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8)
- 2023(11542)
- 2022(9706)
- 2021(9210)
- 2020(7642)
- 2019(17572)
- 2018(17589)
- 2017(33941)
- 2016(18617)
- 2015(20718)
- 2014(20211)
- 2013(19945)
- 2012(18282)
- 2011(16417)
- 2010(16524)
- 2009(15117)
- 2008(14722)
- 2007(13077)
- 2006(11653)
- 2005(10056)
- 学科
- 济(77560)
- 经济(77481)
- 业(55893)
- 农(48947)
- 管理(45475)
- 企(33603)
- 企业(33603)
- 方法(33084)
- 农业(32428)
- 数学(30241)
- 数学方法(29690)
- 业经(20896)
- 地方(18715)
- 中国(17913)
- 财(15619)
- 学(15265)
- 制(15092)
- 贸(14210)
- 贸易(14202)
- 易(13789)
- 发(11450)
- 技术(11390)
- 农业经济(11074)
- 环境(11070)
- 策(11035)
- 银(10821)
- 银行(10776)
- 体(10420)
- 行(10221)
- 理论(9979)
- 机构
- 学院(261326)
- 大学(253957)
- 济(103831)
- 经济(101688)
- 管理(100309)
- 研究(87845)
- 理学(87790)
- 理学院(86823)
- 管理学(84951)
- 管理学院(84512)
- 农(75686)
- 中国(68136)
- 科学(59553)
- 农业(58760)
- 业大(53464)
- 京(53259)
- 所(46286)
- 研究所(42514)
- 财(42445)
- 中心(42435)
- 江(40599)
- 农业大学(37082)
- 省(34620)
- 财经(33872)
- 范(32643)
- 师范(32206)
- 北京(32171)
- 州(31745)
- 经(30877)
- 院(30316)
- 基金
- 项目(184703)
- 科学(143511)
- 基金(132618)
- 研究(128307)
- 家(119072)
- 国家(118003)
- 科学基金(99670)
- 社会(80814)
- 省(77068)
- 社会科(76211)
- 社会科学(76186)
- 基金项目(71397)
- 自然(67326)
- 自然科(65715)
- 自然科学(65692)
- 自然科学基金(64483)
- 划(62602)
- 教育(56869)
- 资助(53383)
- 编号(52399)
- 重点(41344)
- 发(40750)
- 农(39755)
- 成果(39335)
- 部(39086)
- 创(38357)
- 计划(36470)
- 创新(35860)
- 科研(35825)
- 课题(35184)
- 期刊
- 济(118062)
- 经济(118062)
- 农(78148)
- 研究(66963)
- 中国(52871)
- 农业(52750)
- 学报(50748)
- 科学(44329)
- 大学(37553)
- 学学(36193)
- 管理(31402)
- 财(30308)
- 业经(27675)
- 业(26684)
- 融(24803)
- 金融(24803)
- 技术(21830)
- 教育(21013)
- 问题(17272)
- 版(16269)
- 经济研究(16194)
- 业大(15972)
- 农村(15175)
- 村(15175)
- 财经(15163)
- 农业经济(14795)
- 资源(14494)
- 农业大学(13852)
- 科技(13732)
- 世界(13242)
共检索到380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鲍静 张士云
粮食作物规模经营主体不仅是化肥使用量大户,也是最具可能减少化肥使用量的主体。结合规模经营效应等经济学理论及相关现象,以安徽省11个县198户粮食作物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经营规模、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和土地流转期限对化肥使用量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在控制户主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对农户的化肥使用量的影响后,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减少化肥使用量;参加农业合作社的农户相较于分散农户倾向于使用较少数量的化肥;土地流转期限越长,越有助于减少化肥使用量;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减少化肥使用量;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化肥使用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此,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应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鼓励粮食作物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并推广新型农业施肥技术,以期实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源 马骥
化肥施用水平可以从农学、经济学和生态环境学三个角度进行衡量,但三者的衡量标准存在差异。本文在讨论和比较上述三种角度的化肥施用水平的基础上,以实地调研获得的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小麦数据资料为依据,重点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以成本最小化原理为基础,利用C-D函数对华北平原小麦生产中化肥施用量进行测算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三省总化肥施用经济过量程度达到116.04%,氮肥、磷肥和钾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经济过量施用。
关键词:
化肥投入 成本最小 经济施用 经济过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小叶
基于河南省598个小麦种植户调查数据发现,单位土地净收益无力于解释意愿规模大小,河南省农户意愿规模选择偏离"收益最大化"的"拐点"理论,表现为现有种植面积越大意愿规模越大的规模扩张心态。且规模扩张强度不受家庭人力资本、资金缺口和农业保险等的羁绊,规模选择存在"贪大"心理。其中,希望子女继承事业对农户有着更强的规模扩张内生驱动力;去粮、去农经营户相对纯粮作经营户有较强的规模扩张意愿。
关键词:
意愿规模 规模扩张意愿 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骥
