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21)
- 2023(10974)
- 2022(9479)
- 2021(8707)
- 2020(7620)
- 2019(17616)
- 2018(17434)
- 2017(34312)
- 2016(18694)
- 2015(21399)
- 2014(21290)
- 2013(21432)
- 2012(20204)
- 2011(18631)
- 2010(18805)
- 2009(17864)
- 2008(17853)
- 2007(16177)
- 2006(14326)
- 2005(12877)
- 学科
- 济(77800)
- 经济(77716)
- 管理(52375)
- 业(49435)
- 企(37563)
- 企业(37563)
- 方法(37218)
- 数学(32800)
- 数学方法(32563)
- 贸(25004)
- 贸易(24994)
- 易(24303)
- 农(22751)
- 中国(21422)
- 财(19944)
- 学(17046)
- 制(15684)
- 业经(15490)
- 农业(14636)
- 地方(14243)
- 银(13661)
- 银行(13606)
- 融(13255)
- 金融(13253)
- 行(13005)
- 和(12656)
- 环境(12531)
- 务(11632)
- 财务(11611)
- 财务管理(11577)
- 机构
- 大学(286701)
- 学院(284317)
- 济(120865)
- 经济(118526)
- 管理(105737)
- 研究(100660)
- 理学(91096)
- 理学院(90034)
- 管理学(88639)
- 管理学院(88125)
- 中国(76449)
- 科学(63646)
- 京(61160)
- 农(58764)
- 财(54685)
- 所(53806)
- 研究所(49177)
- 业大(47730)
- 农业(47345)
- 中心(45074)
- 财经(43984)
- 江(41952)
- 经(39871)
- 北京(38529)
- 经济学(37273)
- 范(35649)
- 院(35529)
- 师范(35168)
- 经济学院(34232)
- 州(33397)
- 基金
- 项目(186560)
- 科学(143648)
- 基金(134765)
- 研究(129533)
- 家(120730)
- 国家(119767)
- 科学基金(99049)
- 社会(81693)
- 社会科(77542)
- 社会科学(77512)
- 省(72031)
- 基金项目(71870)
- 自然(65556)
- 自然科(63850)
- 自然科学(63821)
- 自然科学基金(62670)
- 划(62146)
- 教育(58410)
- 资助(55242)
- 编号(52157)
- 重点(42648)
- 成果(41853)
- 部(41770)
- 发(40724)
- 创(38237)
- 科研(36681)
- 计划(36405)
- 创新(35942)
- 课题(35198)
- 教育部(34593)
- 期刊
- 济(128325)
- 经济(128325)
- 研究(79533)
- 学报(52727)
- 农(51839)
- 中国(50647)
- 科学(44924)
- 财(40056)
- 大学(37275)
- 农业(35368)
- 学学(35332)
- 管理(35008)
- 融(26129)
- 金融(26129)
- 教育(21835)
- 经济研究(21628)
- 业经(21570)
- 财经(21311)
- 贸(20987)
- 技术(20769)
- 问题(19487)
- 业(19480)
- 国际(19406)
- 经(18284)
- 商业(14748)
- 资源(14568)
- 版(14124)
- 技术经济(14065)
- 理论(13802)
- 图书(13515)
共检索到418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静 张红旗 李慧娴 张秝湲
为满足国内粮食需求,粮食贸易成为弥补我国粮食缺口,缓解水土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出口在数量和结构上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基于此本文定量计算了2000年以来我国以粮食贸易为载体进口的虚拟水量及耕地使用量。计算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由于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长,我国以粮食为载体的虚拟水净进口量及土地替代使用量持续上升,2004年达到峰值,分别为1 244×108m3和1 580×104hm2,在进口虚拟水中径流性水资源为498×108m3,是当年全国总用水量的9%,农业总用水量的13.9%;从区域看,东南、华南、华北是粮食贸易的受益地区,粮食贸易有效的缓解了这些地区水土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关键词:
粮食 贸易 虚拟水 耕地 中国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于法稳
在构建粮食灌溉用水对区域水资源影响的压力指数的基础上,本文匡算了粮食国际贸易带来的水资源要素流动量,并分析了粮食国际贸易所带来的水资源要素流动对区域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99~2007年中国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的平均值为0.2767,有23个省(区、市)的水资源利用处于可持续状态,8个省(区、市)的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同期,中国水资源要素累计出口量为420.35亿立方米,水资源要素累计进口量为2039.31亿立方米,19个省(区、市)表现为水资源要素的净进口,其余12个省(区、市)表现为水资源的净出口。粮食国际贸易所带来的水资源要素流动对中国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具有明...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吉祥
拥有国际贸易定价权的国家往往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强势地位,并且很容易将强势地位转化为本国巨大的贸易利益。定价权的大小与决定基准价格的能力成正比,基准价格的形成与具体的定价机制紧密相关。在粮食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政府的调控策略应能够充分适应不同粮食品种定价能力方面的差异性,使政府的粮食市场调控策略具有充分的弹性,在粮食进出口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定价权 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成丽 吴迪 王洪玉
虚拟耕地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耕地资源的数量。国家或区域间的粮食贸易,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以虚拟耕地的形式进口或出口耕地资源。本文选取大米、玉米、小麦和大豆四种主要粮食类产品,核算其虚拟耕地贸易量,并定量地测算粮食国际贸易对耕地可持续的影响。结果表明:1978~2007年间,中国年均净进口虚拟耕地近440万公顷;虚拟耕地净进口,即粮食净进口对耕地可持续具有显著的正的影响。虚拟耕地净进口对缓解中国耕地资源紧张、确保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起到了一定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天祥 朱晶
2004-2013年中国粮食实现连续十年增产。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高产作物对低产作物的种植替代,成为促进粮食持续增产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不同粮食作物单位产量的耗水和耗地程度不同,在推动粮食总产增长的同时,这种结构调整也会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水土资源消耗。本文系统测算了粮食"十连增"对我国水土资源利用的影响,并重点讨论了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过去十年来,结构调整共为我国粮食生产节省了10 150万亩的播种面积和310.6亿m3的水资源消耗。分区域来看,结构调整在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和西北地区发挥了较好的"节地又节水"作用,但在东南地区则体现为"节地但耗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瞿商
