成果(34536)
- 创(34415)
- 部(33685)
- 发(33274)
- 重点(32726)
- 创新(31293)
- 国家社会(31037)
- 农(30535)
- 制(30271)
- 期刊
- 济(125603)
- 经济(125603)
- 研究(63213)
- 农(56985)
- 中国(43598)
- 管理(39474)
- 农业(38574)
- 财(37851)
- 科学(31389)
- 学报(28994)
- 业经(28848)
- 大学(24120)
- 技术(23762)
- 学学(23650)
- 融(23386)
- 金融(23386)
- 业(20229)
- 财经(18060)
- 经济研究(17993)
- 问题(17097)
- 技术经济(15813)
- 经(15573)
- 教育(14742)
- 农村(14564)
- 村(14564)
- 农业经济(14330)
- 世界(13760)
- 统计(13320)
- 策(12708)
- 商业(12698)
共检索到346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红宇
粮食增长与农业规模经营张红宇一、问题的提出。农业增长,尤其是粮食稳定持续的增长,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在经历了又一个徘徊时期后,1995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却出乎人们意料获得较大增产,当年粮食总量达9200亿斤,比1994年增加近300亿斤。这...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庆 杨青 章元
为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和顺应WTO规则,2014—2017年间中国实施了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和玉米、大豆临时收储政策改革,并将补贴重点向生产者尤其是规模经营农户倾斜。本文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4年与2017年两期农户面板数据考察了农业补贴改革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结果发现: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整体上提高了规模农户的补贴获得,促进了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但这一效果更多体现于粮食主产的东北和内蒙地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改革不仅明显增加了农户进行玉米适度规模经营的概率,还显著促进了规模农户进一步扩大玉米的经营规模;大豆临时收储政策改革的明显效果主要来自大豆主产的黑龙江。本研究的结论为今后在WTO框架下进行水稻、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促进农户扩大并持续进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政策启示,即向生产者补贴转变的同时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庆 尹荣梁 章辉
有关规模经营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基于一个随机抽样的来自我国粮食主产区5省100个村庄1049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分别从投入产出和生产成本两个不同的角度全面考察了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生产规模经济的存在性。实证研究表明,在考虑土地细碎化的影响后,我国粮食生产总体上而言规模报酬不变。由此可见,如果政府单纯出于提高粮食产量的目的而大规模推行规模经营的政策显然是不可取的。同时发现,除粳稻外,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对单位产量生产总成本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成本降低与经济效益提高实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关键词:
规模经济 规模报酬 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亮
推动土地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王亮1987年以来,三河市委、市政府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工作,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使其进展很快。目前,全市土地规模经营单位总数已发展到384个,经营面积达到10.6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1...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永正
规模经营: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孙永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首位,是官产学的共识。可是农业技术基础差,劳动力素质低和经营规模小,这三者相互关联,构成特定的怪圈,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劳均产粮水平和农产品商品率始终在低层次徘徊。依靠增...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兴钱
粮田规模经营与搞活粮食流通张兴钱近几年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和农业这两大部类出现了很不平衡的状况。前者增长快速,后者增长缓慢,甚至萎缩,主要体现在粮、棉、油、糖、猪等大宗农副产品产量下降。以浙江省的统计数字为例,1993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645...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益国 宫春生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既是工业化产物,也是规模经济的要求,是解决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种田效益低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切入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农业经营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其结果是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而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规模经营乃至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二者之间具有耦合机制。从美国农业规模化与农民职业化发展历史进程看,要实现二者之间互动发展,政府的政策支持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魏梦升 颜廷武 罗斯炫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目标。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选择,而实现“增产”与“减碳”双赢是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题中之义。为了揭示粮食主产区增产压力下的农业碳减排机制与路径,本文运用199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2004年国家设立13个粮食主产区为准自然实验,基于规模经营与技术进步的协同作用视角,对设立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效应开展实证考察。基准回归结果表明,设立粮食主产区虽然提高了农业碳强度,但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削减效应。影响机制分析发现:设立粮食主产区通过规模经营实现碳减排效应,劳动力转移对设立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效应具有调节作用;设立粮食主产区促进了技术进步,从而实现碳减排效应;规模经营与绿色技术进步具有协同效应,二者的协同作用强化了设立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设立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效应主要通过降低化肥施用强度实现,而不是机械使用强度。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设立粮食主产区在山东、黑龙江、江苏、辽宁4个省份具有更强的碳减排效应。据此,本研究为探索设立粮食主产区碳减排效应的作用机制和优化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红宇,左常升
浙江推进粮食规模经营的调查报告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张红宇,左常升最近,我们前核斯江省,对部分市县农村寨行大地适度规模经营及舞展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兹一、基本情况浙江省属沿海发达地区,1993年底有人口4300万,耕地2500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58亩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对粮食规模经营的认识和思考浙江富阳市农业局孙龙根,楼宏基,陈建仁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第三产业的逐步兴旺,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盈利较高的非农产业,土地不再是农民生活和生存的唯一依靠,出现了农民自发地或有组织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芳
一、东北平原地区土地经营模式的选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东北农村的粮食生产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即农户土地规模细小与机械连片作业的矛盾,有机户与无机户之间剩余能力和能力不足的矛盾。其原因是土地分散承包经营及农业机械分散承包经营之间没有建立起一种合理的配置方式,限制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原有的“大锅饭”体制,极大地调动起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高速增长。但是,由于在耕地划小的同时,没有建立起与机械化生产相适应的经营机制,一度出现了小地块与大机械不相适应,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使用不合理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经营规模狭小的地块与大型农机具的耕种,合理轮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贾蕾 甄瑞
随着消费需求和资源约束不断增加,我国粮食安全压力日益增大,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粮食产量的有效措施。当前,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要面临土地规模、生产能力、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种粮积极性等问题。对此,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培育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推进发展多种形式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粮食稳产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健生
东南沿海地区人多地少、耕地资源高度稀缺,这已成为制约这一地区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因素。如何运用政府的政策干预和经济诱导来集中耕地并形成土地合理流动的经济机制,是东南沿海地区能否顺利推行规模经济首先必须正视和回答的问题。 农地制度与土地流转 耕地集中方式与土地流转机制的形成,其核心是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土地占有和使用制度,构建产权明确、运转有效率的农地制度。在维持和不改变现有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改革和完善土地关系的集体占有方式,进一步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变革土地使用制度,实现土地所有权、占有权和使用权的“三权”分离,并形成政府与农户之间,农户与农户之间两个层次的土地流转机制,为土地的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爱军 肖丹丹
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耕作规模过小。小规模传统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户融资能力差,进而导致机械化程度低和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率低,使我国主要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在农村推行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相应对策。
关键词:
规模效益 农业产业化 土地流转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纯英
(一)土地集中基础上的规模经营 1979年以后,我国农村进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改革。农业的生产方式由集体统一经营转变为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形成了超小型种植业经营规模格局。这种狭小的经营规模,不利于合理地利用农业机械和水利设施,不利于实行合理轮作和采用先进技术,不利于调整作物结构和防治病虫害,不利于保持优良品种的纯度和品质,不利于增加农户对土地的投入。这种狭小的经营规模只能与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相适应,必然造成农产品的高成本、低效率和低效益。它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