本文以2006年对河北省和山东省200个农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建立双对数模型,对华北平原农户冬小麦和夏玉米两种粮食作物化肥施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农户存在化肥施用过量倾向,而影响农户粮食作物化肥施用量的因素除了化肥价格、家庭非农收入、农业劳动力文化程度等基本的特征变量外,还主要有土壤质量、农户粮食作物种植目的、农户是否接受过农业推广站提供的施肥指导、是否施用有机肥以及农户对待风险的态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农户 粮食作物施肥量 双对数模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小叶
基于河南省580个小麦种植户调查数据,在多项Order Logit模型回归后,利用回归后估计(post-estimation)方法得出边际效应和预测概率探究农户土地规模决策行为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逐利动机不是农户规模决策的唯一目标,子女继承长期目标是农户规模决策的另一重要内在驱动因素;农户盈利目标是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而非寻求政府补贴;资金缺口制约农户规模扩张决策行为,现有面积对大规模农户继续扩大规模决策的负向牵制作用显著;小规模农户扩大面积的预测概率较大,大规模农户扩大面积的预测概率较小、缩小面积等其它决策概率较大。因此,农户土地规模决策行为并未偏离寻求规模收益的初始行为逻辑,也不存在风险(债务)偏好的盲目性,大规模农户在现有面积等负向牵制作用下不追求"以大为美"的决策逻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练军
[目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经营主体收入的最佳途径,是粮食主产区现代农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选择。明晰粮食主产区农户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水平,并深入考察其影响因素,对进一步提高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江西省7县428个水稻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借鉴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粮食主产区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1)各县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特征存在着一定差异,且它们之间具有较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叶明华 汪荣明
文章基于安徽省粮食种植户调查数据进行收入结构与保险偏好、灾后融资约束与农业保险偏好之间的相关性测算和显著性检验,并对兼农型农户和纯农型农户分别建立农业保险偏好的逐步回归模型。结果发现:(1)农业收入与非农收入的结构性变化对不同农户群体产生两重效应,对兼农型农户表现为收入效应,对纯农型农户表现为替代效应;(2)灾后融资工具的多样性会降低农户的保险偏好,政府灾后救助对农业保险存在挤出效应;(3)农业保险条款和精算定价的复杂性构成了农业保险的技术性"壁垒",抑制了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户群体的保险偏好。因此,文章建议,针对纯农型农户和兼农型农户保险需求的差异,逐步细化和创新农业保险险种体系;针对不同类别农户群体引导其对不同风险融资工具进行取舍和有效搭配。
关键词:
收入结构 融资工具 农业保险 农户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冷博峰 任建超 郭军
本文使用2011年华北小麦主产区山东、河南和河北三省208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借助离散选择模型研究了良种补贴对于农户是否选用政府推介良种和是否扩大小麦种植面积两项种植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良种补贴能够显著地促进农户选用良种,但对于稳定小麦种植面积的效果不显著,未能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笔者建议在坚持执行良种补贴政策基础上,提高补贴标准,选用高品质良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钱宸 李凡 李先德 郝晶辉
我国目前面临着粮食供求紧平衡和化肥过量施用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严峻挑战。利用河北邯郸地区1026户小麦种植农户的调研数据,构建经济理性与环境可持续双目标下的农户化肥施用模型,并进行优化模拟分析,旨在探讨应该如何优化粮食主产区农户的化肥施用行为,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优"目标。结果表明:农户对化肥的认知和化肥价格是实现"双优"目标的关键因素。现阶段农户过高估计了化肥投入对粮食增产的效果,农户的预期化肥产出弹性显著高于化肥实际产出弹性,化肥使用效率偏低;当前粮食主产区化肥价格是模拟优化分析结果中最优化肥价格的一半左右,较低的化肥施用成本促使农户倾向高化肥投入以实现粮食增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矫正农户施肥认知偏差、科学高效施肥和适当提高化肥价格水平、优化化肥使用结构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孟俊杰 田建民 王静 杜涛 上官彩霞
[目的]探究农户种植优质专用强筋和弱筋小麦主要影响因素,为决策部门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进行小麦供给侧改革提供政策依据。[方法]文章运用农户调查问卷和Logistic模型,以农户是否种植优质专用小麦为因变量,用反映农户户主特征和家庭情况、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产业化组织情况、区域政策支持情况的10个变量为自变量,对农户种植优质专用小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是否与企业或者合作社签订协议、是否统一供种、所在地区是否享受价格补贴政策等自变量具有正向影响,达到1%显著水平。农户家庭劳动力个数、农户文化程度等自变量具有正向影响,达到5%显著水平,农户非农收入比例具有负向影响,达到10%显著水平。[结论]农户是否与企业或者合作社签订协议、是否统一供种、所在地区是否享受价格补贴政策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扩大统一供种力度、加大价格补贴,是加快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的重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萌 王征兵
