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85)
- 2023(12913)
- 2022(10467)
- 2021(9596)
- 2020(7741)
- 2019(17432)
- 2018(17144)
- 2017(32630)
- 2016(17671)
- 2015(19871)
- 2014(19686)
- 2013(20026)
- 2012(18575)
- 2011(16611)
- 2010(17208)
- 2009(16340)
- 2008(16667)
- 2007(15542)
- 2006(14360)
- 2005(13316)
- 学科
- 业(90365)
- 济(82292)
- 经济(82192)
- 企(72310)
- 企业(72310)
- 管理(69883)
- 农(47337)
- 农业(31601)
- 业经(31184)
- 方法(27276)
- 财(26018)
- 中国(23749)
- 地方(21088)
- 务(19343)
- 财务(19308)
- 财务管理(19280)
- 制(19112)
- 数学(19023)
- 数学方法(18918)
- 企业财务(18260)
- 技术(18037)
- 策(16825)
- 划(15150)
- 和(15110)
- 发(14424)
- 体(14166)
- 银(14074)
- 银行(14062)
- 贸(13742)
- 贸易(13727)
- 机构
- 学院(262369)
- 大学(250974)
- 济(113730)
- 经济(111446)
- 管理(108430)
- 理学(90420)
- 理学院(89566)
- 管理学(88639)
- 管理学院(88117)
- 研究(86857)
- 中国(73298)
- 农(60290)
- 京(53875)
- 财(52933)
- 科学(50371)
- 农业(45880)
- 江(44590)
- 所(44283)
- 业大(42477)
- 中心(41506)
- 财经(39760)
- 研究所(39246)
- 经(35872)
- 州(35128)
- 北京(33809)
- 省(32095)
- 经济管理(31784)
- 经济学(31779)
- 范(31174)
- 师范(30884)
- 基金
- 项目(161800)
- 科学(128600)
- 研究(123388)
- 基金(115609)
- 家(99115)
- 国家(98001)
- 科学基金(85592)
- 社会(80198)
- 社会科(75736)
- 社会科学(75715)
- 省(67543)
- 基金项目(61557)
- 划(53256)
- 教育(53251)
- 自然(52823)
- 自然科(51566)
- 自然科学(51555)
- 编号(51462)
- 自然科学基金(50661)
- 资助(45383)
- 发(41113)
- 成果(39890)
- 业(39026)
- 创(36958)
- 重点(35477)
- 部(35056)
- 课题(34755)
- 发展(33865)
- 创新(33701)
- 展(33316)
- 期刊
- 济(148537)
- 经济(148537)
- 研究(77461)
- 农(63607)
- 中国(62145)
- 管理(45649)
- 财(44304)
- 农业(42887)
- 科学(36583)
- 学报(35521)
- 业经(31621)
- 融(31357)
- 金融(31357)
- 大学(28425)
- 学学(27208)
- 技术(25761)
- 业(24073)
- 教育(23801)
- 经济研究(19711)
- 财经(19676)
- 问题(19383)
- 经(17045)
- 技术经济(16133)
- 农村(15649)
- 村(15649)
- 世界(15303)
- 农业经济(15197)
- 现代(14217)
- 经济问题(13623)
- 商业(13615)
共检索到426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朝辉
以消耗有限的资源为代价生产足够的粮食,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并保证环境安全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1])。我国是世界粮食作物主要产区,小麦、玉米和水稻总产量分别占全球的18%、22%和28%~([2])。为支撑粮食生产,消耗了大量养分资源。2014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氮磷钾养分消耗分别为1 508、573和374万吨~([3])。总体上看,我国养分资源
关键词:
粮食作物 养分资源管理 养分管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成 高红贵
首先阐述了粮食安全与农业生态的内在联系。然后采用熵权法对湖北省2005—2014年的农业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同时对影响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业生态安全评价得分值偏低,但整体呈上升的趋势。最后对如何保障农业生态安全,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绿色农业 农业生态安全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会杰 于法稳
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安全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基于2003~2017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其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利用多指标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方法对2003~2017年13个粮食主产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予以分类分析,考察粮食主产区各省份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高,13个省份农业绿色发展各有短板和优势,省份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速度差异较大。提升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应着重弥补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的短板,缩小粮食主产区各省份间差距;加强农业绿色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机制构建,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和预警机制;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农业绿色发展 粮食安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成 高红贵
首先阐述了粮食安全与农业生态的内在联系。然后采用熵权法对湖北省2005—2014年的农业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同时对影响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业生态安全评价得分值偏低,但整体呈上升的趋势。最后对如何保障农业生态安全,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绿色农业 农业生态安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康继军 张璇玥
甘肃作为中国西北部重要的农业区,其农业的深入发展影响着西北各省的发展。从宏观角度出发,用定量方法找出影响甘肃农业的主要宏观因素,并进一步用定性方法讨论了各因素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程度,借此探讨甘肃省各地区目前农业发展的不均衡现状,提出甘肃省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特色农业 技术因子 市场机制 农业产业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颖 葛颜祥 刘爱华 梁勇
本文以粮食作物的碳汇生态功能为前提,探讨如何在我国建立粮食作物的生态补偿机制,从补偿原则、补偿主体和补偿方式等方面对补偿机制进行探讨。以山东省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为例,通过对粮食作物的碳源/汇进行计算来探求碳汇功能生态补偿的标准,以期构建粮食作物的碳汇功能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粮食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粮食作物 碳源 碳汇 生态补偿 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勇 范远江
为定量评价我国农业政策的农业增收效果,本文以粮食作物为例,借用世界银行TRI(贸易抑制指数)和NRA(名义支持率)数据库,分别在粮食作物亩均实际收益与农产品出口贸易抑制指数和农产品进口贸易抑制指数之间建立动态计量模型,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黄箱政策"的农业增收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农业自由化程度远高于高收入国家,且存有"重调产出、轻调投入"和"重经济效益、轻粮食安全"等政策倾向;生产者的"超调"行为使得粮食生产收益成倒"N"型变化;长期内"黄箱政策"并不是粮食作物增收的主要因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保忠 曾福生
