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44)
- 2023(17881)
- 2022(15257)
- 2021(14286)
- 2020(11859)
- 2019(27435)
- 2018(26898)
- 2017(51457)
- 2016(27455)
- 2015(30913)
- 2014(30699)
- 2013(30313)
- 2012(27865)
- 2011(25184)
- 2010(24840)
- 2009(22914)
- 2008(22087)
- 2007(19145)
- 2006(16623)
- 2005(14242)
- 学科
- 济(112959)
- 经济(112836)
- 业(77110)
- 管理(75316)
- 企(58183)
- 企业(58183)
- 方法(53449)
- 数学(47453)
- 数学方法(46864)
- 农(39838)
- 中国(33665)
- 财(29792)
- 业经(26598)
- 农业(26378)
- 学(21720)
- 制(21706)
- 地方(21489)
- 贸(21448)
- 贸易(21438)
- 易(20912)
- 银(18922)
- 银行(18888)
- 行(18022)
- 融(17652)
- 金融(17650)
- 务(17113)
- 财务(17041)
- 财务管理(17002)
- 理论(16823)
- 环境(16616)
- 机构
- 大学(388750)
- 学院(386424)
- 济(162165)
- 经济(158959)
- 管理(155824)
- 理学(135663)
- 理学院(134252)
- 管理学(131887)
- 管理学院(131186)
- 研究(129547)
- 中国(101981)
- 京(81839)
- 科学(78278)
- 财(73088)
- 农(65321)
- 所(62953)
- 中心(60511)
- 财经(59176)
- 研究所(57697)
- 业大(57583)
- 经(54319)
- 江(54194)
- 北京(51571)
- 经济学(50063)
- 农业(50055)
- 范(49635)
- 师范(49199)
- 院(46809)
- 经济学院(45381)
- 财经大学(44405)
- 基金
- 项目(271028)
- 科学(214465)
- 基金(199970)
- 研究(198487)
- 家(174041)
- 国家(172612)
- 科学基金(149047)
- 社会(128140)
- 社会科(121420)
- 社会科学(121392)
- 基金项目(105595)
- 省(102685)
- 自然(95826)
- 自然科(93642)
- 自然科学(93618)
- 自然科学基金(91915)
- 教育(90052)
- 划(86683)
- 资助(82498)
- 编号(80126)
- 成果(64031)
- 部(60753)
- 重点(59956)
- 发(57061)
- 创(55679)
- 国家社会(54070)
- 课题(53823)
- 教育部(52518)
- 创新(52015)
- 科研(52002)
- 期刊
- 济(171406)
- 经济(171406)
- 研究(114853)
- 中国(71649)
- 农(63107)
- 学报(59835)
- 科学(56304)
- 管理(54102)
- 财(53402)
- 大学(46741)
- 学学(44097)
- 农业(43431)
- 融(37547)
- 金融(37547)
- 教育(37305)
- 技术(32660)
- 业经(29415)
- 财经(28006)
- 经济研究(27524)
- 经(23958)
- 问题(22512)
- 业(20821)
- 图书(19380)
- 统计(18595)
- 理论(18592)
- 版(18512)
- 技术经济(18332)
- 科技(17714)
- 世界(17302)
- 贸(17284)
共检索到560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罗千峰 王可山
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实证分析了粮食作物保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购买粮食作物保险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购买粮食作物保险对大规模经营及非平原地区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并且随着分位点的提升,粮食作物保险的增收效应呈下降趋势。机制分析表明,购买粮食作物保险通过强化规模化经营和促进机械化作业的机制影响农户收入水平。因此,应提升保险服务效率,提高粮食作物保险的保障水平;发挥保险的要素配置作用,充分释放粮食作物保险的收入效应;提高农户投保意识,满足农户多元化风险保障需求,从而保障农户收入水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千峰 苑鹏
利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文章系统分析了信息化对农户采纳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化对农户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信息化对受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农户、青年农户和平原与丘陵地区农户、粮食主销区农户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采纳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信息化主要通过强化信息获取和提升组织化程度的路径促进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的采纳。为此,应强化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户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包容性发展,为促进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熊小林 杜鑫
家庭农场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国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本文采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的家庭农场样本数据,研究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与农业雇工决策,定量分析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要素市场价格、土地流转市场发育水平、要素禀赋等变量对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决策与农业雇工决策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时,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决策与农业雇工决策之间具有正相关性,二者具有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的研究为协同推进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以促进家庭农场快速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土地流转 农业雇工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鑫
