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62)
- 2023(4907)
- 2022(4204)
- 2021(4116)
- 2020(3592)
- 2019(8512)
- 2018(8649)
- 2017(16526)
- 2016(9294)
- 2015(10755)
- 2014(10716)
- 2013(10246)
- 2012(9368)
- 2011(8385)
- 2010(8876)
- 2009(8042)
- 2008(8167)
- 2007(7215)
- 2006(6334)
- 2005(5530)
- 学科
- 济(36507)
- 经济(36475)
- 管理(24547)
- 业(22824)
- 方法(20775)
- 企(18763)
- 企业(18763)
- 数学(18636)
- 数学方法(18071)
- 农(10209)
- 学(9171)
- 理论(8112)
- 中国(7894)
- 业经(7246)
- 财(6636)
- 农业(6456)
- 贸(6034)
- 贸易(6030)
- 易(5847)
- 教学(5622)
- 地方(5433)
- 和(5420)
- 技术(5412)
- 制(5224)
- 环境(4851)
- 划(4807)
- 银(4644)
- 银行(4625)
- 策(4586)
- 融(4373)
- 机构
- 学院(134058)
- 大学(132779)
- 管理(50441)
- 济(48358)
- 经济(47247)
- 研究(45421)
- 理学(44007)
- 理学院(43476)
- 管理学(41993)
- 管理学院(41779)
- 中国(33644)
- 科学(31967)
- 京(29353)
- 农(28724)
- 所(24697)
- 业大(24252)
- 农业(23030)
- 研究所(22924)
- 江(20572)
- 财(20539)
- 中心(20519)
- 北京(18280)
- 范(17925)
- 师范(17689)
- 技术(16801)
- 财经(16670)
- 州(16311)
- 院(16114)
- 经(15125)
- 农业大学(14913)
- 基金
- 项目(92486)
- 科学(71761)
- 基金(65916)
- 研究(63156)
- 家(59843)
- 国家(59399)
- 科学基金(49800)
- 省(37497)
- 社会(37127)
- 自然(35188)
- 社会科(35168)
- 社会科学(35155)
- 自然科(34425)
- 自然科学(34411)
- 基金项目(34284)
- 自然科学基金(33769)
- 划(32104)
- 教育(30725)
- 资助(28817)
- 编号(25856)
- 重点(21612)
- 成果(20597)
- 部(19648)
- 创(19185)
- 发(19157)
- 计划(19057)
- 课题(18527)
- 科研(18152)
- 创新(17932)
- 科技(16813)
共检索到190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瑞法
农民的种子更换行为影响到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农业技术进步。本文提出的种子更换模型较好地描述了我国农民的种子更换行为,较为圆满地解释了我国农业生产与种子经营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修正了Heisey-Brennan模型,并提出了加速我国新品种推广的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垄基 穆月英 付文革 陈阜
本文依据2001—2010年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主要粮食作物主产省份的播种面积和价格,并加入相关替代品的价格和政策虚拟变量,应用Nerlove模型,进行面板数据分析,测算了3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对价格的供给反应。结果表明,播种面积对价格的反应程度短期较小,长期较大,粮食播种面积对价格的反应存在滞后性;相关替代作物价格对粮食播种面积影响不明显;农业补贴等惠农政策对粮食播种面积增加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对结果分析,提出了继续完善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粮食种植抗风险的能力和增加粮食种植的比较收益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梁来存
粮食保险属于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风险区划是全面推进粮食保险的一项先期准备工作,准确合理的保险风险区划对于政府制订出确保粮食安全的支农政策,特别是保险支农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产量变化能够测度自然风险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保美 周清 代玉田 张琳 杨以健 刘森
[方法]利用德州市11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4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经验频率法、趋势分析法,[目的]对该市0℃界限温度初(终)日、间隔日数、积温变化特征、稳定通过界限温度80%的保证率及其对粮食作物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德州地区≥0℃的初日呈显著提前趋势,增长速率为4.12d/10年,主要集中在2月中下旬;终日有延迟趋势,推后速率为0.27d/10年,主要集中在12月上旬;间隔日数显现出略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4.39d/10年,平均为288d;≥0℃活动积温呈现明显增加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保美 周清 代玉田 张琳 杨以健 刘森
[方法]利用德州市11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4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经验频率法、趋势分析法,[目的]对该市0℃界限温度初(终)日、间隔日数、积温变化特征、稳定通过界限温度80%的保证率及其对粮食作物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德州地区≥0℃的初日呈显著提前趋势,增长速率为4.12d/10年,主要集中在2月中下旬;终日有延迟趋势,推后速率为0.27d/10年,主要集中在12月上旬;间隔日数显现出略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4.39d/10年,平均为288d;≥0℃活动积温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增温速率为117.2℃/10年,平均为4 982.5℃。全市稳定通过0℃界限温度80%保证率的初日范围为3月1~6日、终日范围为12月9~17日、积温范围在4 939.7~5 295.4℃之间。[结论]气候变化使当地热量资源增加,夏玉米等作物生长期延长,冬小麦播期有所推迟,返青期、成熟期提前全生育期天数缩短,对粮食作物造成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进行综合分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唐代敦煌地区粮食作物包括粟麦豆三大类及其所属的众多品种。粟麦的种植比例吐蕃时期逐渐发生了变化。粟类品种以粟、的种植比较普遍;麦类以小麦、青麦为主;稻类主要以粳稻为主,水稻种植在敦煌并不普遍,只是寺院和官府等特权阶层专门辟地经营。各类粮食的消费量很大,除作为口粮外,主要用于饲料和造酒以及货币使用。
关键词:
唐五代 敦煌 粮食作物 结构变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璐 武功文 张焱 吴春梅