农业基础设施被视为推进"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载体,研究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对不同粮食作物产出的差异效应,有利于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产出影响的理论分析,以三大主粮作物的主产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FGLS等计量方法,分析农业基础设施以及农田水利、农业电力、农村交通等三类主要基础设施对三大主粮作物的产出效应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农业基础设施对水稻与小麦两种作物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052 3和0.110 8;农业基础设施对玉米作物产出则不明显。细分农业基础设施的类型来看,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与玉米两种作物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673 4和0.288 0;农业电力设施对小麦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066 0。因此,提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向水稻与小麦主产区域倾斜;要因地制宜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水稻和玉米主产区域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小麦主产区域加强农业电力设施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扬 李涵 赵正豪
[目的]农业碳排放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我国省际间农业碳排放的相对均衡发展,对加快农业生产中“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1991—2019年粮食作物农用物质投入等统计数据,运用IPCC碳排放系数法,测算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农业碳排放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检验我国农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结果](1)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整体稳定,播种区域逐渐向粮食主产区集中;(2)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但增速下降,化肥、柴油是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源及碳排放强度在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差异明显;(3)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增加对农业碳排放量有明显增进作用,农业效率提高和农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则促进农业碳排放量增长。[结论]应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强化化肥、农药、柴油等化学生产要素投入科学标准和使用技术,提高使用效率;实施碳排放补贴政策,建立碳排放区域间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谭德水 刘兆辉
保证粮食增产的同时协同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是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1-2]),也是当前国际农业科学界高度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1%的人口~([4]),保证粮食安全决定了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首要地位。玉米、小麦和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常年的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占全部粮食作物的80%和90%以上~([5]),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未来农业的可持续
关键词:
施肥技术 粮食作物 轻简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季良
本文以“南棉北粮”为基本出发点,从南北疆的基本情况和粮棉分布入手,通过深入分析找出了目前新疆粮食作物高产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新疆粮食作物高产开发的基本思路与发展战略
关键词:
粮食作物,高产开发,基本思路,发展战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哲 李秉龙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虚拟水含量以及东北三省的虚拟水流量,一方面旨在为东北地区粮食作物的布局和贸易战略调整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粮食安全和水安全的宏观调控提供政策依据。本文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CropWat软件以及ClimWat数据库来计算粮食作物虚拟水含量,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资源教育研究院提供的虚拟水相关公式来计算虚拟水流量,得出了东北三省五种主要粮食作物2000—2007年的虚拟水含量及该地区虚拟水的时序流量。最后得出结论:东北地区的粮食作物具有普遍的节水种植优势;东北地区
关键词:
虚拟水含量 东北三省 粮食作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帅 谢雨晨
[目的]农业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使命。在这一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肩负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通过探讨农村三产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为我国农业绿色转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基于2010—2021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农村三产融合与农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工具变量和缩尾处理两种形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研究表明,农村三产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存在区域异质性。从具体的地理区位上看,东部以及东北地区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三产融合是抑制其农业绿色发展。此外,农村三产融合能够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来进一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而中介变量农村人力资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绿色发展。[结论]我国在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其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和实施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合理规划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以此提升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苏志炯 戴胜华 王俊发
大力生产绿色食品,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核心。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生态环境,二是对产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三是对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而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就必须构建一个独特的食品开发管理体系。本文认为,绿色食品开发管理体系应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严密的质量标准体系、全程质量控制措施、高效的组织网络系统、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
关键词:
绿色食品 绿色农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