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5)
2023(1214)
2022(971)
2021(891)
2020(679)
2019(1502)
2018(1417)
2017(2482)
2016(1316)
2015(1616)
2014(1461)
2013(1509)
2012(1503)
2011(1362)
2010(1202)
2009(1032)
2008(1041)
2007(880)
2006(729)
2005(707)
作者
(4572)
(3855)
(3764)
(3508)
(2191)
(1818)
(1684)
(1502)
(1398)
(1345)
(1305)
(1298)
(1287)
(1237)
(1131)
(1113)
(1107)
(1072)
(1070)
(1058)
(1016)
(962)
(941)
(888)
(855)
(836)
(829)
(814)
(805)
(784)
学科
管理(5137)
(4010)
经济(4008)
(3515)
(3427)
农业(2294)
环境(1820)
(1563)
企业(1563)
方法(1505)
(1488)
数学(1349)
数学方法(1332)
(1290)
中国(1278)
(1269)
税收(1233)
(1233)
(1229)
生产(1115)
业经(1017)
规划(1010)
环境规划(1000)
资源(996)
收入(991)
行业(873)
行业管理(869)
产品(845)
市场(811)
农产(767)
机构
学院(20266)
大学(19302)
(8847)
经济(8721)
研究(8630)
(7727)
管理(7564)
中国(6900)
理学(6457)
理学院(6406)
管理学(6292)
管理学院(6266)
农业(6260)
科学(5579)
业大(4900)
(4570)
(4431)
研究所(4225)
中心(3999)
农业大学(3725)
(3544)
(3363)
(3142)
科学院(3086)
(2979)
经济管理(2868)
(2863)
财经(2730)
(2677)
北京(2660)
基金
项目(15103)
科学(11687)
基金(10967)
研究(10550)
(10467)
国家(10389)
科学基金(8280)
社会(6640)
社会科(6339)
社会科学(6339)
基金项目(5771)
(5749)
自然(5516)
自然科(5336)
自然科学(5334)
自然科学基金(5244)
(4997)
教育(4366)
编号(4316)
资助(4236)
重点(3638)
(3473)
(3411)
(3401)
国家社会(3062)
计划(3058)
(3051)
成果(3035)
(2990)
中国(2968)
期刊
(9040)
经济(9040)
(7269)
农业(5592)
中国(4647)
研究(4545)
学报(4308)
科学(3747)
(3352)
大学(3082)
学学(3067)
管理(2531)
(2405)
技术(1997)
资源(1758)
世界(1724)
业经(1685)
业大(1526)
(1526)
农业大学(1435)
问题(1379)
中国农业(1204)
财经(1147)
教育(1142)
(1135)
金融(1135)
农业经济(1091)
经济问题(1050)
经济研究(1018)
农村(987)
共检索到30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东群  王克军  蒋和平  
本文通过对多个省份的粮食生产和储备情况调研,对粮食减产影响我国粮食安全进行了系统地分析。认为今年夏粮减产虽受天气因素突发的影响,但也是多种因素叠加产生的必然结果,包括有效粮田面积与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种粮劳动力短缺,种粮成本上升和种粮利润降低,以及基层农业技术力量薄弱等原因。从宏观层面看,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挑战。为此作者提出了新时代应树立新的国家粮食生产安全观、从"以主攻粮食产量为重"的导向转变为"以保证粮食有效供给为重"的导向,以及保障粮食安全三个重点。最后,提出了新时代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贯彻落实粮食提质保量增效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建铎  
众所周知,1984年以前粮食的连年大幅度增长,主要是由于农产品提价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我们回顾1985年和1986年两年粮食生产下降的现实——1985年比上一年减少7%,1986年,比1984年仍减产4.3%。不难发现,原来的两大作用力大大减弱了,并且成为新的“反作用力。”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徐振伟  
面对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多重压力,中国应适时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生态安全,而粮食安全又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只有实现数量的安全,才能保证质量的安全。可以说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这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粮食安全的概念应该被重新定义,它不仅包含数量的安全,还应该包括生态安全、食品安全、粮食主权安全等一系列新的内涵。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立军  
根据FAO 2010年11月份发布的最新报告,2010年世界粮食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重,预计产量约为22.16亿t,连续第二年减产。由于世界粮食消费需求仍持续增长,将使2011年世界谷物季末库存比2010年减少7.2%,这也是该数字近3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受市场供求趋紧和美元贬值等因素推动,2010年全球多数农产品价格呈上涨态势,其中玉米和小麦尤其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晶  封志明  杨艳昭  
