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23)
- 2023(13222)
- 2022(11670)
- 2021(10862)
- 2020(9182)
- 2019(21202)
- 2018(21152)
- 2017(40996)
- 2016(22548)
- 2015(25556)
- 2014(25659)
- 2013(25292)
- 2012(23294)
- 2011(20954)
- 2010(20756)
- 2009(19355)
- 2008(19191)
- 2007(16950)
- 2006(14972)
- 2005(13377)
- 学科
- 济(88094)
- 经济(87960)
- 管理(70779)
- 业(64831)
- 企(54371)
- 企业(54371)
- 方法(41616)
- 数学(35914)
- 数学方法(35452)
- 财(28344)
- 农(25433)
- 中国(22089)
- 制(20562)
- 业经(20043)
- 学(19146)
- 农业(16202)
- 务(16156)
- 财务(16082)
- 财务管理(16047)
- 地方(16004)
- 企业财务(15205)
- 理论(15139)
- 贸(15100)
- 贸易(15092)
- 易(14667)
- 体(14212)
- 和(14084)
- 银(14039)
- 环境(14034)
- 银行(13996)
- 机构
- 大学(324315)
- 学院(320818)
- 管理(128471)
- 济(127949)
- 经济(125073)
- 理学(111488)
- 理学院(110288)
- 管理学(108393)
- 管理学院(107821)
- 研究(105709)
- 中国(79241)
- 京(69193)
- 科学(65388)
- 财(61428)
- 所(53041)
- 农(52917)
- 业大(48843)
- 财经(48557)
- 中心(48026)
- 研究所(48002)
- 江(47110)
- 经(44096)
- 北京(43615)
- 范(41519)
- 农业(41456)
- 师范(41134)
- 经济学(38256)
- 院(38150)
- 州(37777)
- 财经大学(36167)
- 基金
- 项目(218375)
- 科学(171676)
- 研究(160119)
- 基金(159119)
- 家(138242)
- 国家(137117)
- 科学基金(117863)
- 社会(100773)
- 社会科(95498)
- 社会科学(95472)
- 基金项目(84623)
- 省(84424)
- 自然(76701)
- 自然科(74889)
- 自然科学(74874)
- 自然科学基金(73528)
- 教育(73126)
- 划(70865)
- 资助(65742)
- 编号(65484)
- 成果(53616)
- 部(48531)
- 重点(48219)
- 创(45060)
- 发(45032)
- 课题(44437)
- 制(42725)
- 创新(42132)
- 教育部(41741)
- 科研(41663)
- 期刊
- 济(140517)
- 经济(140517)
- 研究(95660)
- 中国(61589)
- 学报(51485)
- 农(48253)
- 财(47641)
- 管理(47513)
- 科学(46986)
- 大学(39471)
- 学学(37065)
- 教育(35570)
- 农业(33525)
- 技术(27500)
- 融(26594)
- 金融(26594)
- 财经(23997)
- 业经(22255)
- 经济研究(21365)
- 经(20376)
- 问题(18249)
- 理论(18206)
- 业(16893)
- 实践(16775)
- 践(16775)
- 图书(16655)
- 技术经济(15616)
- 科技(15430)
- 版(15377)
- 现代(14459)
共检索到471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武群丽 牛东晓
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价格政策经历的六次大的转变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农业与非农业利益集团以及政府围绕效率和收入分配所进行的博弈,并潜在地表现为政府对管制政策可能带来的各方利益的变化进行比较和权衡的过程。文章认为,实现效率与收入再分配的最佳配合一直是我国粮食价格管制政策追求的目标。效率目标在1997年之前主要表现为农业为工业提供产品和要素能力,1997年之后则加入了农村工业品市场扩张的内容;公平的目标主要包括城乡收支水平及其相对变化。
关键词:
粮食价格 管制 效率 收入分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高敏芳
粮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商品,其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市场中供求双方利益。构建合理科学的粮食价格机制,能够有效防范价格的大幅波动,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让粮食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形成,虽然可以发挥价格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但也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对粮食价格的调控作用,同时建立农业合作组织、加强信息发布,从而真正解决粮食市场的"买贵卖难"问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潘蒙红
根据FAO的数据,分析了国际粮食价格指数的变动趋势,研究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据此分析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价格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国内粮食产量、增加农业科研投入等对策。
关键词:
国际粮食 价格波动 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夏庆利
文章认为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近几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主要表现在 :粮食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库存积压严重 ;再次出现“卖粮难” ,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国有粮食企业粮食经营成本过高 ,造成财政补贴不断增加 ,而农民却并没得到“粮改”的好处。作者提出 ,必须充分认识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在“粮改”中的基础地位 ,政府应该充分利用目前粮食充裕 ,调控实力雄厚的有利时机放开粮食市场 ,试行以粮食现货市场决定粮食购销价 ,以期货市场预测远期价 ,以最低保护价和最高限价作补充的新型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的稳定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君
我国 1998年粮食政策失效的基本原因在于 ,这种制度安排是增加而不是节约交易费用 ;在评述有关粮食问题和农民、农业问题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 ,作者认为 ,解释和指导中国农业、农民问题的理论是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化是彻底解决农业问题的基本途径 ,政府供给的制度只能顺之而不能逆之。
关键词:
粮食价格 制度安排 农民出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秦平山
保障粮食产量安全和价格稳定是永恒话题。当前我国提出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零增长"行动方案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为更好实现粮食安全与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长短期平衡,需考察农资价格和粮食价格的关系与影响机制。本文在分析农资价格和粮食价格走势的基础上,探究农资价格对粮食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农资价格的上涨幅度相对小于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并且农资总体价格以及化学肥料、农药的价格变动是粮食价格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在农资需求仍然较大的现实情况下,农资类价格对粮食价格的影响不可忽视。在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应逐步控制农药、化肥等农资使用量,并从整体上完善农资价格调控机制。