本文利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数据,对小农户和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率与经营规模的关系开展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小农户粮食生产中存在土地生产率与经营规模之间的反向关系,但这种反向关系对于家庭农场并不显著;小农户粮食生产中基本不存在劳动生产率与播种面积之间的正向关系,但这种正向关系对家庭农场却比较显著;绝大部分小农户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和成本利润率上升的阶段,难以达到或接近规模报酬和成本利润率不变的阶段,相比之下,已有相对较多的家庭农场达到或接近规模报酬和成本利润率不变的阶段。总的来说,家庭农场在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率上较小农户都拥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无论是保障和扩大粮食供给、增加农民收入还是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发展家庭农场都是较优选择。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小农户 生产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母娜 王征兵
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hina Rural Revitalization Survey,简称CRRS)数据,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村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可显著提升村民的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水平。机制分析显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增加财产性收入、创造非农就业机会来促进村民共同富裕,公共服务仅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村民精神富裕间发挥中介效应,公共参与不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之间的中介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不论是否已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济的发展都能显著促进村民的共同富裕;但在有贫困经历的村庄,集体经济发展仅促进村民物质富裕,对精神富裕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着“马太效应”,对西部地区缩小收入差距的贡献不明显。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华书 马志懿
有效降低农户农药投入是实现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绿色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库,实证检验了农户农业机械化及其主要模式——自有机械作业与外包服务作业对农户农药投入的影响,并讨论了种植规模与村庄特征的调节与交互效应及差异。研究发现:第一,机械化作业能够显著降低农户农药投入;第二,自有机械与外包服务两种主要的机械化模式均能显著降低农户农药投入,但外包服务作业的效果相对更好;第三,种植规模可能抑制外包服务作业降低农户农药投入的效果,第四,平原地区、非城郊村庄均显著增强自有机械作业降低农户农药投入的效果;大规模村庄显著增强外包服务作业降低农户农药投入的效果。基于上述发现提出,应稳步推进施药环节机械化的普及,大力培育和完善外包服务市场,因地制宜支持不同机械化模式发展,引导城郊农民树立绿色长效化发展观念,并针对中小规模村庄农户施药过程建立公共组织参与与监督机制。
关键词:
农药减量 机械化作业 自有机械 外包服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晗 苏岚岚 孙同全
着力提升农户韧性、增强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加快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测度农户韧性,采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数据,实证探究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对农户韧性的影响效果、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能够提升农户韧性,尤其是改善了小农户的缓冲能力与学习能力;以采用电商与社会化服务表征的市场化衔接对农户韧性的提升作用大于以嵌入农业龙头企业或参与合作社表征的组织化衔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缓解融资约束、改善市场交易与促进治理参与是衔接现代农业提升小农户韧性的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衔接现代农业对位于不同粮食功能区小农户韧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对只种植粮食作物和兼种粮食与经济作物小农户的韧性有提升作用,且对于文化建设投入多、宜居水平高的村庄以及信息化条件好的家庭,衔接现代农业提升小农户韧性的效应更大。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探索构建农户韧性培育体系、完善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健全农村要素市场及交易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武汉大学乡村振兴研究课题组
实现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确保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课题组在大量调研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就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确保粮食安全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思考及对策建议。一是解决好“谁来种地”和“谁来振兴乡村”的问题,要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开发力度,因势利导推动返乡入乡创业浪潮,夯实乡村人才振兴的制度基础和政策保障,让乡村人气旺起来、人才支撑强起来。二是以繁荣的产业生态筑牢乡村振兴基石,培育壮大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传统农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三是在县域内促进城乡融合,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就近城镇化,加大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力度,健全城乡之间市场双向开放和要素对流的体制机制。四是统筹好粮食产业的发展与安全,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强化科技支撑,坚持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并重,对乡村的水、土、气等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守住生态底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来存