中国粮食产量自1998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后连续下降,2003年粮食产量降至1998年后最低点。本文选取1998和2003年为典型年份,从国家、省级、县域3种尺度对中国粮食减产进行研究。通过建立粮食生产变化模型,分别计算了播种面积和单产变化导致的粮食产量变化量,分析了二者对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中国不同尺度粮食减产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①在国家尺度,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都在降低,粮食减产量的79.3%是粮食播面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②在省级尺度,我国有28个省级单位粮食产量在减少,总体上减产省级单位粮食播面和单产都在减少,减产量的80.7%是播种面积减...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覃世民  
粮食安全是人类必须面对而且十分紧迫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笔者认为,关键还在科技,即依靠科技兴粮,开发无形粮田。粮食生产包括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在前两个环节,我国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为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在产后环节,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在创新与技术上也存在很大差距。为此,必须正确理解产后环节粮食科技的内涵,正视我国在这方面的差距。用系统思维和经济的观点分析,产后环节粮食科技工作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将是未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也是粮食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由于粮食行业是天然的弱质行业,且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不能将产后环节粮食科技工作完全推向市场,应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支持力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乔金亮  
国家统计局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夏粮总产比2015年略减1.2%,但仍处于历史第二高位,属于丰收年。夏粮未如往年一样增产,这自然引起了多年来已习惯"粮食连增"的人们的关注。笔者认为,粮食没有实现增产并不可怕,只要能实现丰收就是好的。今后不应追求粮食连续增产,但一定要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技术性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性问题,不能让发展中的技术性问题影响战略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毛学峰  刘靖  朱信凯  
本文重点从粮食结构、粮食流通与贸易环节等方面评估国内粮食安全状况。研究发现,当前所谓"十一连增"准确的说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总量实现了"十一连增",而且是相对于粮食产量一个历史低点(2003年)粮食产量水平,主要来源于玉米产量提高,口粮增加有限,而且中国粮食进口状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之前调剂余缺向大规模进口转变;从粮食产品结构来看,口粮,尤其稻米,面临更大贸易风险;未来粮食不安全更多表现为粮食流通与贸易问题。因此,政府在重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同时应当更加关注粮食流通与贸易能力建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傅龙波  钟甫宁  徐志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帆  
粮食安全是从粮食产品中引申出来的,只有在解读粮食产品特征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粮食安全及其实现问题。本文指出粮食生产具有产业缺陷,粮食消费处于基础地位,粮食流通具有滞后效应,然后从粮食产品的这些特征出发,阐述了粮食安全的两重目标、发生效果、外延确定、生产原因和实现路径等问题,这些理解对于制定粮食安全公共政策以实现中国的粮食安全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洁  
在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的背景下,国内粮食的刚性需求仍得不到满足,而农业资源的过度消耗,粮食生产成本增加、进口粮食对我国农业的冲击使优化农业资源、借助国际粮食贸易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之路成为必然选择。本文针对粮食安全与贸易关系进行了讨论,分析了粮食贸易对于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基于贸易视角提出了改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措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红  
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量快速增加,对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粮食进口来源地过于集中等问题,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在梳理我国粮食贸易现状、净进口依存度和进口来源集中度问题基础上,研究了当前粮食进口格局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完善粮食进口机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相应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刘艳  
粮食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内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而且还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有必要对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梳理,并分析其他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从而巩固中国粮食安全,力保粮食主权,维护社会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