关键词:
农资价格 粮食价格 种粮成本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重 薛兴利
本文基于2008年1月-2016年2月我国粮食价格与CPI的月度数据,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价格与CPI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两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但CPI波动对粮食价格波动的贡献率要大于粮食价格波动对CPI波动的贡献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价格 CPI 动态关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新祯
本文利用1998年1月—2010年10月的月度CPI数据和粮食批发价格指数对粮食价格和CPI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关系,从长期来看,粮食价格每上涨1%会使CPI上涨0.336%;从短期来看,粮价对CPI有滞后1期的影响,CPI对粮价有滞后3期的影响。综合考虑影响粮食价格的国际效应、供给效应、市场预期效应和政策效应,未来几个月我国粮价将有所上涨,但涨幅不会很大。
关键词:
粮食价格 CPI 协整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佳颖 谢锐 赖明勇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粮食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外粮食价格的关联性日益增强,然而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和下跌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本文基于时变概率马尔科夫区制转移(MSTVTP)模型,实证分析在粮食市场的不同运行阶段下,中国的合成粮食价格以及小麦、大米、大豆、玉米四类粮食价格受到国际价格的非对称性影响及其差异性。研究发现国际粮食价格通过贸易途径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效应,国内粮食价格倾向于对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时的波动产生过度反应,而对国际粮食价格下跌时的波动反应不足。大豆受到国际价格影响最为显著,其正向影响作用在国内大豆价格上涨阶段大于下跌阶段;小麦、大米、玉米受到的非...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江西是农业大省,也是产粮大省,粮食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一步完善粮食价格机制,对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确保粮食的供求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现状:完善粮食价格机制的提出自1979年以来,江西的粮食价格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予新
协调与粮食价格有关的诸多矛盾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经济机制。健全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应以市场为主导,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价格杠杆具有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粮食价格调控目标的实现,要求政府和市场形成互为补充、有机耦合的关系。"二力耦合式"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运行方式是:基础的市场和辅助的政府有机衔接;内生的市场和外生的政府内外呼应;微观的市场和宏观的政府相互结合;直接的市场和间接的政府良性互动;正常时的市场和异常时的政府互为分工。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春燕 蒋乃华
城镇居民是粮食的净消费者,粮食价格上涨其实际收入将下降。受制于收入水平,城镇低收入人群的各项商品仅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粮食也不例外。当粮食价格上涨其能够获得的粮食及非粮商品将减少,粮食安全将会受到威胁。相对于价格补贴,收入补贴的政策成本更低,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更高,改善城镇不同收入人群间收入差距的效果更好,因而,它是更好的政策选择。就收入补贴而言,等效用补贴又优于等量补贴。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城镇低收入人群 粮食价格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智 何蒲明
利用2005年~2017年我国15个粮食主产区省份面板数据,分析粮食价格、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粮食价格、农业技术进步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具体来说,粮食价格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转移性收入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不明显;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经营性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影响不明显。进一步用"小麦价格"替换"粮食价格",用"农业现代化水平"替换"农业技术进步"发现计量结论一致且具有较好稳健性。据此,提出加大农村转移性支付力度,重视企业关键技术创新,完善价格调控机制,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价格 农业技术进步 农民收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帆 龚芳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国内粮食价格与国际粮食价格的关联性在不断增强。本文以1997年4月至2012年3月国际国内粮食价格数据为样本,借助协整分析和VEC模型得知国际国内粮价存在长期稳定的同向波动关系,相对于国际整体粮价、大米、大豆、玉米和小麦波动1%,国内对应品种的粮价分别波动0.614%、0.413%、0.849%、0.576%和0.362%。整体上国际国内粮价存在1~5个月的传导时滞。贸易传导和信息诱发是国际粮价影响国内粮价的两种基本方式,当前国际价格首先借助贸易或汇率渠道的直接传导影响国内大豆价格,其后国内大豆价格借助替代效应等信息诱发渠道影响其他品种和整体粮价波动。从上述结论出发可以...
关键词:
国际粮价 国内粮价 贸易传导 信息诱发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春雨 王锐
基于2010年1月~2014年10月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和协整检验研究了国际大宗粮食商品价格对我国粮食价格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国际大宗粮食商品价格和国内粮食价格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发现,国内粮食价格受进口价格的影响时滞作用大约为9期,受汇率的影响时滞作用为7期,而国际期货价格大约要经过12期才能对国内现货价格产生最大影响;方差分解结果说明期货市场价格对国内粮食价格的传导作用最重要。因此,必须加强期货市场的价格研究,促进国内农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粮食 价格传递 大豆 VAR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