粮食保险属于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风险区划是全面推进粮食保险的一项先期准备工作。本文认为,产量变化能够测度自然风险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从这一新的视角建立了粮食安全自然风险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系统聚类法、K-均值聚类法和模糊聚类法对我国粮食生产进行了省级保险风险区划划分,并以Fisher判别法、Bayes判别法和逐步判别法进行了回判验证。
关键词:
粮食作物 农业保险 风险区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怡琳 张皓迪 李理想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而基层干部和农民是保障和落实粮食安全的重要主体。本研究从基层干部和农民的认知出发,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及其主要成因。研究发现,基层干部在行政压力下将粮食安全理解为一个行政目标,农民对粮食安全的感知则源于个体的日常实践。在他们看来,粮食安全面临三重困境:农业生产的脆弱性与农村劳动力短缺是其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土地政策刚性、种粮补贴政策不完善以及生态政策的抵牾效应构成其制度性障碍;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干部存在的诸多主观或客观问题则使其陷入主体性困境。本研究认为,应通过加大粮食生产保障力度、统筹协调各类政策落地、积极引导生产者种粮等举措保障粮食安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粮食安全 基层干部 农民视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怡琳 张皓迪 李理想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而基层干部和农民是保障和落实粮食安全的重要主体。本研究从基层干部和农民的认知出发,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及其主要成因。研究发现,基层干部在行政压力下将粮食安全理解为一个行政目标,农民对粮食安全的感知则源于个体的日常实践。在他们看来,粮食安全面临三重困境:农业生产的脆弱性与农村劳动力短缺是其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土地政策刚性、种粮补贴政策不完善以及生态政策的抵牾效应构成其制度性障碍;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干部存在的诸多主观或客观问题则使其陷入主体性困境。本研究认为,应通过加大粮食生产保障力度、统筹协调各类政策落地、积极引导生产者种粮等举措保障粮食安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粮食安全 基层干部 农民视角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光军
乡村振兴,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中国改革40年来粮食安全经历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几次较大波动,结合当前的供求形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从粮食总量和结构、主要生产和销售地区、生产和流通环节、国内外市场、市场配置和政府监管等方面,分析了未来粮食安全的市场供需平衡。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粮食安全的市场供需平衡日益受到结构性问题、区域问题、流通联系和国际市场的影响。政府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要适当及时地干预调节粮食市场供求关系。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粮食安全 回顾思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唐金成 揭宗康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粮食安全战略背景下,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赋能我国“三农”产业结构升级,亟待加快构建农业收入保险制度体系,以实现农业强国目标。本文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创新发展我国农业收入保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农业收入保险试点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并借鉴美国、日本两国农业收入保险的制度安排和经营管理经验,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创新发展中国农业收入保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杨继东 章逸然
政治身份会影响收入差距吗?本文根据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通过分解方法把政治身份对收入的影响分解为价格效应和禀赋效应,进而定量地分析了价格效应和禀赋效应在党员与非党员收入差距中的贡献度。研究结果发现,价格效应对收入差距的贡献相对较小,政治身份带来的收入差距主要由个体禀赋差异决定,其中教育水平差异在禀赋效应中的贡献约为50%。进一步研究发现,2008年与2003年相比,价格效应导致的收入差距在总体差距中占比显著减小;党员身份的收入溢价及其价格效应的作用机制更多在体制内发生,市场化缩小了政治身份的收入溢价。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经济转型过程中政治身份带来的收入差距。
关键词:
党员身份 收入差距 禀赋效应 价格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大瑜 高旺盛
本文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法对吉林省玉米、水稻、大豆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进行定量分析 ,以期为吉林省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玉米 水稻 大豆 比较优势 吉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