[目的]通过分析黄河流流域3省玉米种植户化肥施用强度与减施情况,探析经营规模与化肥施用强度非线性关系及纵向分工深化的中介作用。[方法]基于扩展回归模型,使用2020年黄河流域中甘肃、宁夏以及陕西3省玉米种植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经营规模和分工深化对农户化肥使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1)扩大经营规模可以显著抑制农户化肥的过量施用,但当达到一定规模后,这种抑制效应消失,继续扩大经营规模将不再降低农户化肥施用强度。(2)经营规模与纵向分工卷入程度之间也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前,经营规模的扩大会显著提高农户服务外包的程度。(3)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通过提高纵向分工卷入程度进而降低农户化肥施用强度。[结论]玉米种植农户经营规模与化肥施用强度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且纵向分工卷入程度在经营规模与化肥使用强度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仁慧 朱玲 赵凯
本文以粮食主产区河南省617户小麦种植户为研究对象,构建邻里效应对农户粮食生产托管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线性均值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分组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邻里效应对农户小麦托管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考虑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显著。作用机制检验表明,邻里效应通过观察性学习、风险规避和降低签约成本等路径提高农户的粮食生产托管程度。此外,邻里效应在不同农户群体和作业环节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与高收入农户和规模户相比,邻里效应对低收入农户和小农户的作用更大;在耕地、播种和收割等作业效益显示度高的环节,邻里效应的作用更明显。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扩大农业生产托管示范户样点、降低农户采纳服务的风险预期和签约成本以及扶持生产托管服务的薄弱环节发展等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伦 刘某承 闵庆文 田密 张永勋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具有极高的生态、经济、文化价值。近年来,以粮食产量增长为导向的农耕技术和作物品种单一化趋势,给哈尼梯田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和食品安全问题。论文以农户生产行为作为切入点,从主要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耕地资源特征、村落发展类型、农户的家庭特征与资源禀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哈尼梯田地区农户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现状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调查涉及的41.23 hm~2有效耕地中,按种植总面积排序,杂交稻、玉米、水果类作物位居前三。2)本地传统粮食作物——梯田红米,种植总面积和户均种植面积远小于经济效益较高的杂交稻和兼有饲料用途的玉米。同时,农户倾向于将其种植在质量较差、海拔较高的耕地上。3)作物的经济效益和耕地海拔及质量对替代性作物(如杂交稻和红米)的种植选择影响较大;个体农户层面上,农户特征与资源禀赋在不同程度上对不同作物的种植选择产生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伦 刘某承 闵庆文 田密 张永勋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具有极高的生态、经济、文化价值。近年来,以粮食产量增长为导向的农耕技术和作物品种单一化趋势,给哈尼梯田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和食品安全问题。论文以农户生产行为作为切入点,从主要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耕地资源特征、村落发展类型、农户的家庭特征与资源禀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哈尼梯田地区农户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现状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调查涉及的41.23 hm2有效耕地中,按种植总面积排序,杂交稻、玉米、水果类作物位居前三。2)本地传统粮食作物——梯田红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项升 李豫新 江激宇
本文利用2019年安徽省粮食主产区859份粮食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基层农技推广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制约因素及作用路径。本文研究发现:基层农技推广有助于种植户作出生产要素投入结构改进,使接受新技术的种植户产出水平接近期望生产可能性边界;基层农技推广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是对社会资本水平高、土地经营规模大及所处生产区域土地细碎化程度低的种植户而言,基层农技推广的作用效果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基层农技推广可以通过鼓励种植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和技术专家下乡入户指导两条路径来间接影响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因此,应继续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扩大其效率提升效应;科学识别制约因素,因地制宜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丰富农业技术培训形式,提升农业技术人员自身知识技能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