20世纪50年代中国粮食出口大于进口,粮食国际贸易的性质主要是换汇换机器设备,推进国家的经济建设:20世纪六十、七十年代粮食进口大于出口,性质是救济人民生活、获得外汇和支持世界革命;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仍然是进口大于出口,性质是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支持工业化建设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粮食出口大于进口,性质是从抑制比较优势到发挥比较优势。
关键词:
粮食 国际贸易 性质 发展趋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旭华
在分析我国粮食贸易格局的基础上,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MS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TSC指数分析,对我国粮食国际贸易竞争力进行比较,并运用GR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粮食国际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粮食受到外界影响明显,国际竞争力在波动中不断下降;粮食生产率不是决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生产价格、进出口价格、汇率和国家农业财政支出是影响粮食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提高我国粮食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
粮食产品 国际竞争力 灰色关联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钱龙 饶清玲 曹宝明 王灵恩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粮食贸易日益密切。本文以稻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例,考察了2001—2018 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演变,估算了中国从沿线国家净进口虚拟水资源和虚拟耕地资源流量。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沿线国家粮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净进口的虚拟水资源和虚拟耕地总量不断增长。2013—2018 年,中国从沿线国家净进口粮食累计达到3 571.74 万t,年均净进口虚拟水资源52.49 亿m~3,年均净进口虚拟耕地资源122.62 万hm~2。分品种来看,稻米和玉米是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主要粮食品种,小麦和大豆净进口规模仍然不大。就来源地而言,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稻米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自越南等东南亚4 国和巴基斯坦,小麦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源国是哈萨克斯坦,玉米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自于乌克兰,大豆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自于俄罗斯。鉴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粮食贸易量占中国粮食贸易总量的比例仍然不高,不超过10%,这意味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粮食贸易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水土资源紧缺压力,可能的潜力仍有待挖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尤利群
粮食国际贸易是一个各国政府敏感的和容易引起贸易争端的问题。从WTO粮食国际贸易争端案例上看,引发争端的直接原因是一国粮食贸易政策或行为不符合其在国际贸易协定或协议下应履行的义务给另一国造成利益损害,深层原因是贸易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国际贸易规则不完善。作为世界粮食贸易大国的中国,应学会合理地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借鉴别国的经验,保护国家利益。
关键词:
粮食 国际贸易 贸易争端 WTO经济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郑少华
从中国粮食贸易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国际粮食贸易格局,并与主要粮食生产国进行比较,从效益、市场和购买力角度分析影响中国粮食贸易的因素,为制定相应的粮食贸易策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
粮食 国际贸易 现状 比较 影响因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婷婷 张雪妮 高翔 胡起源 王琦涵 伦飞 陈晓琳
水土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水土资源和粮食消费的空间不匹配,影响着我国粮食安全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省份间的粮食流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压力,但其对水土资源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基于CHINAGRO模型消费者效用最优的思想,以运费最低为优化目标,通过线性优化的方法,模拟研究了我国2016年省份间的粮食流通情况,并利用“虚拟水”和“虚拟土”的概念,估算了省份间粮食流通所隐含的水土资源流通情况,并探讨了其对我国水土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1)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基本可以满足消费的需求,但仍有近1/2省份存在粮食缺口。2)我国粮食流通量占粮食生产量的11%左右,且呈现出明显的“北粮南运”的趋势,其中东北和华北地区是粮食净流出地区,而华南地区则是粮食净流入地区。3)省份间的粮食流通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调整合理的饮食结构,推进草地农业发展,充分发挥增粮和节粮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适宜地区耕地撂荒问题,将有利于我国粮食安全和资源合理利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涛
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会影响农业资源的消耗需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以粮食种植结构无调整为参照情景,一定产量下,1996-2015年,在国家层面,因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对水土资源消耗的节省量约占现期需求量的4%左右。在区域层面,从结构调整对种植面积的减省效应看,耕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北方地区明显高于南方地区;从对水资源消耗的减省效应看,北方贫水区也普遍高于南方地区,干旱度最高的西北地区最高。期间区域分品种粮食生产广泛受到作物种植比例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要充分利用好南方水热资源,恢复水稻生产,主要取决于稻米需求及其种植效益,而北方地区则要尽可能按降水规律调整农作制度,合理控制水稻、小麦的种植面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曲云鹤
本文对不同时期粮食援助国际贸易规则进行了比较,并对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就WTO《农业协定》第10.4条的不断修改和完善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约束粮食援助的国际规则从减少对一般营销需求的影响向充分满足人道主义需求的方向发展;新规则把紧急粮食援助与非紧急粮食援助区分开,通过建立"安全箱"明确了紧急粮食援助的范围,强调了人道主义援助的重要性,并进一步约束了非紧急粮食援助的商业替代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