利用效用理论的无差异曲线研究方法,基于云南南部山区陆稻改良技术推广的农户调查,分析陆稻改良技术对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结构以及农户粮食消费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云南南部山区陆稻增产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释放了玉米作为饲料粮的生产空间,加深了粮食的市场化消费程度,经济发展步入初级小康阶段。但是,粮食消费偏好显示陆稻作为口粮消费的收入效应高于替代效应,反映出云南南部山区在与市场接轨中的政策效力不足或者发展方式滞后。因此,云南南部山区农业经济发展不仅需要依托科技,更需要结合粮食消费需求加强市场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涛
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会影响农业资源的消耗需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以粮食种植结构无调整为参照情景,一定产量下,1996-2015年,在国家层面,因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对水土资源消耗的节省量约占现期需求量的4%左右。在区域层面,从结构调整对种植面积的减省效应看,耕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北方地区明显高于南方地区;从对水资源消耗的减省效应看,北方贫水区也普遍高于南方地区,干旱度最高的西北地区最高。期间区域分品种粮食生产广泛受到作物种植比例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要充分利用好南方水热资源,恢复水稻生产,主要取决于稻米需求及其种植效益,而北方地区则要尽可能按降水规律调整农作制度,合理控制水稻、小麦的种植面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职微微 李平春 李梦娜 祁云蛟 陈阜 雷永登
为探究山西省典型粮食作物水分供需及水分生态适应性特征,基于1980—2018年山西省28个国家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玉米、谷子和马铃薯3种粮食作物生育期内的水分供需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作物的水分亏缺及水分生态适应性特征。结果表明:1)3种作物的需水量与自然降水有较好的耦合度,但自然降水仍无法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尤其是马铃薯,灌溉需水量高达248.96mm,且在全省大部分地区高于玉米和谷子;2)晋南和晋东南地区马铃薯的水分亏缺指数最高,分别为0.85和0.78,其他地区表现为玉米最高,为0.76,谷子最低,为0.75;3)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由高到低表现为谷子(1.22)>玉米(1.07)>马铃薯(0.77)。谷子的灌溉需水量和水分亏缺指数最小且水分生态适应性最高,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分析,山西省应适当减少玉米的种植范围,适当增加谷子的播种面积,同时应控制严重缺水地区马铃薯的种植规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凤才 戴尚君实
水足迹是衡量农作物生产对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指标,可以准确计量农作物在生产全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海林农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大豆)中,水稻的生产水足迹最大,玉米最低,三种作物中绿水足迹均占绝对优势,水稻、玉米的灰水足迹保持波动上升的态势,大豆的灰水足迹保持稳定。
关键词:
水足迹 粮食作物 海林农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凤才 戴尚君实
水足迹是衡量农作物生产对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指标,可以准确计量农作物在生产全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海林农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大豆)中,水稻的生产水足迹最大,玉米最低,三种作物中绿水足迹均占绝对优势,水稻、玉米的灰水足迹保持波动上升的态势,大豆的灰水足迹保持稳定。
关键词:
水足迹 粮食作物 海林农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其礼 彭秋 崔嵬 张太平 雷在雍
在1991年首次在贵州盘县发现稀有粮食作物资源草子(十字马唐)的基础上,相继考察了贵州西部、东南部、东北部和北部地区。发现草子分布在贵州西部及西南部1800m以上的高海拔干旱、半干旱山区。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了植物学、生物学及经济性状鉴定。植物学特征鉴定确定其植物学分类地位。生物学性状鉴定包括各生育期、器官生长特声、观察。经济性状鉴定包括影响籽实产量性状。籽实和茎对营养成份分析测定结果,籽实粗蛋白质含量为14.8%~15.32%,较玉米、谷子、掺子等杂粮高4.39%~7.01%,有的材料赖氨酸含量超过玉米。车子茎叶公顷产量达43815(鲜重),为粮饲兼用作物。并提出保护利用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草子,稀有作物,鉴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立新 秦富 白人朴
本文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运用显示比较优势法并结合成本分析进行综合比较 ,定性定量地研究我国大豆、小麦、水稻、玉米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 ,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秋菲 谭晓东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DEA-BCC模型,对2007-2014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作物生产情况进行可变规模下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静态评价,为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由于纯技术效率(0.918)和规模效率(0.948)双重作用,中国粮食作物生产效率(0.868)处于非DEA有效。粮食作物生产水平落后和生产资料投入不合理共同导致中国粮食作物生产效率的非有效配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娟娟 路昕蕾
以2003—2022年四大主粮生产消费数据为实证基础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粮食安全水平持续上升,从结构安全的单一支撑已经转变为供给、经济、结构和生态安全共同支撑粮食安全的格局,但是四大主粮的安全水平依次为稻谷>玉米>小麦>大豆。此外,粮食作物安全与数字经济发展在区域和作物维度上均呈现出一定的关联性。为验证相关性,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以粮食安全和四大主粮为被解释变量,在4部门范围内确定控制变量,并以数字产业化为替换变量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提升我国粮食安全水平,但对四大主粮安全水平的赋能程度不同,大豆安全主要依靠有为政府保障,稻谷安全以有为政府主导带动有效市场发挥作用来保障,小麦和玉米的安全则以有效市场为主导保障。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的负相关性,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将更多地肩负粮食安全重任。通过重视粮食作物安全水平差异、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制定差异化保障措施和加大数字技术在粮食全流程中的应用,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将进入质量并进轨道。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粮食安全 主粮 结构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